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激光武器的起步:邓小平指出将是主力装备
2010年09月09日 09:22 学习时报中国激光战车的想象图(资料图)
中国对激光器的研究,起步并不比美苏晚,但根本的战略思想大相径庭。1960年7月18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上号召:“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1963年12月16日,毛泽东在听取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聂荣臻汇报十年科学技术规划时强调指出:“死光,要组织一批人专门去研究它。要有一小批人吃了饭不做别的事,专门研究它。没有成绩不要紧。军事上除进攻武器外,要注意防御问题的研究,也许我们将来在作战中主要是防御。进攻武器,比原子弹的数量我们比不赢人家。战争历来都需要攻防两手,筑城、挖山洞都是防嘛。”
按照毛泽东的指示,聂荣臻元帅组织有关部门着手激光炮工程的研究。中国科学院邓锡铭等人参与了这项工作。关于激光炮工程的历史片断,邓锡铭1989年11月回忆说:
1964年3月,国防科委张爱萍、钱学森在北京召开高层小型会议(约30人)。中国科学院谷羽、汪德昭和我参加。主要研究和部署战略防御方面的手段和重大项目。会上钱学森传达了毛主席关于加强战略防御工作的指示。会议还用了1/3的时间研讨激光作为防御手段的可能性。会议结束后,钱学森对我说:“靶场也得准备起来,一个靶场建设也得花好几年时间。”在会上,钱学森总的指导思想是三道防线:导弹反导弹;超级大炮散靶;强激光。他还对我说:“未来的激光炮,现在有设想,为此我还亲自到展览馆看了你们的红宝石激光器,但最终实现的光炮可能与目前的设想面目全非,原因是技术在发展之中。”
3月底,钱学森到中国科学院与院党组作了具体部署,除激光炮研究外,还有化学激光研究,电感储能研究。
5月1日前后,张劲夫亲自起草给国防科工委的报告,主要内容有:
(1)希望用4—5年时间研制出百万焦耳、射程为3000公尺的光炮样机;
(2)能获成功,则在70年代扩大规模,造成千万焦耳或更大的激光武器;
(3)如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则将中间成果推广应用;
(4)明确由中国科学院牵头。
改革开放之初,最早提出“863计划”的王大珩院士回忆起“红宝石激光器”诞生的历程,也是无限感慨。他说:
“红宝石激光器”诞生的昆明光学厂,是国民党政府在抗战前建立的全国独一无二的光学工厂。主要制造军用双筒望远镜,
这个厂的技术水平相当高,可与当时欧洲一般光学工厂相比。这个厂就继续留作军用,作为发展军用光学技术的基础。我国现在的军用光学技术骨干,大都直接或间接源于这个厂。
1960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我们意识到这是一项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新事物。王之江和邓锡铭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研制出在结构上有所创新的国产红宝石激光器。鉴于这项成果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就授意王之江和邓锡铭这两位我国激光事业的开拓者,立即投书《科学通报》,阐述激光问世的科学意义及其发展前景。这是我国有关激光的第一篇论文,它即使在今天看来,也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王大珩
王大珩(Wang Daheng, 1915.2.26─) 男。中国科协副主席,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应用光学专家。中文名: 王大珩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日本东京
出生日期: 1915年2月26日
职业: 科学、科技工作者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
主要成就: 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
代表作品: 研制我国第一埚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激光器 王大珩
王大珩原籍江苏苏州,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赴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留学,专攻应用光子学,1940年获硕士学位。1942年被英国伯明翰昌斯公司聘为助理研究员。 1958年作为主要创始人、第一任院长(1958.8-1965.2),创办了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长春理工大学),现任名誉校长。兼任中国计量学院名誉校长,还曾任哈尔滨科技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校长,现任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仪器馆馆长,国防科委十五院副院长,中科院长春分院院长、电机所所长,吉林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中国光学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1978年加入**产党。1983年后曾任中科院科技部副主任、主任。1986年当选为中国科协第三届副主席。1993年5 月当选为中国尖端技术与产业管理研究会名誉会长,第二届中国退(离)休科技工作者团体联合会副会长。 #*22*# #*22*# #*22*# 中国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看样还不行,要优选金子软子 大事年表
