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son 发表于 2010-9-26 11:30

#*d1*# #*d1*#

瑞趣 发表于 2010-9-26 12:20

最牛散户查根楼:精确复制19只基金重仓股

  资本市场从来都不欠缺故事。随着市场的扩容,超级散户在2010年的财富故事也更加生猛,总有若干熟悉的名字在不同的公告里,同样高调地嚣张着,一个又一个资本的故事在各种诡异成长的股票中被批量产生。

  而查根楼这个名字,从2005年至今,短短五年时间内,出现在26只股票的十大流通股股东榜上,其资金量之雄厚,操作之频繁,都引起了市场的注意。而以披露期的最低成本价和最高卖出价粗略估算,查根楼在26只股票上的操作,无一败迹,其最高赢利已达成本的463%,平均赢利达200%。而查根楼采用的是快进快出的短线操作,其持股时间为9个月,最短持股时间仅为披露期的3个月,平均持股时间不到4个月。

行情危险!散户应该尽快离场? 哪些股票值得满仓买入? 某些股很可能还要涨50%! 机构资金目前已发生大变化   4个月时间便赢得36%的收益,这种故事在查根楼身上屡屡上演。但他的“彪悍”似乎并不仅仅来源于个人。

  “仔细分析查根楼的操作,可以发现其与华夏系、易方达系的基金投资标的有极高的关联性,往往是这些公募基金前脚进入一只股票,查根楼后脚就出现在流通股东名单上。”一位北京券商营业部的经理对记者分析。

  而查根楼五年的资本市场战绩,确实与公募大佬们亦步亦趋。其投资的26只股票中,有14只是紧随着王亚伟的华夏系进入的,有5只是与易方达系基金共同进退的。

  而与华夏、易方达这些大佬默契十足的查根楼,其身份却成谜,并无留下任何显示身份的公开资料。但据知情人士透露,查根楼为湖南长沙专做血栓通的一个经销商。

  精确复制19只基金重仓股

  查根楼的最初的操作是从华微电子开始的,早在2005年9月30日,查根楼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资本市场上,他进入了华微电子的十大流通股股东席位。

  而值得注意的是,易方达系的基金也在同一时间,进驻这只股票。易方达策略成长在2009年三季度买入145万股华微电子。

  而查根楼的第一次出手,虽然精确的瞄准了大佬易方达的步骤,却没有等待到大佬的后续加码,查根楼在2009年度三季度便把手上的华微电子全部抛出。

  在查根楼抽身之后,华微电子成为易方达系基金的宠爱对象,易方达系在此后大举杀入,易方达积极成长在随后的四季度进入,随后的2006年,易方达系更是加码华微电子,易方达策略成长二号、平稳增长和价值精选均加入华微电子,在2006年期内,易方达旗下基金合并持有华微电子2336.73万股,占该股18.7%的流通股。其中有接近14个百分点的股票是在期内增持的。

  2005年的华微电子小试牛刀之后,查根楼在资本市场上消失了一年的时间,在2006年,查根楼再战江湖,这次,他瞄准的对象是新华百货。值得注意的是,新华百货也在这一年中进入了易方达价值精选的重仓股行列。但这一次,查根楼走在大佬的前头。

  2006年二季度,查根楼进入新华百货,而新华百货就在查根楼进入不久的4月1日宣告停牌,进行重组,并于6月2日复牌,当日便逆市涨停。查根楼在持有新华百货两个季度之后,终于在2006年四季度悉数抛出,此时,新华百货在8月份进行分红,分红方案为10送2,而2006年四季度最高股价为10.76元,较查根楼最初进入时的最低价7.78,已较当初上升38%,加上分红所得,查根楼在新华百货上收获甚丰。而在后一个季度进入的易方达价值精选也坚持在新华百货上两个季度,最终在2007年一季度抛出。

