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流动性泛滥(抑制通货膨胀),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通过股市及楼市的上涨
股市和楼市就像海绵,可以充分吸收流动性。 同时股市与楼市的上张所需的资金量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当流动性无法继续支撑股市楼市上涨时,股市楼市就开始下跌,实际多余的流动性已经被套在了股市楼市的顶部区域。
随着股市楼市的暴跌带来的就是流动性枯竭。
[ 本帖最后由 天朝2010 于 2010-10-28 12:01 编辑 ] 楼市已经被掐住了,现在就剩股市这块海绵了。 如果股市再被卡住,多余的流动性只能流向实物商品市场,金银等金属还好,如果流向生活日用品,比如米面肉油,带来的就是全面的通货膨胀。 所以,在现阶段,股市的上涨已分流实物市场价格上涨的压力,抑制通货膨胀。
实际是把资金分流进了股市。 现阶段从政策面看是利于股市上涨的。
但仅仅是现阶段。当上海涨过了5000点,是否还会获得政策面的支持,那是另一个问题。
此一时彼一时。 可能明年某个时候会限制股市,鼓励房市,当然会是在当地产暴跌后。 而一般政策面导向性措施出台后,还会有1-2个月的时间让资金从容撤离。 #loveliness# #loveliness# #loveliness#
刘明康:高度关注房地产贷款风险
刘明康:高度关注房地产贷款风险2010年10月28日 20:35银监会网站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
刘明康在银监会2010年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强调大力推进改革创新 扎实完善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做出更大贡献
10月26日,银监会召开2010年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电视电话)会议,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刘明康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刘明康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今年前三个季度,银行业运行情况总体平稳,信贷投放节奏较好,信贷结构不断优化,小企业和农业贷款得到重视和增加。但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正在加大,对外需和资本流动的影响不可忽视。在国际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的大环境下,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形势仍然严峻,银行业要清醒认识、积极应对面临的突出风险,风险管理一日不可放松。
刘明康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力度,切实抓好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控。要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实施动态台帐管理,按现金流覆盖原则开展分类处置工作,并切实加强平台贷款押品、项目现金流和还贷条件以及资产分类、拨备计提的管理。要高度关注房地产贷款风险。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严控大型房企集团贷款风险,预先布防高风险房地产企业风险暴露,并在把握风险收益的基础上,合理满足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房地产开发贷款需求,继续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要管控好部分行业和企业的信贷风险。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抑制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减排的各项调控要求,加大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信贷控制;对列入落后产能淘汰名单中的企业,积极参与其关停等处置工作,全力做好信贷资产的保全工作;结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快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大力推进支持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建设;高度重视行业信贷风险发展趋势,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控预警体系。要做好流动性风险管理。加强银行日常流动性管理,重视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并借鉴国际监管新规,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同时,要及早部署岁尾各项管理工作。
刘明康指出,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过去五年来,我国银行业在推进改革开放、强化风险管理、增强服务水平、提高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实现了质的突破,取得了显著成绩,银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到新高度。明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国际金融监管改革逐步推行之年。展望未来,银行业的担子更重,任务更艰巨。要认真总结经验,精心筹划,在促进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努力实现银行业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切实提高银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结合国情,稳步而深入地推进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制度建设。要严守底线,着力做好资本充足率、动态拨备率、杠杆率和流动性比率四项监管工具的发展建设工作。在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安排,设定合理的时间表,加强定量测算,分析差距,做好相关准备,稳步推进各项标准的贯彻落实。刘明康强调,要不断深入推进信贷工作的科学化,推进“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贯彻执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是对贷款发放审慎性的重要制度保证,要确保信贷资金投向事先约定和仔细审查过的交易和领域,严格、科学厘定还贷方式以保证风险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适时缓释风险。
刘明康指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的规划和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对银行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全会精神,把握大局,科学评估我国银行业面临的诸多风险挑战,努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大力推进银行业的改革开放和创新,扎扎实实地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更加注重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服务水平,更加注重风险为本、审慎经营,更加注重内控建设、科学激励,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确保我国银行体系的持续稳健运营,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银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蒋定之主持会议,银监会党委委员王华庆、王兆星出席会议。各国有重点银行业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银监会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了会议,各银监局、银监分局负责人在各地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有点意思。
买卖是双方的,有套牢就有获利,那么谁获利了呢,获利的资金又去哪了呢?
股市楼市是海绵不错,可洗满水后,挤谁盘子里了呢?#*29*# 原帖由 senly 于 2010-10-29 00:06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点意思。
买卖是双方的,有套牢就有获利,那么谁获利了呢,获利的资金又去哪了呢?
股市楼市是海绵不错,可洗满水后,挤谁盘子里了呢?#*29*#
同样的问题还可以问参与导致美国次级债的获利方把资金藏在哪了? 事实是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由美国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全球性的流动性枯竭。 原帖由 天朝2010 于 2010-10-29 00:22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事实是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由美国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全球性的流动性枯竭。
那时全球股市楼市暴跌、期货暴跌、商品市场暴跌。
钱去哪了? 讲一个可能的理由
实际在股票市场呼风唤雨的超级资金一般都是来自于借贷。 这里的借贷指的是通过杠杆,可以利用超过自有资金数倍的资金。
实际流动性泛滥也基于此。 因为这种超级资金是基于借贷的虚拟资金,其资金量实际是实际流通所需的货币的数倍数十倍,乃至数百倍。
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对赌的双方,输的一方根本无法支付所应支付的资金。 所以对赌双方,赢者所获得的资金和输者所失去的资金并不对等。
也就是说,赢者不可能获得依据合约所获得的应有的资金,因为对方已经破产了。 实际关于这个问题,在美国金融风暴发生后不久,有个来自英国的文章已经把这问题讲得很透彻了,大概意思是,在股票期货市场的资金实际是实际社会产品总和的数倍乃至数十倍,整体是承倒金字塔形态。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