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道 发表于 2011-3-6 20:23

【连载 每日更新中】休息吧,让钱替你工作(终结版 不看后悔5年)

李嘉诚有句名言:30岁以前要靠体力智力赚钱,30岁以后要靠“钱”赚钱。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让“钱”为自己赚钱,大部分人的钱都在银行里贬值 睡觉,或者赔在股市里。

从今天开始我会每天发一篇帖子,和大家一起讨论怎样才能让自己手中的钱不贬值,让钱替我们工作赚更多的钱。大家可以跟帖讨论,欢迎板砖!!

世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一针见血地指出,“穷人把钱存入银行,实际上是补贴富人。”话音未落,最近,成都的汤玉莲婆婆就用活生生的事例解读了林毅夫的话。
家住成都水碾河的汤婆婆,1977年将400元存进银行,没想到33年后却遭遇取款困难。经过长达一周的查询,农行终于在牛市口支行的账本库房里找到了汤婆婆存单的原始记录,并通知汤婆婆前来兑付。汤婆婆兴冲冲地来到银行取钱,却发现存折连本带息仅能取出835.82元。
汤婆婆的400元在1977年确实是一笔“巨款”了。当时全国人均存款只有20元。1977年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是36元。1977年一个大学生一个月的伙食费15元足够了。400元相当于大学生两年的伙食费。也有媒体报道,当时这400元,足够买一套房子。
  记者查询了一下1978年的物价情况:面粉0.185~0.22元/斤,猪肉0.85~1元/斤,北京地铁票价0.1元,水费0.12元/吨,中华香烟0.55元/盒,茅台酒8元/瓶……

  根据当时的物价水平,记者计算了一下,汤婆婆当年可以用这笔钱买400斤猪肉,1818斤面粉,727盒中华香烟或者50瓶茅台酒。但按现在的物价来计算,835.82元仅可买420斤面粉,69斤猪肉,40盒中华香烟或者1瓶茅台酒。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钱存在银行里往往赶不上物价上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资源的价格重估等因素都预示着物价仍会提高,这个过程是正常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和物价都会有提高。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是一个明显的过程,所以如何规划自己的财富显得特别重要。
今年以来,食用油、白酒、白糖、方便面齐涨,市场上“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糖高宗”、“油它去”逐个来袭。通货膨胀的。阴影仿佛又笼罩在市民的头顶了,让口袋里的钱保值越来越成为市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网友们说:
  “1977年的400元,巨款吧!”

  “哼哼,再过三十年,你现在的财产,会怎样?”

  “小老百姓真可怜,有点钱都是压箱底备灾备荒的。花不敢花,存在银行里就这么贬值。”

  “33年前400元可以买多少黄金,现在的835元又能买多少黄金,有钱存银行的人真傻,去买通货吧,(换成黄金至少可以保值)。”

  “所以说,钱要懂得用来投资,放在银行里是没有意义的。毕竟银行不是给我们打工的呀!”

第一,区分投资与消费。

我们花钱大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消费。比如购买食物、出去旅游、看电影等等,这种钱花掉是为了生活。另一种是投资,把钱变成股票、黄金、房子,这种花钱是为了将来“钱生钱”,大体说来现在买的东西,将来可以卖掉变成更多的钱,这就属于投资。

有这么一个例子,同是大学毕业工作5年的白领,手上有20万现金。小李用20万买了郊区的小房子,小张用买了一辆别克轿车。3年后,别克变成了二手车,只能卖14万,而小李房子已经涨到了50万。

投资与消费的一个衡量标准是,将来能不能增值变现。

有些朋友在北京上海的房子价值几百万,问题是,这个房子能不能变现。如果一旦变现就要露宿街头,这种买房子的行为实际上是消费。


全部看完后,请大家加入群
19092547(MACD投资交流平台)
所要续集

[ 本帖最后由 金管道 于 2011-3-29 11:31 编辑 ]

金管道 发表于 2011-3-6 20:24

为什么那么多人买房子,除了房价涨得快外,另一个因素买房可以利用银行贷款达到快速增值的目的。
以原来首付20%购房的政策为例。08年底,你在深圳看上一套100平米,15000元一平的房子,首付30万拿下。一年之后房子涨到25000元每平。你将房子出手,价格为250万。一平米净赚1万元,这样最初首付,加每月按揭不过40几万投入,归还借银行的120万,净赚可以达到80万以上,也就是说一年时间,投入40万,可拿回120万,回报率是200%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拼命炒房,也是管理层提高
二套
首付60%,上调利率1.1倍,本地人三套禁购,外地人二套禁购的原因。