  而在2006年度,易方达刚刚完成新基金的募集,2007年开始正处于建仓的阶段,这给了查根楼更多的机会,他开始步步瞄准易方达新基金建仓的步骤。

  2007年刚开始,查根楼就准确复制了易方达在东信和平上的操作,2007年一季度,易方达策略成长二号进入东信和平,查根楼也如影随形,此时东信和平股价处于低位徘徊,最低价为7.08元。

  而在此后,易方达对东信和平格外青睐,易方达价值成长在当年二季度进驻,易方达系在这只股票上一直坚守到2009年终,易方达策略成长也在2009年四季度进驻加码。而东信和平此后一直处于上升通道,在2008年一季度最高价达20.98元,并在2008年4月份进行10送3的分红。

  而查根楼却没有恋战,仅仅坚守了一个季度便已离去,他离去之时,东信和平的最高价为12.93元,并没有分享到后续的幸福时光。

  初战浅尝甜头,却失算于公募基金的后续加码,查根楼从此调整了自己的策略,依然紧跟大佬,却往往后于公募基金一个季度进入,此时进入个股往往已进入上升通道,查根楼由此享受跟随的乐趣。

  ST中钨便是其改变策略的一个开始,易方达策略成长二号和平稳增长在2006年四季度进入ST中钨,当其时ST中钨股价仍处于7-11元的区间,而在易方达系进驻之后,ST中钨股价开始飙升,在2007年一季度已升至最高16.35元,股价开始进入上升通道。此时查根进入,其最低成本价为9.41元。

  事实上,*ST中钨此前已有重组意向。2006年,在湖南有色入主*ST中钨后,最终在2007年7月提出重组意向,并在2007年11月正式提出重组方案,但最后均未形成方案。股价也在三季度开始下跌,但查根楼早已在二季度清仓,此期间ST中钨最高价达20.45元,查根楼在ST中钨身上收益高达117%,远远胜于此前的战绩。

  调整战术之后,查根楼终于享受到了胜利的感觉。2007年接下来的时间,查根楼找到了他的又一个目标,长城开发,这个股票同样打上了易方达系的烙印。易方达系的易方达策略成长二号、易方达平稳增长等三只基金于2006年四季度进驻长城开发,合共持有770.91万股长城开发,而在2007年一季度,易方达系又添两员,易方达策略成长和积极成长加注长城开发,易方达系在这只股票上合共加仓632.72万股至1403.63万股。

  而查根楼也于此时进入,在2007年一季度,查根楼建仓长城开发100万股。而在2007年二季度,易方达系基金开始退出长城开发,仅剩易方达深证100一只ETF基金留守126.4万股,查根楼也随之消失在长城开发的十大流通股行列中。

  长城开发在易方达系进驻前仍在7-9元间徘徊。在易方达进驻之后,长城开发开始进入上升通道,在2007年一季度,从最低价8.31元飙升至3月底时的最高价14.45元,仅此一役,查根楼便享受了近74%的收益。

  在瞄准易方达的同时,他同样将复制的对象瞄准了此时在资本市场上风头最劲的公募大佬——王亚伟率领的华夏系基金。

  从2007年至今,查根楼在飞乐音响、金自天正、湘电股份等19只股票上,皆与华夏系默契十足,基本与其保持一个季度左右的同步进入节奏。

  查根楼的这种操作手法在其本季度最新进入的海特高新和得利斯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华夏红利早于2007年2季度进驻海特高新,而查根楼于2009年第四季度进入海特高新,建仓264.6万股。随后华夏复兴于2010年一季度进入海特高新,查根楼也紧跟着于一季度加仓至335.9万股。两只华夏系基金至二季度仍持有海特高新不动,查根楼也表现出了其鲜有的耐心,至今持有海特高新已达9个月,为其持有时间最长的股票之一。

