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债是民主第一步;8月目标2387,怎么下来,怎么上去
本帖最后由 prp马甲3 于 2013-8-4 13:23 编辑怎么下来,怎么上来。。
:@ 咋算出来的,别是瞎蒙猜的吧 楼主好像从来就没蒙对过;TOUXIAO 你是在赞叹俺的勇气了 本帖最后由 prp马甲3 于 2013-8-4 13:53 编辑
其实发图的目的是为了后面的观点:
1 政府债是民主第一步
喊民主的人,大多是叶公好龙的,认为民主就是爽,就是人人有钱,没人管,naive,too simple! 这部分“伪民主”可笑之处在于,民主已经来到他的的窗前,他都不敢出门迎接,你怕个p!你怕债务问引发社会危机,有人就说中国乱起来怎么这么比俄罗斯还惨。未来的中国,政府不负债才是最危险的。陈志武的研究表明,全世界欠债的zf是最好的。美国的债务可以到其GDP的2.4倍,而且美国zf在成立的第一天,就是欠债的,从来没有还清过债务。其实,负债是政府敢于负责的表现,有能力政府都是高负债的。我们就来捋一捋债务问题:全世界的财富怎么管理效率才是最高?财富可以按照时间分成过去创造的财富、现在创造的财富、未来创造的财富。封建君主,拥有全国的财富,管理过去、现在的财富。一个年轻人,在封建社会必须听他爹的,因为他爹拥有财富的支配权。资本到来以后,将过去创造的财富、现在创造的财富、未来创造的财富统一管理。资本主义社会,年轻人可以不听他爹的,因为他可以支配自己未来的财富。管理过去财富的政府,是封建zf,管理未来财富的zf,是珉蛀zf。未来财富=债务。ZF不负债,他是你的衣食父母,你要听他的。政府负债,就要支配咱们未来的财富,他就要听你的,民主来的就那么简单。当一个政府试图积累财富,而不是债务的时候,他就滑到了封建政府的那一边去了。既无内债有无外债的条件下,需要民主吗?naive!
待续。。。 政府债总体可控,我认为影子银行才是压倒的最后一根稻草 本帖最后由 prp马甲3 于 2013-8-4 14:04 编辑
在中国,每个人都认为房子太贵,而每个人都在买房子,为什么大家集体犯傻?如果大家都不傻,不敢买房子就傻了。推动个人房地产消费无形的手在哪里?这只手是个人债务。年轻人,一工作就买房子,动辄数百万,靠的是银行贷款,将未来的财富,用于现在。十年前,买房子的,现在都发了吧?政府亦一样,负债,没什么大不了的。政府债务,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就是因为政府不敢于负责,才把问题抛给了所谓而本身并不存在影子银行。中国有影子银行吗?没有,影子银行的特点是监管缺失的那部分资本,中国不存在。看一线百度的解释:
影子银行,又称为影子金融体系或者影子银行系统(Shadow Banking system),2011年4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对“影子银行”作了严格的界定,“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对欧美来说,主要是围绕证券化推动的金融创新工具,这些工具在中国的金融市场里多数不存在。在中国,由于信托、理财等业务完全处于银监会的监管之下,与金融稳定理事会对影子银行的定义不符,因而不能将其视为影子银行。而对国内“影子银行”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只要涉及借贷关系和银行表外业务都属于‘影子银行’。
中国的问题不是去杠杆化,而是引入更多的杠杆。这里逻辑在哪里?
中国的问题在于,无法有效的管理未来财富,未来财富的的管理就是靠金融杠杆来实现的。
写的可以啊,学习了 一级资本与商业银行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率目前规定是不得低于4%。换言之,杠杆不能超过25倍。所以大陆银行才要搞那么多理财产品,好绕过规定。原来在这里介绍搞理财产品就是绕过银监会监管放贷的方式,一堆人不解,现在可算知道原因了。
我想杠杆肯定是在加大的,几乎没有疑问。存款准备金率,银行的杠杆化经营最主要的还是存款准备金制度带来的,03年的时候是多少?7%,现在是多少?大型金融机构20.50%,小金融机构17.00%,相差了几倍?通过这个比率你再算算杠杆肯定是放大的,再加上近年资金的空转,实际的只会更大。
所以银行一直在去杠杆的原因:
1、银行一直在融资,大额频繁的融资,补充了净资产,杠杆自然下降
2、存准率在提高
3、实际的呆账越来越多,没法杠杆
过度杠杆会毁了中国经济,也会毁了中国股市
1)制造业过度杠杆:大量产能过剩,该退出的不退出。现在已经将大量银行贷款事实事实上冻结。
2)地方政府过度杠杆:大量地方开发贷款将命运寄托在房地产价格会永远上升的美好梦想上。等到房地产泡沫破裂时,银行会拥有大量的农地作为贷款抵押品的清算物
3)房地产行业过度杠杆:从来也没见过国内的房产公司赚过真正的现金流。报表上总是资产越来越多,负债也越来越高,股东权益体现的最多是拥有了更多的待开发地块。等到十二点钟声一响,到时灰姑娘垂泪对宫娥。
4)银行杠杆过度:银行本来就是高杠杆,现在理财产品的出现,使银行的杠杆高上加高。