区分投资与消费的一个衡量标准是,将来能不能增值变现。
并且说到,利用银行借贷快速投资增值的方法,在二线西安这样的二线城市房价不过6000元,这种方法仍有实用性。
今天我们接着说投资。
当你有钱做投资的时候,可以考虑这么几个层次。

1.投资做自己的企业。
2.投资房产
3.通过学习,投资熟悉的收藏领域,例如金银币、红酒、古玩、字画。
4.投资股票、期货。
这几个层次收益率是逐渐递减的。下面我逐一介绍。

1.投资自己建立的企业。你可以把钱投入到自己的生意中去。当你建立一个公司,这个公司每年能源源不断的带来利润时,收益是持续的。

2.如果你没有企业,尽量去买房子。因为人口是不断增加的,大量的年轻人从乡村进入城市生活工作,城市不断扩大,土地是有限的。所以房子长期来说一定是增值的。这几年,没有提说投资房子赔钱的。

3.金银币等收藏品投资,参与的爱好者不断增加,新加入的资金推动收藏品市场长期走强。

4.股票,最保险的是购买原始股。或者像机构一样参与认购IPO新股发行、配售(也就是一级市场)。对于大资金来说几乎没有风险,中石油的开盘价高出发行价190%,这种一级市场购买自然赚的多。但普通的散户是没有机会的。
二级市场,股票收益大,但风险也大。一般来说,一年有20%的收益就是很好的投资。但很多炒股的朋友,一年下来竟然还亏损。可见风险很大。如果经过尝试,大家发现自己的分析能力、技术、心态、运气不适合做股票,建议大家选择其他几种投资方式。

昨天说到最好的投资是投入自己的生意。今天具体说说。
我们常规赚钱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种。
一、给人打工,拿工资。偶尔有奖金分成,干的多,拿的多。有一点很重要:如果哪天不干了,就一分钱没有了。(除了老到退休)
一旦停止工作,以前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就白费了,不干活,一分钱都没有。
二、自由职业者或者小业主。
有自己的小生意,但必须亲自做很多工作。不能离开,一旦自己有事不干活。小生意就没有办法正常运转,不能赚到钱利润。比如我们看到的
街边小吃店、服装店、小超市、牙医诊所。
三、企业主。
有比较大的企业,雇佣很多员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老板(资本家)。有很多自由时间、只去做关键性战略决策工作。如果离开,企业可以自己运转,源源不断的带来财富。我们看到的
马云、史玉柱、俞敏洪、王石都属于这一类人。
四、股票投资者
投资别人的企业,做股东,不参与管理。每年依靠分红,或通过差价买卖股票赚钱。巴菲特属于这类人。基本上是不劳动拿钱的。
前两种方式,要不停的劳动。后面两种方式,基本上是“不劳而获”。很显然,后面两种方式人
赚钱的钱要远远多于前两种人。
马克思同志讲的“劳动创造价值”要好好考虑一下。
向大家提一个问题,大家可以在下面回答我?
同样是
每天8小时
洗盘子的工作
为什么在西安一个月1000元。深圳2000,东京15000,纽约20000



难道同样的“劳动”,创造的“价值”不同??


[ 本帖最后由 金管道 于 2011-3-7 20:15 编辑 ]

金管道 发表于 2011-3-6 20:24

前面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是洗盘子,在不同的地方
收入不同。大家的答案各种各样,大致归纳为:

1. 发达地区工资高,物价也高,不同地区收入不同,但购买力差不多。
2.不同的地方需求不同。
3.劳动创造的价值一样,只是价格不同。
……

等等观点,不一一陈述了。我们在这里也不是回忆政治课本。这里只表述一般的理解:
价值不一定是由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更多的是由需求来确定。
比如我们买的房子,不是按土地价值、钢材、水泥等成本计算的,而是按大家的需求。同样的房子,在上海和甘肃小镇的建筑成本一致,主要是人的需求。
万艾可不是按照生产原料成本定价的,而是按照人们的心里需求。
另外,不同的地区社会生产效率不同,也是导致差异的原因。我们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是根据
各个地区的经济收入平均值来定的
一般南方
或者靠海地区工资高。

==============
回到我们前面讲到的。赚钱的四种方式:

1.打工
拿工资;2自己做小生意;3创办大企业,成为企业主;4成为投资者。投资企业、股票或房地产等。
我们应该尽力使自己变成后两种人(赚钱多出力少)。衡量标准是什么呢?你可以问一下自己:如果我现在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出去旅游一年,这一年中我还有没有钱赚。
打工、及做小业主的朋友,一旦离开工作立刻将缺粮断草。当然不能像
王石一样爬遍全球高峰,也不能像马云一样整日四处演讲,更不能像盖茨、巴菲特一样四处请客让大家捐钱。所以如果大家想要富有,就必须把自己从前两种人,变成后两种人。

