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安全论坛:加强区域协作 拥抱页岩气革命
据经济之声报道,正在北京举行的2013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上,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巴西等国的政府机构、学院代表,围绕当前能源安全格局和机制展开讨论。世界经济危机复苏前景不明,能源市场变革之幕已经拉启。中国作为世界能源大国,能源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与会专家认为:眼下亚洲能源安全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区域合作,拥抱页岩气技术革命。眼下的世界能源安全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能源总量供给;二是能源价格合理;三是能源开发与消费的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平指出,安全能源的真正风险来自人为因素:
李平:重要的仍然是规范人的行为,包括组织行为、国家行为,才可能换来持久的保护所有人利益的能源安全。
能源价格波动往往成为经济周期变化的肇事者。李平认为,能源价格波动带来的外部经济风险也在逐渐显现。
李平:对进口国来说,如果能源价格超过正常水平,就造成上游工业利用空间大幅减少,扭曲经济资源配置格局;对于能源出口国,较高的能源价格会带来大量货币流入,带动本币升值和较高的劳动成本和物价水平。这也是经济学里的“荷兰病”。
从地理上看,传统化石资源分配不平衡是全球能源安全焦虑的另一根源。数据显示,排名前六的国家拥有的石油和煤炭资源均超过该资源全球储量的80%。这也为区域性能源危机埋下隐患。
国际能源署前署长田中伸男举例说,区域性能源安全正在亚洲凸显。据估算,日本居民用电价格2035年将是中国的三倍,美国的两倍。
欧洲各国从2007年起,就通过各种能源管道,共享天然气、核能、水电力等资源,这种区域合作给了世界足够的启示。
田中伸男:欧洲模式能否应用于亚洲呢?欧洲可以把风能等能源输送到北非,中国也实现了西气东输。日本要建立管道从韩国和俄罗斯买天然气,软银公司CEO孙正义先生甚至提出过更有趣的设想:通过能源管道,把蒙古的风能和西伯利亚的水电输送到日本。
近年来,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动摇了世界天然气市场格局,作为唯一实现页岩气大规模商业性开采的国家,美国自身的能源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美国能源部中国办公室主任罗伯特-伊维说:
罗伯特:下一代能源的核心产品无疑是页岩气,页岩气也可以生产更多的廉价氢气。无疑,页岩气革命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清洁能源。
中国探明的页岩气可采资源量约为26万亿立方米,资源潜力与美国相仿,但岩层较深,开采难度大。李平指出随着全球化趋势和技术扩散转移,中国将有能力拥抱页岩气革命带来的机遇。
李平:页岩气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未来中美技术合作,也可以加强中国能源供给,特别是能源机构改善。20年后,人类智慧会进一步提高,全球化的加强,人们的合作意识会进一步加强。未来,全球能源市场会更全更稳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