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文化首先是一个价值观
核安全文化首先是一个价值观体现了核电企业员工对安全重要性的共同认识,以及安全在认识中所处的地位。核电站的安全文化越普及得深入,企业员工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越深刻,安全的地位就越高。核安全文化同时也是一个个人态度。核电企业员工对安全的态度首先体现在他对安全及有关安全的制度、措施的认知和遵守。因此,应把安全问题与核电企业每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思维习惯,以及单位的工作作风紧密联系起来[4]。
三、正确处理好保守秘密与普及核知识的关系。
过去,核能行业属于军工领域。现在,核能核电大规模转入民用,但仍属于国家战略性资源; 核电技术则属于高新技术,是国家的核心技术之一。因此,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核电技术都是国家的尖端技术,是国家的核心机密,是不能泄漏的。一旦泄密,将对核电建设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当今世界,多数国家为缓解能源紧张状况而竞相发展核电,谁掌握了先进的核电技术,研发出了先进的核电设备,建造了先进的核电站并安全、12345.suzhou.gov.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7344高效运营,谁就能在激烈的经济与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夺取竞争的主动权,各国除加强技术研发外,cq.gov.cn/PublicMail/Citizen/ViewReleaseMail.aspx?intReleaseid=523742还不时地进行商业间谍战,处心积虑窃取别国的核电技术秘密以加强本国的核电发展。鉴于此,我国核电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必须做好核电技术、特别是核电尖端技术的保密工作,努力避免泄密带来的不利局面。
核电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保密工作,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则是,保密不等于一切都保密,一切都不能宣传。保密不是一切都封闭,cq.gov.cn/publicmail/citizen/ViewReleaseMail.aspx?intReleaseID=543293而只是一定程度、一定范围、一定领域的保守机密。从西方发展核电的过程来看,s1979.com/shenzhen/201210/2659062826.shtml既重视保密工作,又要做好核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教育工作,这是推进核电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核能的利用与研制有关,因为“出身不好”,使得民众总觉得核能核电不安全,苏联切尔诺贝利和美国三里岛的两次严重核事故加剧了人们对“核”的恐惧感。加之,普通民众缺乏应有的核知识,因而对发展核能核电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然而,当今社会,核电的发展仅有政府的决心和企业的动力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参与。缺乏民众的认知、认可、认同,核电的发展必然困难重重。例如,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动摇了美国民众对核电安全的信心,使当时的里根政府不得不大幅度压缩核电站建设计划;2011 年 3 月发生的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又一次沉重打击了人们对核电安全的信心,不少国家的民众再次举起反“核”大旗,使得一些国家如德国、日本等被迫放慢了核电发展的速度。这说明,公众的态度在西方国家制定核电发展政策时扮演了重要角色,起到了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围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