[ 本帖最后由 金管道 于 2011-3-8 14:27 编辑 ]

金管道 发表于 2011-3-6 20:24

昨天我们讲到了要努力成为后两种人,今天把这个信念增强一下,讲讲“管道的故事”

1801年,有两个意大利小伙子居住在当地的一个小山村中。村长给了他们一份工作:为村里挑水,他们每天要扛着水桶,去五英里外的河边挑水。村长按每桶一分钱的价格付钱给他们。
其中的一个年轻人想:这工作太棒了。我一天可以提一百桶水。一分钱一桶,一天就是一元钱!一个星期后,我就可以买双新鞋;一个月后,我就能买三袋面粉;一年后就可以盖新房子了!
另一个年轻人想:这样干下去,虽然赚到了钱。但是对未来没有什么帮助。我的手磨破了,腰累弯了,一旦我停下来,将无法生存。我也许可以修一条管道将水引到村里去,这样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收益。
于是,第二个年轻人每天只工作半天,用剩下的时间挖管道,他把挣到的钱存起来,也用在修筑管道上。当另一个挑水工穿着亮闪闪的新衣服,在乡村饭店里吃可口的食物,在酒吧里喝的烂醉时,他一直在艰苦的工作,前三年,付出的努力没有丝毫回报。
但当管道修成的时候,一切都改变了,村子有了源源不断的新鲜水,连周围村的人也来到这里居住。年轻人是管道的拥有者,只要坐在那里,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财富。
当我们工作或者做生意时,应该想想。我现在做的事情,除了赚钱,对我将来有没有帮助?

[ 本帖最后由 金管道 于 2011-3-9 09:39 编辑 ]

金管道 发表于 2011-3-6 20:25

今天我们来讲怎样建立属于自己的管道。
讲讲我认识的
两个小老板的例子吧,他们行业相同,但赚钱方式不同:
我一位朋友,厨艺非常高,特别是做牛肉面。在“小吃城”里十几家档口中,他的生意是最好的,每天很多人排队。
其他档口每天营业额不过1000元,而他的有3000元(每天卖500碗面),每月营业额9万元,利润率40%,才三个人干活,每月就可以收入3万6千元。
但是问题来了,做面的只有我朋友两口子,加上一个雇工。每天早9点到晚9点,工作12个小时,一个月30天没有休息(雇工每月休息2天),一年工作350天(过年放假6天)。中午饭点的时候,三个人在里面忙的都快飞起来了,挣钱虽然多,但累的要命。
相对来说,每个月3.6万的收入不算少。但我朋友没有把他的生意变成“管道”,变成一个可以不用他参与做面,而自行运作的体系。
我认识了另一位老板姓廖,四川人,做锅巴饭的。他自己不会炒菜,第一个店,就雇佣了2个大厨,2个切菜工,2个卖饭的。大厨一个月3000元,切菜的1400元,卖饭的1000元,每月10800元工资成本;
每天晚上厨师把第二天需要的菜品、粮油
数量
发短信给菜贩子,第二天一早对方就会把东西准时送到,廖老板每周结账一次。小吃城刷卡消费,每单都在电脑上有帐可查,员工不接触现金。
他的档口每天差不多4000营业额(6个人干活),每月12万,原料水电房租大约6万,人员工资1万,他一个月还能剩下4万多(比我朋友多)。
廖老板设计的体系,虽然人员工资较高,但几乎可以离开他正常运转,这就使他有时间去找其他“小吃城”的店面,不断的复制他的体系。现在他有6家这样的店面,月收入20万以上。
那位做面的朋友,把自己设计到了工作体系中。每天不断的劳作,重复没有创造性的工作,其实他只要花3000元就可以找人替代他。虽然每月会增加几千元人工成本,但完全解放了自己。这样就有时间、精力去做更多的生意了。
这里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很多人舍不得钱!我的朋友会想:多雇一个人?每个月我会少收入3000元,这些钱可以买台电脑,也够给儿子交一学期学费!还是省了吧,自己辛苦点算了。
不雇人每年收入3.6万×12个月=43.2万,雇人3.3万×12个月=39.6万,大家能感到他们之间的差异吗,当钱放在银行,43万
与 39万
只是存折上的数字不同。不会产生效能。
廖老板每年不进厨房有240万的收入。我朋友辛苦一年只有40万,因为他为了省钱,无法提高自己的效能。
大家最常犯的错误是,为了省钱而把自己深陷进工作中,降低生产效能。

