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论
一投资,投机与赌博
投资是把资金投入到实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它的回报来自新价值的产生。投机则是财富转移的过程,投机过程中并不产生新价值,它是把你的左口袋里的一元钱转移到右边口袋的过程。投机提升的是效率。
投资是1+1>2的模式。资本+劳动力+技术创造出新的价值,如同把蛋糕做大。当然,社会中的实际财富也是通过投资产生的。
投机是1+1<2的模式,它更多的是零和博弈或者负和博弈。投机如同用不同的方式划分同一块大小的蛋糕。通过投机,社会中的财富会重新划分。
巴菲特的投资模式是典型的投资,分析企业的现值和未来价值,买入其股份并长期持有来获得企业由于创造了新价值而产生的利润。
投机的模式很多,外汇交易,期货交易,黄金买卖,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交易,股票的短线交易,甚至包括bocai,文物古玩收藏等等。
是不是为了获取创造了新价值而得到的利润是区分投资与投机的关键。
投资有成功的投资和失败的投资。衡量投入与产出时,如果投入过多而产出太少,会导致投资失败,比如某企业在建立之初,正赶上通货膨胀,投入的各种成本很高,而企业建立后遇到通货紧缩,物价下调,生产出的新产品难以获取利润,那么企业在短期内就会投资失败。
投机也有成功的投机与失败的投机之分。但是相对投资来讲,投机更不容易成功,只有少数人投机成功。
广义的赌博更多的是涉及选择的过程,人在决策中总是会面临诸多选择,既然是选择,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人无法预见未来,唯有赌博。投资和投机的过程中都包含有赌博的成分,面对各种偶然因素,不得不做出赌博的决策。既然涉及赌博,也就涉及了概率问题,成功的投资和投机都追求“高概率事件”。
二
一个简单的投机模型
华尔街流传着一个交易沙丁鱼罐头的故事,说的是一个沙丁鱼罐头在两个交易员之间流转,每次持有罐头的交易员都在加价后再卖给对方,这个鱼罐头的价格也就不断的升高,两个交易员都感觉在其中赚到了钱,有一天,其中的一个交易员把这个鱼罐头打开了,想看一看里边到底是什么,却发现罐头已经臭了,他高价买入的罐头也就一文不值。而对方却抱怨他,认为他破坏了这个赚钱的游戏。“罐头是用来交易的,不是用来吃的”,这句话恰恰是投机的真实写照。于是我们从中提取出一个简单的交易模型。
沙丁鱼罐头,交易员A,交易员B,三者组成了一个简单的交易市场模型,这个沙丁鱼罐头也许就代表我们现实中交易着的股票,期货合约,外汇合约等,它是交易的标的物,两个交易员则是买卖的双方。
交易流转图示:
http://www2.any2000.com/r/e/redmoonfund/up/235.jpg
每次交易员A或者交易员B买入后,他都获得了账面的价值,另外一方则获得了实际的利润。当最后某一方打开罐头后,账面价值变成0,他承担了实际的亏损,而另外一方仍然是实际的盈利。
这个简单的模型是几乎所有投机市场的运转模式。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投机是一个零和博弈的过程:一方的盈利是以另一方的亏损为代价的,这个模型包含了投机市场的主要元素:交易的双方,交易的对象(标的),但还没有考虑其他也很重要的因素:市场的组织者,市场中的服务者。下面我们再试着把这些重要因素考虑进去,在每次买卖中加入佣金提取和税费提取,重新计算最终结果,发现交易的结果出现了巨大的转变:交易双方最终能否盈利,取决于交易次数和最终谁是亏损承担者。对于参与交易的双方来讲,盈利已经不等于亏损。
人们之所以对市场产生困惑,主要是他们对市场中的标的物疑惑不解,所以他们研究的重点往往放在对标的物的研究上,比如上面所说的沙丁鱼罐头。他们会研究:这种鱼产自哪里,产量多少,如何加工,年加工量如何,等等类似的问题。这已经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即使沙丁鱼罐头中包藏着是狗屎,它的价格也会波动,去研究沙丁鱼又有什么用处呢?
