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趣
发表于 2014-4-27 21:09
第一财经日报援引报道,近日证监会突然开闸IPO预披露,直接导致今天两市的又一次大幅下挫。沪指跌1.52%。连续不断的下跌、新低,似乎终于让A股众望所归的迎来了人气的谷底。就在最新的一个数据:目前有可比数据的1063家上市公司股东数量创下2010年以来的新低,达到735万户股民离场。无论是证监会还是更高级的行政部门,事实上做的都是一件事儿——最大化的运用股市资金盘活经济,大家看到的都是A股的唐僧肉,上市企业要圈一笔,扶贫政策要圈一笔,地产产业要圈一笔,贪多嚼不烂的银行业也要圈一笔,美其名曰补充资本金,实际上是借助新增资本来撬动底部沉淀的坏账。
这个时候,还要问为什么A股跌跌不休,绝对是一个太过讽刺的问题。相比之下,美国的经济是华尔街主导的经济模式这种情况下,资本是真正的市场模式运作,政府对于整个资本市场的倚重超出想象。而只有在这种模式下,才造就了美国证券市场的完备体系和政府对其的高度尊重。反观国内,资本市场从来不是经济主导,中国的经济主导是政府行为和实体经济,资本市场成了一块华丽的遮羞布,一块不大但又颇具分量的唐僧肉。正是这种差异下,政府和企业的思考模式,根本不是如何盘活证券市场来盘活
经济,而是如何利用证券市场的剩余价值来盘活经济,因此,也就最终形成了我们看到的一幕幕闹剧。
谢感共
发表于 2014-4-28 07:28
天字99号 发表于 2014-4-27 18: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涨停后低吸战法的胜率有多高?
好大的一个题目和方向!
我将以实盘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对比、总结。
包括各种涨停的类型、位置、力度及形态等方面。
原则是尽量不亏损,然后是小利润,利润的稳定性以及怎样扩大利润等的步骤。
谢感共
发表于 2014-4-28 07:34
今天的第一个目标是02715,选定最小的资金进行。
谢感共
发表于 2014-4-28 09:18
个人观点:现在的大盘就是最后的底部确认阶段。
天字99号
发表于 2014-4-28 09:44
2194,sold300@9.94
谢感共
发表于 2014-4-28 10:00
今天的买入已经全部成交。原持有的个股继续守仓,暂时不加仓了。
现在只是等着明天卖出了。
瑞趣
发表于 2014-4-28 10:01
政府和企业的思考模式,根本不是如何盘活证券市场来盘活经济,
而是如何利用证券市场的剩余价值来盘活经济,
因此,也就最终形成了我们看到的一幕幕闹剧。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谢感共
发表于 2014-4-28 10:01
买入的02715已经开始赚钱了。
天字99号
发表于 2014-4-28 10:04
6962sold500@6.57
上幅7
发表于 2014-4-28 10:20
bought6633@2399*600
瑞趣
发表于 2014-4-28 10:36
本帖最后由 瑞趣 于 2014-4-28 10:40 编辑
大盘继续大跌20点左右
洋河让人松了口气
但在压力下操作并不够好
瑞趣
发表于 2014-4-28 10:44
谢感共 发表于 2014-4-28 10: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买入的02715已经开始赚钱了。
我昨日买的,盘中6%没法兑现,今日直下几乎跌停却享受了,
T+1下的痛,向老谢学习。
瑞趣
发表于 2014-4-28 11:32
港澳资讯提供 (仅供参考,风险自担)
公司研究:洋河股份002304)调研报告:开创商务团购蓝海 天网工程开始全国发力
公司复苏超出预期,公司基本面底部确认,增速将反转逐季提升:
公司一季度收入下滑-10%,净利下滑13%,符合预期,比市场预测的情况要好,2014Q4 收入下滑39%,利润下滑62%相比,环比改善已经极为显著,同时2013Q1 收入63.2 亿,为13 年全年高点。
同时近期和本周对江苏经销商和上海大区调研来看,公司业绩强势恢复的动力在于公司全力向商务团购转型+大众价位新品牌如5A 级海之蓝洋河老字号的全国化推进,公司一流的营销团队和差异化绵柔品类竞争力开始在行业低谷期提升市场份额,推动行业消费升级。
商务团购转型一年已经超过政务团购,预期3 季度开始显著放量:
公司从2013 年2 季度开始的团购转型到2014 年第一季度,已经显示了效果,目前公司商务团购占比已经达到整体中高端以上价位团购市场的60%,并且有望在年度进一步提升到70%。
商务团购快速打造:公司预计万元以上商务团购客户到2014 年预期达到50 万家,预期其中60-70%为2014 年新增,依赖全国团购商由原先的5000 家提升到15000 家左右,这样的速度和管理难度行业内目前只有洋河能够达到,新招商实现了洋河成熟高效的管理团队对接,帮助经销商实现对中小企业的深度覆盖,同时发挥原有政务团购的人脉优势。
洋河商务团购将继续高强度推动,假设洋河能够在3 年内达到100 万家万元团购客户,假设每家按照1.5 万元均值测算,那么三年后这一市场预期达到150 亿,同时实现高端天之蓝、梦之蓝、苏酒品牌的自下而上培育。
天网工程:洋河2013 年度通过天网成功的模式创新和总结,实现了江苏市场海之蓝以下价位40 亿元(含税和折扣折让)收入规模,2014 年开始全国布局,重点打通终端餐饮等渠道,扎实推进全国化,从上海、山东等地开看效果显著,商务市场的增长预计三季度开始显著放量。
继续看好洋河的底部反转,真正全价位全国化才刚刚开始:
考虑到公司的商务转型效果显著,同时大众价位的竞争力将通过天网工程实现,预期2 季度业绩开始持续,三季度显著增长。
给予公司2014 年17XPE,6 个月目标价85.9 元,维持“买入”评级。
【出处】光大证券
商务团购,喝茅台太奢侈?喝太低的也不行,喝洋河刚好?茅台主要靠政务团购,一反腐下滑严重?
