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人 发表于 2010-11-17 21:16

英国的问题非常严重,就怕被引爆..不然英国首相卡梅伦不会访华

胡锦涛会见英首相卡梅伦 就中英关系提三点意见http://www.sina.com.cn2010年11月11日08:26人民网

11月1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首相卡梅伦。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本网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马剑) 国家主席胡锦涛1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英国首相卡梅伦。

  胡锦涛表示,中英互为重要战略合作伙伴,中方重视发展同英国的关系。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呈现新变化,全球性挑战更加突出。在新形势下,中英双方应该从21世纪全球视角和战略高度规划好两国关系,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运用好彼此发展机遇。中英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经济互补性强,合作远大于竞争,机遇远胜于挑战。双方应该把强烈的合作意愿落到实处,找准合作新的增长点,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制造业等领域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二是扩大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双方在反对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等问题上立场相近、共识突出,应该加强沟通和协调,对外发出共同声音,推动建设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和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三是提升政治互信水平。双方应该始终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通过高层互访和战略对话等机制,加强相互了解,深化战略互信,妥善处理双边关系中的敏感问题,使中英关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卡梅伦完全赞成胡锦涛关于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要意见,表示英国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合作,希望进一步推进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双方要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开展高层对话,就广泛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增强政治互信。英中关系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两国经济具有较强互补性,贸易和双向投资具有巨大机遇。双方应该开展互利双赢的经贸合作,拓展能源、环保、医药等领域合作。双方在国际问题上合作良好。英方愿同**同努力,反对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进展。

  胡锦涛同卡梅伦还就即将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首尔峰会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外交部长杨洁篪等参加会见。

苏北人 发表于 2010-11-17 21:17

中英签署数十亿英镑订单

  劳斯莱斯获最大一笔7.5亿订单

  本报讯 (记者 颜颖颛)此次卡梅伦携带“最豪华代表团”访华,中英双方签署了一系列经济和文化教育合作协议,多家企业获得订单,其中最大一笔订单金额高达7.5亿英镑(约合12亿美元)。

  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卡梅伦也表示,中英此次达成的订单金额高达数十亿英镑。其中最大一笔订单是由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和英国劳斯莱斯公司签署。劳斯莱斯公司将向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16架空中客车A330飞机提供引擎。这笔订单总金额约为7.5亿英镑,同时还有3亿英镑的对英投资。未来5年中,英国乐购集团将投资20亿英镑在中国设立购物商场。

  昨日下午,中英企业代表共签署了12项合同和谅解备忘录,达成订单的英国企业包括德尔坦集团、贝诺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或机构。在金融领域,中英签署了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研究合作协议,这意味着英国金融企业将获得中国金融市场的优惠准入。

  另据英国教育大臣戈夫介绍,两国政府签署了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加深中英两国学校联系,将大幅增加前往英国学习的中国语言教师的数量。

苏北人 发表于 2010-11-17 21:18

英首相演讲借国歌叹我国崛起 引论语谈中英关系http://www.sina.com.cn2010年11月11日14:47北京晚报

卡梅伦热情地与北大学生打招呼。孙琳琳 摄


  昨天下午,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一行访问北大,并在北京大学办公楼礼堂发表演讲。他强调,中国的崛起对于其他国家的发展不是威胁,而是一种机遇,英中两国要在各个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

  戴维·卡梅伦43岁当选英国第53任首相,是英国自1812年以来最年轻的首相。北京大学是戴维·卡梅伦上任后首次访华48小时行程中的重要一站。

  引中国国歌

  感叹中国真正站起来了

  在演讲中,卡梅伦首先回顾了自己25年前访问香港的经历,“那是1985年,我还是个学生,经常会听到‘起来,起来’的国歌声。”他的开场博得了在场学生的阵阵掌声。

  “而现在中国人不仅是在国内站起来了,也在世界站起来了。”卡梅伦指出,现在不仅在谈论世界经济时,不能不提到中国这个连续3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的国家,而且在谈论世界贸易时,也必须提到中国这个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三大进口国。

  借《论语》语句

  论差异不妨碍“成兄弟”

