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供 发表于 2013-7-26 10:27

推荐一位资深合伙人吴卫军先生的人生感悟

2013-07-22 巴曙松研究员金融政策研究

吴卫军先生是一位会计师,我很少看他审计过的银行年报,除非工作所迫,但一看完即放到一旁。

但是,他在空闲时间写的每一篇非专业领域的评论,我都很喜欢,并且在微博和微信上广为传播,我认为他过一段时间该出一本书了。

年岁既长,已不喜欢浓墨重彩、玩弄技巧的年青人的文字,生活阅历积累到一定火候,随手拈来,均别有情趣。

口供 发表于 2013-7-26 10:28

第一篇:

做个有人道之心的人

普华永道高级合伙人 吴卫军

厦门和北京首都机场发生的事再次唤起我对人道的认识。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的村庄到杭州要搭长途公共汽车。在我的村里等车,常常因为车子坐的满满的挤不上车而担心不能及时回学校。所以,我在出门前一天晚上,搭车走反路到镇里,借宿我姨父家。我这个阿姨和我没有血缘关系,因为我们家里贫穷,在我读大学前没有任何与姨父家亲戚来往的记忆。因为读大学,借宿是个住在亲戚家的合理理由。姨父吃饭住宿对我都是最好的,每次出门也会塞给我一块两块零花钱。

姨父参过军,有几年出门在外的经历。改革开放后,他出远门养蜂,卖蜂蜜,挣到点钱,在镇里造了房子。我看的出他对生活的态度积极乐观。

突然,有一年,他就不出门了,不去养蜂了。

2002年,我来北京工作。春节,我去看望姨父。送我走出他家的时候,我姨父含着眼泪对我说,以后姨父在北京对你没有任何要求。我的要求只有一个,农民伯伯到你的办公室,你要给他泡茶。农民伯伯让你做事,能做的都要做 – 不要摆架子。在我们的教育词汇里,农民是伯伯,工人是叔叔。

现在想起来,我觉得姨父在外面养蜂,卖蜂蜜的最后一年,肯定是受了委屈。他肯定看到了权力没有给他带来公正的制度,而勤奋工作可能也没有出路。他在这个制度里选择了回到他熟悉的村庄,选择了沉默。

只是在我要到北京的时候,他给了我一生的交代。

我们的百姓是多么的天真,他们总是天真的以为上级要比下级干净,远方的政府会公平的给他们做主。

口供 发表于 2013-7-26 10:29



我的堂叔在深山里,走了好几天,抓到一条毒蛇(旗蛇),准备到镇里卖了,可以挣到几十块钱,给堂弟上学。他把蛇在镇上拿出来卖的时候,碰到了城管。城管领导说,这条蛇是国家保护动物,要带我的堂叔去派出所。我的堂叔顿时被吓住了,去住派出所,对一个普通的农民百姓来说,这是多大的法律。堂叔马上收拾装蛇的塑料袋,说蛇不卖了。城管说,已经犯法了,必须要处理。在我堂叔战战兢兢下,城管提出了比较“人道”的处理方法 - 没收那条毒蛇。城管拿着我堂叔捉住的这条毒蛇离开了现场。

城里的居民笑着看着我堂叔,说城管拿着那条蛇去泡药酒了。

我朴实的叔叔回到村里,忧郁的再也不上山了。他失去的不是那几个钱,他失去的是对这个社会的信任,城管在他眼里就是政府啊。

口供 发表于 2013-7-26 10:29



一个民族要进步,经济要发展,社会托底的功能必不可少。当一个弱者,要用自己的生命去证明他的存在、得到政府的注意,社会托底的网肯定破了。

我们是幸运的,可以说,发生在厦门和北京首都机场的事是偶然的,我们不在场。然而: -

当我看到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地级市支行的行长,穿着有那个大大的“H”字母的皮带,穿着 “Parada”的轻便鞋,在酒桌上高喝茅台的时候,我看到社会托底的网破了。