谢感共
发表于 2014-4-28 11:47
瑞趣 发表于 2014-4-28 10: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昨日买的,盘中6%没法兑现,今日直下几乎跌停却享受了,
T+1下的痛,向老谢学习。
现在2715也开始向下了,最高的时候只能看着,感受着被绑被打不能还手的痛苦。
瑞趣
发表于 2014-4-28 12:19
实现一二级市场“共荣”的对策2014年04月26日 15:29李志林http://cmsjs.eastmoney.com/DynamicImg/media/62958D445FEB62A5.gif
自新股发行停了一年半之后,重启的窗口将在一两个月内打开。虽然作为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扩容总是要进行的,该来的早晚要来。但为什么市场以连跌11天的罕见方式,对5批新股的预披露如此恐惧呢?看来,管理层在消除市场存在已久的“扩容恐惧症”方面的改革和着力点没有到位。 必须高度认识和反思扩容大跃进的危害 要消除市场的“扩容恐惧症”,管理层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抛弃扩容大跃进思想,直面股市最现实的问题:只有6000亿存量保证金(行情 股吧 买卖点),连20万亿流通市值都无力承受,股市连续5年熊冠全球,又如何应对632家新股的大扩容“?2000点指数是否应该发新股?新增资金从哪里来?采取了哪些切切实实引进资金的举措?居民热买理财产品的巨资为何不进股市?半年后沪港通的3000亿资金能不能为A股”解渴?有什么办法能使股市既扩容指数又涨? 在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前,无视股市发展的阶段,仅为解决新股排队的“堰塞湖”、尽快搞注册制而重启IPO,试图在一两年内就完成600多家排队新股的发行上市,仍然是扩容大跃进观念在作祟,最终必然会因股市继续走熊挫伤投资者,使之对经济前景失望,阻碍国资改革进程,混合所有制搞不下去,市场再度陷入危机而被迫叫停新股。 优先股改革应该从新股发行开始。 我最早向管理层提出的优先股建议,主要是为了消除市场“扩容恐惧症”。即在新股发行前,就改变一股独大,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股权结构,将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压缩在30%之内,剩余股权转为不能流通的优先股,从而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新的大小非没完没了地产生并冲击市场的问题,市场对新股发行就不会再恐惧。 但是,现在管理层推出了优先股实施意见,却侧重于二级市场的再融资领域,而在一级市场新股发行领域,则是空白。于是,优先股被市场理解为利空。既然现在正进行的国资国企改革,大力提倡搞混合所有制,已经在努力消除一股独大的弊端,为什么对以民营企业、家族企业为主的新股,就不能通过优先股改革,来解决一股独大、分配不公、千军万马争上市求套现的弊端呢? 我相信,一旦管理层在新股发行时就搞优先股,那么,排队等上市的600多家企业,至少被吓退三分之一,留下的,才是真心搞实业的企业家。 新股扩容节奏应提前“安民告示” 从上周五起,连续公布了5批、97家新股预披露名单,给人没完没了的感觉,令市场恐慌不已。 诚然,根据新股改革部署,新股发行程序已改为:受理——预披——反馈意见——见面会——预披信息更新——初审会——发审会——封卷及会后事项——核准发行等九个环节。多个环节都需要10天时间,整个过程很长,预披仅是最初端。预计从预披到发行,至少要1——2个月时间。 但是,由于证监会对新股发审会何时开启含混其词,只说了“比预期的要晚”,而未给市场确定的预期,也没有很好地做解释工作,给大众的印象是,预披就意味着新股即将发行,遂造成了市场连跌11天。 对市场构成更大打击的,不是发新股,而是每季度、每年新股发行的数量和节奏。这从来是一个黑箱,具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资本市场最憎恨的就是不确定性。这样,投资者和场外新增资金就无法对近期和中期的供求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和理性预期,生怕市场稍好,管理层就随意地加快扩容节奏,自己的入市资金被市场暴跌而一网打尽。 这一年多来,管理层在新股发行改革上可谓殚精竭虑,在强调公平、公正、公开和信息的透明化方面,出了许多规章细则,为什么管理层自己不能在季度、年度的新股发行节奏上,也加强透明化,提前“安民告示”,让市场广大投资者都心中有数呢? 在我看来,据目前的市场资金状况、人气和对新股的承受心理,每季度发行上市50只新股,全年发行上市200只新股,是比较能让市场接受、可行的节奏,有望出现股市健康稳定发展、一二级市场双赢的局面,股市的投融资功能得以发挥,从而为经济稳增长做贡献。
天字99号
发表于 2014-4-28 12:59
6739sold200@14.65
天字99号
发表于 2014-4-28 13:26
谢感共 发表于 2014-4-25 14:49
上指五分钟级别已经出现底背离现象,现在是越跌越买的时候啦!
…?
谢感共
发表于 2014-4-28 13:45
天字99号 发表于 2014-4-28 13: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
风险主要来自个股,各位千万别受我的干扰,控制风险永远是第一位的。
谢感共
发表于 2014-4-28 13:49
个股的风险现在主要是来自节奏,不同步的风险最大。
瑞趣
发表于 2014-4-28 14:31
本帖最后由 瑞趣 于 2014-4-28 14:52 编辑
上午800股全出了,后来发觉卖出不对?又买回600股
今日大盘大跌30点,环境糟糕啊
洋河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