  “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世界上主要有两种态度。可以把中国的崛起看作是一种威胁,也可以看作是机遇。” “中国变得富有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会变得贫穷,中国的发展也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的衰落。全球化并非零和博弈。”卡梅伦指出,中国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有共同的利益和责任。同时,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也扮演重要角色,在20国集团等国际组织中发挥着重大影响力,在气候问题和世界安全问题上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卡梅伦表示会选择与前两任政府一脉相承的政策,在经贸、投资上与中国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加强对话,“把中国作为一个重要伙伴,以开放的心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关系。”

  卡梅伦引用《论语》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指出中英双方虽然在文化、历史传统上存在着差异,但这并不妨碍双方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就如英国国内虽然各政党之间存在分歧,但是完全可以为民族利益而进行良好的合作。卡梅伦呼吁中英双方应该在互相尊重对方的文化、历史与传统的前提下,增进交流与合作。

  获赠《中华文明史》

  跟北大学生切磋高尔夫

  在演讲中,卡梅伦还特别强调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间的往来,还要建立人民与人民、大学与大学之间的交流。在回答学生的提问时,卡梅伦表示很高兴目前有8.5万名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学习,并希望北大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到英国大学留学,也希望英国学生能来中国交流学习。与中国100多年来的兴衰紧密相连的北大和牛津、剑桥、爱丁堡等英国大学建立了教学和科研上的交流,形成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演讲会上,北大常务副校长林建华代表学校向卡梅伦赠送了由36位北大学者编撰的《中华文明史》。

  演讲结束后,卡梅伦首相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未名湖。一路上,卡梅伦面带微笑,亲切地和路遇的同学们挥手致意。行至体育场,正值北大学生在练习高尔夫球,卡梅伦热情地与学生们打招呼,并请学生演示一杆,然后亲自上阵打了两杆。

  冯慧文 林起贤

y2kkk 发表于 2010-11-17 21:21

#*22*#难道天朝是世界上最牛B的国家?都来这搞救济?

y2kkk 发表于 2010-11-17 21:23

#*22*# 只不过是最2B的国家,都来骗点钱花!
法国支持那个烂和尚,不照样能卖出上百架飞机?是胡花钱,胡在花钱!

苏北人 发表于 2010-11-17 21:24

警惕英国主权债务风险


论坛特邀成员 何帆 [ 2010-04-16 ] 共有0条点评
  3月25日的欧盟春季峰会上,欧元区16国首脑通过了希腊救助方案。根据该方案,在希腊不能以可接受的利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举债的情况下,欧元区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联合向希腊提供贷款,并以欧元区国家为主。4月11日,欧元区决定,如果希腊需要,可向其提供最多300亿欧元的紧急贷款,预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能提供大约150亿欧元的援助。至此,困扰欧元区国家数月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似乎已经告一段落。但是,欧洲国家潜在的主权债务风险依然存在。希腊危机之后,葡萄牙等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也被调低。尽管目前市场普遍关注的是南欧国家的风险,但是,我们的判断是,希腊危机对欧洲的冲击并不足虑,真正值得担心的是英国潜在的主权债务风险。

  希腊是一个小国,其实依靠欧盟的力量来救助希腊是绰绰有余的。2008年希腊的GDP总量为3567.96亿美元,只占欧元区经济总量的2.6%左右,仅为英国GDP的1/7左右;2009年末希腊政府公共债务余额为2985.24亿欧元(约合4163.82亿美元),占GDP的比值为125.7%。尽管希腊爆发了债务危机之后,市场上对欧元出现了一度的恐慌,但是从欧洲国家出口的角度看,由于希腊危机导致的欧元贬值不失为一个利好消息。从2008年11月份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到2009年11月期间,欧元对美元累计升值7.5%,欧盟各国和欧元区16国经季节调整后的出口同比均转为负增长(2008年12月欧盟27国季调后出口增速实现小幅增长除外),对于欧洲制造业出口大国德国而言,这一变化趋势更是明显。而希腊危机发生之后,欧元开始急剧贬值。自2009年12月7日(惠普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前一天)至2010年3月25日,欧元已对美元累计贬值10.4%,对人民币累计贬值10.5%。欧元的贬值促进了欧元区出口的反弹。2010年1月份,欧元区16国出口为1.11亿欧元,经季节调整后同比首次实现正增长4.6%,欧盟27国出口总额为9.5亿欧元,季调后为连续第二个月实现增长,增幅为7.7%。出口的增长对于欧洲国家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根据目前透露的援助方案,欧元区成员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向希腊提供约450亿欧元(约折合600亿美元)的贷款,是此次各主权债务危机国中救助金额最大的(如表1所示)。


