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傻 发表于 2011-11-15 17:22

国际板!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徐明上周五接受布隆博格电视台采访时表示,A股国际板目前已经“基本准备就绪”,并“随时可能推出”。

多头要傻眼#*22*# 新官上任3把火,有一把可能就是这个

我是股痴 发表于 2011-11-15 18:15

好虾仁#funk#

wmgc20045112 发表于 2011-11-15 19:09

好虾仁#*22*#

-银河 发表于 2011-11-15 21:21

ID号显示LZ正空仓等破布#*22*#

今晚欧洲又大损,据说是意大利债息又破7了,高兴不?

考虑过新三板啥时候上木?#*29*#

[ 本帖最后由 -银河 于 2011-11-15 21:23 编辑 ]

财倌 发表于 2011-11-15 22:28

原帖由 看看傻 于 2011-11-15 17:22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徐明上周五接受布隆博格电视台采访时表示,A股国际板目前已经“基本准备就绪”,并“随时可能推出”。

多头要傻眼#*22*# 新官上任3把火,有一把可能就是这个

RMB也许可以买到便宜的股票了#*22*#

waij1234 发表于 2011-11-15 22:38

#*)*#

山野333 发表于 2011-11-15 23:43

#*)*# #*)*#

老和讯 发表于 2011-11-16 14:03

兄是“浪不是万能的”吗?

漫长的等待 发表于 2011-11-16 14:05

原帖由 老和讯 于 2011-11-16 14:03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兄是“浪不是万能的”吗?
#*29*# 心照不宣

老和讯 发表于 2011-11-16 14:09

嗯,好久不见“浪不是万能的”了,非常想念。

chenzhi999 发表于 2011-11-16 14:26

看看傻 发表于 2011-11-16 14:52

原帖由 老和讯 于 2011-11-16 14:09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嗯,好久不见“浪不是万能的”了,非常想念。
潜伏#*22*#

看看傻 发表于 2011-11-24 17:27

上海副市长:国际板正加快准备 适当时候推出#*22*#
口径一致

不老乱 发表于 2011-11-24 18:27

都是共济会会员

一帮坏蛋#*22*#

tonywood 发表于 2011-11-26 12:25

皮海洲:上交所不妨给投资者一个承诺
  目前市场对于国际板推出的纷争进入白热化。虽然上海方面对国际板推出问题的每一次喊话都会引发A股市场或大或小的震荡,引发市场舆论的强烈反弹,但上海方面强推国际板的决心毫不动摇。
  11月11日,上交所副总经理徐明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A股国际板目前已经"基本准备就绪",不存在任何技术上和政策上的问题,只要管理层批准随时可以推出。徐明的这一表态,引发A股投资者一天损失6000亿元。为此舆论方面给予了强力的反击,复旦大学教授谢百三表示,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近期推出国际板。
  面对舆论方面对国际板推出的强烈反对,上海方面毫不示弱。11月24日,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在"201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上海论坛"上表示,"目前为国际板的准备各个方面都在加快进程,要在适当的时候把国际板推出来。"而同样是在这个论坛上,上交所总经理张育军表示,"国际板对A股只会有有利影响,对中国经济只会有有利影响,对投资人更是有利影响。"
  国际板的推出是否真的有利于中国经济,有利于A股市场,有利于投资人呢?笔者以为,这个问题值得商榷。可以肯定地说,推出国际板是有利于上交所的利益,有利于上海的地方利益。但要说有利于中国经济,有利于A股市场,有利于投资人,未免言过其实了。
  推出国际板有利于中国经济,这是一个智力问题。从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角度来考虑,应该是让更多的国内企业上市融资,怎么反倒是让外企在中国融资了,还有利于中国经济呢?尤其是一些中国企业与外企在世界舞台上面临着直接竞争关系,这些外企通过在中国的融资,进一步做大做强了,对中国企业的发展构成更大的威胁,怎么反倒有利于中国经济了呢?更让本人难以脑筋急转弯的是,面对金融危机、美债危机、欧债危机,这些外企尚且不能为其本国经济的振兴作出贡献,怎么反倒可以有利于中国经济了呢?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本人只能自认愚钝。
  至于推出国际板有利于A股市场,本人同样充满了困惑。目前A股市场可以说是一个"问题市",问题充斥了A股市场的每一个角落。比如,新股的"三高"发行,让A股成了一个"圈钱市",因此,国际板的推出,人们担心其会成为外企的圈钱板。既然国际板推出有利于A股市场,那么国际板有什么绝招来抑制外企圈钱呢?又如,股市监管不力的问题,目前管理层面对高盛这样的国际机构的监管几乎是一片空白,任凭高盛这些机构在中国市场胡作非为,管理层也都无所作为。难道国际板推出了,更多的"高盛"进来了,监管者的水平就大幅提高了?我们并不讳言,目前的A股市场就是一潭死水、脏水,臭水,需要引进活水。但推出国际板,无非是往这潭脏水、臭水里投放几只金鱼而已,这能改变A股市场死水、脏水、臭水的特质吗?
  说到推出国际板有利于投资人,那更象是天方夜谭了。作为国内的公司,尚且不把投资者的利益放在眼里,难道我们还能指望那些外企来做中国股市的"活雷锋"吗?有道是,坏制度可以让好人变成坏人。面对中国股市的"坏制度",即便外企在国外是"活雷锋",但到了A股市场,一个个也都变成了"坏人"。对于A股市场,监管者不是寄希望于国内公司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而是寄希望于外企来保护投资人利益,这是不是本末倒置了?而且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目前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诉讼,只能到上市公司所在地进行,如果国际板推出了,那么投资者起诉外企是不是要到外国去起诉才行,这能更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吗?
  也许在国际板推出的问题上,上交所应该给投资者一个承诺。既然上交所认为推出国际板有利于投资人,那么上交所就不妨承诺,保证投资者投资国际板整体上不会出现投资亏损,投资者投资国际板的损失由上交所来兜底。这样的承诺应该是必须的。既然上交所认为推出国际板有利于投资人,总不能说是让投资人亏损了有利于投资人吧。同时为了避免国际板沦为外企的"圈钱板",上交所也可以作出硬性规定,外企在国际板的融资金额不得超过其向A股市场投资者分红的金额。若如此,则国际板可以顺利推出。