  而查根楼最新逆势建仓的得利斯,依然带有浓重的华夏系痕迹。

  查根楼在今年2季度新进入得利斯,公司二季报显示,其有华夏蓝筹和华夏盛世两只基金驻扎,华夏蓝筹于今年一季度进驻,华夏盛世紧随其后于二季度进入,而查根楼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其在二季度闪电进如得利斯。然而,得利斯的股价却没有入查根楼过去的标的表现得那么好,其在二季度间从最高点23.01元下滑至6月30日的最低点15.54元,至今仍无力回到20元以上。

  快进快出战术:失算中恒集团,逃顶渝开发

  “与其紧随的公募基金投资风格不同,查根楼爱好短线作战,他通常持股时间在4个月左右,快进快出,这让他有时错过了后期的大涨,比如在中恒集团上。”上述营业部经理指出。

  这点在王亚伟曾经的“最爱”中恒集团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恒集团可以说是王亚伟在2009年牛市中发掘的超级大牛股。2009年一季度,王亚伟所执掌的华夏大盘与华夏策略就杀入了中恒集团并一直持有。

  而2009年二季度,查根楼紧紧跟随王亚伟,买入了350万股中恒集团,因而进入了中恒集团2009年中期的十大流通股东,查根楼的初始投资成本最低仅为每股8.82元,总成本为3087万元。

  在三季度,中恒集团仍一路攀升,在9月30日前最高价达18.12元。但查根楼已在此期间迅速清仓,2009年9月30日公布的三季报股东席位中已无其踪影,而查根楼错过了此后2009年中恒集团的大涨343%,但其短短一个季度的操作,仍为其带来3255万元的收益,收率高达105%。

  “但这种操作风格也保证了他降低被套的风险,甚至比其复制的基金获得更大收益,比如渝开发就是一个例子。”上述营业部经理评论道。

  在今年6月21日停牌的渝开发由于停牌前的大涨和神秘资金的突发建仓引发市场关注。王亚伟早在三年前便开始买入,2007年三季度,华夏大盘以210.62万股成为第三大流通股东,四季度,王亚伟再度加仓407万股。

  但随着2008年熊市的到来,渝开发股价不断下滑,王亚伟也选择了止损,2008年二季度完全撤离。

  但在2009年王亚伟又率华夏系再度“杀入”渝开发,2009年中报显示,华夏大盘以402.5万股成为第三大流通股东;华夏优势增长以831.85万股成为第二大流通股股东;华夏蓝筹核心以339.58万股成为第五大流通股股东;华夏复兴以305.2万股成为第六大流通股股东;华夏策略也以199.54万股成为第七大流通股股东。

  而这一次,查根楼没有放过机会,其于2009年三季度闪电进入渝开发,建仓149万股,最低成本为每股8.89元,投入1324.61元。

  就在其介入后不久,地产股带领市场进入一波大幅度回调,2009年三季度,渝开发股价从最高20.42元下跌到最低10.51元,跌幅近半。但王亚伟掌管的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精选却逆势加仓,分别增持693万股和251.24万股。但查根楼这次并没有复制王亚伟的步骤,其仍按照快进快出的原则,快速清仓,其在渝开发的4季度股东名单中已消失,其间渝开发最高卖出价格为17.56元,粗略估算,这次查根楼收获1291.83万元。

  而渝开发至今股票徘徊在10元上下,无力涨回17元以上,而王亚伟带领的华夏系大盘精选、策略精选和华夏红利仍持有1199.99万股渝开发,据记者计算,其带领的华夏系,合共在渝开发上投入近2.14亿元,而以9月15日收盘价9.95元计算,其账面价值仅为1.19亿元,如果算上华夏系此前减持套现的金额0.8亿元,其原本2.14亿元的投资,如今剩下1.99亿元左右,其损失在7%左右。

  查根楼在渝开发上的一役,短短3个月时间,收益率达97.5%,而王亚伟钟情渝开发三年,却只收获了7%的亏损。这一次,徒弟胜过了师傅。

东升1220 发表于 2010-9-26 12:33

#*)*# #bb#

瑞趣 发表于 2010-9-26 14:43

炒股好累是一个高手 :http://bbs.macd.cn/thread-1835914-1-1.html

长风烈 发表于 2010-9-26 14:56

瑞版好!