王大珩 1915年2月26日 出生于江苏省吴县。 1932-1937年 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获理学士学位,研究院学习一年。 1937-1938年 任兵工署弹道研究所技术员。 1938-1940年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物理系研究生。 1941-1942年 英国雪菲尔大学玻璃制造系研究生。 1942-1948年 任英国昌司玻璃公司研究部研究人员。 1948-1949年 任上海耀华玻璃公司研究室主任。 1949-1951年 任大连大学应用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 1951-1956年 任中国科学院仪器馆馆长。 1955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 1956-1967年 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1967-1971年 任国防科委第十五研究院副主任。 1971-1977年 任长春光机所革委会副主任。 1979-1983年 任长春光机所所长。 1981-1992年 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主任。 1986年 任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91年起为中国科协荣誉委员。 1992-迄今 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局高级顾问。 1986-992年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北京市科协主席。 1994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4年 受聘为哈尔滨理工大学名誉校长。 1999年9月 与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共23人一起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P# #*P# #*P# 可惜哦,上市公司不沾边哦#*18*# 大族大事记
2008年 大族激光全球生产基地的开工建设 大族激光被深圳市人民政府认定为“深圳市第一批自主创新行业龙头企业” 大族激光被广东省六部委授予“第一批广东省创新型企业” 大族激光公司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大族激光成为第二批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2007年 2007年,大族激光董事长高云峰获得2006年度深圳市市长奖(企业家类) 2007年,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 深圳市重点软件企业 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 软件出口百强企业 深圳市领军骨干企业 南山区领军骨干企业 深圳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广东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2007年第二批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 深圳市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单位 并获得: 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DP-R50) 广东省专利金奖国家专利优秀奖 2007国家火炬计划项目(UV软板激光切割机) 11月30日,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来我公司参观 11月21日,贵州省省长林树森来我公司参观 11月10日下午15:00点,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来我公司参观 10月27日,朝鲜青年同盟代表团来我公司参观 8月16日下午3点零4分,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市长戴相龙来我公司参观 4月28日,乌干达共和国全国抵抗运动总书记姆巴巴齐率政府代表团来访 4月18日,甘肃省委书记陆浩、省长徐守盛带领党政代表团来我公司参观 4月15日,海南省政协主席钟文来我公司参观 4月3日,中国科协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来我公司参观 3月7日,中纪委书记刘峰岩来我公司视察 2006年 12月,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来大族激光参观视察 11月,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来大族激光参观视察 9月,广东省自主创新工作现场会领导来到大族激光参观考察 5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大族激光调研 3月,原人大副委员长 邹家华 到公司参观考察 2月,原人大委员长 李鹏 到公司参观考察 2月,大族激光ERP和CRM系统上线 1月,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 金正日 到大族激光公司参观考察 2005年 11月,大族激光公司股票作为样本被调入深圳100指数 11月,大族激光完成股权分置改革 8月,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到大族激光公司参观考察 6月,大族激光公司上市后首次分红:每10股派2元转增5股 4月,国务委员陈至立到大族激光公司参观考察 1月,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到大族激光公司参观考察 2004年 11月,大族激光被列入广东省装备制造业20家重点企业名单 10月,公司新研发生产大楼正式投入使用,大族激光迁址至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 8月,大族激光举办第一期投资者接待日 7月,大族激光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称号 6月25日,大族激光股票在深交所上市,股票简称:大族激光,股票代码:002008 2月,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大族激光被列入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名单 2003年 10月,中科院院士王之江正式出任大族激光副董事长兼总工程师 2002年 10月,中国第一台PCB激光钻孔机在大族激光问世 4月,由大族激光控股的深圳市大族数控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2001年 9月,大族激光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8月,大族激光经挪威船级社(DNV)审核,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4月,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公开挂牌转让大族激光46%的股权,高云峰以2470万元竞得 2000年 10月,中国光学泰斗王大珩院士莅临大族激光参观指导,受聘大族激光科技顾问 1999年 3月,公司迁址深圳市燕南路405栋 3月,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与深圳市大族实业公司合资成立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1998年 1月,由高云峰起草的《YAG激光打标机产品企业标准》正式备案,同年公司产品通过各项质量检测。 