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lzq 发表于 2013-6-5 16:51

请教一下中环股份的在产业链的地位和产品技术水平,以及做内蒙GW级光伏电站的前景与隐患,谢谢。

还有就是如何看待中环股份和美国的SunPower的合作模式

清修 发表于 2013-6-5 16:51

招聘人 发表于 2013-6-5 16: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问在国内有类似SolarCity的企业么?另外,国内的目前的政策法律监管环境有没有可能复制或者是模仿SolarCi ...

在未来很有可能,我也一直在关注这个事情。很多团队在国内尝试这个模式。

清修 发表于 2013-6-5 16:52

口信 发表于 2013-6-5 16: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您好,请问一旦欧洲双反通过,对我国的单晶硅市场的影响能有多大呢?另外,我个人理解是光伏行业的大周期还 ...

双反对国内的单晶硅厂商影响不大,代表的隆基股份大力开发海外市场并且海外出货占比近半。去产能的过程一直在进行,到明年全球需求接近40吉瓦,以组件厂商平均开工率7成看供需平衡有望实现。

清修 发表于 2013-6-5 16:53

奥良运动 发表于 2013-6-5 16: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问如何看待光伏平价上网?目前有没有可能或者看到趋势有公司的技术路线或者产品能够在近期做到平价上网( ...

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做到用户侧平价,发电侧平价大约会在2015年全面实现。

清修 发表于 2013-6-5 16:54

lightlzq 发表于 2013-6-5 16: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教一下中环股份的在产业链的地位和产品技术水平,以及做内蒙GW级光伏电站的前景与隐患,谢谢。
...

中环的硅片品质值得肯定。中环和SunPower的合作还是很积极的,GW级规划是长期的,记忆中一期是30兆瓦的农业大棚,规模适中,不会对现金流构成大问题。

清修 发表于 2013-6-5 16:55

一个人哭 发表于 2013-6-5 16: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多晶硅生产技术更新非常快,焦点在节省生产的耗电成本。据目前已知的,保利协鑫即将采用的硅烷气流化床法成 ...

这个技术的代表是REC和MEMC,MEMC在韩国的合资厂也开始走REC的技术路线,应该是已知的最成熟的方法了。还有些方法可以做到低成本,但是纯度控制上可能有欠缺,所以答案应该是没有。

清修 发表于 2013-6-5 16:56

手摇式 发表于 2013-6-5 16: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根据IMS Research排名,亚洲只有日本Omron进入全球前十,中国虽然拥有很多逆变器厂商,却没有一家进入排 ...

中国今年肯定会有不止一家逆变器企业出货量过吉瓦,上榜也是迟早的事。排名分出货量和营收两种排法,阳光电源肯定是首选,特变,山亿都有可能。

川衡 发表于 2013-6-5 16:57

清修 发表于 2013-6-5 16: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国今年肯定会有不止一家逆变器企业出货量过吉瓦,上榜也是迟早的事。排名分出货量和营收两种排法,阳光 ...

山亿没上市吧那个被SMA收购的怎么样

口信 发表于 2013-6-5 16:58

手摇式 发表于 2013-6-5 16: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阳光电源去年出货量已经排名全球前十,亚洲第一,今年保守估计出货2.5gw,跻身全球前五。

怎么看特变电工?似乎大有追赶阳光电源之势。

口信 发表于 2013-6-5 16:59

周高萍 发表于 2013-6-5 16: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终于找到专家了,多请教几个问题:)
1 CSIQ的成本Q1为0.56/W,而且是包括多晶硅成本在内的,这在业内是最 ...

这几个问题提得好。

车场 发表于 2013-6-5 16:59

口信 发表于 2013-6-5 16: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怎么看特变电工?似乎大有追赶阳光电源之势。

特变盘子太大了,200多亿市值,已经不属于成长股了,此股适合大资金配置,估值优势。欧美双反缓和,国内多晶硅双反估计不了了之

清修 发表于 2013-6-5 16:59

周高萍 发表于 2013-6-5 16: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终于找到专家了,多请教几个问题:)
1 CSIQ的成本Q1为0.56/W,而且是包括多晶硅成本在内的,这在业内是最 ...

阿特斯的成本一向是最低水平,应该是最低(或者之一),效率上也算受到客户肯定的。多晶硅成本都有厂商说目标做到10美元以下了,阿特斯承诺做到0.51也是可能的。

欧洲初裁不变,但是很多厂商已经把出货量目标转移到中日韩市场了,欧洲市场并不是首选。

美国双反没有限制用台湾电池,所以造成的影响非常有限。

如果做设备技改不上新设备的话,折旧应该有限,多晶硅成本进入10美金以下确实指日可待,不过总体市场价格下降还是要看长单博弈。

FirstSolar没有向晶硅路线转移。你这么说容总会很不高兴的哈。电站毛利超过25%,First Solar业务重心向下游转移也是必然的。

清修 发表于 2013-6-5 17:00

周高萍 发表于 2013-6-5 16: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终于找到专家了,多请教几个问题:)
1 CSIQ的成本Q1为0.56/W,而且是包括多晶硅成本在内的,这在业内是最 ...

德国已经意识到光伏调峰的问题,所以下一步就是储能技术的发展。还有你说的是峰值功率,其实没那么高的,你可以参考这一链接。

http://www.unendlich-viel-energie.de/uploads/tx_nawikeebasket/AEE_Poster_Stromerzeugung_BL_2011_Apr13_01.pdf

到今年下半年,电网传输问题基本上随着一批升压线路竣工得到缓解,没有弃光之后大型地面电站的投资回报率在8%-12%之间,能源局制定新的上网电价补贴时候建模用的IRR默认是8%。

印度是个没钱的市场,价格压得太低,电网基础设施薄弱。

规模经济效应会持续。

口信 发表于 2013-6-5 17:01

周高萍 发表于 2013-6-5 16: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终于找到专家了,多请教几个问题:)
1 CSIQ的成本Q1为0.56/W,而且是包括多晶硅成本在内的,这在业内是最 ...

1 很有可能
2 是的,但是预期终裁会变,而且欧盟针对长三角还有特别的照顾水平,可能会判定为市场经济,以前记得有过那么一个案例,所以TSL今年计提会不少,减值也不少,但是很可能在14年Q1出现逆转。
3 台湾电池片,但美国市场的真实成本真的很高,预计出货量都会下来的。
4 降价 今年就不太可能达到10%!PS:我一直怀疑今年根本就不太会将,2-3分估计就到极限了,
没人会继续赔钱赚吆喝,不过,呵呵 个别厂商除外。
5 两个不同的市场好吧?薄膜除了成本优势还有其他晶硅无法做到的,FIRST SOLAR的效率稳步提升,还是非常看好,另外融资能力与规模不是中概可以媲美的,继续看多下游电站项目。
6 亲,有种概念叫智能电网。 投资回报率,电站,商业屋顶,个人屋顶都不是一样的,其中有好多还是租赁业务,具体业务模式请参考solar city。笼统说一点,投资回报低于8% 基本就没人干了。
7 国内现在的问题是,电站建好了,并网补贴拿不到,所以没有回报率。
8 印度价格太低,电网质量太差,相对来说光伏潜力大一些,但也就是个鸡肋市场,除非技术革新,成本低下来。
9 没啥不可思议的,原先成本稍高是因为走错了路线 (搞的什么类单晶) 现在降下来也正常,另外 我说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你信不?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韩启明畅谈光伏行业现状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