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上层设计 2
本来经济上层设计一个帖子讨论就可以了,考虑到删帖,封号等问题还是一个一个来。看看金融监管的阻力
现在一系列民间金融危机出来了,民间借贷缺乏监管问题突出。其实,在中国要大力发展民间借贷,将金融风险留在民间,而不是留给政府。这道理不言而喻,那就是给政府一道防火墙,如果所有的金融风险都由政府负责,那危险太大。比如拆迁问题的制度设计,就中央中政府唱红脸,的地方政府唱黑脸。首先,中央政府制定一个符合人民预期,但又漏洞百出的政策,给地方政府留足可操作空间,又不至于惹恼公众。这样地方政府承担了违规责任,将改革的矛盾集中于地方政府,而中央政府得以解脱。地方政府为中央构筑了一道“防火墙”。金融监管也要采取这种防火墙模式。但金融监管依然阻力重重:
[ 本帖最后由 prp马甲3 于 2012-4-8 12:21 编辑 ] 经济上层设计 2 最大的阻力来自产权问题,我挥霍自己的钱,显然你管不着。由于产权明晰要到100年以后才能完成,制定这种防墙式的政策就顺理成章了。因为在这个制度设计里,是“将责任”放在一边的。中央政府不对政策的结果负责,只下只享受政策红利。上行下效,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以内,“责任”将无从谈起。金融监管,还必须以公有制为前提,放弃主义可以,公有制不能放弃。
[ 本帖最后由 prp马甲3 于 2012-4-8 14:33 编辑 ] 吴敬琏:深化改革 先把“顶顶层”设计好
正文我来说两句(7652人参与).2012年04月10日00:29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张璐晶 打印字号
大|中|小.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 本刊记者 肖翊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璐晶|北京报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68次提到了“改革”,关于改革的内容也占据了很大篇幅。改革是中国目前的共识,但具体怎么改,需要什么样的顶层设计,关键在哪里,至今仍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
3月17日,2012年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提出了“顶顶层”设计的概念。
吴敬琏认为,过去一年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各地沿用的政府主导的发展方式投入太多、成本太高,不可持续,主要原因是经济体制障碍没有得到消除,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体制没有建立起来。
吴敬琏强调,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顶顶层”设计,调整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具体来说,目前大家都在热烈讨论各个部门的改革,比如金融顶层设计、财税顶层设计。“但是,有一个问题首先要解决,就是这个‘顶顶层’的设计。”吴敬琏说。
现在不存在“摸着石头过河
关于“顶顶层”设计,吴敬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是对两个不同方向的选择问题:是要一个能够实现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的法治的市场经济?还是要一个由强势政府控制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国家资本主义,乃至权贵资本主义?“这是我们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也是过去三四年里面争论很大的问题,我认为,现在应该是到了得出结论的时候。”
吴敬琏表示,自己的观点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一致,即中国经济的成功并不能归纳成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成功,而是要坚持30多年来的改革方向,坚持发展市场经济。
对于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一直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总体规划,至今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观点,吴敬琏不认同。
他认为,“1994年外汇改革、财税改革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摸着石头过河”,是在改革初期既没有传统的理论可做依据,也没有现成经验可资借鉴的情况下的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或者叫做“次优选择”。后来,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制度不断完善,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还通过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这些规划设计的执行,直接带来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繁荣。
吴敬琏认为,这可以用来反驳一些人认为过去改革没有一个总体规划,所以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要走向另一个方向,即增强政府力量,用政府大量动员资源、维持高增长。
“高铁奇迹”下的“大政府”弊端
至于是“更多地发挥市场力量”还是“利用政府动员资源的强大力量去投入、推动经济发展”,吴敬琏表示,各种讨论非常有益,但是结论已经明显,过去几年一些地方用“大政府强国企”的方式实现了高速增长,但其掩盖的问题正在逐渐暴露。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高铁奇迹”,吴敬琏表示,高铁当然是成绩,但是因为用了这样的方式(大政府强国企),所以现在两万亿的债务怎么处理?“十二五”期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原计划是1.8万亿的高铁投资,现在实际上做不到,今年肯定不能维持相应的投资水平。但已开工项目怎么办?这就是一个问题。
吴敬琏表示,改革的焦点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无论是经济改革还是政治改革,核心的问题都是政府自身的改革。这个改革确实最难。原因就是政府自身的改革将会触动政府和官员的权力及利益。换句话说,就是要有勇气和决心“革”自己的“命”。改革要取得突破,需要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配合起来推进。只有这样,才能从行政命令支配的经济,政府机关和党政官员的自由裁量权特别大的命令经济,转变为一个规则透明、法治的市场经济。 金融的百家争鸣时代开始了。
C2
锯齿形整理时,自然也是吵嘴期! 金融改革,与其说是为民资留了空间,还不如说为官II代留了操作的空间。官员可以见国资变为民资,归己有。否则,改革的动力何在?官方表态:金融的根本意义是为实体经济配置资源,在识别风险与机会的过程中,促进实体经济的更好发展。也正因此,正如中央银行不会将钞票印刷成虚拟经济专用以及实体经济专用一样,无论强调为实体经济服务与否,只要设置好正确的金融体系、设置正确的金融参数(譬如利率),金融必然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
这个是实话。既然金融改革为实体经济服务,那带来哪些机遇? #bb# 经济上层设计 2 金融改革的是改革财富的支配问题,财富流向哪里?要看哪里需要这些财富,由金融来组织这些财富,解决实体经济问题。
经济问题,首先是人口问题。中国的人口问题,最大的是计划生育带来的人口断层,作为经济上层设计,养老问题首当其冲。中国要老金每年的缺口是1000亿元,人保部将养老金的发放年龄改到了65岁,中国人的平均寿命75岁,也就是只养10年。养老金的发放年龄后移,没有意见,但是这个后移是没法解决问题,要想解决问题,这个年龄要后移到76岁。其实人死之后再发放养老金,国家就没有压力了。
养老问题交给金融,如何进行经济上层设计?金融要组织财富,金融的眼光要放到全世界,要让人口处于高增长期的国家,来负担中国的养老,中国为这些国家的发展提供帮助,实现双赢。中国对这些国家,在金融上要有控制的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人民币国际化,要发展跨国公司,我们的市场在哪里我们的军队要跟到哪里,我们的资金要走出去,国外的人要走进来。也许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到非洲。欧洲崛起,靠非洲的黑奴,亚洲发展,也离不开非洲的帮助。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劳动密集型的的产业,逐渐放到国外,我们集中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国内的这种产业调整正在进行,而且谁走得快谁先受益。我们以国内的农业为例,先看一看是如何实现这种产业调整的。而金融,又做了些什么?它是如何引领产业结构调整的。
[ 本帖最后由 prp马甲3 于 2012-6-10 13:43 编辑 ] 放弃强制计生 鼓励适当生育才是人口老龄化的解决之道
打个比方:
两夫妇有生育能力,限制自己生孩子,一心指望拿钱补贴邻村的穷邻居,指望人家小孩长大了给自己养老,这不是脑残吗#*29*# 你在为公务员养老,你脑残吗 楼主的看法很独特,但我理解去来有点费劲。#*26*# :) :#DAXIAO 看看金融监管的阻力 :WX::WX::WX: :WX::WX::WX: :WX::WX: :WX::WX::WX: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