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 发表于 2012-1-23 20:11

#bb# #bb# #bb#

cwl 发表于 2012-1-23 20:21

回复 #20 雷锋2010 的帖子

我来捧场..........

兔你大爷 发表于 2012-1-23 21:08

多歇歇,别太累,到时吃,按时睡,看上就买别嫌贵,决不和环境来作对,得空与友聚聚会,既有清醒也有醉,生活就是这样美!恭祝各位朋友新年快乐!

#*)*# #*)*# #*)*# #*)*# #bb# #bb# #bb# #bb# #bb#

liren160 发表于 2012-1-24 20:51

#*29*# #*29*# #*29*#

冠群 发表于 2012-1-25 09:18

轮回。天道

趍势刀客 发表于 2012-1-25 18:57

我来捧场..........

41075 发表于 2012-1-26 21:01

这实力明显的非同一般,缠界掌控47世界也是众望所归

东升1220 发表于 2012-1-26 21:38

#*)*# #*)*# #*)*#

趍势刀客 发表于 2012-1-27 11:31

#*)*# #*)*#

干了这杯酒 发表于 2012-1-27 18:27

给大家拜个晚年!最近看到一篇讲话,觉得大家有必要学习一下#*19*#


第十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今日在深圳举办,论坛主题为“突破——基金公司向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搜狐基金作为支持媒体全程直播了本次会议。以下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在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刘主席,尊敬的耀先主席,尊敬的福春主席,尊敬的应春市长


尊敬的丽萍总经理,尊敬的王林主任,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很高兴出席一年一度的投资基金国际论坛。这个论坛,刚刚举办了“永久性论坛揭牌仪式”,首先代表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十年来论坛的成功举办以及论坛正式成为“永久性论坛”表示热烈祝贺!

  我发现这个论坛之所以能成功办十年,是因为这个论坛有个“三宝”,哪“三宝”:

  第一“宝”,陈应春市长算是一宝,是个活宝。

  第二“宝”,耀先主席是一宝,耀先主席是这个论坛长时期的主持人,主持得非常好,是不是可以考虑变为永久主持人。

  第三“宝”,刘主席,刘主席是80岁高龄,他经常戏称“80后”。他的每一次演讲都成为我们论坛的盛宴。

  在这里要对“三宝”,对资本市场,以及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关系,根据论坛安排我做一个简要发言。发言的主题实际上就一句话,就是强调一下咱们这个行业要特别注重加强市场机制培育,这个题目是四天前上海基金业的同仁聚在一起搞了一个沙龙,请我和我们张局长参加,我是应景做了一个发言,就是强调市场培育的重要性。讲完以后我查了一些数据,对这个题目做了一些反思。我感觉到市场机制的培育还是我们要做的一项基本工作,如果不能加强市场培育,放松管制,没有基础,持续发展也没有基础,为投资人创造价值也更没有基础。我的基本观点,我会举一个例子来回应为什么要加强市场机制的培育。

  就用一个例子来跟大家介绍一下情况。我现在讲一下新股发行的有关数据,来看看我们市场机制还是存在很多缺陷的。

  一年一度的基金业聚会不容易,我觉得我们方方面面都需要反思一下市场运行机制的情况。我想用发行上市的相关数据说明我们市场机制建设自身还是有很多问题的。

  第一个,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上市不到一年的华锐风电的发行图(见PPT),首日发行市盈率高达50倍,当前市盈率14倍。市值已经从800多亿到了400多亿。是在上交所上市的主板情况。这个是咱们市场机制运行的结果。

  第二个,海普瑞,首发市盈率近80倍,发行价格148,这是在中小板上市的情况。

  第三个,国民技术。国民技术是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发行价格高达88,发行市盈率98倍。170亿的市值,现在剩下69亿。

  这是我在分别三个不同板块选的三张图(见PPT),给大家参考一下。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是这样?咱们当初如此乐观,预期如此之高,如此充满憧憬。如果我们股票绝大多数成这样,我们这个市场大家可以憧憬一下会成什么状况

  然后再看看主板的前十大跌幅,最低的也有45%。这些数据都是来自于新股发行改革之后的数据,大家可以观察一下。

  如果主板公司大家都贡献这样一个价格变化的话,大家可想做投资人是何等的不容易。

  中小板前十大跌幅,最少的也有60%。所以我刚才举到的企业它不是个例,它是重要的现象。

  再看创业板,十大跌幅中也有58.8%的,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在新股发行估值过程中我们的市场运转是有偏差的。

