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系列报告之一:管理层收购,股价、效益与企业特征
报告摘要: MBO发展:起源西方、形态多端、理论各异 国外MBO的实践表明,公司实施MBO的主要原因是业务调整、接管防御、税收利益、保密要求等。根据收购目标的不同,MBO可分为三种类型:直接MBO;母公司MBO;下属子公司或部分资产实施MBO。在MBO不断发展的实践总结中,MBO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结论开始不断分化,当前国外的研究主要有四种结论:正相关、负相关、非单一和无关论。 携期待而来,遭非议搁浅,国企改革使其重现曙光 十几年前,MBO携带国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路径的期待踏入中国,也曾在2003年左右创下了一轮MBO的高潮。中外MBO的差异、尤其是国有资产流失的非议让其一度搁浅。但在国企改革改革、民营经济活力相对更强的的大背景下,MBO的消息仍不时出现,2010年双汇案例表明MBO仍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国企要继续改革,MBO也会持续发展,在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潮流下,MBO重现曙光。 MBO:企业基本面创造条件,资本市场面承接影响 通过我们对MBO的案例总结看,良好的长期经营趋势为企业MBO奠定了基础,短期企业经营困境为MBO创造了条件,在MBO之后的发展中,企业基本面情况短期有所好转,但长期与行业整体状况差异不显著。目标上市公司MBO对资本市场面影响较大,一方面是企业资本市场行为、主要分红策略显著变化,另一方面对短期公司股价有较大提振、长期看则影响偏于中性。 五大因素为MBO实施创造条件 根据历史研究经验以及我们整理的案例情况,目标公司在MBO实施之前有些许共同特征,这些特征或许不是目标公司MBO的推动力,但却为MBO的实施创造了条件。这些特征主要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企业性质为国有企业,其中地方国有企业为主;二是企业所处行业为传统竞争性行业;三是企业经营在短期遇到困难;四是企业主要管理者管理本企业的时间较久,其中多数为企业创始人,威望较高;五是企业的规模相对有限,这为企业的杠杆收购减轻了压力。 理论筛选之MBO概念标的(见表格4,P14)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超预期,政策低于预期,局部金融风险爆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