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梦 发表于 2013-11-26 09:16

中国经济周报:长效机制VS短期风险

要点 金融风险的再一次“围剿”。在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开出专栏指出同业业务快速扩张的风险之后,我们即指出后续出台具体措施对同业业务进行监管的可能性较高。据外媒报道,两份针对银行的同业及理财产品的监管措施可能正在酝酿中。根据可能出台的规定,其将从几方面着手:1)限制整体同业业务的扩张速度;2)禁止“类信贷”业务伪装在同业业务中;3)增加同业业务中的风险识别;4)增加同业、理财业务的透明度。 “新规”对金融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不可否认。正如我们在《三件事与三个阶段:远离‘清谈去杠杆’》中指出的,在转型的过程中需要防止资金向低效率部门的配置。而今年以来银行通过非标等业务仍在将资金持续投向地产及地方政府部门,这使得金融风险仍在快速累积。尽管“新规”可能倒逼商业银行的再一次创新以逃避监管。然而,银行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成本是上升的。随着监管的完善,银行可以腾挪的空间在下降,这使得这些低效信用投放的吸引力下降。因而,长期来看,其对限制金融风险的继续扩张显然是有正面的作用。 然而短期来看,“新规”的执行可能使得短期信用供给下降。通过同业释放出来的新增信用,在今年高峰时期(3月)超过10000亿,与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规模相接近。然而,如果“新规”推行可能将使得部分超标的银行收缩这一业务。根据前几次监管的经验,监管往往会导致3-5个月同业释放出来的信用出现负增长。如果“新规”的执行期叠加了债务滚动需求高企的时期则可能使得信用风险上升。考虑到当前信托到期量较高,因而如果“新规”现在执行,则资金的供需缺口将导致短期信用风险较高。而明年上半年,信托到期量相对较低,届时债务的滚动压力将较小,因而如果“新规”在明年上半年推出,其对经济的负面作用小于现在执行。这可能这也是为什么草案中的执行时间在2014年2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经济周报:长效机制VS短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