  再看新股的破发率,最近两年是明显增多。

  再看IPO上市的首日市盈率和当前市场整体板块市盈率的比较,大家可以看到主板差了近4倍,中小板差了1倍。就是说我们在市场发行上,过高的,或者偏高的市盈率,包括我们在座的和全行业要进行思考。再个我们这个市场会进入一个熊途,也给大家一个侧面的解释。

  这个现象是令人担忧的,如果我们的股票IPO之后都这样现象是令人担忧的。担忧之后就是市场机制是不是还有效?过去我们资本市场定价是控制的,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是严格控制,15倍,最高不到20倍;后来是创导指导。2009年是放开的,如果我们放开是这样一个结果,对投资人是什么影响?大家要反思一下,反思有三个:

  第一个反思,由上市公司、券商、基金公司,以及投资人参与的市场自身怎么估值的?咱们是怎么估值的?这是大家最基本要反思的。

  第二个反思,各个参与主体当中,大家估值怎么样?是否尽责了?为什么大家都失衡的站到原始股东,站到了控股股东这边。

  第三个反思,投资人是否自律了?这么高还买,投资人是否自律了?

  高市盈率带来的恶果是不堪设想的,刚才已经从侧面讲到了,投资人重大损失不说。刚才刘主席讲的,基金规模缩水,这是最大的原因。一、二级市场严重倒挂。所以,如果新股发行这个环节我们在市场运作上,特别是在证监会放松,价格引导或者叫管理以后,如果咱们市场三年下来就这么个水平,我希望引起我们业界的反思。

  这里面不可思议的就是我们基金业作为基金的购买方出价依然是很高的,发行人想卖高价,实际上无可厚非,尽管他也存在着竭泽而渔、包装上司的问题,但是他想卖东西,他想卖高一点,是无可非议的。很奇怪的基金公司80倍的市盈率可以接受,90倍的市盈率可接受、150倍的市盈率可接受,到那么高你怎么可接受的。

  投资人本身咱们也还没有完全学会“用脚投票”,普遍存在一个搏傻心理,普遍对高市盈率存在一个过于乐观的预期。大家在谈到企业的时候,总是这个企业同那个企业是不一样的,这个板块同那个板块是不一样的,这只股票同那只股票是不一样的,今年同其他年份是不一样的,实际上没有那么多不一样,大家看一下各个板块的盈利增长率,看一下各个板块的营业收入增长,现金流增长,大体相当的。对高成长的预期也是不切实际的,总希望泡沫能够持续下去。其实资本市场20多年已经非常清楚的说明这个问题,大家不能抱幻想的。总希望证监会能不能把发行节奏放下来,其实这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个人觉得加强市场自身的机制培育尤为重要,我们只有市场机制有效运转,王主任才敢放点监管、放松点管制,否则他现在越管越严。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很好的学会市场环节的真正运行。所以今天有很多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同时参加这个论坛,非常好。

  过去老子有一句话,首先要求诸于自己,然后再求诸于他人,最好的办法是求诸于自己。任何环境下,我们看到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总有好坏之分。这说明求助于自身是可以更强大的。所以这一块上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比如说要建立严格的市场估值体系,冷静一点、专业一点,看得远一点,成熟一点,不要那么盲动。尽管我们证券行业、基金行业都很年轻,但是毕竟有了20多年的历程。

  第二个我觉得我们市场参与主体归位尽责,诚信是基础。

  特别是购买方,买东西的人你总得踏实一点,便宜一点总比贵的好,为什么大家总觉得贵的比便宜的好,我搞不明白什么道理。

  第三,要加强市场自身的激励约束与自身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询价机构的监管制度,我觉得还是十分重要的。要进一步加强对保荐机构,以及投资人的诚信记录的工作。就是那些股票是谁推荐的,我们到时候是不是可以查一下,要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惩戒,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以券商和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人,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看看我们内部自身的约束是否有效。

  比如说你的机构买过海普瑞没有,买过华锐没有,为什么买呢?经过很多程序,为什么是这样?要进一步加强对投资人,特别是专业投资人的培训、培育工作。

  刚才我特别同意丽萍的观点,在我们个人投资者为基础的市场上,要让投资者自我约束的难度是之大的。要让我们这个市场真正树立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是我们长期面临的挑战。这一块我们基金业、证券公司行业,以及整个投资行业,我觉得责无旁贷。

  同时我们还要特别加强我们自身员工,我们自身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我们能不能罚一个最差奖。正向激励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没有逆向的惩处机制,我们这个市场也难以运行的。

  最后,我的建议是我们还是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市场机制约束,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基础性作用。否则的话,如果按照我们现在这样一个配置方法,大家可以查一下,为什么有超募?资本市场参与各方天平过于向控股股东和原始股东倾斜,这是我们资本市场长期熊长牛短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想以一个笑话结束我今天的演讲。我在上海基金业座谈会上说一个笑话,我举什么例子?我说刘主席是非常的英明,刘主席及其英明。做首任主席一上来制订了一个规定,这个规定是写到了每个工作人员的笔记本上,大约有十条,核心的一条就是严峻证券监管系统的干部炒股。后来又很快在制订的股票交易管理办法,严禁证券从业人员炒股。我说刘主席真是英明,他怎么知道我们这个市场会是长期没有回报的呢?所以,我建议今天的记者有空可以采访一下刘主席。(笑声掌声)

祝大家元宵节愉快!

