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13 发表于 2011-3-3 20:57

春天来了,美女们要把老公种在土里,等到秋天,你就有一堆老公了,到时候让他们一个给你洗脚,一个给你捶背,剩下的老实干活看孩子去……谁不听话你揍谁。愿打耳光打耳光愿揍屁股揍屁股,反正老公多的是。不够明年你还种……但是,你要学会正确使用男人:有才华的当顾问,长的帅的当情人,挣钱多的当相公,能顾家的做老公,靠的住的做知己,智商高的当孩子他爸。祝所有姐妹们:三围魔鬼化,收入白领化,家务甩手化,快乐日常化,爱情持久化,情调小资化,购物疯狂化,情人规模化,预祝美女们三八节快乐!!

秋芸 发表于 2011-3-3 21:00

秋芸 发表于 2011-3-3 21:08

秋芸 发表于 2011-3-3 21:10

秋芸 发表于 2011-3-3 21:11

talkingfans 发表于 2011-3-3 22:17

三八节快到了,老太太靠着墙、喝粥、看看表、心想要是当年学着在春天往土里多种些老公就好了

[ 本帖最后由 talkingfans 于 2011-3-3 22:20 编辑 ]

springg6999 发表于 2011-3-4 08:27

一个人,思维异于常人,未必不善良、品德不好;#*(#

一个人,整天标榜自己品德有多好,多清白、多纯,未必不心底龌龊,私底下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人人都明白的道理,明眼人自然看的很清楚,争有何意?#*19*#

见佛祖去吧 发表于 2011-3-4 12:11

#*)*# 极别有限、发贴与此、即是不知悔过、依旧为非、那就成全你、送你西、方、极、乐、去吧、文字传输中、稍安勿躁、#*(#

你我最早之对话、传输如下、

我问《你经济债务尚有几十未还?此事不难解决、》

你说《你怎么什么都知道呀?易理大师么?梦想、逃亡、不勘回首啊、》《我身边唯你知我、可不能言道与人呀、》

纵观你之所为、你认为我还应该为一个《财、务、诈、骗、者、再加掩饰而守信、以令你继续为非做歹么?》

尚记你我初相识么?我直接进入并回你贴、可曾记有一语《你、克、夫、》历观你之所为、直至与今日之表现、你已无需画皮时代、本来面目尽皆展现尚不悬崖勒马、你真可悲、你前夫忍无可忍、痛打与你、你竟无一丝悔悟之心??你亲生女儿不愿见你一面、你竟无一丝自责?

你的表演、结束时、每一次都是我来谢幕、这次依然不例外、

上、证、画、皮、【上证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上证分析、、、】发表于 2011-2-21 21:57

本帖最后由 咄咄怪事 于 2011-2-22 08:31 编辑

也许、每个人的道德标准不同、也许慈禧真有其人、也许这样性情和做为的人就在我们身边、是那样的道貌岸然、一言一行都是那样的冠冕堂皇、而私下却令人匪夷所思、也许、这人就在我们身边、正接受着参拜????希望这样的人和事、与我们无关、也希望谎言和欺骗、永不存在、可、着、可能么、也许很多时、我们对别人的一言一行、进行考量、会惊奇的发现、原本看似平常的一句话、早已经过了处心机滤的思考而发出的杰作?也许别人会不以为然、毕竟你以你的道德标准是正统的、但并不一定获得别人的认同、你说呢、正如坏人有坏人的哲理、而不以为非、世事尽皆如此、当你过份的关注表像时、也许那真实的画皮、就被粉饰了、

无论是创意、策化、导演、设计、初衷、及台前幕后、【字斟句啄、】无不丝丝入扣、连环相续、一切完美无暇、尽心皆力中、所为之倾注的热情、执着、乃至与深思熟滤、都勘称尽善尽美、上证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一如我们纷繁错乱的所见与所遇、当你过份的关注表像、并被她所迷惑时、也许你就迷失了你自己的眼光和理性、因这表像的背后所酝含的处心机滤和靡所不为、你可心知肚明????