当我看到某某某的孙子是开着挂军牌的车子上班和参加朋友的聚会,我看到社会托底的网破了。

当我看到政府官员制定制度,凌驾于市场之上,企业要看政府的意志来聘用审计师时,我看到社会托底的网破了。

ooo0ooo

商务印书馆,1980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小词典》对人道的定义是指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力的道德。

因为有我姨父的交代,来北京后,我做人的基本原则是做个有人道之心的人,给人帮助不以他人给我的金钱和回报为代价,特别是社会基层的人士对我的要求我都将更加尽力。这是我履行社会托底的责任,坚持人道的底线。

各位亲友,多给我鼓励啊。

口供 发表于 2013-7-26 10:30

第二篇:

有效人士的7个习惯

吴卫军

我给各位亲友推荐的第三本书是Stephen R Covey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有效人士的7个习惯。

Daniel Kahneman的《思考,快与慢》一书在每一章的结尾,教我们在人们的日常话语中识别他的思想。在通读完全书后,再看看那些平常人嘴里说出来的话语,复习一下《思考,快与慢》的见解,不知不觉中我们在改变我们思考的方式,开始关注系统二的思考。

Scott Peck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给我们介绍了很深刻的心智成熟之路,但是路线图的语言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他说我们要先吃苦、后享福,不说谎和承担责任。

在《有效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中,我学到是关于时间管理、关系管理和成功学的专业词汇,常常说说这些词汇有利于进步。

1.    要事优先(first things first,习惯三)- 要集中精力做那些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只有把优先级放在那些重要的事上,我们才不会疲于奔命。什么是重要的事 ?那就需要根据我们生活的原则来判断,即什么是在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

2.    先去理解别人,再让别人理解你(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习惯五)。Stephen R Covey 说,只有当我们在敞开胸怀、倾听他人,以了解别人为出发点,我们才开始真正的沟通,真正的建立有信任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机会比较开放的讨论问题。要了解他人,我们首先需要体谅他人,我们需要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在这一章节里,我还学到了设身处地(Be empathic),不要用自己的经历来给他人答案(autobiographic

answers),那样会变成没有看病就下药的医生。

把与一个人的关系就像是建立一个你与他的 “情感银行帐户” (emotional bank account)来对待,要在向他人索取以前,存入你的情感投资。

3.    要改变我们旧的态度和习惯,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paradigm shift)。我们要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主动做出我们的选择(be proactive,习惯一)。我们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在书的开头,Stephen R Covey提出,从成功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在管理的是P/PC的关系,要让自己成功,产出 (Product)最大化,必须首先爱护和提升自己的产能(Production Capacity)。在书的结尾,作者说“磨刀不误砍柴工(sharpen the saw,习惯七)”,提出了要在灵魂、精神和身体三个方面,给自己加油,只有这样,其他的习惯才能得以落实。

《有效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是美国成功学的经典。学会上述词汇就了解了这本书的大概。在美国,成功学的书籍大多都是放在“自我帮助”,“自我提升”和“心理学”的书架上,但这本书也被《福布斯》杂志、《CEO》杂志评选为20世纪最重要的管理书籍。

我觉得美国的进步与他们的人民勤奋工作,不断总结自我提升的方法有关,无论在《富兰克林的自传》,还是在《了不起的盖兹比》等书中,最后让我感兴趣是他们给自己安排的日程表,早早的起床,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反思,促进提升自己的勇气和自律。

ooo0ooo

我同学大二的女儿,在她夏季读书清单包括了《思考,快与慢》。她向她父亲推荐了《少有人走的路》。在《有效人士的7个习惯》上,我们会有再一次美丽的重复吗?