1997年 1月,公司独立开发了国内第一套自主知识产权的振镜式打标软件《han`s laser marking system for Dos》 1996年 12月18日,高云峰创办深圳市大族实业有限公司,申请注册han`s商标,公司产品冠名han`s laser 国家火炬计划项目(UV软板激光切割机)
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来我公司参观
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来我公司参观
中国科协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来我公司参观
中纪委书记刘峰岩来我公司视察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来大族激光参观视察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来大族激光参观视察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大族激光调研
原人大副委员长 邹家华 到公司参观考察
原人大委员长 李鹏 到公司参观考察
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 金正日 到大族激光公司参观考察 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到大族激光公司参观考察
中科院院士王之江正式出任大族激光副董事长兼总工程师
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大族激光被列入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名单 王之江出生于193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1952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和上海光机所工作,曾历任上海光机所副所长、所长,其间兼任上海激光技术研究所所长、长春光机所副所长;曾任“光学雪豹”及“中国激光”主编和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兼任”Optical Letters”(美国光学学会编辑发行)海外编委,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第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8年当选为美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Fellow),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激光科学技术方面,于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发明后不久,成功地完成了我国第一台激光器,之后领导发展高能激光器,得到迄今所知的世界最高的输出能量,在提高激光效率和亮度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了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80年代又领导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拉曼自由电子激光器,并领导国家重大项目激光同位素分离的研究任务,建成大型激光—光学链系统。现任本公司副董事长、总工程师,未兼任其他单位职务。
王之江
1.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简介
1.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物理学家。江苏常州人。1930年10月15日出生。 1948年江苏省常州高级中校毕业。 1952年毕业于大连大学工学院物理系。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1964年参加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创建工作。在光学设计方面,发展了象差理论和象质评价理论,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完成了大批光学系统设计(如照相物镜系统、平面光栅单色仪、长工作距反射显微镜、非球面特大视场目镜、105# 大型电影经纬仪物镜等);在激光科学技术方面,领导研制成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并在技术和原理上有所创新。70年代领导完成了高能量、高亮度钕玻璃激光系统。在这项工作中解决了一系列理论、技术及工艺问题。关于某些激光重大应用对亮度要求的判断,使工作避免了盲目性,对于中国激光科学技术起了积极作用。倡议和具体领导了中国“七五”攻关中激光浓缩铀项目。对中国光信息处理和光计算起了倡导作用。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著有《光学设计理论基础》等。
人物生平
中国光学泰斗王大珩院士莅临大族激光参观指导,受聘大族激光科技顾问
中科院院士王之江正式出任大族激光副董事长兼总工程师 邓锡铭广东东莞桥头镇邓屋村人
1997年12月20日,因病去世。
组织研发我国第一台激光器 中国当代已经装备部队的单兵激光器(资料图)
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专委会上的讲话也指出,“激光我们要加点力,花多点力量。防御,打飞机、打坦克,将来主要靠它,肯定用得上。有一个华裔科学家告诉我,现在美国已经试验成用激光打卫星,已打下一个来。将来打坦克用激光,将来空中战争是激光时代,空间激光时代。据说成本比其他武器都低。”