感恩、感恩一切、感恩变故、日线是、所见到的表像、周线、才是最终的目地、而一切的过程、动机、初衷、和运作、才是分时、若是刻求与日线与分时、表里如一、内外皆同、本身就是忽略了五采纷呈的本因、一如蝶化的过程、本身虽未出自完美、


现在可以散场了么?表演结束了么? 还没表演完呀、 曾提示过你、不要回我贴、越回贴你将越自相矛盾、错露百出、而本来面目尽现、也许外汇市、更适应与你、不曾想尝试下么???为成就一已之私而曾经伤害、嫁祸过无数人、甚或是令人身陷绝境、早成过往、人生天地、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你何必非得如此呢????



南无双手合十礼
佛教歌曲


南无双手合十礼
南无双手合十礼
南无双手合十礼
南无双手合十礼

南无双手合十礼
南无双手合十礼
南无双手合十礼
南无双手合十礼

南无双手合十礼
南无双手合十礼
南无双手合十礼
南无双手合十礼

南无双手合十礼
南无双手合十礼
南无双手合十礼
南无双手合十礼



[ 本帖最后由 见佛祖去吧 于 2011-3-4 13:01 编辑 ]

见佛祖去吧 发表于 2011-3-4 13:14

          请继续表演吧、以验证你之本来面目、你也可以尽心回贴了、以验证你之本来、资本市、与我真当无缘、你若想继续表演、随性可也、到也奇了、你何苦如此呢?许是市道人心、亘古难易、分毫不差、一切尽皆前注定、半点分毫不更易、有、如、板、上、钉、钉、

         级别有限、发贴与此、你我孽缘、都修修来世去吧、

[ 本帖最后由 见佛祖去吧 于 2011-3-4 13:56 编辑 ]

秋芸 发表于 2011-3-4 14:00

秋芸 发表于 2011-3-4 14:03

秋芸 发表于 2011-3-4 14:10

秋芸 发表于 2011-3-4 14:11

秋芸 发表于 2011-3-4 14:14

小胖13 发表于 2011-3-4 15:40

楼上几位,既然信佛,就要宽容.儒教也是讲宽容的.

小胖13 发表于 2011-3-4 15:58

今天是3月4日,各位可以丢3落4,可以挑3拣4,可以说3道4,可以颠3倒4,可以勾3搭4,还可以朝3暮4,不3不4,一年也就今天可以乱来,大家要珍惜。

秋芸 发表于 2011-3-4 19:34

秋芸 发表于 2011-3-4 19:37

springg6999 发表于 2011-3-6 10:48

<转>保持心灵的宁静:学会过一种更真实的内在生活

      弗洛伊德说,人生比看上去晦暗、惨淡的表面现象,要丰富的多;而将生活的表现当作是生活的全部,这种看法是何等的荒谬与无知。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在经历着两种人生,在表面的生活之下,还有一种更深刻、更真实的内在生活,从根本上支撑着我们,这就是心灵的生活。心灵的生活,往往决定着表面的生活,是一种无法压抑的主导力量。
  
  因此,保持内心的安宁,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是人生哲学最根本和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成就我们人生的基本前提。人类历史上所有伟大的哲人,从耶稣、释迦牟尼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从孔子、老子到圣雄甘地,虽然他们的学说、主张各有不同,但是,他们的思想,都表现出一种崇高的胸怀,那就是人类心灵的宁静。
  
  中国古代圣贤身上,大都体现着这种至高无上的宁静。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他认为至善的人,内心就应该象水一样,滋养着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而老子终生追求的道,我想,就是一种包涵自然和人内在精神的宁静。只有拥有这种宁静,才能寻得世界的本源;万物只有由动而静,才能达致统一而和谐。
  
  也许在我们的观念中,老子和孔子的思想是不相容的,一个主张入世,一个则主张出世。实际上,他们的思想在精神实质上,却有着内在惊人的一致。孔子概括人生的过程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而立到不惑,再到知天命、耳顺,最后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我理解,这就是内心和自然融为一体,和老子的无为而治,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了。
  
  美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罗斯-李普曼一直主张,人类应该回归心灵的宁静。他认为,只有从内心深处,才能解读人生哲学。他曾记述自己年轻时的一件事,一位年老的智者,让他列出人生最美好和最重要的事物,当他列出了自己内心所向往的所有东西,爱情、才华、权利、财富和声望等,自认为已经囊括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美好事物。无疑这是一份完美的人生答案,但是,智者却认为还缺少一样最重要的东西。
  