谢谢瑞版!

szszdashan 发表于 2010-9-26 16:13

#*d1*#

瑞趣 发表于 2010-9-26 17:12

中国高房价原因:主要是存款利息过低

摘自:谢国忠 曾瀞漪 著 《谢国忠的忠告》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0年9月 出版
  阅读提示:房价高就意味着如果你现在买房子,以后花钱会比较困难,因为你付出得太多。这牵涉到社会财富分配的问题,所以很敏感。房价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存款利息过低。【阅读《谢国忠的忠告》连载】

  房价高就意味着如果你现在买房子,以后花钱会比较困难,因为你付出得太多。这牵涉到社会财富分配的问题,所以很敏感。房价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存款利息过低。

  房地产问题的实质是社会财富分配的矛盾

  近几年的“两会”期间,住房问题一直是中国老百姓最重要、最关心的话题。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加快普通商品房项目审批和建设进度。规范发展二手房市场,倡导住房租赁消费。盘活住房租赁市场。”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抑制投机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执行力度。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办法,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加大对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专家对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统计,发现2004年和2005年,温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住房”一词只提及了一次,到2008年、2009年已提及二十多次。2006年、2007年、2008年都提到了房价,并分别用了“遏制”、“抑制”和“防止”房价过快上涨。2010年“住房”一词只提了十余次,但首次明确提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坚决遏制”的表态更能彰显政府决心。

  另外一组数据,也说明了房价问题是民生问题的要害:从2004年房价开始抬升和2009年到达高点这两个时期的经济状况来看,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13。6万亿,财政收入2。64万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9422元;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33。5万亿,财政收入6。85万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17175元。这几年GDP平均增长在10%以上,国内经济总量翻了2。5倍,财政收入翻了2。6倍,城镇居民收入只增加了不到一倍。

  中国房地产业近年来出现的种种异象和太多的争议,正源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领域的多重矛盾。

  曾瀞漪:2010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在各个大小会议上都热烈谈论去年以来又不断上升的房价,批评高房价之声成为主流。你怎么看大家对房地产价格的讨论?

  谢国忠:中国经济投入最重要的部分是房地产,因为房地产在家庭资产当中是最主要的。房价高就意味着如果你现在买房子,以后花钱会比较困难,因为你付出得太多。这牵涉到社会财富分配的问题,所以很敏感。房价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存款利息过低。

中国经济这几年增长是很快的,前几年GDP的增加达到百分之十几,但是存款利息却非常低,短期的储蓄利息接近于零,所以大家把钱拿出去炒股炒房的意愿比较强烈。但是,由于中国人口老化是不可避免的,最终房子的需求是会下降的,所以从长远来说炒房子不会成功。问题在于这十年怎么办?如果还是那么多人炒,利息又那么低,会不会引起社会不稳定。

  曾瀞漪:Andy看的是这十年的房价上涨。上涨的根本原因是有人借钱去炒房,大量借钱是因为利息太低。所以你觉得根本的解决之道,是要加息,还可以怎么做?

  谢国忠:如果利息很低,会助长大家去炒房子,所以利息要抬上去。另外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地方财政。现在政府财政对房地产的依赖非常非常高,2008年新房销售超过4万多亿,新房销售收入的大部分都转到政府口袋里,可以看得出来政府对这个依赖有多大。

  曾瀞漪:对地方财政收入是个很大的帮助。

  谢国忠:以前好几次房地产调控都是不了了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不支持。过去十年的财政改革,把很多开支都推向了地方政府,所以地方政府对钱的需求也是挺高的。如果不给条出路,不吃房地产它没别的好吃。

  物业税加大炒房成本,相当于加息

  曾瀞漪:我想大家最大的共识之一,就是未来要解决房价问题,要落实到地方政府的责任上来。但是从目前来看,它的责任只是说你在土地的供应、在一些税收上,可能相应要平衡一些,始终没有把物业税这个问题提出来。你觉得解决房价问题,除了刚才你讲的借钱炒房要用加息抑制之外,物业税能够解决中国目前高房价问题吗?