不论何种标的,都可以等同于那个鱼罐头。
三
市场因子
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投机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甚至股票市场,如果我们要分析这些市场的话,首先应该从哪里入手呢?我认为首先应该从分析组成市场的基本元素开始,那么组成市场的基本元素是什么呢?有的人可能说是人,因为任何市场的参与者都是人,也有的说是资金,市场的变化是资金推动的。那么,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综合分析是不是更好呢?我们建立了一个复合的因子——(人,资金),把它看做是市场的基本因子。
不同的人,持有不等量的资金,他们的行为导致了不同的市场形态,市场的参与者是人,而推动市场变化的却是资金。资金是推动市场形态改变的最基本因素,没有资金的进入与退出,市场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而主导资金进出的是人,资金有大小之分,却没有本性之别,而人却是有本性上的差别的,在这个复合因子中,人和资金起到同样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讨论市场变化时,会分别从人和资金的角度来研究。
四
力量的均衡与衍化
资金是推动市场变化的力量,但它是如何推动市场变化的呢?下面我们从力量的平衡与衍化的角度来探讨。
我们知道: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点和特定的价位,交易都可能达到一个暂时的平衡。比如期货交易中,某种期货合约在某个价位上,买入做多的合约数量总是等于卖出做空的合约数量,由于是一个相同的价格,那么买入做多的资金量就应该等于卖出做空的资金量。这个均衡是暂时的,由于资金的流入与转出,均衡会很快被打破,价格会发生变化。那么价格会向哪个方向发展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或者确切的说:价格会更容易向哪个方向改变呢?
单单从资金上我们没办法深入的研究的。于是我们按照上面提到的划分市场因子的方法来探讨。
图示:
http://www2.any2000.com/r/e/redmoonfund/up/236.jpg
由于做空资金等于做多资金,那么(资金1+资金2+。。。。+资金)=(资金A+资金B+。。。。),
但是,做空的人数并不一定等于做多的人数。也就是说由于资金量的大小不同,导致了做多与做空的人数的差异。这也是资金集中度的问题。人数多,说明资金集中度低,人数少,说明资金集中度高。实践证明,资金集中度越高,表现出的力量越强大,资金集中度越低,力量越薄弱。人数越多,对市场的看法就越不容易统一,就会有越多的资金“叛离”原来的立场。
http://www2.any2000.com/r/e/redmoonfund/up/237.jpg
在资金集中度不同的均衡下,行情更加容易朝着有利于资金更集中的一方发展。也就是说:行情总是朝着多数人输钱的方向发展。当然,这不是绝对的。
这种分析方法不仅适用于投机,很多其他的问题也有同样的现象。比如:欧元与美元的对比,尽管欧元区在经济总量上可以和美国抗衡,但欧元却无法与美元抗衡,美元的力量是统一的,欧元的力量则来自内部的不同的国家支持。在近两年中国铁矿石谈判中,也表现出类似的问题,买入和卖出资金是对等的,但国内买盘的数量分散,力量不集中,在定价权上总是处于劣势。人类社会结构中,总是少数人占统治地位,这是因为,虽然他们人数少,力量却集中而强大,也就是权重。而被统治者则是分散的,容易被分化的。生物界里,数量众多的生物群体往往是其他物种的猎物,当这些群体遇到危险时,他们会四散奔逃。
所以,当散户站在一个方向上时,他们就处于了一个极为不利的位置,内部的自我践踏就会摧毁他们的力量。跟群众站在一起往往是不利的。“不要和群众站在一起”是很多成功的投机者的共同信条。
五
正确的因果关系
在继续后面的探讨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下因果关系的问题。自然科学的研究是线性因果关系,也就是A-B过程。寻找A-B过程也就是寻求客观规律的过程。但是在社会科学中,由于参与者众多,关系错综复杂。更多的是混沌的状态。在结果和原因之间没有明确的线性关系。而且由于人性的非理性,导致了因与果的颠倒。最显著的例子是均线对价格的预测问题:很多人认为均线的交叉对价格有预测的功能,所谓“金叉”的出现意味着价格即将上涨,“死叉”意味着价格即将下跌。这是明显的因果倒置的例子。正确的因果关系是:由于价格的上涨,导致了均线出现“金叉”,由于价格的下跌,导致均线出现“死叉”。
