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成房地产第二 中国全方位调控山雨欲来
农产品成房地产第二 中国全方位调控山雨欲来2010年 11月 17日 星期三 13:24 BJT
保存为书签 | 打印 | 阅读全文[-] 文字大小 [+]
* 农产品成房地产之後的新调控目标
* 炒作的根源都是流动性过度
* 成本上升,农产品价格上涨是长期趋势
* 分析师建议货币、财政和行政手段并举
作者 张胜男
路透北京11月17日电---房地产调控的消息,在过去半年占据了中国各报纸的头版.而现在取而代之的,是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而後者所引起的政策猜测,更深深搅动全球金融市场,不管你觉得有道理还是没道理.
从官方媒体报导发改委等在研究出台政策控制食品价格,到同一天公开总理温家宝的讲话证实国务院正拟定平抑物价的措施,中国政府这次的反应之快有点出乎市场人士意料.高通胀涉及民生和社会稳定,政府的高调似乎预示着加息等收紧措施呼之欲出.
不管是房地产,还是农产品,流动性过度充裕是根源.业内专家指出,预计政府会多渠道下手,如同2007年打压物价的战斗一样,在收紧流动性的同时,动用各种行政和财政手段.
"单一的政策是没有用的...要出台一些严厉的手段,加息、控制贷款的增长等.同时,通过一些临时限制性手段把这种涨价的思想,报复性连环调价的行为给遏制住."渣打银行宏观分析师李炜说.
而亦有分析人士认为,前期对房地产的打压产生挤出效应,使得一部分流动性逃离房市,转而投资炒作小宗农产品,为小宗农产品的本轮涨势推波助澜.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就称,今年以来"小宗农产品"价格暴涨,主要是因为筹码易于搜集,产地集中,季节性强,不在国家监测范围内,背後是通胀预期和货币流动性充足.
今年以来,中国的农产品市场表现可谓"疯狂",被戏称为"豆你玩、蒜你狠、糖高宗..."等农产品期货和现货价格飞涨.棉花价格3-4个月内价格涨了一倍,而大豆及豆油、豆柏、玉米、糖价也涨了五成左右.
新华社周二稍晚引述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广州考察时称,国务院正在拟定措施,抑制价格过快上涨.并称要千方百计保持供货渠道畅通,保证市场供应,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业界认为,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可能出台一系列遏制物价组合拳、财政补贴、打击投机炒作.在2007年上一轮通胀的时髦用语"米袋子"、"菜篮子"等有望再现.
中国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1%;CPI的食品价格中的成分商品绝大部分都是农产品.央行此前已宣布三年来首次加息,今年以来连续四次调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有所调整.
出于对中国货币收紧以及爱尔兰债务问题的担心,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反应.美国股市周二下挫近2%,大宗商品亦受到冲击,其中美国原油期货触及两周低位,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重挫逾2%,全球基本金属价格亦大跌逾5%.国内市场方面,中国沪综指上周五和本周二分别出现一百多点的下挫,周三早盘续挫1.2%,大宗商品期货继续下行. 农产品成房地产第二 中国全方位调控山雨欲来 农产品成房地产第二 中国全方位调控山雨欲来 #*22*# 那就来保值贴补啊,谁怕谁啊#*22*# 农产品成房地产第二 中国全方位调控山雨欲来 #bb# #bb# #bb# 这一轮是货币超发型通胀
作者:苏文洋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6954 更新时间:2010-11-16 顶 荐★★★ 【字体:小 大】
【复制本文】 【下载本文】
通胀早已经不是预期,我在9月16日的《通胀已成事实,货币还在贬值》时评中谈过了。10月的全国物价指数达到4.4%,涨幅再创25个月来的新高,难道不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事实,还“预期”什么?“预期”是指没有发生的事情,仅从简单的字面也可以理解。
国家发改委官员近日纷纷出面回应正在开始显现的高通胀问题。其基本要点,一是全年CPI控制在3%的目标难以实现了,二是宣布一些应对物价过快上涨的措施。围绕在发改委周边的专家,因为也拿不出什么正经的意见和建议,就只能大谈“5%的CPI水平也没什么可怕的”。中国人死都不怕,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这话毛主席60多年前就说过,还用专家说什么怕不怕的。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10日接受中国政府网访谈时说,虽然蔬菜等大部分生活必需品价格最近上涨较快,但是,国家重要物资储备充分,有防止通货膨胀充足的物质基础和手段保障。他特别谈到国家稻米、小麦储备充足,远远高于世界储备正常水平。据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9日介绍,食用油库存也较为充足,“库存差不多每人有10斤”。今年的大豆获得丰收,进口也比较多,食用油供应没有问题。