  谢国忠:如果没有政策改革的话,由于地方政府支持房地产,目前压低房地产的价格可能性不是很大。中国大部分开支都是地方政府支出的,包括医疗和教育,如果它没有稳定的财政收入,这也会引起很大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要有物业税,物业税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物业税:又称财产税或地产税,主要是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承租人或所有者每年缴纳一定税款,而且缴纳的税值会随着不动产市场价值的升高而提高。目前世界上大多数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对房地产征收物业税,并以财产的持有为课税前提、以财产的价值为计税依据。

  加物业税就像加息一样,因为你开征2%的物业税,就等于利息加了两个百分点,就是说你炒房的成本上升了。炒房的成本上升,兴趣就会下降。另外物业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解决了财政收入问题。

  看看高房价,就知道有没有泡沫

曾瀞漪:虽然说房价问题大家这么关注,但是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意见。比如有人认为,房地产价格有泡沫是夸张的说法;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房地产确实是有泡沫;有些人是从西部看东部,有些人是从东部看西部;从大城市看房价,从小城市看房价,结果都不一样。到底我们该怎么看房价问题,是真的有泡沫,还是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谢国忠:美国出现房地产泡沫的时候,格林斯潘说美国不可能出现全国性的房地产泡沫,他认为,国家那么大,纽约的价格很高,加州的价格很高,但是堪萨斯的价格很低。他的错误就是没看到房地产存量的价值主要是在高房价的地方。

  中国现在房地产存量的价值,主要就是在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京这三个地方。所以如果这里的房价过高,就可以说有泡沫。比如说房租回报率如果是2%到3%,房价跟收入的比例是20%以上,不产生泡沫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历史从来没有这样高的价格不是泡沫的。所以这三个地方有泡沫,就代表是全国性的泡沫了。你说乌鲁木齐的价格有多高,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但是中国的泡沫跟其他国家不一样,在美国,泡沫形成是支持美国家庭消费的,他利用房地产升值去借钱消费了。中国泡沫的存在是为了给国家提供财政收入。房价高,大家去借钱买房,把这个钱交给地方政府,变成了财政收入。所以,中国的泡沫有两个不同,一个是它的可持续性,第二个是后果非常严重。

  在可持续性方面,每次房价下来的时候,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政府手段,把大家的信心抬起来,比如说信贷政策又开放了,谁借钱都可以了,利息再降一点,等等。它有这个政策,能够把大家都吸引回来,只要银行能贷给你钱,这个需求就一直存在,所以它能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第二个是泡沫爆了以后,它又有严重的后果。这跟美国不一样。美国的泡沫是他当时借了钱以后,真的以为自己有钱了,借了钱就去花。房价掉下来之后,等于他产生了漏洞,花了不该花的钱,所以有一段时间会比较痛苦。中国的问题是从效益上来看,地方政府拿了地产的钱之后,花的效益好不好。效益好的话,对经济打击会小一点。如果现在从地产上拿了那么多钱,都是搞形象工程,以后的问题会比较大。

  高税收、高房价让中产阶层不堪重负

  谢国忠:在财富分配上的问题,不是说你一个人多努力,你就有多成功。它是按你什么时候进去、什么时候出来,形成了类似赌场这样一个财富分配模式,所以是有风险的。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中产阶层的压力比较大。整个国家的负担,落在谁的手里?就是落在中产阶层的手里。落在他们手里主要是通过什么形式?一个是高税收,一个是高房价。在中产阶层刚刚起来的情况下,这样去打击,对长远来说是有坏处的。