干了这杯酒 发表于 2012-1-27 18:31

第二篇:估值泡沫无非意味着:第一,市盈率是高企的;第二,出来混,早晚要还的,长期中市盈率会下降的;第三,此时持有股票,长期中的投资报酬率将会很低,甚至是负的。
      
         经历了2011年的漫漫熊途之后,或许是为了让股民朋友们过一个好年,抑或为了重振股民朋友们的信心,2012年初的A股市场似乎出现一个"红包"行情。2012年1月17日,沪指上涨4.18%,深成指上涨4.84%。同时,有媒体获悉,"南方某省已经获准将1000亿元基本养老基金转交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运营,一季度将开始投资"。正因为有增量资金入市,提振了股市信心,走出了这轮"红包行情"。
         历史似乎又在重演。自1994年著名的"三大政策"开始,每当遇到股市低迷,投资者对市场行情失望的情绪蔓延时,管理层总会通过舆论引导与鼓励、增加入市资金、减少IPO规模或再融资规模来刺激股市。
         但是,当前A股市场的问题,仅仅只是缺乏增量资金吗?A股市场诸多问题的根子仍然在于估值泡沫或估值过高!要理解估值泡沫,首先需要理解衡量估值水平的主要指标--市盈率。
         很多股民朋友可能觉得市盈率这一理论很难,其实非常简单。所谓市盈率就是我们购买股票所支付的价格,也就是我们的投资额与每股的盈利,即投资的收益之间的比率。比如我们投资10元,或支付10元的价格,预期未来每年的盈利是1元,那么该投资的回报率就是10%,市盈率就是10倍。
         根据这些简单的理论分析,我们不难得到如下简明而又非常深刻的结论:
         结论1:投资回报率和市盈率互为倒数,即市盈率越高,投资回报率越低,反之,市盈率越低,投资回报率越高。这一道理非常直观,我们花10元去购买未来每年1元的利润,投资报酬率是10%,市盈率是10倍。如果我们花20元去购买未来每年1元的利润,投资报酬率是5%,市盈率是20倍。
         美国股市1890年至1985年间的情况表明,如果我们用某股票过去10年平均的市盈率去预测该股票未来20年年均的投资报酬率,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市场在上述100年的样本期间,如果过去10年平均的市盈率为10倍左右时,该股票在未来20年间年平均投资回报率约为8%;如果过去10年平均的市盈率为20倍左右时,该股票在未来20年间年平均投资回报率约为3%。美国股市过去100年的实际数据与结论1是基本一致的,从而与结论1及我们那个简单的市盈率理论是基本一致的。
         结论2:如果全社会所有投资者都希望赚取10%左右的回报,那么所有股民都愿意、都只需要为每年1元的利润支付10元的价格,市盈率在10倍左右。
         美国股市1880年至2006年近130年间每年平均的市盈率。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第一,1880年至2006年整个样本期间,美国股市长期平均的市盈率约为12倍,股民长期平均的报酬率约为9%,这与我们的市盈率理论和结论2是基本一致的。
         第二,在上述样本期间,5倍左右的市盈率为股市底部。股市顶部的市盈率在20倍至40倍不等。如果市盈率远高于10倍这一理论水平,即意味着股市有估值泡沫。就美国的情况来看,1880年至2006年,美国股市出现了几次明显的泡沫:
         ●第一次泡沫出现在1901年,平均市盈率约25倍,股市出现明显顶部。接下来是第一次股灾,市盈率在未来20年逐渐跌至5倍的低谷。
         ●第二次泡沫出现在1929年,平均市盈率30倍左右,接下来是1929~1933年大萧条,市盈率跌至1933年的5倍左右。
         ●第三次泡沫出现在1966年,平均市盈率约为20倍,在未来16年间,又是一次长长的熊市,市盈率跌至1982年的5倍左右。
         ●第四次泡沫出现在2000年,即著名的互联网泡沫。市盈率疯狂地上升至44倍,接下来的股灾中,市盈率下跌至2005年的12倍。
         正如同俗语所云:"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正如同地心引力一样,股市的地心引力大约在市盈率10余倍这一水平上,偏离这一水平,终究要逐步回归这一水平。
         结论3:债券和股票存在一定的替代性,如果债券利率高了,资金就会从股市流向债市,股票价格就会下降,股市的市盈率就会下降,股票的投资报酬率就会上升;反之,如果债市利率下降,资金就会从债市流向股市,股票价格会上升,市盈率会上升,股票的投资报酬率就会下降。
         仍如图表1,我们不难发现,美国长期国债利率与市盈率呈现明显的反向波动特征。即长期国债利率上升时,股市的市盈率趋于下降;长期国债利率下降时,股市的市盈率趋于上升。市盈率的底部对应着长期国债利率的顶部;市盈率的顶部对应着长期国债利率的底部。这一现象与结论3和结论1的结论是一致的。
         概括地讲,图表表明了我们的那个简单的市盈率理论及3个结论,与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形吻合得不是一般的好。
         理解了市盈率这一指标,我们就可以回答当前A股市场是否存在估值泡沫这一问题了。如图表2所示。即使经历了跌跌不休的2011年,至201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公司平均的市盈率为81.16倍,其中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平均的市盈率分别为108.76、44.02和51.13倍。A股公司市盈率的中间水平为29.26倍,其中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平均的市盈率分别为27.42、29.38和36.48倍。与我们的理论和上述三个结论比较,与美国这一成熟市场比较,即使在下跌了整整一年之后,A股市场仍然存在非常明显的估值泡沫。
         估值泡沫无非意味着:第一,市盈率是高企的;第二,出来混,早晚要还的,长期中市盈率会下降的;第三,此时持有股票,长期中的投资报酬率将会很低,甚至是负的。此时,让养老金入市,岂不是羊入虎口?岂不是让百姓养老的钱打水漂?本来,我国的养老金余额就不足以支付未来的养老金义务,在存在估值泡沫的市场中,岂不加剧我国养老金余额不足的矛盾?
         不消除A股估值高的深层次原因,寄希望于增量资金救市,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干了这杯酒 发表于 2012-1-27 18:33