一代伟人高瞻远嘱的科学预言,标志着中国在研究激光武器的总前提是积极防御。这是与美苏争霸截然不同的战略基点。今天的我们读着这些大时代的小故事,从内心里怎能不深深地感佩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俯瞰未来的战略视野呢!
激光武器是最早、也是得到最广泛研究的,并且已取得相当成效的定向能武器。到上世纪 80年代世界各军事强国就已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激光武器系统计划,有的还投入了试验装备。如1982年著名的英阿马岛战争,英国海军就在其驱逐舰上装备了激光眩目器,一度迫使阿根廷飞行员的投弹精度大幅降低。历时短暂的马岛战争,没能让激光武器大放异彩。美国海军也曾宣称,他们在监视苏联海军演习时发生过飞行员被苏联军舰上“突然射出的强光”致盲的案例。
美国权威军事杂志《国防新闻》2007年还报道,中国在过去几年内曾多次使用高性能激光武器,在美国间谍卫星飞临中国上空侦察时,“从地面进行攻击性干扰,扰乱卫星正常运作”。报道还指美国国防部已证实此消息。煞有介事地说有位不便透露姓名的国防部官员说,“据不同渠道的资料显示,解放军近年投放大量资源开发‘反卫星’武器,其能力已超越俄罗斯,甚至可能已经能跟美国平起平坐了。”美国方面认为中国该项技术已经成熟,并担忧自己的卫星会遭到攻击。美国空军坦言,自从中国进行了“反卫星导弹试验”之后,美国对自身军用卫星安全的担忧与日俱增。(作者 巴丁)
附:苏联“天基激光武器”研发的失败
美国《华尔街日报》8月13日报道称,“8月10日,美国导弹防御局为一架波音747—400F原型机配备了红外传感器,用它拦截一枚从加州圣尼古拉岛发射的导弹。在导弹升空后,这架波音747—400F飞机探测、跟踪并模拟了从飞机上发射导弹拦截来袭导弹的过程。这是美国导弹防御局首次利用‘仪器’导弹确认其机载激光武器研制工作。接下来,导弹防御局将在今年秋天进行首次实弹测试,利用机载激光武器拦截一枚弹道导弹。”
英国《每日电讯报》说,美国海军以激光武器击落移动目标,已经使科幻小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这次在加州的测试,对激光武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天……这比星球大战更加真实”。 向老一辈致敬,一个骄傲的、有着无数传奇的年代! 携带空对地激光武器的美军C-130运输机模拟图(资料图)
一时间,美军多种激光武器包括陆基的、天基的和舰载、机载的激光器陆续扮靓登场,大有令世界为之震撼的架势。加拿大知名防务网站《全球研究》日前撰文称,“美方此举针对中俄意图明显,无异于与后者作公开摊牌。”于是乎,国内的“军迷”网友们也有些舆情沸扬。
美军的多种激光武器真有那么玄妙吗?年龄大点的读者一定不会忘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有部科幻电影在全国引起轰动,它就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珊瑚岛上的死光》。这里面讲述的所谓“死光”,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激光。
从激光技术诞生的那一刻起,科学家们就意识到它作为一种新技术武器可能带来的生命杀戮。于是,最初的命名就是“死光”——“死亡之光”。
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对于激光武器的研发,必然是带有抢占军备先机的竞赛与战略角力。回顾那段历史,真有点剑拔弩张、杀气腾腾。当然也是充满了人才、技术、资金和体制的较量。
1981年美国人研制“太空穿梭机”获得成功,这对苏联产生了强烈的震动。苏联军界普遍认为:航天飞机(中国人对“太空穿梭机”的译名)是一种可以在外层空间部署核武器的平台,表明美国欲将战争从地面引向外层空间,抢先构筑天基武器平台。
1983年3月,美国里根政府又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两个超级大国新一轮的空间武器竞赛随即拉开。美国先后将研制的重点放在离子束武器、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等定向能武器方面,而苏联则在激光武器方面奋起直追。作为与航天飞机在外层空间竞争的武器平台,可以用于部署并防御美国弹道导弹的秘密武器——“极地”号飞船、“能源”号运载火箭、“暴风”号航天飞机等等,则成为苏联版“星球大战”计划的核心部分。 美国笔下的前苏联激光卫星想象图(资料图)
据现在解密的档案看,“极地”号由服务舱和武器舱两个舱段组合而成。服务舱有四台主推动发动机,20台用于调整飞船姿态的辅助发动机,16台姿态微调发动机,太阳电池翼等;飞船的综合管理系统、通信系统、遥感控制系统、加热系统、天线及其他民用科学实验装置也安设在该舱段。武器舱主要用于配置激光武器系统,舱内有二氧化碳储罐,两台涡轮压缩机,舱外则配置有旋转激光炮塔。
“极地”号的核心武器是由礼炮设计局研制的二氧化碳激光器,具备较高的输出功率,发出的10.6微米波长激光光束,具有良好的穿透力。但该激光器也存在着苏联产品的通病,如体积大,能量转换效率低,发热量高等缺点。礼炮设计局最初选用的激光器功率为 2兆瓦,终因体积和重量原因不得不改用功率为1兆瓦的小型激光器。该激光器仅在伊尔—76运输机上完成过初次测试,就因政治任务需要而直接装入飞船。
1987年5月13日,为测试天基激光武器,“极地”号进入发射状态。于此前夕,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曾亲临拜科努尔,视察了矗立在发射架上的“能源”号火箭和“极地”飞船。然后,满怀信心地去纽约参加联合国会议。岂料,整个发射因“极地”号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出了故障未能进入预定轨道,致使80吨重的飞船坠返大气层时爆炸解体,最终溅落在太平洋。这个由运载火箭故障引起的惨烈陨落,永久地封杀了苏联军方试验天基激光武器的梦想。事件在当时被判定为损害苏联国家利益,并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对科研人员予以惩戒,有的遭遇政治迫害,甚至锒铛入狱。此后,苏联再未进行过太空激光武器的研发和试验。但此间的国际防务专家认为,在俄罗斯重振雄风的、雄心勃勃的武器研发计划中,未必不曾考虑过继承苏联的“遗产”。毕竟,失败是成功之母。作为天基激光武器的先驱,它也许将为未来的俄罗斯可能的实用天基激光武器研制打下基础。
反思苏联的“天基激光武器”研发的失败,它的根本错误,是在选择天基或陆基武器平台上出现偏离。美国人搞的陆基、舰载都是可行的,用波音飞机为机载平台是否真如美国人所讲的那么有效,特别是用民航机伪装后在敌国边境线上拦截导弹,或许有些荒唐。(作者:巴丁) 大族激光大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器,绿光和紫外激光器的开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