tonywood 发表于 2011-11-26 12:27

  谢百三 :上海领导又吹国际板,沪深股市节节往下退
  上海领导又吹国际板,沪深股市节节往下退
  --兼谈本周股市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谢百三教授
  股市刚刚走好,上海管金融的副市长屠光绍及上交所总经理张育军又公开在重要的会议上大谈"国际板",说:"各方面为国际板的准备都在加快进程,并将在适当时候推出。"张育军还说:"国际板对A股,对中国经济和投资者只有有利影响,而这是研究国际板的基本前提。"
  屠光绍还讲到"上海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境外企业到上交所上市是必然结果,否则上海便没有配置国际资源的基础。"
  笔者知道他们都是上海市、上海金融界的风云人物,但仍然不能苟同他们的豪言壮语。
  例如:对A股有利在哪里,A股有几千几万家国内企业嗷嗷待哺等上市,哪里能有容外企来分走一杯羹的可能,现在企业多缺资金啊!笔者最近给很多省市的企业家通了电话,企业资金捉衿见肘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温州企业家逃跑82个,只回来15个,多数还没有回来,只为了躲避高利贷。民间借贷的利率还是非常高,企业目前的困难远远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现在这种情况下,让外资大企业到上海A股市场募走几十亿几百亿人民币,投资者和企业家都会强烈反感。
  A股还有30%国有股法人股未流通,怎么能让全流通的外企来冲击?如果大盘一跌,国家股法人股怎么能卖个好价钱呢?估计在国际板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迫时候,国家股法人股肯定在加紧减持,对股市的下跌推波助澜。
  对中国经济有利在何处,最好的,唯一的不需要偿还的黄金宝地,融资平台--中国股市将大跌一场。对投资者又有利在何方,大家喜欢大跌之后,欢迎洋媳妇来吗?
  至于国际板的推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需要的观点,更是削足适履,拔苗助长,为了搞国际金融中心,开个国际板、圈走几百几千亿,名好还是实好啊!人民币在不能完全自由兑换以前,上海是不会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这是常识。东京早在几十年前就已是国际金融中心了。现在2200多家公司,仅15家外企,中资企业仅一家。二者有何必然关系呢?总之,讲了很多很多冠冕堂皇大道理,却不能一一讲清道理。不管你如何反对,我就是要推出,因为我是管理层,我说了算。
  这种阴影下,股市会好吗?

tonywood 发表于 2011-11-26 12:29

国际板问题应听证和投票公决『原创』
[ 2011-11-25 17:29:07 ]
标签: 无   阅读对象:所有人

继上周上交所副总经理徐明发表“国际板随时可以推出”的言论、股市从2536点暴跌120点之后,管理层没有做出任何澄清,本周四上交所总经理和副市长再次发出“国际板要加快推出”的呼吁,股市便再下一城。表明疲弱的市场对国际板十分厌恶。

尽管谁都知道,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推出国际板几无可能,但是,消息可以祸市毁市。我认为,证监会有责任就这个半年来屡次导致股市暴跌的非正规信息作出表态,不要让它再人为地打压市场了。

为何说国际板近期不可能推出?