结合剧场,自己答案#*19*# 拜拜!

金山股霸 发表于 2012-1-28 11:29

晚年不晚啊,谢谢#bb#

再苦也不能哭 发表于 2012-1-28 15:08

腰斩再腰斩

麦田想飞 发表于 2012-1-29 09:59

在危机中,寻找机会。恐惧的继续恐惧,生活的继续生活。上善若水,云卷云舒,中国人的成语教我们不要刻舟求剑。万物如混沌,宇宙处于变化中。

泠眼 发表于 2012-1-29 11:35

【传闻000605近期停牌重组;狂买吧朋友们;】狂人说
倾家荡产买四环
主力近期会有惊人举动,赶紧下载《东方财富通》免费查看

作者:221.194.180.*    发表时间:2012-01-06 09:00:55

再苦也不能哭 发表于 2012-1-29 12:46

在去年4月份清仓的, 有多少是受了剧场的影响呢?#*22*#

福寿膏 发表于 2012-1-29 12:57

龙年吉祥。

冠群 发表于 2012-1-29 13:02

明天赌场就开业了。

冷眼睛 发表于 2012-1-30 09:02

林彪为建立新中国作出巨大贡献,是开国元勋;可对林氏家族而言,他却是个大灾星,因他没给家族带来一点好处,却带来无尽的灾难。平型关大捷后,日本人来报复,在林家大湾点了十八处火,烧毁很多房子,所幸林家房子被乡亲保护下来。林彪家人逃难途中,有六人惨死,包括林母。解放战争期间,林彪小弟林向荣受林彪影响,1938年上抗大参军入伍,1949年战死太原,年仅32岁,当时离全国解放仅半年。

    我爷爷、林彪大弟林育菊,1938年上过抗大,也算老革命,解放后在天津结核病医院当总务科长,很小的干部。林彪当了副统帅,他还是小科长,林彪从未给过一点照顾,但1971年林彪倒台,我爷爷立马被捕,1977年出狱不久就死了。我父亲林从旭因言论问题,说“林彪有功,不会谋害主席”,被打成“反革命”,判刑15年,劳改近八年才获释。

    如果不是和林彪有亲属关系,他们的命运会这样惨吗?

    林彪打下大半个中国,自己却命丧异国,死无葬身之地。林彪自己当大官,亲属没有“鸡犬升天”,捞个一官半职;他一倒台,亲属却“株连九族”,都受了牵连,死的死,关的关,疯的疯,真是惨到极点!

    抗日战争时,日本人恨林家;解放战争时,国民党恨林家;林彪垮台,**恨林家。
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查看完整版本: 何日君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