虽然“金叉”的出现确实会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参与者的偏见引起的反身性——请参考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但里面包含的因果关系却颠倒了。
另外一个显著的例子是“黑马”问题。
普通股民把一只突然间迸发了上涨行情的股票称之为“黑马股”。人们渴望能买到黑马股,因为他们看到了巨大的上涨带来的可能的收益。但是很少有人能买到黑马股。人们一般的结论是:由于自己的技术水平不够,所以买不到黑马股。也就是说:水平不够是没有抓住黑马的原因。而正确的因果关系是:由于你没有买到这只股票,它才成为了黑马。很多曾经抓到过黑马股的人也是由于运气而已。
由此也不难理解:许多人都曾有这样的感觉——每次卖出股票,股票价格就会上涨,而每次买入股票,股票价格很快就会下跌,好像“主力”在盯着他的账户。
在其他社会科学中,人们也总是容易弄错因果关系,尼采在他的著作中曾提到这样一个例子:人们在研究一个长寿老人的饮食习惯时发现他总是喜欢吃粗茶淡饭,于是人们得出结论:粗茶淡饭是可以延长人的寿命的。殊不知,吃粗茶淡饭只是这个老人长寿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六
市场中的参与者
标的物的不同区分了不同的市场。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市场里的活动没有创造出新的价值,那就是一个投机的市场。市场中的参与者结构上都类似:市场组织者,市场中的服务者和市场中的交易者。市场的效用在市场之外,虽然它为整体经济没有增加新的价值,却可以提升经济运行的效率,这也是市场存在的基础。
我们关心的是市场内部的财富转移。
为交易者搭建市场平台和提供服务都不是无偿的,交易者需要付出税费和佣金。这部分资金始终源源不断的流到市场之外。我们把组织者和服务者抽取的这部分资金称之为“无风险收益”,这是组织者和服务者取得的“收益”,由市场的规则决定。尽管组织者和服务者也要投入资金,也是有风险的,但这些投入的资金并不能直接流回到市场中,所以对于交易者来说,这部分需要缴纳的资金是“无收益风险”。这意味着,交易者在踏入市场之初,就处于了“亏损”的境地。
bocai业的规则体现的更加明显:福利彩票中,每次彩民投入到彩池的资金,首先会有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福利”资金流出彩池,剩余的部分再由彩民重新分配,那么彩民每次投入的资金,从总体上讲,就会有一定比例的“亏损”。
从“期望收益”的角度来看,投机者的“期望收益”平均为负。
七
成功的投机者
上面提到,投机者从一进入市场,就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是这并不妨碍出现成功的投机者。衡量成功的标志很简单:收益>亏损。
收益从何而来?当然是来自其他的交易者。成功的投机者之所以能从其他的交易者那里取得收益,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其他交易者犯了错误。这可以用反证说明:如果其他交易者都正确了,你能获得收益吗?当然不能!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博弈环境里,“别人的错误,是你的机会”。前提是“博弈”。
发现并捕获别人的错误,是投机者取得收益的最根本手段。
方法是很多的,比如趋势跟踪,趋势的出现是由于某个方向上的交易者出现了溃败造成的。对趋势的跟踪就是对这类错误的捕获。套利则是从另外的角度来审视市场中出现的错误。
事物总有两面:命题“别人的错误,是你的机会”既然成立,那么“你的错误,是别人的机会”当然也应该成立。你的损失就来源于你的错误。犯错误总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人又不可能不犯错误。我们前面说过,投机者参与投机,本身就是在犯一个错误——参与了注定输钱的游戏。但是这种代价是有限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失控。那些积极地参与短线交易的投机者就是错误失控的表现。
当然还有无数的其他类型的错误在等着你去犯。
投机者能够取得成功的条件就是:捕获其他交易者错误所取得的收益大于自己犯错误时导致的亏损。
所谓的止损就是及时的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果断的从失误中抽身而出。