我完全相信国家粮食、食用油等重要物资储备充足。而且,我们到市场上去看,除了部分地区柴油供应出现短缺外,几乎所有商品都供应充足。即使商品房,供应也较为充足。买不起是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为了扩大内需,推销产品,国家还对节能家电、环保汽车、建材下乡等实行补贴。这一轮的物价上涨,与以往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物价上涨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国家重要物资储备充分、市场绝大部分商品供应充足的条件下,居然出现逐月攀升,越涨越高,大有“开弓没有回头箭”之势。如果我们要有针对性地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仅仅依靠发展生产、增加市场供应和对低收入群体予以适当补贴恐怕难以完全奏效。
这一轮通胀的主因是各国“放水”,而且不是一般性地“放水”,“适度宽松”已经演变为“货币超发”。美国二次量化宽松6000亿美元,相当于4万亿人民币。这些钱是明年6月底以前按月进入市场的,每月几百个亿美元,已经引起世界众多国家高度关注和广泛批评,并在股市、黄金及大宗商品市场引发冲击波。美元因为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所以才会引发世界性恐慌。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目前中国货币已经超发,直接加剧了通胀压力。报道的计算方法是以M2(广义货币余额)减去GDP(国内生产总值)。由上述计算方法得出的结论是: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超发货币接近43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11月9日澄清说,这种计算方法不科学,公众不应该被某些言论误导。第二天,也就是11月10日,新华社北京电称:“尽管10月份信贷货币数据尚未公布,但截至目前,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已达到70万亿元,成为全球货币量第一大国。广义货币存量和GDP的比重已经超过200%,创世界纪录。”按理说,央行副行长的话和新华社消息我们都应当相信。但央行副行长的发言有语言逻辑和文字学方面的明显缺憾,“澄清”的结果是“澄”而“不清”。为了证明这一点,我转述语文泰斗叶圣陶老人的话。我二十多年前访问他时,老人家告诉我,尽量少用或不用“别具一格”这个词。你要说谁“别具一格”,就要说明这“一格”如何“别具”,就要说明其他“格”是什么样子。我从此基本上放弃使用“别具一格”。马副行长要说别人的计算方法不科学,必须告诉我们什么是科学的计算方法。否则,他的话就没有说服力。科学不科学,不能用权力、地位、身份来证明,只能用事实。你说不科学,我们就相信不科学,那我们生活在什么时代了?新华社记者报道比较科学,因为给出了70万亿元广义货币存量和GDP的比重已经超过200%这样的数据事实。那么,在这个数据事实基础之上,我们就可以研究“我国超发货币接近43亿元”的报道是否“计算方法不科学”。当然,最好还是央行来研究并告诉公众。公众毕竟是“外行”,“不科学”是“外行”的天然特征,没有什么值得多所指责的。相反,倒是相对多的“内行”尽说一些“不科学”的话,很是值得警惕。
有专家、学者称当前通胀是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和输入型通胀交织在一起,我则以为这一轮通胀是“货币超发型通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货币超发。不牵住货币超发的牛鼻子,今天抓蒜,明天抓姜,后天抓鸡蛋,抓了一手鸡毛蒜皮,物价该涨还是涨,抓不出所以然。(苏文洋) 农产品成房地产第二 中国全方位调控山雨欲来 农产品成房地产第二 中国全方位调控山雨欲来 #bb# #bb# #bb# #*22*# 今天才被吓破胆的,我就没办法劝你们了#*22*# 农产品成房地产第二 中国全方位调控山雨欲来 农产品成房地产第二 中国全方位调控山雨欲来 嘿嘿..梦游去乐 我赞成计划经济最好
人不是动物,经济学家总爱套用动物的欲望,来解释世间的吃喝拉撒,好像除了经济,这个世
界一无是处。
金字塔的社会结构,让你总为满足口腹之饱碌碌无为,有那么一两个大腹便便的亿万富翁,立
马成为多数草民毕生的追求。
住好,吃饱这些问题,不应当成为社会碟碟不休的话题。
一旦有了统一规划,即使吃得不那么饱,至少人还有文化和精神追求,吃得太饱,住得太好,以为这就是幸福的人生。 #*22*# #*22*# #*22*# 苏北人讲讲内幕 宣布:农产品的黄金十年开始了#*(# 嘿嘿,不能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