领先指标回软不足惧
事实上,当 7月低于 3000亿的社融数据出台,我们已料到经济回暖的内生性动力不足。而 7 月工业增加值已从 6 月的 9.2回落到了9,这次工业增加值从未超过两位数增长,弱复苏迹象明显。这次宏观数据从 5 月开始改善,得益于两个数据:第一是基础建设投资增速加快,这是保底政策的作用,这一块的上升正好抵消了房地产投资的下滑;另外国开行一万亿 PSL 贷款也为保障房投资打开空间,同样用于拉升投资增速。第二是净出口数据改善,这是由于人民币 2月的急速贬值造成的。当一国本币贬值,对外贸出口的拉动由于“J 曲线”效应会滞后,到了 7 月我们看到外贸出口同比增速高达 14.6%,而进口增速则仅-1.6%,低的进口增速已经暗示了国内需求的明显不足,而高的出口增速则暗示了外贸改善到了极限——因人民币6月和7月处于不断升值状态,未来外贸出口不容乐观。 从经济的这两处改善情况看,内生性动力并不强,PMI 跌落到三个月的低点也在预料之中。
但我们预测央行并不会因此而全面降息降准——本届政府以持续滴灌为主,不可能再洪水漫灌。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厉害的一张牌,要留待应付美国加息热钱流出之用,而受存贷比管理的限制,存款越少,贷款也越少。降息会令更多储户选择把资金撤离银行,7月的储蓄存款已经减少了 1.2万亿,速度很快,我们料降息概率也不大。
央行当前能够采取的策略是在外汇市场压低人民币汇率,一方面,经济数据较差时打压人民币汇率,给市场造成热钱流出的错觉,令国际市场感觉不到这是央行的主动性操作,少量资金就能达到效果;另一方面,人民币贬值后外贸出口会继续向好,央行投放基础货币也相当于已经降准,这是一举数得的调控。
综上所述,8 月 PMI回落在情理之中。虽然新的经济引擎要依靠 4次深改小组会议以及 7 次财经小组会议的落实,暂时经济增速绝对值还不容乐观,但只要依照“转型+改革”,继续策略地调控下去,中国经济未来会底部抬高,越走越健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