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波浪起源
波浪的成因是什么?为什么推动浪是五浪?这是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显然,波浪结构的形成对整个波浪循环具有决定性影响,探寻波浪起源成为研究波循环最终形态的首要和重要课题。揭开波浪形成的真正内涵,有关波浪的一些疑问也都将随之而解。 都说53模式,然后从树叶啊,海螺啊,小虫子啊这些去看--好像那个混混就是搞不太懂,立马的,这都是低等动植物。没见过高等的这么干, 本帖最后由 天边的一朵白云 于 2013-9-29 12:06 编辑
很好的文章, 工科同学的典型风格,花了不少力气,做得也相当细致。5上5下之说,回答了一个问题,在8浪循环里面,B往往时间跨度长,而且结构复杂,比2和4长得多,比2和4叠加在一起都复杂,虽然他们是同一个级别的调整浪,这可以找到很多例子。在五上五下模式里,B实际上是3个波。另外,既然玩叠加,一次二次三次最后十一次,为什么不看看零次?波浪最终是个哲学问题,工程层面上可以例证,不能建立。数浪也是这样,你可以找很多例子,例子可以证伪,不能证明。在哲学层面上,五进三退是基本的模式,然后是九进七退,进和退是相对的,你若说三进五退,我觉得也无所谓。这些在本质上是一码事,跟量子物理的标准模型颇有相似之处,在根本上都是一种数学上的对称群。
作者是楼主么?不管怎么说谢谢楼主的分享。 不可否认,经典的波浪理论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就技术分析方法而言,没有其他理论能越超这个近百年的经典分析理论,而它最最重要之处在于对市场波动的前瞻性。但是,与很多研习者所理解的不一样之处在于,这不是一种思维定式,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更像是一个哲学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玄学。任何试图将波浪数清楚的人,运用在套理论在市场上注定是要失败的。而由于经典的波浪理论起源于西方,西方哲学思维方式与东方哲学思维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经典波浪理论的原创者与后继者,均不是研究过东方古老易学思想的学者。因此,欠缺对事物表相与本源之间关系的体察。 很好的文章谢谢楼主 不懂学习 错误太多,还自自相矛盾,看案例个人认为作者不懂波浪理论。 波浪起源 个人认为 自然法则 中说的很清楚了。 haoyoo 发表于 2013-9-29 18: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错误太多,还自自相矛盾,看案例个人认为作者不懂波浪理论。
错在哪儿? 哪儿矛盾? 你若说不清楚, 等于不懂波浪的是你自己 天边的一朵白云 发表于 2013-9-29 19: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错在哪儿? 哪儿矛盾? 你若说不清楚, 等于不懂波浪的是你自己
那就算我不懂。 要是你喜欢没人能够阻止你在错误方向上持续思考。 haoyoo 发表于 2013-9-29 19: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就算我不懂。
我赞成! #*19*# 我的意思是: 我也不懂.
尽管我不懂,有人愿意分享精品的结果, 我还是要感谢他. 这是水平问题,不是品味问题. B浪会是推动浪吗?如果是之前,则这个问题有些不可思意,B浪是推动浪这怎么可能?《揭密波浪起源》中指出,右侧的下降浪3被压缩成了一个调整浪的子浪B,也就是说,B浪的本来面目就是一个推动浪,所以B浪位置出现推动浪也就不难理解了,看下图,谁能说这个下边第二个推动浪不是B浪呢?
是的,正如“天边的一朵白云”在回帖里所说:“B往往时间跨度长,而且结构复杂,比2和4长得多,比2和4叠加在一起都复杂,虽然他们是同一个级别的调整浪,这可以找到很多例子。”下图还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这是上证指数周线图,图中左侧的下行的第一个推动浪运行37周,中间的a-b-c-d-e调整浪运行84周,为第一个推动浪运行时间的2.27倍。所以右侧仅能运行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下行的推动浪,从而使大一级浪形成一个向下的三浪模式,而形不成一个向下五浪模式。简单来说,市场运行有两种模式:一胖一瘦,要么横向长大,要么纵向变长。 初略看了一下,像大学的课程 这个名字牛,揭秘啊 过来看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