=========

有些朋友觉得,自己是不可替代的,什么事情一定事必躬亲,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做。结果忙得不可开胶,赚钱不多。
吃自己做的饺子,和在饭馆吃饺子,效果是一样的。但花费的时间,金钱不同,
我们是把3小时
时间都花在做饺子上,10元饭钱。还是用3小时赚50元划算?这个问题大多数人,没有思考过。
小平同志讲:要解放生产力。
要想赚更多的钱,首先要把自己从繁重的事务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解放自己的生产力)
要想提高体系的效能,就要舍得投入。
过去山东有个酒叫“秦池”,是当年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每天要花20万做广告。他们的老板说:我们每天向中央台送去一辆桑塔纳,开回来的一辆奔驰。
经过计算,在中央台花1元的广告费,大约可以产出1.5元。如果是这样,你还会惧怕“花钱”打广告吗?史玉柱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让中国人看了十几年的“脑白金”广告。可口可乐诞生第一年生意只赚了50美元,缺花了150美元广告费。

1886年可口可乐投入的广告费为92%,1901年为83.3%

如果这些钱省了,这个体系就无法运转,也就没有今天的可乐了。即使到现在,可口可乐每年几十亿的广告费也是不能省的。
雇一个工人,花了3000元,但他创造了3500元的效能,那就去雇佣更多的人,而不是自己去充当工人。
给***50万元,能给你带来100万元的回报,那就不断的送钱…… 现在的一切就可以解释了!
我们要创建一个体系,任务是使他正常运转,效能不断提高,只要能带来更多的财富,投入就是值得的。
不能因为省钱而降低效能,以至于破坏体系的正常运转。

[ 本帖最后由 金管道 于 2011-3-10 21:39 编辑 ]

金管道 发表于 2011-3-6 20:25

昨天讲到了建立管道,一定要先解放自己,不能因为省钱而降低效能,以至于破坏体系的正常运转。
只有解放了自己,才能去做建立、改进管道的工作,才能有更高的效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在百度词条里,管理就是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实施和改进。如果每天都在做面条,就没有时间思考提高效率的事情了。
今天我们说建立管道,第二点:借力
孟子说:
凭借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走路,却能到达千里之外;
凭借船桨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但能渡过江河。
君子生性并非与人不同,只是善于凭借外物罢了。
(假舆马者,非立足也,而至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

建立管道
要借助外力。做什么事情,首先都需要有人才。
还是说昨天厨房的例子:
请一个好的厨师,饭菜味道好,店里的生意就可以蒸蒸日上;
请个能力一般的厨师,店里的生意也只能是一般般;
请不到厨师,恭喜你,可以关门了。
道理就这么简单,人是最重要的。富士康招不到流水线的工人;公交公司找不到合适的司机;微软招不到程序员;清华招不到优秀的老师;无论是谁,找不到人干活,都会抓狂,管道体系都会崩溃。
智联招聘、51job等大型人才网对于找工作的人都是免费的,他们收入来源于急需人才的企业。
讲最好的一个故事吧: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第一只鹦鹉,老板介绍说: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
第二只鹦鹉,老板介绍说:此鹦鹉会四门语言,能熟练掌握C语言编程,售价四百元。
顾客问:最贵的是哪一只?老板说,那边的标价八百元!
顾客问:他会做什么?
老板说:他什么都不会的!
我只知道,前两只鹦鹉叫他
老板。
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却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
找一个比自己聪明的人,雇用他;然后让他去找一个更聪明的人。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里面的最小,逐渐变大,最后就成为巨人了。
刘邦问韩信:你说我能带多少兵?
韩信说:你也就带几百人吧!
刘邦问:你能带多少人?
韩信说:我能带十万人。不过大王不能 “管理士兵”却能能“管理将军”。
刘邦文武都不行,但有了韩信、萧何、张良就可以建立庞大的帝国。
刘备是卖草鞋的,但有了张飞、关羽、诸葛亮,也坐了江山。
你自己不一定要是厨师、领班、会计师、工程师、教授、打手,但你可以找到这样的专业人士,成为你体系中的一员。优秀人才在你身边的越多,你就会越成功。
李嘉诚说自己不是“李超人”,而是因为他的企业中有300个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专业人士帮助他。
美国告诉大家:只要你优秀,外国人的儿子也能成为美国总统。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都去美国了,才会诞生
航天飞机、CPU、互联网这些发明。
建立管道体系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至于如何寻找、培养、使用、留住人才,我们就不讨论了。

[ 本帖最后由 金管道 于 2011-3-11 15:10 编辑 ]

