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农民“脱地”
事件:农民成为深化农业改革的主要对象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农业主要有三点:一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二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对承包地流转、抵押等权能;三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上述三点,我们认为核心就是推动农民城镇化,将劳力和农地脱离,人员进入城市满足工业劳力需求,土地集中流转提高农业效率。我们预计中国农业生产效率有望通过规模化和技术普及而得到迅速提高。 影响:农业从机械化走向规模化 我们认为中国农业长期受制于土地分散、所有权产权分离和科技下乡难的局面有望改观。21世纪以来中国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2000-2011年中国大中型拖拉机数量增加352%,配套农具增加399%),提供了规模化的“生产工具”,而土地集中化和农民大户专业化有望解决“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规模化。我们预计规模化将再次大幅提升生产力,中国农业再次进入蓬勃发展期。 标的:看好农资龙头,看好隆平高科、天康生物 我们根据上下游特点,描绘了中国农业板块“八分图”。我们认为此次改革的受益程度将是上游快于下游。上游农资龙头企业将率先享受技术红利,抢占规模化的市场机遇;中游种植养殖业长期也将受益,但短期内可能受到新进入者冲击;下游加工流通业则受到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物流约束,受益程度较弱。我们看好上游的隆平高科(种子)、天康生物(疫苗、饲料)。 为何 没有报告下载? 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