口供 发表于 2013-7-26 10:31

第三篇

爱的定义

吴卫军

这是我应朋友的要求,向大家推荐我喜欢的三本书的续篇。

在《你幸福吗》的文章里,我介绍了Daniel Kahneman的《思考,快与慢》。《思考,快与慢》这本书提升了我对思考的认识。思考是人类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在思考上取得进步和成绩自然是人生的进步和成绩了。《思考,快与慢》是分类为经济学的书籍,它讨论的主题离不开效用和决策。Daniel Kahneman最后用人生经历的效用来替代幸福,分析了人的决策的不合理性,提醒我们作为经济的动物需要注意和规避思考的陷阱。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Scott Peck1978年出版的《少有人走的路(The Road Less Travelled) 》– 一部通俗的心理学杰作。1993年,我在纽约开始阅读这本书。在人类心灵的治疗方面,这也许是一部开山之作(图书馆杂志的评论)。对人生的苦难,它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耐人寻味 。这是我每年都会翻开来看看的一本书。

自1983年到今天,《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三十年一直高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少有人走的路》一书分四篇,后两篇涉及宗教 – 成长与宗教,神奇的力量,这是世界观的问题,我留给亲友自己去阅读和理解。书的第一篇“自律”和第二篇“爱”对我影响甚大。Scott Peck是心理咨询师,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他在从事心理咨询医疗的病例上归纳的一些根本的心理学发现。他用许多实实在在的案例说明了解决心理疾病的医治手段最终是自律,而自律的原动力是爱,爱来自上帝; 来自上帝的爱就是神奇的力量。这是我对Scott Peck的书的总体构思的理解。当我把案例剔除在书本之外,想提炼我对这本书的观点时,发现Scott Peck写的有关自律和爱的文字像箴言一般简洁。下面是我摘录的他的书中关于自律和爱的主要观点。

自律(discipline)

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和问题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先吃苦,后享福;不说谎; 和敢于承担责任。Scott Peck在书的开篇就说,人生苦难重重。但是,人生的问题和疼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只有我们认识自己的软弱,接受挑战,不隐瞒真相,我们才能在精神、心理和灵魂上达到更高的层次 – 这种努力,Scott Peck把它称之为精神的成长。

爱 (love)

每个人对爱都有自己的定义。我认为Scott Peck的定义最为经得起检验,学术的检验和常人情理的检验。

Scott Peck说,爱是关心他人的精神的成长。如果你爱一个人,是要关心和支持他的精神的成长,他的心智成熟的旅程。Scott Peck说堕入情网不是爱,性爱也不是爱;相互依赖不是爱,自我牺牲也不是爱。爱 - 永远追求心智的成熟,精神的成长,除此之外,都不是真正的爱。

爱与不爱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当事人的意识思维(conscious)和潜意识思维(subconscious)的目标是否一致。

爱需要与懒惰对抗,Scott Peck把懒惰定义为人类最大的罪。可见勤奋是多么重要的一项品质。

爱需要与恐惧较量,比如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本质。Scott Peck说不接受这一事实,我们就永远无法体味生命宏大的意义。

ooo0ooo

我们这一代人是在一个接近绝对贫穷的年代出生和成长的。在我们接受教育的初期,社会的政治生存法则包括撒谎。在我们发展和成长的年代,社会经历着从没有到有的巨变。多多少少我们都有心理的问题,即我们的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目标常常不一致。

Scott Peck说,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我们长期以来的想法和感受,有一天将会被某个陌生人一语道破。”Scott Peck 引用了爱默生在《我的信仰》里的一句话作为《少有人走的路》25周年版序言的开头语。

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于海生翻译的中文版《少有人走的路》,语言简练,排版优雅,值得推荐。

吴卫军

2013年7月 13日

口供 发表于 2013-7-26 10:42

第五篇

健康

吴卫军

虽然经历过贫穷,经历过工作的煎熬和体力的透支,但我很幸运,从没得过什么大病,没有住过医院,甚至连自己是什么血型也不确定。一位关心我的朋友得知这一情况后,在2011年,我45岁的时候安排我去体检并建立医疗档案。建立医疗档案是为我今后的健康变化提供可比的信息,且医疗档案是电子版的,在有需要时,随时可以通过互联网传送到任何医院。