第一,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不容许。眼下,欧债危机从希腊到意大利,再到法国、葡萄牙,愈演愈烈,短期内看不到解决的希望,存在着重大的不确定性,欧洲经济已陷入衰退。美国债务危机也是困难重重,削减行政开支的计划得不到国会的支持,经济也十分疲软。在这种情况下,欧美国家的企业也面临着重重困境。如若让它们到中国国际板来上市,很可能将欧美债务危机的“大火”烧向中国,让中国的投资者蒙受惨重损失,导致中国金融动荡和社会动荡。

第二,外汇储备有被掏空的风险。由于3—5年内人民币不可能成为国际储存货币和结算货币,就不可能对外拥有印刷货币权,中国就不可能象美国那样,通过印刷美元来换取外国企业股权。相反,外国企业可以通过虚增净资产和利润,打着“低”市盈率的幌子,用高价发行股票,来换取大量的人民币,然后再从中国的外汇中兑换成美元抽走,,使中国30年来以廉价资源、廉价商品、廉价劳动力、廉价出售的股权,辛辛苦苦积累的外汇储备,在扣除了1.1万亿美国国债、6000亿欧债和4000—5000亿美元的负债之后,再被国际板取走,将所剩9000亿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消耗殆尽,使中国也陷入金融危机。

第三,目前国内板的生态环境恶劣。中国股市仅用了20年,市值就居世界第二。股改后的扩容大跃进,更是压得市场透不过气。短短5年,A股流通市值就从不到9000亿,扩大到17.5万亿,上市公司增加了2000多家,近两年股市融资规模均是世界第一,股市保证金只剩1万多亿,基金市值缩水至3万多亿,连续两年跌幅居世界前两位,为中国的国际形象抹黑。在供需关系严重失衡的情况下,连对国内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IPO大扩容和上市公司再融资都已不堪承受,岂有能力再让国际板来中国股市“杀鸡取卵”?

第四,对国际板企业无从监管。欧美国家对中国,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采取双重标准。近期美国政府下令封杀中国审计机构去美国监管,在会计制度和监管上,与中国的对抗升级。相反,对中国在美上市的150家企业则竭尽打压、刁难、封杀之能事。在这种情况下,若推出国际板,中国的监管机构对上市的外企的违规、造假和操纵股价的行为,将是鞭长莫及,束手无策,无法进行调查、取证、处罚、追索和赔偿,存在着监管真空的重大风险,而遭殃的还是中国广大投资者。

第五,将冲击“调结构、转方式”的国家经济战略。目前来国际板上市呼声很高的外企,大都属于传统产业、周期性产业、已度过了高成长期的产业、资金链存在重大问题的产业。而中国的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则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重心放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来。中国投资者宁可接纳一二百家新兴产业的小盘股,也不愿接受、并厌恶让看起来名头很大的外国企业来圈钱。这不是排外主义,而是保护国家和国民利益,正像美国政府禁止向中国大企业开放购并、禁止中国买美国银行的股权一样。同时,国际板融资规模将数倍、数十倍于中国的中小企业、在目前货币紧缩、股市资金十分匮乏的情况下,开国际板,就意味着大多数中国企业上不了市,融不到资。

鉴此,目前推国际板绝不是象有些人说的“三个有利于”、“四个重大意义”,而是有害国家利益,有害经济和金融的稳定,有害股市的稳定和发展,有害广大投资者利益。

我建议,管理层对国际板这样重大的问题,应进行广泛的听证(连公交车票提价都要听证),然后象股改对价时那样,让1.6亿股票账户进行投票公决。在此之前,地方政府和部门管理者再也不要为一己之私利而随意表态了。

本周沪市的周平均成交量迅速降到了495亿,连续八天沪市的成交量都小于深市,中国水电已经回到了发行价,大盘新股因存在发行失败风险而至今停发。这表明,国际板消息的冲击,已经伤害了市场方方面面的利益,年底前缩量筑底横盘,等待货币政策松动的明确信号,在明年定向宽松政策下寻求定向个股的波段机会,是目前投资者无奈的选择。

potomac 发表于 2011-11-26 12:41

推不推,是DZY说了算。
全球金融动荡期,
再增加一个敞口?
除非脑袋被驴踢过。
#*22*# #*22*#
(不过貌似,被驴踢过的是主流。)

tonywood 发表于 2011-11-26 21:58

宁予外寇不与家奴,这是中国人的老传统了
#*25*# #*25*# #*25*#

雪弥勒 发表于 2011-11-27 00:00

天朝股市的管理层必须时刻把胡萝卜和大棒都抓牢在手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大棒,目前阶段就是国际板

至于这根大棒是纸老虎还是真老虎,听这些喽啰放风没有意义,技术面会提前反映出来的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国际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