金管道 发表于 2011-3-6 20:25

昨天讲了创建管道,不能单枪匹马,一定要团结优秀的人才,建立团队。
今天我们讲,选择行业:
有句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选择
建立管道(创业)的行业十分重要。相同的努力付出于不同的行业,回报是完全不同的。在决定从事某一行业之前,最好有一个考察,规划,计算一下收益率。
而平时我们所从事的行业都有一定的偶然性。比如:
父亲以前在
石油、电力、航天企业,自己从小耳濡目染,长大了也从事一样的工作。
亲戚或朋友在从事某一个行业,赚钱了,自己也跟着从事。
因为找不到工作,经人介绍暂时从事某一行业,“混口饭”吃,结果一直做下去。
大学毕业,相关单位招聘,于是被招去,一直干下去。
上述情形,其实都是很被动的。很多时候,我们觉的这要能赚到钱,生活下去,被动选择行业也不错。
结果就是看“命”了,虽然行行出状元,但大家赚钱多少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是
销售公司,销售拖把,和销售建筑材料的。收入绝对不同。
拖把,一个家庭一般只买一个,能用好几年。一个拖把也就是30元。1000个家庭一年的消费也就是3万元。
销售建筑材料,比如瓷砖,装修新房子就要用,一般每户要买几千元,有时候,一套房子就要买3万元。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多举例子了,讲几个区分好行业,差行业的经验:

1. 计算利润率,同时关注每日平均销售额。
有些行业利润率挺高,比如摆地摊,1元进的本子卖小朋友2元钱,利润率100%,但是每天的营业额太低,最多一天只能骗50个小朋友。所以每天就只能赚50元。
有些行业利润率不高,比如销售钢材大约3%左右,但是一顿钢几千元,一天卖出去几十万元很容易,收益就很高。
1.可以从事创业的项目很多,在开始之前,我们要有一个大概的考察核算,计算投资回报率。如果盲目进入,要交很多的学费。
关注两个因素:利润率、每天平均销售额
前面说过:
有些行业利润率挺高,比如摆地摊,1元进的本子卖小朋友2元钱,利润率100%,但是每天的营业额太低,最多一天只能骗50个小朋友。所以每天就只能赚50元。
有些行业利润率不高,比如销售钢材大约3%左右,但是一顿钢几千元,一天卖出去几十万元很容易,收益就很高。我认识一个买瓷砖的老板,在建材城的小店不大,只有几十平方米,但他的仓库有几千平米,每天都能销售几万元瓷砖,即使利润率只有20%,也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我们先从小生意说起:

卖衣服,这是一个可大可小的生意。
卖衣服的平均利润率在50%以上,销售价格200元服装我们可以赚到100元的利润。
能赚多少钱,关键是每日销售额。每日销售额由店面的、地理位置、环境、规模等因素决定。
先说店面环境。
很多女孩创业喜欢做一间小店,8平米左右。但店面在不同的地段,人流量不同,也就决定了每日的营业额。
假设在市中心的繁华地段,每天的进店人数为200人,10个人有一个人会消费200元。每天的营业收入是4000元。一个月是12万元,毛利润6万元。
假设是某小区门口,人流量很差,每天的进店人数为20人,10个人有一人消费200元。每天的营业收入是400元。一个月是1.2万元,毛利润只有6000元了。
所以店面的环境,人流量是一个关键性因素。因为它直接影响每日平均销售额。
再说规模。
8平米的小店,在繁华地段,每两分钟接待一个顾客,每小时120人的接待量已经是极限了。店面小,规模有限,就像是一辆小货车,载重有限。规模决定了赚钱多少。同样是服装店,阿迪、耐克、杰克琼斯、江南布衣的店面都很大,每天的营业额可以达到十几万。
一庄生意的平均每日营业额是关键因素。
我们有时候也会看到,一些小服装店位于小区、学校门口,经营的也不是品牌衣服。但依然能生存下去。他们的经营策略就是进一步的提高利润率。
这些小店针对的消费群体通常是30-45岁有消费能力的女性,服装质量较好(有些是外贸货),进价较高。但她们的要价是和大百货商场齐平的。每件衣服都是400-1000元报价。利润率高达70%以上。这样,即使每天只有一个顾客,她就可以保住房租成本;有两个顾客,就可以月盈利5000元。有3个顾客,就可以月入万元。

[ 本帖最后由 金管道 于 2011-3-14 09:25 编辑 ]

金管道 发表于 2011-3-6 20:26

今天我们讲一下,市场的重要性
有这么一个说法:
在农业时代
农民通过土地创造财富。谁是“土地”的拥有者?地主。所以地主是那个时代最富有的人。
在工业时代
工人通过机器创造财富。谁是“机器”的拥有者?资本家。所以资本家是那个时代最富有的人。
在市场时代
商业通过市场创造财富。谁拥有“市场”,谁就拥有财富。
我们平时买到的商品价格同出厂价有很大的差距。
一般的商品会经过如下的销售流程。
厂家
到省级总代理,到市级代理,到批发商,到零售商。一件商品从出厂开始经过中间分销商及批发商、零售商的层层附加成本,到消费者手上时,已经比出厂价高出许多。
以香烟为例:
硬中华出厂价187.2元/条
批发价翻一番370元/条(翻番)
零售价到450元/条 (出零差价262.8元/条)