表1:各主权债务危机国家救助情况

救助时间
国家
GDP
债务占比
在IMF中的份额
救助机构
救助资金

(亿美元)
(%)
(百万SDR)
(亿美元)

2008-10-24
冰岛
121.0
78.0
117.6
IMF
21

2008-10-28
匈牙利
1290.1
72.7
1038.4
IMF、欧盟、世行
251(其中IMF提供157)

2008-12-19
拉脱维亚
262.0
31.5
126.8
IMF、欧盟、北欧国家、世行、捷克、欧洲复兴和开发银行、爱沙尼亚、波兰
104(其中IMF提供23.5)

2009-5-4、2010-2-19
罗马尼亚
1611.1
29.9
1030.0
IMF、欧盟
33.2(其中IMF提供33.2)

2010-3-25
希腊
3312.8
125.7
823.0
IMF、欧盟
约600(欧元区、IMF)


英国
21870.2
54.1
10738.5



注:GDP和债务占比均为2009年数,其中GDP为初值;2009年5月4日的危机援助曾因罗马尼亚政治危机而被冻结,2010年2月19日重启。

数据来源:IMF、英国财政部等网站




注:GDP和债务占比均为2009年数,其中GDP为初值;2009年5月4日的危机援助曾因罗马尼亚政治危机而被冻结,2010年2月19日重启。

数据来源:IMF、英国财政部等网站

  和有惊无险的希腊债务危机相比,英国目前的形势暗藏凶险。从表面上看,英国的债务压力仍然是可控的,2008-2009财年英国公共部门净债务为6170亿英镑,其GDP占比为43.8%,财政赤字占比为6.7%;但今年2月份公共部门净债务占比已升至60.3%,(两者均已超过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60%和3%的警戒线)。英国2010年预算报告显示,2009-2010财年英国公共部门净债务将高达7766亿英镑,占比为54.1%;财政赤字占比为11.8%。而且,英国的财政和债务状况在未来很可能会继续恶化。

  1.为救金融机构,很可能会造成财政亏空。除美国(7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外,英国是各国政府中拿出最多资金救助金融机构的国家。危机爆发后,英国政府先对银行业注资10亿英镑,后来又向英格兰银行注资255亿英镑,通过购买新股方式又对其提供57亿英镑资金。截至目前,英国政府对银行业的救助金额,包括注资、国家资助的贷款和担保已高达1000亿英镑,并且接管了英国最大的两家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劳埃德(Lloyds)银行集团。为此,英国银行业将在未来5年内进行大规模重组,其中三大银行计划出售约700家分行以偿还政府救助;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在向银行家征收50%的花红重税后,再次对年收入超过100万英镑的银行家推出新的花红限制政策,即在以后3年中延缓6成花红。

  但是这些措施能否奏效值得商榷,因为政府救助措施,如涉及庞大负债的资产保护计划,潜在损失将在未来几年里实现,这将会对未来政策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英国银行体系面临诸多风险。首先,英国金融体系对央行流动性的依赖性强,而2000亿英镑数量宽松政策已经接近尾声。其次,英国银行业对建筑业和商业房地产部门存在巨大的风险敞口,信贷质量进一步恶化将使经济复苏势头弱于预期。第三,通胀预期及存在央行可能加息的风险。第四,当宽松政策退出而金融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未完全恢复时,债务成本的增加会使信贷损失进一步扩大。最后,英国银行业持有相当大规模的政府债券,一旦发生政府债券的信用评级被调低,或市场上认为政府债务有违约风险,这部分资产质量将急剧恶化,银行业将损失惨重。根据摩根大通的估计,2009年第二三季度,英国四大银行持有约700亿英镑(1100亿美元)的政府债券,劳埃德TSB集团持有的政府债券中约50%是英国政府债券,而巴克莱银行持有比例为20%,苏格兰皇家银行为13%,汇丰控股为6%。如果市场普遍担忧英国偿还债务利差的能力,这将增加英国违约保险的成本。2010年2月一些投资者担心,每年对英国1000万美元主权债务的违约保险成本已升至9.7万美元,而2009年9月初仅需5.7万美元。

