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创造社会经济效益
期货市场创造社会经济效益上海中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 党剑
期货市场作为一国国民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如同其他行业一样,应具有自
身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成本.期货市场所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是指期货
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产业,对国民经济总体所作出的经济贡献.
长期以来,一个流行甚广的命题是:期货市场的游戏规则是零和博弈.这个命题
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它忽视了期货市场的实质是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
忽视了期货市场投机功能的研究和发挥,同时也忽视了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培
育和进入,最主要的,忽视了期货市场的价值创造功能和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本
质.零和博弈只是投资学中投资模型的一种,如果将其扩大为对期货市场实质的
认识,则遗祸无穷.期货市场的"零和游戏"假说只是把目光置于期货市场内部,
从分析盈亏双方的数量关系的角度来判断期货市场能否创造财富.事实上,正是
期货市场中保值者向投资者支付风险报酬形成分散风险的机制,正是社会化大分
工引致期货市场的产生从而使现货交易的效率提高,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更因为期货市场大大降低了全社会风险管理的成本,从而节约了社会总成本的支
出.
据上海期货交易所战略规划部的统计,截止到2003年12月,衍生工具场外
交易(OTC)工具名义本金为197.2万亿美元,交易所交易工具名义本金达到36.7
万亿美元,两者之和超过233万亿美元,而1986年这个数字才有6000亿美元.
据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测算9,如果将衍生工具规模的增长与全球
GDP的增长进行对比,1986年到2003年末,衍生工具规模增长了388倍,与此
同时全球GDP仅增长了4.4倍.1987年,衍生工具规模不足全球GDP的8%,90
年代中期,二者基本持平,而2003年,衍生工具规模已经达到全球GDP的六倍.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字,国外一项根据48个国家7292家非金融企业,2000--2001
年的年报所做的统计研究发现,有将近60%的企业都在程度不同地使用衍生工
具.而90年代中期针对3022家企业的一项研究显示,非金融企业衍生工具的使
9 张晓晶,《衍生工具:交叉花园的小径》,中国证券报,2004年7月9日
35
用率只有25.5%.而且,最近的研究表明,在衍生工具使用方面,发达国家的比
例要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其中OECD国家非金融企业的衍生工具使用率达到
63.6%,而非OECD国家这个比率只有39.9%.以上两组数据的对比说明,在衍生
工具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企业使用衍生工具的广度和深度也都在提高,也可以
说正是因为企业(包括金融和非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的需求,使得衍生工具市场
高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对于中国期货市场而言,根据专业人士的研究10,2002年如果全国大豆和
铜行业的所有生产和消费企业,均进入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则大豆行业可以
减少43.6亿元的价格波动损失,铜行业可以减少3.7亿元的价格波动损失,换
言之,大豆和铜期货交易在2002年为套期保值者合计减少47.3亿元的价格波动
损失.由于套期保值企业均为生产和直接消费者,同时也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社
会财富的创造者,因而可以确定这47.3亿元是期货为中国经济GDP增长的直接
贡献,而且这个贡献值尚不包括对于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价格稳定所带来的延伸价
值.
在经济运行的实例方面,自2000年至2002年,由于国内外原油价格的上涨,
民航业年年亏损,而国外的航空公司却能够利用原油期货交易规避原油价格上涨
带来的成本增加;相反,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利用期货市场实现了全行业的零库存,
节余了大量的库存费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以期货价格作为生产和消费的指
导性价格,参与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活动,俨然成为全行业的共识.所以,研究
期货市场"零和博弈"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期货市场内部的盈亏关系上,由于期
货市场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应该把期货市场放在全社会的背景下来研究期货市场
的社会经济效益.
非零和选择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 怀特首
先阐明了这一自然和社会规律:"任何生物和社会系统的演化都是由非零和选择
规律决定的;而从长期的发展趋势看,非零和选择的结果一定是正向的;它使有
机界和演化活动最终表现为进化;而这一非零和正向选择必定通过系统内个体的
多样性,动能的增加,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的复杂化表现出来.
在自然界有机系统的非零和演化中,"变异"起着主要的作用.导致正向非
零和选择的"变异"称为"创新",它决定了物竞天择的方向.在人类社会发展
10 冉华,《衍生品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打印稿
36
的进程中,作为"创新"的"变异"得到保护并转变为新"规范"的遗传基因,
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标志,也是实现向新质跃迁的基础.在中国期货市场的发
展过程中,数以万计的期货市场从业人员和投资者,无不感知着系统生存环境的
变化,可以自慰的是中国的期货市场正是一种不断发生变异并实现创新的"物
种",其生命力之顽强远非当年创建中国期货市场时所能想到.
期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金融创新是知识产品创造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知
识经济时代,生产知识产品的劳动包含着更大的价值创造力.虽然这种价值创造
力不取决于实际的活劳动投入的量,但是取决于所创造的知识产品应用所引致的
社会总劳动节约的量,而且无论这种应用是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还是在社会
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显然,记述期货市场对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培植,期货市场
对社会总成本的节约,建立期货业者的劳动是社会资源优化的必然环节,这种劳
动属于价值创造中的"社会必要劳动"的范畴,是价值创造的源泉.
因此,在期货市场总体运行中,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产生,而期货市场
这种价值创造,是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没有阐明的;期货市场作为正向的非零和
系统,其创新是期货市场生命力所在;规范是创新过程中的伴生现象,其目的在
于把符合正向非零和选择中的"变异"规范为新质的基因;从事物发展进化论的
角度,创新是第一位的,规范服务于创新.所以,期货市场的管理阶层和金融人
才在社会价值创造中所起到的作用,意味着他们应当象银行业,保险业等金融领
域的专业人士一样,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