  智者说,如果你缺少这一点,你拥有的所有美好东西,都会变成可怕的痛苦,成为你整个人生中,难以承受的沉重累赘。于是,智者将他所有答案划掉,然后郑重其事地写下了,心如止水。智者的话语,让罗斯-李普曼懂得,世界上,能够拥有健康和名望的人不少,但是,只有心灵的宁静,才是上帝赐予人们的最后恩典,是上帝之爱的最好显示,而绝大多数的人,一生都未必能得到这份厚礼。
  
  智者的教诲,成了罗斯-李普曼一生的座右铭,也让他成为一位真正的智者,一位牧师和心灵导师。他以人生的感悟告诉我们,任何物质财富,也不能换来心灵上的宁静。即使没有充足的物质,甚至没有健康的体魄,也能够长久保持心灵的安详。只要内心是安宁的,再困苦的生活,也阻挡不了追求幸福的乐趣;而一旦内心充满不安和躁动,即使拥有财富和权力,也会觉得生活索然无味。
  
  现代人总是过于注重表面的物质生活,而忽视内在的心灵生活。因此,生活变得越来越浅薄,人性变得越来越僵硬、迟钝而麻木不仁。物质上的富足,并不能掩饰人们心灵上,前所未有的慌乱和空虚。往往为了填充这种慌乱和空虚,人们只有以加倍的速度,以拼命的忙碌,以财富的积累来掩饰。由此,生命便进入一个巨大的两难,要么被速度累垮,要么被焦虑击垮。
  
  可见,是否有良好的内心生活,不但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也是一种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只有重建个人的心灵世界,才能谈得上重建社会。如果社会的人们都内心失衡,怎么可能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呢?只有保持心灵的宁静,个人才会安宁,社会才会稳定;人们内心安宁,是保持社会稳定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而保持社会稳定的平衡力量,就来自于人们的内心世界。
  
  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说,人们应该在内心中,时时加固灵魂的圣殿。否则,圣殿将会轰然倒塌,化为灰烬。只有灵魂保持安宁,我们才能时时加固精神的圣殿。那么,怎样才能使人的心灵保持安宁呢?有人提出用宗教皈依,来寻求心灵的寄托;有人企图寻求心理疗治,来祛除心灵的污垢。虽然我们不否认外在力量的作用,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内在的心灵交流和自我反省。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是说,要学会过一种心灵的生活,时时和自己对话,反省自己的言行,倾听自然在心灵上留下的天籁。记得一位西方贤哲说过,没有自省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因此,古人都特别讲究自省,因而活得很安然;而现代人却越来越看重自身以外的东西,于是很浮躁不安。现代心理学表明,不能保持心灵的宁静,就不会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也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
  
  事实上,如果我们向外寻找幸福,也许永远都找不到。快乐其实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身上,快乐就是我们自己。有人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现代人最大的悲剧,是开着幸福的车子,却满世界寻找幸福,最后把车子都开爆了,却和幸福擦肩而过。我很赞赏安详主义的生活主张,当一个人内心存有安详,仅仅从一餐一饮、半丝半缕中,就可以感受到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否则,即便拥有世界,也可能和幸福无缘。
  
  当我们处在这个灾难重重、危机四伏的世界中,真正需要保持心理上的波澜不惊,只有心灵、精神上宁静安详,才可能帮助我们,抗拒一切外界的混乱和灾难。当然,保持心灵的宁静,并不是躲进象牙塔里,逃避喧嚣的现实世界,也不是消极的自我麻醉;而是在朴素平常的生活中,甚至在灾难面前,也能体会到生命的最大快乐。

见佛祖去吧 发表于 2011-3-6 13:26

原帖由 springg6999 于 2011-3-6 10:48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保持心灵的宁静:学会过一种更真实的内在生活


                  

[ 本帖最后由 见佛祖去吧 于 2011-3-6 22:47 编辑 ]
页: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查看完整版本: 修养更重与技术、(自修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