  2.这次危机暴露出英国经济过分依赖金融业的弊端。英国是典型的食利者国家,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金融业海外投资,养活其老龄化人口。虽然截至2010年1月份,英国金融业已连续14个月呈现同比负增长态势,但是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业在英国GDP中的占比却一直在稳步提升,而第一产业和制造业甚至整个第二产业则一直在萎缩。2009年英国的三次产业结构已从2005年的1:33.6:108.4变为1:32.6:124.5。其中,金融业的GDP占比从30.4%升至33.2%,而制造业占比则由6.3%降至5.8%。受此影响,英国经济增速在2008年2季度便开始同比下滑,2009年全年更是下滑4.9%。

  图1 商业服务和金融业产值同比增速(季调,%)



  图2 商业服务和金融业指数(季调,2005=100)



  图3 制造业生产指数(季调,2005=100)



数据来源:英国国家统计局

  3.受人口老龄化、失业率居高不下等问题的困扰,英国经济增长乏力。英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重。在过去25年来,65岁及以上的人口已经增加了150万人,占比从1983年的15%增至2008年的16%。其中,8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更是从60万人急剧增加到130万人;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非劳动人口(16岁以上)已增加242.6万人至2010年1月份的1833.8万人,其占比从35.5%增至36.9%。而同时,英国的失业率却在不断攀升。就业人口占比则从2008年5月的60.3%一路下滑至2010年1月份的58.1%;失业率已经连续8个月处于7.8%及以上水平。此外,英国2006至2008年基尼系数为0.61,显著高于国际公认的财富贫富差距的“警戒线”0.4。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英国经济增长出现乏力,而财政负担却在不断加重。

  4.布朗下台。英国已决定在今年5月6日举行大选,选民关心的核心问题是,政府将如何削减庞大的预算赤字,并且不破坏脆弱的经济复苏。财政赤字扩大、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富差距扩大以及2月份曝出的“脾气门”事件,使得布朗的执政能力倍受质疑。最新民意调查显示,保守党支持率最高,为40%,而布朗所在工党的支持率只有28%。但是两大党均未提出令人信服的解决公共财政问题和改善国家金融状况的计划,工党把竞选重点放在教育领域,而保守党则放在国民健康领域,这使得打着建设一个更为公平的金融和财税体系口号的自由民主党也有机会在此次大选中获胜。政治的更替,加上经济中存在的以上诸多问题,使得英国经济不确定性增多。

  综上看,英国经济存在过分依赖金融业的结构性失衡,加上人口老龄化加重和失业率攀升等社会问题的存在,使得英国未来的经济和财政状况令人担忧,国际主要评级机构也多次警告有可能会调低英国信用评级。因此,我们需密切关注英国的主权债务风险,并防患于未然。

苏北人 发表于 2010-11-17 21:28

2009-2010财年英国公共部门净债务将高达7766亿英镑,占比为54.1%;财政赤字占比为11.8%。而且,英国的财政和债务状况在未来很可能会继续恶化。

苏北人 发表于 2010-11-17 22:06

22:00 英国10月两大失业指标双双下降(更新一)...

嘿嘿..不错吗

东升1220 发表于 2010-11-17 22:11

#bb# #bb# #bb#

苏北人 发表于 2010-11-17 22:19

愿爱,快乐,健康,幸福与您相随!

SY333 发表于 2010-11-17 23:00

顶。。。#*)*#

苏北人 发表于 2010-11-17 23:11

英国的问题非常严重,就怕被引爆..

东升1220 发表于 2010-11-17 23:13

愿爱,快乐,健康,幸福与您相随!
#loveliness#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英国的问题非常严重,就怕被引爆..不然英国首相卡梅伦不会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