我的朋友没有什么特权,但他尽力为我介绍了一家资质优秀的医院和他熟识的医生。于是,我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包括肠镜和胃镜检查。在得知除了要减些体重,少吃肥肉,少吃甜品的营养师建议外,体检报告一切正常。

体检完后,我的朋友和我进行了一番谈话。

他说,卫军,体检报告的结果是健康状况良好。那么从今天开始,你不要做任何事去摧残你自己 (do notabuse yourself)。还有,在现在科技进步的局面中,除了DNA基因导致的一些病情外,95%以上的病是医治的好的,好好的活着 (live well)。

我的朋友是香港人,他是个商人,不是医生。他用英文和我表达了他对我的生活建议。我把中英文都写下了,让更多的人能体会和落实这样重要的生活建议。

我的朋友叫Leslie,是上一篇文章的医生Wilfred的哥哥。

这段文字写于2012 年2月5日,在飞往新加坡的途中。今天发表出来是为了和更多的人分享我的幸运,也提醒我的亲友,及时体检,建立自己的医疗档案。

口供 发表于 2013-7-26 10:42

第六篇

医生

吴卫军

医生是一个伟大的职业。这是我第三篇关于医生的短文。

我认识的这位医生叫Wilfred,六十多岁了。我们同在一家慈善机构工作。他自从步出校门后就担任急诊室的医生,并且选择一辈子只作急诊室的医生。

在多伦多公立医院工作时,他制定了那里的标准化急诊室工作的规章制度,让每个医生都遵守,从而创造了加拿大急诊室最高的工作效率。

2003年,香港爆发SARS,波及加拿大多伦多。当时Wilfred担任多伦多一家主要公立医院急诊室的主任,战斗在抢救SARS病人的第一线。在知道SARS的严重性后,医院要求急诊室医生在接触SARS病人时必须穿好全副防护装备。这就意味着一个急诊室医生在处理SARS或疑似病案前,需要1至2个小时先“武装”好自己。

当深更半夜疑似SARS的急诊病人被送到医院来就诊时,Wilfred面临着选择:一是他要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给自己装备;一是病人一到达即就位去抢救他。这个装备与否的选择,在SARS时期就是生命攸关的选择。

是马上去抢救病人,还是等待装备好后才去抢救病人?Wilfred为他自己定的标准是:如果病人年龄比他大,他就先穿好装备再去救人;如果病人的年龄比他小,他就不穿防护服直接去抢救,为病人赢得宝贵的两小时。Wilfred认为,即使他因此去世也是值得的,因为他这样做给了一个年轻的生命继续前行的机会。

Wilfred非常谦卑,在每件小事上都体现着对别人的人文关怀。有一次,我们出差旧金山。在酒店里,我让小儿子下楼去给他送了一包我自己家产的茶叶。他给我回的电邮里是这样写的:谢谢你让我有机会认识你聪明、英俊、有礼貌的儿子。那个时候小儿子只有六岁。

口供 发表于 2013-7-26 10:43

第七篇

在飞机上我最想边上坐的人是谁?

吴卫军

在开始这个题目的写作之前,我想先分享我最不喜欢旁边坐的人是谁。

第一、在飞机上,我最不喜欢坐在我旁边的是二流女演员。她们戴着大大的墨镜上飞机,很怕被人认出来,但是我很少看电视,也很少看电影,所以我真的认不出她们来。这个时候她们又变得很怕我认不出她们来。她们摘下墨镜,又戴上墨镜,再摘下,又戴上、、、、、我还是认不出她们来。在她们把登机牌放在扶手桌上引诱我认出她们来后,即使是一个简单的谈话,也让我非常难受的感到相互间的对话一点内容也没有、一点深度也没有。

第二、我最不喜欢身边坐的是骄傲和目中无人的年轻投资银行家。他们通常是以两三个人的团队出现在商务舱内。他们说话中总是夹杂着F为第一个字母,UCK为后三个字母组成的英文单词,还常常加上ING,把它转化为形容词。他们觉得自己掌握着资本,而世界是要围绕着他们掌握的资本转的。他们可能刚刚获得名牌大学的硕士,嚷嚷着,嘈杂着,很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是作投资银行的,是大摩的或UBS的。

在飞机上,我最喜欢坐在我身边的人是医生。他们通常很谦卑安静地坐在那里。你听到过一个医生大声的高谈阔论吗?

