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理解的江恩理论角度线 波动率问题
中国,美国的股市市值,点位变化,我得出一个结论:套用哲学术语----是螺旋式上升,直到国家、金融市场灭亡。1、根据宇宙爆炸学说以及中国易学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分四象,四像列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无穷无尽,也是一个逐波放大的过程,
2、螺旋式上升中,平衡点是什么角度----------江恩的角度线的核心是什么---------45度线,
3、 套用波浪理论和道氏理论对市场的描述,无论任何品种,都有个做底----微伏上涨,中等幅度上涨,大幅上涨的上涨过程,角度也随较慢,中速,快速上涨,也就是八分线,四分线,三分线,二分线,,,,45度上区,下区,基点不同,未来角度也不同,但最终的大阳线----90度都会出现,回调过程也是这样的-----核心中枢就是45-------二分线,是平衡区。
4、二分线的特点是什么,正是时间和价格点位空间的等长的角度,也是江恩正方形成的地方!那么二分线的45度角度不就是波动率诞生的地方?这就是朋友们认为的固定波动率!不要故做神秘了。
5、次级别的波动率呢其实也很简单,和角度有关啊,目前走什么角度就是什么波动率,在时间之窗变化后的角度也是当下的波动率了。
4、5的论述很容易就应当解决何时何价的问题了,是个平均数,用点几何知识算吧,我也懒得计算了,我对数字计算很烦的。记得我的一个师傅教会我均线行进速度,大概估计均线一天行进多少点位,是大概率估计值,越大时间级别越准确,也没什么啊,以前不知道而已。
以下 引用江恩 理论 做简单的解释
回调法则 回调是指价格在主运动趋势中的暂时的反转运动。回调理论是江恩价格理论中重要的一部分。根据价格水平线的概念,50%、63%、100%作为回调位置是对价格运动趋势的构成强大的支持或阻力。
50%就是45度线,是90度的一半,63呢是50加上50一半的一半。50/2=25 25/2约=12.5+50=62.5约等于63 黄金分割618 也在这个区域了,误差不太大。618+5=623很细致的分,难受不?
不想说太多了,因为我对江恩的研究才开始,哪天能研究出来多少,是有定数的吧,也许以后也不会像今天这样冲动了。
谢谢各位
2011 8 20续上一小部分新研究
见下图 说明江爷爷如何做到何时何价的预测
[ 本帖最后由 长虹 于 2011-8-20 11:49 编辑 ] 厉害~~~~~~~~~~~~~~~~~ 时空平衡值的探寻 感谢你简单的解释#*26*#
请教均线行进速度是如何计 ? 理解的不错,#*d1*# 原帖由 hlwy788 于 2011-8-17 22:24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感谢你简单的解释#*26*#
请教均线行进速度是如何计 ?
客气了,某线前一天的数值和后一天均线的数值的差啊,这是个不完全平均的数值。长期的稳定点。 #bb# #bb# #bb# 顶长虹兄 #*d1*# 在一楼续一小部分新研究,
[ 本帖最后由 长虹 于 2011-8-20 13:16 编辑 ] 时间和价格点位空间的等长如何取得? 原帖由 dxl7890 于 2011-8-20 13:26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时间和价格点位空间的等长如何取得?
你仔细研究我的贴就知道了,长期角度线就是长期波动率,相应短期角度线就是短期波动率,向上的,向下的多角度线的交叉就会得到你想要的。 至于你说的等长的时候,也是各类角度线的纠结与时间和价格成正方型的共振点。这个不是需要讨论的,而是你具体去画图来找到的点。 时间和价格点位空间的等长如何取得? 厉害~~~~~~~~~~~~~~~~~ 原帖由 股市一生 于 2011-8-21 20:17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时间和价格点位空间的等长如何取得?
画图后中学几何知识算吧,我已经解答的很到位了,江恩爷爷也说要用几何知识算的。 恩,这个值得研究,试试看 1、根据宇宙爆炸学说以及中国易学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分四象,四像列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无穷无尽,也是一个逐波放大的过程,
长虹兄的这段话,我想只说了事物的一半,实际上整个宇宙是在盘旋而不是西方所认为的爆炸学说说,中国的易经与西方爆炸学说本质是不同的,放大和收缩 你是我看到的领悟角度线的第5人。
咨询
请问您的1x1线的角度是怎么确定的?在下降阶趋势阶段中,您的1x1线的角度不是45度啊?您是不是在下降趋势形态完成后在制高点做一个扇形线,并且以下降趋势为1x1线,然后再最低点做第二个扇形,且让1x1线的结合角度为45度?
问题的关键
问题的关键还是第一组线1*1线怎么画,第二组线什么时候画在那里画,版主并没有提到。如果等到交叉(“向上的,向下的多角度线的交叉就会得到你想要的。”)才找到转折点,那不就太晚了吗,就不是预测,而是确认或验证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