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枢的构成
教你炒股票17,走势终完美:对于最后不可分解的级别,缠中说禅中枢就不能用至少三个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而是定义为三个该级别的K线重合部分~教你炒股票54,一个具体走势的分析中,将三个重叠的笔形成了一个1F中枢,九个中枢震荡的笔形成了一个5F中枢,并且明确指出了d7-g7中有一个1F中枢,缠原文:d7g7,其中2、3根K线有一个较大的回试,然后有5、6两个小十字星停在该区域,由此就知道这肯定构成1分钟中枢了,也就是内部可以画出一个1分钟以下级别的三段来,我个人的理解是禅师这里运用的是笔中枢,同时把最低级别的三根K线重合部分也当成了一个中枢
而从教你炒股票第57课开始,禅师开始将线段当成组成最小级别中枢的零件,在第83课中禅师明确说明,笔中枢的稳定性太差,是不可以构成最小级别的中枢的,还给出了关于笔组成线段的一系列定义,;例如特征序列。。
看到这里我有了疑惑,禅师的课程的表述有前后不符的地方(当然也可能是我领悟能力有限,曲解了禅师的意思),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么?
现在本人也用笔中枢在进行操作,感觉也是挺有用的,但由于禅师自己对笔中枢进行了质疑,所以还是想请各位前辈指点下,也和大家讨论下。引用禅师的话就是: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好吧其实这是孔子说的:WX:
只是级别不同而已,越小级别稳定性越差 中枢的定义就是三个次级别走势类型重叠,而次级别走势首先得有它自己的中枢,而次级别走势的中枢又是次次级别的走势重叠而成……如此下来,就成循环定义了。中枢和走势的关系,就成了鸡和蛋的关系,扯不清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人为定出个启点,这个启点缠师一开始是采用了中枢,用3笔成交的K线的重叠来定义了一个原始的中枢,然后依次生长出后面的各级别的走势。但后来缠师发现这样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又采用走势作为启点。把那个最初的走势用线段来表示,而笔,是线段的构件而已。这就是线段的来源。
54课时还没有线段的概念,62课时才正式提出分型、笔、线段的概念,而且之后线段的部分还进行了不少的修改。所以你看62课之前的用线段讲解的课文,有些跟后面修改过的线段划分规则是有冲突的。我认为54课的例子缠师没用到什么笔中枢的概念,他就是把3个重叠的K线当成一个1分钟以下级别的中枢,把g0d1这样的K线组当作1分钟以下级别的走势类型(就相当于后面说的线段),然后把3个这样的K线组重叠的部分当作是1分钟级别的中枢。
至于你说的前后矛盾,的确是存在的,这正反映了缠师在理论构建过程中的探索与尝试。我们现在当然以最后定下来的为准。 缠师特意指出d7g7这个K线组与前面的K线组的级别不同,这个例子也正好说明了用3根重叠K线做中枢这种做法的弊端——不容易把握,不利于精确。
笔不稳定,主要是针对小级别说的,你在30甚至60分钟图上用笔替代线段来分析走势看看,哪有什么不稳定?在大级别上用笔替代线段,不但可行,而且必要。
我也想了解,请大家都说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