5)股市杠杆过高:大量产业资本将股份用来抵押融资用于实业,大量金融资本将股份用来融资来获取更高回报,大量散户也来凑这个不该凑的热闹。
终上所述,盛宴钟声不响,各方尚能苟且。等钟声响了,各方等来的不是戴维斯双杀,而是多多杀! 本帖最后由 prp马甲3 于 2013-8-4 14:33 编辑
理财产品属于银监会监管范围以内的。理财产品,本身就是高风险的,即便崩盘,也是游戏规则以内的问题。关键还是,实体经济。
1)地方债当然很多,但资产更多。归属官府的资产可以拿来抵,不归属官府的资产,可以征来抵。
2)天朝的地方债,万不可与美帝的市政债来比。美帝底特律,无资产只有现金流偿债。天朝的,如上条所述,资产海了去了。地卖完了?松松耕地红线呗。
3)所以投资人赌的,是双抠,还是随流。双抠,是紧信贷,紧财政,查地方,亏银行。随流,就是恢复江时代,都爽一把。江时代,除了被下岗的工人,衙门,干部,卖起来哪个不爽,擦掉各种屁股上的屎。银行大搞以资抵债,逼迫政府割地赔款(否则就要被降级为信誉差的地区,不给信贷额度;还要去起诉,一起诉各级干部的条子文件就都可能亮出来的),我们当年收的各种抵债的烂地,几年之后估值,把**前面10年的瞎折腾都抵回来了。当然,实际增值部分,抹掉各种考核之后若有剩余,不少都私相授受了。地到了银行口袋里,往上说资料不全只能低价出,实际出的时候找人补补手续。
4)审计,名义上是查债,其实也是顺道查资产。以前行政审计的工作,是财政口的查法,审计各部门的收付,极少摸资产,下面也不让摸。这次查债,就有理由摸了。拿什么抵押的啊?那块土地啊大楼啊?水务煤气道路收费多少股份啊?
5)卖了不仅是解决债务问题,实际上官府这几十万亿窟窿,对比普天之下率土之滨,真不算什么事儿。一旦开卖卖的欢了,银行总规模上几倍都没问题。只有一个要命的威胁,是人口不够。其他的怎么折腾都不会死。都已经烂成这样了,别人发展30年都达到彼时老美6成了,你折腾30年人均才老美的1/6,还能怎么惨?除了回朝鲜。 关于上文3>银行大搞以资抵债,逼迫政府割地赔款。
我可以举两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无锡尚得德破产清算,在组团贷款银行的要求下,无锡市政府把这笔坏账给兜下了。另一个例子是唐山市政府要求工行续贷,工行认为有风险没有答应,唐山市政府要挟封杀工行在唐山的业务,工行以停掉河北境内所有政府贷款反击,结果唐山市政府屈服了。由此可见全国性银行相对地方政府的强势地位。 ;TOUXIAO醒醒 别做梦了 没事鼓捣下期货,总想做多,多是你唯一的选择,所以意淫多
本帖最后由 prp马甲3 于 2013-8-4 15:46 编辑
28098839 发表于 2013-8-4 15: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于上文3>银行大搞以资抵债,逼迫政府割地赔款。
我可以举两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无锡尚得德破产清算,在 ...
这是好事,地方政府敢于负责啊。不要怕出事。
:#CHUHAN#*11*#;TOUXIAO prp马甲3 发表于 2013-8-4 15: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是好事,地方政府敢于负责啊。不要怕出事。
现在地方政府都开始变穷。。假设你是地方政府,要么不还银行钱,要么债券不按期支付,要么砍自己的三公,要么欠企业的钱不还,四选一,你选哪个? 本帖最后由 prp马甲3 于 2013-8-4 16:39 编辑
你假设现有政府合理,才有这样的问题。现有的政治体制,是不合理。首先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可能使用内部的原动力,比如公务员的超国民待遇,你能指望公务员自己减低自己的待遇?不能。而且任何改革只有在提高公务员待遇作为前提才行。目前财政50%用于养公务员,三公消费的钱要是用在医保上,能释放多少内需?下一步改革的逻辑:现在政府开始负债,被动减少养人财政,增强社会保障支出,扩大内需,提升实体经济。
“政府变穷”,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只有封建财主才会以积累财富为目的,现代政府的功能不是搜刮社会财富,而是管理好这些财富,合理分配。负债,只是一个符号,与贫富无关,你的地方创造多少财富才是你要关注的,负债在GDP的3倍以内,安全得很。
至于,你提到的“要么不还银行钱,要么债券不按期支付,要么砍自己的三公,要么欠企业的钱不还,四选一,你选哪个”,我可以给你讲几个故事。看看欧美国家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首先 怎么选你的答案是战术问题?,你的问题可以一揽子解决。什么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中国的下一步改革是金融改革,其目的是将社会财富的支配方式由政府支配,过度到金融支配社会财富,未来的中国政府在哪个领域退出,金融就在哪个领域介入。
待续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