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通胀需要更智慧
央行频祭紧缩的货币政策回收流动性,并配以价格管控发改委约谈等行政手段,确实对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减缓通胀压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这些高频的控通胀手段下,一些负面效应也在逐渐显现。换句话说,央行频祭货币政策,并未完全压制住通胀势头,同时却让另一个问题即增长的问题被凸显出来。甚至有观点称中国当前既面临通胀压力又面临增长乏力的危险特征,存在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
从当前来看,通胀有货币因素(人民币超发、人民币升值等)、自然因素(干旱、农产品减产)、原材料成本因素(进口能源钢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结构性因素(产业结构失衡)等。这些原因,都值得加以重视。
这里无意否定国家为控通胀做出的努力,但单靠货币政策和行政压制来控通胀,总有些舍本逐末的味道。货币政策会有失效的时候,行政手段压制也难保报复性反弹(联合利华涨价即为例证),最后的解决之道何在?是否继续调控,如何解决,考验决心,更考验智慧。最后希望适当考虑那些为控通胀而受伤害的投资者的利益。
昆明
说的真对呢 学习了 #*)*# 读懂了穷人的经济学,还能不会控通胀? #*d1*# 屁股决定脑袋,该怎么做,心里有数#*P# 把你的钱套在股市里就可以了#*2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