他们通常穿着非常简朴的衣服。和那些在你身边戴着漂亮袖扣的投资银行家相比,你见过医生戴着耳环、项链或袖扣吗?与带着一对漂亮的袖扣,左边写着I am the boss (我是老板), 右边写着I am always right(我永远是对的)的投资银行家相比,他们简朴的衬衣袖口显得有些残旧。他们旅行的目的很简单,是参加医学会议,是讨论药品疗效或演示疑难手术的做法。

有一次,在从纽约飞往北京的路上,我的旁边坐了一位瘦小并有些弱视的中年男人。一路上,他很专注地在看书。中途,空乘小姐广播说:“在我们的航班上,有一位乘客突发不适,有哪位乘客是医生,请马上与我联系,帮助这位病人。”

这时,我旁边的这位弱小男人好不迟疑的举起手说:“我是医生,让我来帮助他。”

口供 发表于 2013-7-26 17:26

第八篇

在金融界工作起跑线上的建议

吴卫军

我同学的儿子很聪明,人也帅气沉稳,可以做飞行员招生或鼓励参军的广告模特。他大学是学物理的,研究生学习金融数学,今年夏天毕业后马上就要到香港的高盛公司工作,面对诱惑和挑战。作为过来人,让我写下我在金融界工作起跑线上的学到的一点基本知识,供分享参考。

1.    去香港湾仔的小街,找一个年纪比较大的裁缝,定做自己的衬衣和西服。再昂贵的西服和衬衣,如果不合身,也不能显示得体大方的风格。香港湾仔小街的裁缝西装做的很专业,衬衣量裁后是拿到深圳的大厂做的,质量很好,价格可以接受。另外,一年做两套西装,三年就有六套西装,衣柜藏货足够能应付一个工作礼拜了。

2.    皮鞋买的质量要好一点,擦得亮亮的。勤换后跟鞋底。皮鞋质量好的话,能穿很长时间,是一种年度折旧额很低的投资。

3.    任何昂贵的服饰都不如干干净净的个人仪容仪表修饰重要,比如说理发,护理牙齿,修剪指甲。服饰要低调简洁。不要用那大的夸张的字母的皮带,比如“H”,“LV”和“G”。我也曾是品牌的奴隶,从佐丹奴到登喜路,从真维斯到爱马仕。回想起来,这些东西都会有的,而在能从容支付它的时候,你会觉得你不需要它。

4.    学点西餐礼仪。尊重他人的文化就是一种大度。在哪里,对服务员都要好。对餐厅服务员有礼貌的举止会给你带来惊喜的回报。

5.    坚持阅读《经济学人》杂志和《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杂志是世界上唯一不公开记者名字的新闻杂志,它由编辑对杂志的质量负责,保持着一贯让人佩服的文字风采。阅读《华尔街日报》的新闻版一定要阅读它的社论,了解它的立意;要阅读市场版,知道市场的动态,看懂利率曲线的意义。虽然我知道大部分年轻人现在会阅读这些报刊杂志的电子版,但是,我建议常常买几本杂志,拿在手上去上班,或者放在让人看到的出差的包里。显示自己追求知识不是虚荣。

6.    计划自己的假期。高盛的工作压力很大,企业文化具有让你喘不过气来的竞争性。随时都有个假期计划在手,和自己说,做完手上的项目后可以放假。三个月给自己放个短假,半年给自己放个一周或两周的长假。放松心情,保持活力。

