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素。
2、做了9件有益于人的事.
[ 本帖最后由 春华秋实89 于 2011-7-2 08:04 编辑 ]
大饼是劳模
一家中国公司跨越半个地球,跑到阿根廷一个干旱的角落,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种植大豆和其他作物——这件事听起来可能很反常。但总部位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的一家国有农业公司——北大荒集团就打算在巴塔哥尼亚地区的黑河省这么做。 #bb# #bb# #bb# #*)*# #bb# 所以我们讲,一定要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8万红军过湘江,前面只有一个浮桥怎么办呢?第一,拓宽这个浮桥。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这是中国证监会第一个工作,疏通这个浮桥。
第二,再架三个浮桥。第一个是债券市场、第二个是PE市场,第三个是OTC,这是中国证监会另外三个工作。
然后几万大军过去了,这个桥撑不住了怎么办?长期资金入市,机构投资来发展。必须把中国的养老体系、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跟资本市场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五项工作。还剩下什么?还剩下期货市场,还剩下国际板,再加一个市场公司并购。
-------------------------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解读资本市场十二五规划 坚决相信**! 剧本,真的结束了.
姬儿,你也别再执着了.
贪嗔痴,在这儿,演绎的太完美了。 原帖由 天大2008 于 2011-7-2 16:12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剧本,真的结束了.
姬儿,你也别再执着了.
贪嗔痴,在这儿,演绎的太完美了。
看戏不仔细吧,你懂的。#*22*# #*22*# #*22*# 2011-7-2
1、吃素。
2、做了16件有益于人的事. #mad# #mad# #mad# #mad# #mad# #mad# #mad# #mad# #bb# #bb# #bb# #*)*# #*)*# #*)*# 偶尔也转一篇好文章
中国的优势
当我还是小青年的时候,常做忧国忧民状,想到:中国什么问题都被一个人口给搞坏了,熙熙攘攘之间,什么地大物博等等全部变成伪命题,我想我得从我做起,如果不得已非要成家,那就丁克吧;结果,若干年过去,不但没有丁克,还制造了两个小人,让中国的地大物博,又被削弱了一小块儿,看来,嘴上无毛,是办事不牢,年轻人的话,尤其是那种很情绪的,是没太多的可信度,我们都是从那个年纪走过来的;
中国的成语里,很富有哲理的一个是“塞翁失马”,我常常念叨这个故事,生活中遇到好事坏事,都会不由得想起它,心中就豁然许多,个人小事如此,国家大事亦如斯,二十多年前还有国外学者慨叹谁来养活中国,到今天国人斛筹交错间的大肆浪费粮食,实在是一个质变,西方现在什么最赚钱?纤体中心,肥滚滚的人去赘肉,身材还过得去的人要健美,大有市场,一切还都是因为营养摄入太过剩了;如今中国,面有菜色之人很鲜见了,农村人和城里人,尤其是年轻人,在面相上基本是看不出区别来了,从能吃饱到要吃好,中国已经大不同了;
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超乎多数人的想象,大机器时代,一台机器可以替代上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劳作,而且还做得更好,更有效率;西人有机器崇拜意识,从变形金刚,机器侠,超人等影视作品就看得出来,他们的超能力都是通过机器来实现的,虽然也是神话,但并非完全空穴来风,因为现实确实如此,《探索》频道有一则专门介绍各大机器设备的节目,我常看,为之神力唏嘘不已,机器已经发展到几乎一切都可以代劳的地步,开一个较大规模的匹萨店,理论上三个人就可以打理,一个前台服务客户,一个打扫卫生,一个就制饼,饼皮做好,上流水线,设定程序,不同口味的成品十分钟后就出炉了;当这种机器神力渗透发展到各行各业中后,西方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就发生质变了,他们需要能消耗这种机器神力制造产品的“人”,这些人要特别的有消费能力,各种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才能够呼应这种机器神力的发展,在北美看商店就可以知道一个普通的当地人生活被多少东西所填充,衣食住行就不说了,汽配和汽车零件商店,体育/健身/户外运动商店,家装和车库工坊手工工具商店,园艺和种植植物商店,不能说中国没有同类商店,差别在于这些是每个城市的标配商家,而且规模巨大,每一个专项都琳琅满目,仅钓鱼一项就有上千种产品;
