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保健业-医疗服务研究上篇:全球视角下的中国社会办医机遇
殊途同归,社会资本办医成为各国缓解医疗服务供需矛盾的共同手段 过去30年,全球多国均出现民营医院尤其是营利性医院快速增多的趋势。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已成为各国缓解医疗供需矛盾的通用手段,中国亦然。 控费压力和未被满足的需求,是社会资本办医兴起的两大核心驱动力 细究各国社会资本办医史,我们认为供需矛盾将通过两条路径推动民营医院发展:1)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对政府构成财政压力,控费措施随之出台,营利性医院凭借资本和效率优势“适者生存”;2)各国对基础医疗服务的价格管制压制供给,且变相刺激需求,造成供不应求,民营医院在公立医院无力重点覆盖的领域“乘需而入”。 看病贵、看病难的现状下,国内社会资本办医动力充足 对比海外经验,我们认为,我国社会资本办医存在相似的动力:1)随着政府卫生投入加大,财政压力初步显现。城市二级医院等中端医疗机构可能成为政府财政包袱,政府“甩包袱”的需求催生社会资本的并购契机;2)公立医疗体系将回归“保基础”,在高端医疗、部分专科领域,社会资本有望迎来机遇。 政策助力,适宜民营医疗集团生长的土壤或已形成 2010年以来,国内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风向日益明确。展望未来,随着医疗服务行业监管的提升,行业环境有望净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已经成为民营医院的必然选择。在本轮社会资本办医大潮中,谁会成长为类似于美国HCA或印度Apollo的医疗服务航母我们将在下一篇报告中进行探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