7.    保持一个爱好。比如说爬山。把香港的全部“行山径”,从西贡到大屿山,都走一遍。回来北京,我们一起爬爬野长城。

8.    不要经常说那个F开头,UCK结尾的英文字。偶尔说一、两次是没有关系的。在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家和交易员经常说F这个,F那个的时候,不要学他们。如果你很想说很想说,就说Fire Truck, Fire Truck。

9.    准备一份简历,每六个月更新一次。要有准备,有时是为了更好的机会,有时是面对残酷的现实。只有市场上另外一家公司能够支付更高的工资,才能证明自己在现在的公司是有价值的。

10.    我估计你的年薪在7、8万美元左右或更高一些。如果对自己的起步薪水不满足,请记住这个事实:你已经属于全球最高5%收入的人群。

最后我要分享下面这个故事。有一位大学老师在讲完他的最后一课后,从包里拿出了一只杯子放在桌上。他随后从包里掏出了一堆石块,满满的放在杯子里。他问:同学们,杯子满了吗?同学们说,满了。然后,他又从包里掏出了用手绢抱着的一堆沙子,慢慢悠悠的倒入了杯子,摇晃摇晃杯子后,沙子装满了整只杯子,他问同学们,杯子满了吗?同学们说,满了。他环顾教室,看了看满怀好奇的同学,把自己的咖啡杯端起来,把一杯咖啡倒入了装满石块和沙子的杯里。

老师说,生活就像是这只杯子,装满了石块,沙子和咖啡。我们要用心去处理那些石块般的大事,放手那些沙子般的小事。那么咖啡是什么呢?我知道做投行很忙,但是再忙,也有时间和爸爸妈妈,和朋友一起喝杯咖啡。

吴卫军

2013年6月25日,星期二,又是下雨飞机晚点时。写在北京至香港10个小时的旅行途中。

口供 发表于 2013-7-26 17:26

第九篇

善待旅行者的回报

吴卫军

中午在纽约办公室开完会后,我趁着纽约大好的初夏天气,沿着麦迪逊大道往南走走。看到一家地中海式菜系餐厅,我决定进去享用有点晚了的午餐。三年

前,我们到过希腊和土耳其,对那边的菜式十分欣赏,西红柿炒蛋还加上绿色微辣的青椒,令人回味。

餐厅的侍应是位长的很帅的小伙子,三十出头,带着地中海地区典型的红白色的领结。领结是解开的,用来证明他未婚,这样女客人可以和他(他也可以和女客人)比较随意的聊天。可能中国客人对地中海式菜系了解尚少,去的不多,他第一句话问的是我是不是从日本来的。

我说不是啊,我是北京来的。

小伙子的脸上顿时焕发出兴奋热情的光彩。他说,他是去年11月份去的北京,在那里度过了非常美好的旅行时光。他从北京烤鸭说到涮羊肉火锅,从胡同说到长城,从平民百姓说到他看到的有钱人,语调语气都还包含着当初在北京的兴奋。

他给我介绍了饭店里最好的啤酒,送来了热烘烘的面包。在他的推荐下,我头盘吃了茄子,主菜是牛肉串和大米饭,甜点是芝麻粉做的龙须托着冰淇淋。

时不时的他会过来和我说,他大概有300多张在中国的照片,他请他的朋友到他家的时候,他会在电视上播放那些照片。我还听到他骄傲的和另一位服务员说,『他来自中国,我去年刚去过他的国家,Amazing。』

临走的时候,小伙子给了我热情的拥抱,说了一句让我感动万分的话语。他说:替我问候中国,问候北京(say hello for me to China, say hello for me to Beijing)。

纽约的用餐经历让我想起了2010年在巴黎的一段往事。巴黎的普华永道办公室在靠近CBD的一座公园的边上,周围大多是四五层高的砖头砌成的居民房子,不象在大城市。

因为倒时差的缘故,我漫无目的的逛游在街区的小巷里,在傍晚时分就出去找饭店吃饭了。

那些巷子都很幽静。我看到一家铺面不大但干干净净的街区餐厅后就直接走了进去。这是一家夫妻俩开的饭店,老公是厨师和调酒师,老婆是服务员和收银员。因为时间尚早,饭店里没有其他客人。我坐下后就说,厨师有什么就做什么给我吃。

