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行业:京津冀三地国土部率先协同联动
[摘要] 事件: 法制网北京4月1日讯,从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获悉,该局近日主动与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对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工作,建立京津冀国土部门定期联席会议制度。 投资建议: 政策发展方向符合预期。我们在3月22日报告《四大方向推动环首都经济圈障碍破局》由中提到未来京津冀区域最有可能在"城市定位、产业导入、交通配套、投资计划"等方面首先破局。本次联席会议制度符合以上方向,且在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方面做出了更为明确指示。 三地国土部将联手抓好北京新机场及京昆高速、城际高铁等交通干线建设。首都第二机场建设对于环首都经济圈快速融入北京具有重大的意义。规划中的北京新机场选址在永定河北岸,榆垡、礼贤和廊坊广阳区之间。根据预测,2020年北京新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有望达到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30万吨、飞机起降量40万架次。京昆高速公路是指北京至云南昆明高速公路,国家编号为G5,该线路是国家高速网的重要干线。 三地国土部将利用差别化土地政策优化环首都经济圈内的产业布局。三地国土部门将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土地价格及产业定位等因素,合理制定差别化的土地利用和供应政策,按照"有保有压、优势互补"的原则,引导不同类别产业项目的转移、承接和联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优化。 产业导入有望提速。我们预期未来环首都经济圈发展将出现:在规划体系上,打破行政分割;在城市布局上,倡导中心城市的"有机疏散"和区域范围内的"重新集中";在产业发展上,强调产业与城市发展相互支撑,注重以产业发展带动新城、新区开发建设。我们认为,围绕北京建设环首都经济圈的步伐加快,一些非首都核心功能向外疏解的举措也将率先启动。首先,一些面向全国的非首都核心功能中的部分科教文卫机构可适当外迁;聚集北京的一些非关国家经济命脉的央企总部也可适度外迁。以上发展的核心思路并非在原有基础上分饼,而是着力提升圈内整体经济总量。 有望形成板块轮动,园区和地产首先受益。从产业发展角度看,环首都经济圈将首先需要产业转移,然后才是人口的导入,与此同时配合交通先行才能将该区域内的经济搞活。根据以上逻辑,我们认为产业转移将要求园区开发承接,人口导入将需要房地产业参与,而交通先行中关键的是轨道交通由北京市区向周边环首都经济圈延伸。此后,该区域将相续发展起配套服务、建材家装、物流服务、环保、钢铁、通讯、家电家纺、化工和信息电子等相关产业。以上产业发展轮动将对A股各相关板块形成直接刺激。 相关受益公司情况。概念核心标的,华夏幸福(30.44,-0.580,-1.87%)、荣盛发展(13.43,0.300,2.28%),首开股份(5.21,-0.170,-3.16%)、相关受益个股包括:京投银泰(5.69,-0.340,-5.64%)、廊坊发展(11.36,1.030,9.97%)、万方发展(5.65,0.150,2.73%)、亿城股份(3.52,-0.160,-4.35%)、万通地产(3.66,-0.370,-9.18%)、空港股份(8.46,-0.480,-5.37%)。考虑到"首都经济圈"可以直接解决目前首都所面临的众多问题,因此概念在后期有望持续升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