人总是会犯错误,想不犯错误是做不到的,所以交易中的亏损是难免的,想不产生亏损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我们没有办法阻止错误的发生,但可以阻止错误的失控和蔓延。
行为金融学解释了在金融过程中人类的认识偏差和行为偏差,这些都是导致人们在交易中发生错误的根源。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没有办法去弄清楚市场中的某一个具体的交易者在犯什么错误,也没有办法去捕获他的错误。但人类金融活动中的羊群行为却为我们发现群体性错误提供了可能。
我们更加关注的问题是:人如何认识自己。认识别人的错误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但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却完全是心理层面的问题了。
人很难认识自己,这主要是人很难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来审视自己。而且人的自信心也会刻意的避免去发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人喜欢追求正确。人的信心往往建立在自己正确的心理基础上,一旦信心建立,则这种信心就会阻止去发掘自己的错误了。
有一种普遍的偏见:“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圣人”总是正确的。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就很难理解为什么“圣人”会说“君子日三省乎己,则行无过矣!”难道圣人每天都在回味自己所做的正确的事情吗?
能够认识到自己会犯错误,能够不断的反省自己,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改正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圣人。
成功的投机者凤毛麟角,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能够认识自己并做到自我控制的人太少了。
八
运气很重要
市场中真的有无限的机会吗?其实,市场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有效的,即使市场中的参与者总是存在错误,但并不是时时都能表现出来。
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投机者的成绩往往更多的取决于他的运气。即使投机者拥有发现和捕获市场机会的技能,但市场能给他多少这样的机会并不取决于他的技能。创造机会可能意味着操纵市场。而市场组织者不容许这样的行为发生。虽然市场中处处存在着精心布置的陷阱,到处散布着充满诱惑的谎言,但是时机的成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机会并不是时时存在,处处存在,成功的投机者知道耐心的等待。
运气是指一种偶然的东西,和命运的区别在于,命运仿佛说的是这一切都是注定的,早已经被安排好了的。没有上帝,更没有上帝安排人间的一切。
投机者的成绩短期会受到运气的影响,但长期水平主要取决于自身。
从上面可以看出这样的一个事实:投机成功往往取决于别人,取决于市场能给多少机会,失败则主要是自己的问题,如果你的错误总是被别人逮住,或者失控,只能最终失败。群众的意见却恰恰相反:他们把成功都归于自己,而把失败归结为市场的错。
九
投机客的宿命
可能有人会产生疑问,上面刚说完没有人安排命运,这里却提到宿命。这里的宿命,我指的是必然的结果。很多事情可以用概率的方法来解释。虽然没有人为你安排未来,但你的未来却由你现在的行为决定着。
人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创造和奉献,而不是掠夺,破坏和索取。投机客参与的是掠夺和索取的游戏,这注定了悲剧。他们不是被市场吞没,便是输给了时间。一个总是集中精力于进攻与防守的人难免会由于一时疏忽而功亏一篑。如著名的投机客利佛摩尔,还有很多对冲基金,如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市场经济需要这样的投机市场。我们说过,一个组织的效用在组织之外。投机市场内部是一个消耗的过程,但它为外部提供了效用——增加经济运行效率,为其他经济体转移风险等。同时,如同战争一样,虽然对于战争的双方都会产生破坏,但是每个国家都存在战争机器,你可以不发起战争,但不能不研究战争。美国的投机者掠夺全球,我们能不面对吗?