软中华出厂价241.02元/条
批发价530元/条
零售价700元/条(出零差价458.98元/条)

备注:出零差价就是烟草公司卖一条烟赚的差价,可见卖一条硬中华烟草公司赚262.8元,而卖一条软中华则海赚了458.98元。
我们生活中购买的大多数商品都存在这样一种流通的商业环节。谁拥有这些环节,谁就拥有市场,谁就拥有财富。
国家完全垄断烟草销售市场,形成暴利。2009年,烟草全行业税利5300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8%

商品销售流通环节产生了大量的成本,这些成本最后由消费者买单。从某种角度上讲:控制市场的商人剥削着消费者,这也是我国古代看不起商人的主要原因。但在当今的社会中,商业支撑着这个经济,最有钱的人都是商人,也就是拥有市场的人。
美国人简化了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提出了仓储式连锁销售的设想:建立一个仓库,让大家都来选货。直接统一向生产厂家大批量订货,在省去中间分销商及批发商的层层附加成本的同时,又可从厂家获得更大的价格折扣,使零售价格降到最低水平。
这也是沃尔玛、华润万家、苏宁、国美经营的法宝。当我们漫步玲琅满目的超市时,货架上摆放的所有产品都不是“超市”出钱买回来的,而是厂家直接供应。超市只要租一个仓库,雇佣少量的人销售,建立一个渠道,钱就滚滚而来,因为他们控制了市场。

1840年,英国同清政府开战,主要也是为了争夺中国的“市场”。《南京条约》除了割让香港,赔偿2100万银元,主要是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可见市场有多么重要。

1930年,苏联希望
亨利·福特去莫斯科
建汽车厂,但福特对社会主义不认同,不想投资。有人劝他说:“那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呀”于是福特立刻同意投资了。
在当今的社会中,谁拥有市场,谁就拥有一切。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一个开网吧的小伙子告诉我,靠上网费赚不了多少,但在网吧里买饮料方便面可以每月赚到4万。因为那里的市场是他垄断的。
一个朋友以前在街边卖童装,后来去了广东虎门找到几家生产厂家,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华润万家进货部的主管是他小时候的邻居,于是他的童装可以在6个华润万家超市销售。一年可以完成大约150万的销售额。
我的一个同学,销售网络设备,他姐夫刚好在联通公司当小主管……,一年可以完成大约100万的销售额。
还有一位,做消防工程,他的亲戚恰好在消防总队……,一年可以完成大约500万的销售额。
另一位朋友三年前在西安创办了一所万人民办高校。如今他把学生们都圈起来,实行军事化管理,平时不准出校门。食堂、超市、网吧都在学校里,赚的钱比收的学费还多。举例说说:
给学生卖吃的,按每个学生一天10元伙食标准,每个月可以卖300万元。
每个月给学生卖卫生纸,可以卖好几万元。
每晚在宿舍楼下卖苹果,可以卖好几千元。
这位校长垄断了1万人的日常生活消费市场,钱自然滚滚而来。
我们建立的管道,要关注这个管道最终能拥有多大的市场。市场规模决定销售额,也决定赚钱的多少。在国内的大部分商业行为是和“权力”紧密结合的。人脉、资金实力等条件决定了最终的市场份额。
重复那句话:谁拥有市场,谁就拥有一切。

[ 本帖最后由 金管道 于 2011-3-15 21:40 编辑 ]

金管道 发表于 2011-3-6 20:26

我们一直在讨论管道的创建问题,讲了很多的具体内容,涉及到
资本投入、人才使用、计算利润率每日营业额、掌控市场等问题。下面讲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法,这些方法是古老的,但只有真正实践的人,才会通过他们有所收获。
一、建立目标,要想改变,至少要有“想法”

