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 点金客--实盘直播
点金客博客,因为编辑发帖有时需要版主审核,以回复的方式进行更新。由于是复制博客中的内容,更新时可能会出现滞后的现象。
早盘信息:1、证监会新模式打击违法违规;2、2011年逾千亿保险资金有望入市;3、十二五税改思路明朗 环境税开征成定局;4、沪一、二手房均价 今年同步大涨约三成;5、四城市限购令年底到期 一半明确表示将延续;6、政府“红包”年末大派送 120家上市公司笑纳31亿;7、明年首批稀土配额 同比下降11.4%;8、环保新规公布在即 10亿元环保升级风暴横扫稀土业;9、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规划近期出台;10、车辆购置税优惠明年起取消;11、黄金期货突破1400美元关口;12、道指收涨0.18% 创28个月收盘新高;13、原油期货收于近2年来高点;
早盘分析: 整体来看,目前市场仍处于板块和个股的结构性调整过程中,尤其是那些前期涨幅较大,近两日才刚刚开始调整的个股,后市或仍有继续调整要求,而从指数运行来看,仍然是“温水煮青蛙式”的阴跌态势,恐慌盘还未明显涌现出来,因此,短期市场操作风险依然较大,投资者应继续控制仓位,保持观望,同时,需关注今日股指或将继续下探后在2700整数关口的支撑力度。 大盘微微高开,我们占时看做超跌反弹性质。 近两个交易日, 大盘一泻百点,多少有点令人措手不及,看来加息周期初期股市必涨的铁律已然失效.而铁律缘何失效,恐怕还在于此次加息的宏观经济背景与前几次加息周期不同.当前国内通胀持续攀升, 而经济却仍处于复苏态势中,从这个角度来说, 至少央行连续加息的"底气"并没有07年那么足.毕竟07年经济处于顶部,从而令央行有足够的信心连续6次加息. 受到外盘黄金猛涨的影响,今天黄金股再度生龙活虎。盘面看个股涨多跌少,处于弱势反弹,稀土有色领涨二市个股。 大盘翻绿了,2730点位附近如果不出现放量逆转的举动,就奔着2700点去了。当然,由于近两个交易日的大幅杀跌,很多个股的抗跌力度都非常强悍了,我们就要去选择这种股票,希望你手上的股票也是如此。 大盘又翻红了,虽这仅仅是技术面的反抽动作,但是这样的走势是良性的,维持的时间越长,对于短线越有利,说明市场杀跌套现的量能出现了乏力的迹象。2700点止跌企稳的概率也就越大。 指数依旧弱势震荡,虽然市场目前个股涨多跌少,表明大多数个股均有反弹要求,但是做多动能仍需时间积聚,操作上仍要继续观察等待更好的时机。 创业板的止跌或多或少的给了我们些欣慰,作为本轮反弹率先下跌的板块,很明显该板块的做多动能正在积聚,我们继续观察。 一些近期跌幅较大的品种开始止跌,游资和机构都是积极参与,而一些前期强势股则出现大幅补跌,投资者要对此类品种注意规避,防范风险.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大盘在连续调整之后,组织的反击有点软弱无力,市场做多的人气正在缓慢地凝聚。 新年将至,在银行系统年终考核完成之后,资金市场的紧张状况将大为缓解.而且,随着市场的调整,大盘蓝筹股的投资价值更加突出,投资者的承接力量会逐步增强. 大盘多半正进入最后一跌,本周内探明底部机会相当大,股指在2700点附近进行低吸。因元旦后资金面回暖几乎是确定事件,而密集新股发行届时也必然会缓和. 指数慢慢震荡,不惊不咋,相信很多人都有一个恐惧,就是对于尾盘的恐惧,如果没记错的话,已经有四天出现尾盘半小时大跳水的情况,这让之前买股票的欲望大大减少,谁都怕尾盘被秒杀,直接体现出来的是成交的减少,只有一些个股胆子大点,尝试拉高,就连昨天万科的下跌也是尾盘,虽然大部分个股都是红盘,但都不强,总体看,安静平和,就连风暴的影子都看不出。 看帖要回,基本知识顶一下。#*)*# 美国人不断在欧洲及亚洲挑起事端, 一方面体现的是金融霸权,一方面体现的是军事霸权.而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大量的资本流入到中国及欧元区.随着美国的恢复, 争夺资本是最重要的事情.然而通过对欧洲的不断抨击, 以及对亚洲战争的威胁,将会导致两大地区的资金迅速流回美国国内,从美国的股市中最清晰的可以看到,持续创新高的美股,恰恰就是资金推动的现象. 美国人不断在欧洲及亚洲挑起事端, 一方面体现的是金融霸权,一方面体现的是军事霸权.而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大量的资本流入到中国及欧元区.随着美国的恢复, 争夺资本是最重要的事情.然而通过对欧洲的不断抨击, 以及对亚洲战争的威胁,将会导致两大地区的资金迅速流回美国国内,从美国的股市中最清晰的可以看到,持续创新高的美股,恰恰就是资金推动的现象. 没啥说的。继续看空吧。 大家下午好! 在上证指数没有完全形成下移趋势的时候,需要耐心等待市场波动幅度收敛.而伴随着做空动能的不断释放, 连续下跌之后有望见底企稳.在减少短线操作频率的同时,个股的持有更需精益求精,尤其对缺乏成长性的高估值品种要避免参与. 而对于一些盈利增长明确且属于国家"十二五"规划期间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个股,在有效化解高估值的泡沫因素后,仍值得重点关注.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