发起战争的人或会取得利益,但战士却要面对死亡!这也是投机客要直面的。
十
大环境
最近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矛盾,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会为此中止。全球一体化产生的矛盾根源是什么呢?
现在很少有人提及“阶级”这样的词汇,以为这样的词汇太陈旧了,已经被历史淘汰了,现在资本主义国家一片繁荣景象,国内的阶级矛盾变得缓和,甚至令人感觉已经不存在阶级的分化了。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的话,就会发现,是全球一体化改变了以前的那种一个国家内部阶级分化的状态。以前在一个国家内部存在的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分立形势,转变成现在的全球内的资产国家,中产国家,无产国家的形态。以前的各个国家内部的小的金字塔逐渐融合成为了全球的唯一的“大金字塔”。而处于金字塔顶尖的则是美国。它有强大的经济基础,顶尖的科技水平和超强的军事力量,它向全球输出资本,技术以及管理。处于金字塔底部的“无产国家”则提供劳动力,土地和资源。处于金字塔中间位置的国家则根据自身情况,分别提供技术,资本或者劳动力,资源等。
图示:
http://www2.any2000.com/r/e/redmoonfund/up/238.jpg
处于金字塔的上面的国家处于剥削位置,国内的民众也就相当于同整个国家一起享受剥削者的生活。内部的矛盾就缓和了下来。而处于金字塔底部的国家,他的民众就连同整个国家一起受到剥削,他们提供了廉价劳动力,提供了土地和资源,破坏了自己的生存环境,总体状况恶化,战争,贫穷,社会分裂。
中国所处的位置很容易分析:我们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资源,土地,,,不过我们正在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很多雄心勃勃的国家希望爬到金字塔顶端,世界不断在变化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应该有全球统一货币的,美元暂时承担起了全球统一货币的责任,而这恰恰是矛盾产生的根源。现在美国利用美元的地位优势,大量的印制钞票,套现信用,导致了全球的通货膨胀。这是一种很简单的剥削手段,更引起了矛盾的激化。
这次金融危机暂时削弱了美元的全球货币地位,但由于没有其他的更好的货币取代他,美元还是会继续承担全球货币的主要角色。前面分析过,欧元是很难取代美元的,因为他的力量分散。这样的矛盾还会继续存在下去,全球的经济也会在不断的动荡和变革中向前发展。
后序:知与行之间的那段路
纵观历史上比较成功的投机者,他们都是具有开放的心灵,辩证的思维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的人。一个眼界狭隘的,总是持有各种偏见的投机者经常被自己击倒,而那些人云亦云,没有主见的随波逐流者,则总是充当着被掠夺的角色。
成功的投机者更是那种勇敢的实践者。他们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充分的投入到实践中去。“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是他们的信条。
知与行之间的距离有多远?也许就是一纸之隔,也许永远无法跨越,也许实践者从来都不曾想过这个问题。 嗯,文中的沙丁鱼故事很给力,股票,期货合约是什么,屁都不是,只有带来盈利才有点小小的价值。 谢谢 路过看到这个 特意登陆说辛苦了
个人认为从本质和框架上较为细致的探讨了投机
就是感觉好象还有点不过瘾
请问是楼主之言还是另有出处 神马都是浮云!太长了不想看!
回复 #3 duanhb833 的帖子
本人原创,写得比较粗糙! 顶,写的不错 好长啊。先mark再看。 写得很好 赞一个#*d1*#回复 #8 shliubo 的帖子
谢谢,希望能提出一些反面意见!回复 #2 天魁星 的帖子
是呀,有人说过“我们交易的只是观点”。 这个文章有见地#*d1*# LZ,你比较适合写论文,做研究。期货还是别做了。 lz 不介意我转贴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