要保持经济发展,除了不断扩充人们的消费项目,引导消费,更重要的是,人口的绝对数量必须增长,否则,经济就难以为继,所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需要不断移民,本国人口生产力不够,像加拿大每年不能够完成23万左右的定额移民指标,他的经济发展必遭不堪。。。。。。
生产力的如此质变,使得发达国家需要人口大国具备更强的消费能量,这对他们大大有利,温家宝带着巨额订单访欧受到礼遇就是一则很好的说明,这个态势下,中国应该很清楚自己的真实优势在哪里?不在创新,制造和出口,而是在于巨大的消费潜力,这个消费潜力,世界是欢迎的,不要怕消耗资源,人类知识储备总能提前很多来解决这个问题,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消费潜力的发掘;
回到中国,不可避免的,中国也一定会走大机器神力时代的,首先各类农机的推广应用会在未来10年内把更多的泥腿子送上岸,改造成城镇居民,生活模式也跟着变化,其次从提高生产效率的角度,各类机器会不断走进各种工厂,人力会进一步得到解放,过去中国认为,劳动力的荒芜会出问题的,所以宁可牺牲效率也必须保住就业,但是这个观念肯定过时了,根本的问题在于在这个“人”他没有消费能力,劳动力荒芜没问题,手里有钱怎么会心慌呢,左边荒着,右边是没钱,才会出乱子的;
中国30年改革路,其实就是一个先富的路,认识上还很有局限,先富之人,并无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能给社会带来的好处,到了一定程度,就玻璃天花板了,而且按照目前态势在发展下去,快变成坏人集团了,有人说任志强专门说实话,我说他专门说浑话,你只盯着房地产这一块地,貌似是在说实话,实际上,一个国家哪里能被一个行业全部涵盖掉的,一个巨头小身子骨的人,能活得长久么;所以,中国真正的核心优势是尽快实现共富,世界会乐见,不会围追堵截的,除非我们自己不给力,这件事情做成,还会有建党100周年,120周年的纪念日的;
所以,中国最大的劣势,那个什么数字都经不起平均的分母,实际上要快变成优势了,一旦这个事情定局,中国才真正爆发他的能量,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那个叫《大国崛起》的政论片的立论都是错的,它是精英治国崛起论,还是来靠人民的力量吧,这个才持久,当今金砖四国中,唯一具备同等竞争优势的是印度,但可惜印度教育普及率太低,很多人过于安贫乐道,对住贫民窟并不觉得怎样,更为要命的是他的种姓制度至今还在民间有很大的市场,大大阻碍这个国家的进步。普通中国百姓对改变自身命运的愿望还是很强烈的,也没有像种姓制度这样的糟粕制约,所以一旦有一点阳光,肯定能灿烂起来;
我相信当下中国是走在这个转型期之中,过去 30年的发展确切地讲那不叫自力更生,也不叫创造经济奇迹,而是因为落后于世界的差距实在大的都没边了,赶了30年还只在人均GDP方面都不算怎么及格呢,真要建功立业,在后面呢,人均GDP 玩到世界前十名里面去,自然就大不同了;当下自力更生的基础我们有的,这么庞大的人口总量,欧洲羡慕死了,人口红利发完了吗?没有吧,就当下这么一点消费能力,还会有台阶可上的;未来如果共富进程在曲折中逐渐落实,一个真正长期持久的大牛市就会展现在国人面前;很多人都不相信中国目前被利益集团把持的各界会真心想去推进所谓的“共富”,实际上真正的推力还是利益,迟早大家都会发现,“共富”的利益会是最大的;
投资必须对大的政治态势有一个轮廓上的认识,如果政体有波动风险,那经济将是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股市更要变成露底的锅了;近两周股市在一片哀鸿中转身向上,不是简单的反弹,股市总是预先于实体经济本身,不能被当下通胀迷了双眼,2008的金融危机过去仅仅两年,必须实实在在的把经济大马车从这个泥潭中彻底拉出来,否则就会前功尽弃,转型的中国需要一个积极的股市,3478以来,两年的调整,不算短了,必须是选择的方向的时候,掀掉3478这个盖子以后再蹉跎符合最大的利益,所以我不认为当前市场是反弹,通胀货币政策能做的也到头了,食品涨价也根本不是货币政策能起作用的,最根本的是防止房地产正这个肿瘤继续恶化,在这才是最大的风险,而药方也只有一个,就是百业起来取代它,唯由此,中国才可能走上康庄大道,真正显示“中国的优势”,而在这个重要的转型之中,股市是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否如此重要,让下半年的指数来说话吧! #bb# #bb# #b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