大多数人对生活没有目标,或者目标很模糊,所以造成多数人都是普通人。
举例来说,我认识两个朋友,十年前大学毕业后一同考入公务员。其中一个很有目标,一心往上爬,几年时间就成了科长。另一位朋友,重来没有想过升官的事儿,做了十年了,现在还是科员。当官这种事情不是天上掉饼,你想都没有想过,突然就被组织看中成了领导,这种几率是零。
没有想过发财的人,一定富不起来。
能去买彩票的人,都有中大奖的“想法”,买了彩票至少拥有了百万分之一的机会。没有“中大奖”这个想法的人,肯定也不会去买彩票,那么他们得到大奖的几率是零。做生意也是一样的道理,大部分人富不起来,都是被没有“想法”给废掉了。
大家可以找你们身边的“普通人”问问,未来3年有什么“目标”?答案多半是“没,混着吧”
大家可以找你们身边的“有钱人”问问,未来3年有什么“目标”?答案多半是有意思的。
二、 “想法”要现实
很多人有“想法”,但脱离自己自身实际情况,结果和“做梦”一样。比如月薪3000元的,想买宝马X5。这种新车大约要95万。不吃不喝的话,大约26年可以存够这些钱。目标“空”“大”,脱离现实,自然无法实施。和没有是一样的。
如果修正目标到
昌河铃木北斗星,这个车1.0排量的只要3.78万。发了工资,剩着点。大约1年半就能实现这个目标。
没有这个目标的人,同样月薪3000元的,基本会是“月光族”,一年半以后,口袋能有5000元就不错了。
买的起房的人,和买不起房的人,很多人收入是一样的。差别只是他们的“想法”不同。
关于,怎么建立“想法”,明天再说。大家看完帖子问问自己:年初的时候,有没有想过2010年要在股市里赚多少钱?没想过的多半是……。

前面我们讲到了,需要有“目标”,没有“想法”很可怕。仅仅这一点就使大部分人变得平凡。
下面我们讲讲确定“目标”的具体方法。先讲老外的方法:
目标管理由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他的著作《管理实践》于1954年出版。
根据他的说法,大家要避免“活动陷阱”,不能只顾低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最终忘了自己的主要目标。
这个方法叫做:SMART原则(原意指聪明的)

1.目标必须是具体的
2.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
3.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
4.目标必须是与工作生活相关的
5.目标必须具有截止期限
具体说:

1.明确性。比如:我明年要挣很多钱。这个目标就很模糊,也不好实施。应该是:明年比今年多挣1.2万元,每月多挣1000元。这就是一个很具体的目标了。

2.可衡量。比方说“通过锻炼进一步增强身体素质”。这个目标不可衡量。改进方案是“让自己可以在15分钟内轻松跑2公里”

3.可达到
上次说过了
不重复。

4.与工作生活相关。制定“学法语”的目标,耗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去实现,结果学成之后,十几年都没有用上,这样还不如不学,有时间睡觉多好。

5.有截止期。一个月能实现的目标,如果没有截止期一年可能也实现不了。我国是从1953年开始指定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可以看到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目标都是要有时间限制的。当我们有了“目标”后,就已经与原来的自己大不相同了。

[ 本帖最后由 金管道 于 2011-3-16 22:14 编辑 ]

金管道 发表于 2011-3-6 20:26

其实关于设定目标的重要性,我们上初中学的第一篇古文
彭端淑的
《为学》,讲的已经很清楚了。大家有空可以回忆一下。
今天我们来讨论的是怎么把目标变成现实。通常我们的目标是模糊,通过SMART原则,可以具体化。
之后的任务是“分解”目标。
任何一件复杂的事情,可以分解成相对简单几件事情。相对简单的事情可以继续细分成更多小事。直到这些事情变得非常简单,也可以说是“大事化小”法。
比如盖一座30层的高楼,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现,参与建设大楼的几百个人中,包括装卸工、拉土运输车司机、吊车操作员、安装,拆卸脚手架、混合,浇筑工、木工、砌砖工人、水泥工、装玻璃工等几十个工种,这些人中真正受过大学教育的并不多(除了工程师、技术员、质检人员外)。盖高楼这件复杂的工作,被分解成若干具体而相对简单的工作,交给了只接受过中小学教育的人才来完成。
前面我们说过,很多时候我们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是舍不得投入,舍不得放权。无论大小事情,总是不放心或者不愿意交给别人去做,事必躬亲,觉得别人都做不好不如自己干,结果搞得焦头烂额还搞得自己一身疲惫。
在我们确定一个具体的大目标后。需要将它实现,就需要分解,把一件复杂的事情“分解”成相对简单的事情,然后找相应的资源逐个实现。
制造一辆汽车需要3万个零件。制造一架波音747需要600万个零件。
无论再复杂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分解的方法,逐渐简化,最后完成。当我们决定实现一个目标的时候,不妨使用这样的方法。
假如说,想过英语六级,你可以先具体一下目标,要记忆5800个词汇。假如把这些词汇变成句子记,大约有2000个句子需要背,平均到每一天记不到6句就行。分解完成后,你只要实现每天记6个句子的目标,一年内就可以搞定了。
一个人完成目标很难。但现实不是“考试”,大部分目标分解完成后,可以交给10个人分别帮你实现。这样的效率就可以成倍的提高了。


终于赶在新年来到前20分钟写完了帖子,以此作为给大家的新年礼物吧!