他们夫妇俩英语不十分流利,但还是好奇的问我从哪里来。当他们听到我说我是中国北京来的,他们的脸上顿时散发出惊讶和见到了等待已久的亲人的光芒。

他们俩一个抢着另一个的说,我们的两个孩子11岁和13岁,孩子们下个月要去中国的上海,他们是去交换学习的。

那天,饭店老板夫妇当我是他家最尊贵的客人,男主人殷勤的给我上了白葡萄酒,红葡萄酒和餐后甜酒。在他割火腿肉的时候,我看到他把火腿外面的一大块割下来放在一边,细心的切割着一片片内在新鲜的风干火腿摆在送给我的餐盘里。我还记得我吃到了最美味的法国野生蘑菇。

结账的时候,他们坚决的不收我的酒钱。老板说我坐下的时候只点了饭菜,没有点酒。

这对夫妇和大部分法国人一样不能把上海两个字的音发正确,他们把上海 "Shang-hai" 发成 "Shan-ghai"。或许他们一辈子也不会来中国。我想他们那样接待我是觉得在中国我肯定也会回馈同等的热情、善良和好客给他们的孩子。他们不知道北京和上海还有1000多公里的距离,那些天,他们看到的和能给予的中国人就是一个幸运的我。

ooo0ooo

孔子说,有朋友大老远的来,真是高兴啊。各位亲友,2000年,中国有1000万人次出国旅行,2012年这个数字超过8300万。善待来我们城市的旅行者吧。善待他们的回报会超过我们的给予和付出。

注一,题外话:当然,我留给了地中海菜式餐厅的服务员会让他高兴的小费。但是,在美国,服务员在客人离开前是不会看客人签的账单的,这就是挣小费的尊严。

注二,中国海外旅行者的数据来自2013年第23期《时代》周刊。

写于纽约飞回北京的路中

口供 发表于 2013-7-26 17:28

第十篇

补记母亲节的两段文字

吴卫军



一个男人和妻子在青岛奥帆赛基地的海边散步,迎面走来了一位长发飘飘的女子。她用婴儿车推着一个可爱的婴儿。在大海边上,在蓝天、白云、绿树、海鸥和微风中,画面美极了。他禁不住对妻子说:"看,那个妈妈推着孩子的样子就像一幅画。"

妻子说:"那很可能不是孩子的妈妈。"他问:"为什么?"妻子说:"如果是妈妈的话,她会一边走,一边和孩子说话。她会告诉孩子这是大海,这是树林,这是飞翔的海鸥。她还会过一会儿就亲亲孩子。你看,这个女子和孩子之间一直没有过任何交流。"

只有做过妈妈的人才知道分辨妈妈和保姆的不同。母亲爱孩子,不是一份工作,而是爱的付出,母亲时时刻刻都在用心养育着自己的孩子。



周六的早上, 父母和孩子一起吃早饭。爸爸很关心青春期的儿子,问他:"昨晚睡得好吗?"儿子答:"OK。" 妈妈问: "昨晚几点睡的?"    儿子答:"12点前。"妈妈一算大概睡了9个小时,就放心了。

爸爸接着问:"今天有什么计划?"儿子耸了耸肩。妈妈问:" 今天会去和Kyle打会儿篮球吗?"儿子答:"会的,已经约好了。" 妈妈因此知道儿子不会一天都在家里对着电脑。

这就是『行政』爸爸和妈妈在养育孩子上的区别。母亲的角色,无人能够代替!

3找快乐 发表于 2013-7-29 11:31

我是新手,谢谢老师分享!

张12389阿萨德 发表于 2013-7-29 15:07

留个记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推荐一位资深合伙人吴卫军先生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