如果打算自己建立管道,还有两件事情要学习:

自信

如果做一件事情,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怎么能让别人相信并且帮助你呢?

怎样才能有自信呢?就是要拥有足够的资源与能力。

举例来说:

小李准备和一个人打架,对方身高1.88,体重100公斤,体院散打本科。小李没有取胜的信心(没有自信的原因是实力不够)

小王准备去修理一名上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他的信心满满(自信源于实力)

小张的老爸是省财政厅厅长,现在他准备追求海航的一位空姐,自己很有信心(信心源于实力)

[ 本帖最后由 金管道 于 2011-3-18 08:28 编辑 ]

金管道 发表于 2011-3-6 20:27

下面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提升实力。


训练


1942年春,盟军在了法国港口小镇迪耶普,发动了代号"庆典”的奇袭登陆行动。登陆部队总兵力6100多人,包括4963名加拿大官兵、1000名英军敢死队员和50名美军。

行动以失败告终,盟军伤亡惨重。只有370名士兵幸免逃离了迪耶普海滩。参战的加拿大士兵907人阵亡、受伤568人、被俘1946人。伤亡率在这次战斗中高达94.5%

英军敢死队总共伤亡和被俘247人。伤亡率只有25%

后来人们总结这次惨痛的失败,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 加拿大士兵缺乏训练。


百度里面,关于训练的解释是这样的:

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学习和辅导掌握某种技能;

训练是指人有意识地使受训者发生生理反应(如建立条件反射、强健肌肉等等),从而改变受训者素质、能力的活动。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不管是骑自行车、还是演讲、唱歌,这些技能在,初学时会很慢,很笨拙,但当我们经过训练掌握之后,效率就会大大提升。一个经过训练的厨师可以在相同的时间里完成5个家庭妇女的做饭工作量。

通过有效的训练,人的某一方面能力可以成倍的提高。在这里我们要承认天赋是有差别的,但是训练可以完全弥补或放大天赋能力。

乔丹之所以能成功,被称为“飞人”“神”“教主”等等。这并不是偶然的,据乔丹的私人经纪人统计,乔丹每天平均练习投篮754次,最高达到每天1600多次,最少每天也达到 220次。正是因为这样才成就了神话。

1996年的科比也并不是天才,他在选秀第13顺位才被黄蜂队选中。被湖人换去的第一个赛季中,他的场均得分只有7.6分。2000年那个时候左右,乔丹指点了科比15天,他给了科比很多好的建议,他告诉科比如何正确的投篮,如何防守,如何在正确的时间和位置出手,最主要的是乔丹要求科比每天练1000次**和500次远投。这样的训练成就了另一个篮球神话。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有经验的人总是比没有经验的人效率高的多。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来。

英语口语?可以训练
写作能力?可以训练
管理能力?可以训练
演讲表达?可以训练
长跑,可以训练
绘画,可以训练,效果不大
唱歌跳舞,可以训练
骑自行车?
开飞机?可以训练!
打架
谈恋爱


……

几乎所有能力都可以通过训练得来。关键是你愿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拥有他们。

如果你打算创建属于自己的管道,我们前面讲的内容应该够用了。假如要在这些内容中串联出一条主线大约

是这样的:

1.目标。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最终目的。

2.自信。如果我们自己都相信目标能实现,那他永远只是一个梦。

3.训练

大多数人没有目标,所以他们不会去做。
很多人有目标,但惰性阻碍了他们,所以他们不会去做。
而你,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就拥有了他们不具备的能力。

知易行难,当这些原则大家都知晓之后,需要的就是实践了。

[ 本帖最后由 金管道 于 2011-3-22 21:05 编辑 ]

金管道 发表于 2011-3-6 20:27

本帖最后由 金管道 于 2017-6-5 22:04 编辑

请大家加入群
(MACD投资交流平台)
所要续集

[ 本帖最后由 金管道 于 2011-3-29 11:30 编辑 ]

01 发表于 2011-3-6 20:37

重复了?#*)*#

金管道 发表于 2011-3-6 20:39

不是 那篇帖子 不方便阅读 重新开一张!

小牛要低调 发表于 2011-3-6 20:45

我也来占个位#bb# #bb#

a88030112 发表于 2011-3-6 20:46

哈哈,那我也来站站吧#*P#

KLLKLL 发表于 2011-3-6 20:52

有道理,可惜没有占位出来

金管道 发表于 2011-3-6 20:54

多谢大家的支持,希望各位持续关注

小伟同学 发表于 2011-3-6 20:54

#*19*#

金管道 发表于 2011-3-6 21:00

谢谢 小伟同学 希望这篇帖子能在MACD立住!!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连载 每日更新中】休息吧,让钱替你工作(终结版 不看后悔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