  曾瀞漪:我们谈到房价问题,大家也许会思考另外一个问题:户籍改革。目前中国实行的户籍改革,有人说它可能会推进城镇化和城市化,也可能会推高房价,或者是说加大房地产的刚性需求。我们到底该怎么看户籍改革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谢国忠:房价跟城镇化没有什么关系。如果你说城镇化引起房价上升,有多少民工买了房子?几乎没有。你看买房子的都是原来城市里的人,或者是有灰色收入的人和一些暴发户。这跟中国的城市化没什么关系。

  现在说户口不公平,主要是说社会待遇不一样。比如你到一个城市里面去,没有户口,就没有退休金,在医院、学校的待遇就不一样,这是核心问题。除此之外,现在户口的作用非常有限,在上海、北京,有很多人多年来一直住在城市里却没有户口,问题在于你把户口取消了之后,难道意味着所有的人都能上同样的学校,去同样的医院,拿同样的退休金吗?那是不可能的。所有的支出都是地方政府拿出来的,上海、北京福利比较好,医院和学校也都比较好,如果所有的人都能进去,地方政府肯定是没有这个钱的。

在体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不能匆匆忙忙地认为户口制度一取消就什么都变了。这个改革带给一般老百姓什么预期?如果给他的预期是可以搬到北京上海去,可以上那里的学校,住那里的医院,拿那里的退休金,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会引起整个社会的失望。这些失望引起的社会纠纷会更大,所以这个改革要总体考虑。

  曾瀞漪:中国应该怎么样启动户籍改革?

  谢国忠:现在中国户籍制度要彻底改革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户籍政策是地方政府承担的,户口主要跟福利有关,不然的话,哪里都可以住,你只要有工作,有钱,没有人管你。主要的问题是地方政府要承担福利问题,福利比较高的地方,如果没有户籍来限制,它不可能维持现在的福利水平,因为大量的人都会拥过来。所以体制的改革,需要我们整个国家的财政政策发生变化。美国的社会福利主要由联邦政府承担,包括社保、医疗、失业救济金,都是跟着人走的,不是地方政府承担。没有这个改革,户口制度要完全取消,即使名义上取消了户口制度,这种福利也不会改变,因为地方政府只能让现有的人享受这样的福利。

  曾瀞漪:国家财政现在负担不了。一旦户籍制度改革,地方政府可能没有这个负担的能力?

  谢国忠:对。中国地方之间的差别太大了,美国的差别没那么大。北京、上海跟发达国家水平差不多,大部分地区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所以要完全取消几乎是不可能的。

  中国房价很难长期大幅度上升

  曾瀞漪:你怎么看中国房地产市场长期发展的情况?

  谢国忠:第一点,房地产供不应求这个概念,我觉得是错误的。因为地方政府想要搞GDP,这是它的政绩。造房子搞GDP最容易,造房子不要技术,建筑行业中国也是过剩,所以造房子造得很快。我觉得长期来说,供不应求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为什么房子跟鞋子有区别?因为它的价格也是供求关系决定的。所以从中国建造速度来看,房地产价格长期大幅度上升,可能性不是很大。

  一直要等到中国经济发展成形了,造房子不容易了,像英国现在造房子就不容易,大家抗议,这地方造房子这么难看,不让造,因为有这个规定那个规定,这时候房价会上升比较快。中国还没到这个时代。

  总的来说,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关键是看出口。如果出口还可以,可能还撑得住。但是现在出口面临几个问题,一个是出口商回报率不是太高。我们看到在香港上市的一些出口公司,它的业绩不好,成本上去,价格上却上不去,如果盈利不好,生产不可能大幅度上升。第二点,我们看到美国消费有可能会慢一点。美国消费是靠借钱的,房地产价格一上升,它就靠借钱来消费。

  曾瀞漪:全世界借钱给他们消费。

谢国忠:对,最近我们看到借钱的速度在放慢。总的来说,如果是自己要住房子,还要看自己出不出得起这个钱,自己作决定。但是如果你要去炒,这个不鼓励。

benny168 发表于 2010-9-27 09:56

新赛股份短线会有比较大的涨幅,瑞版可适当关注

瑞趣 发表于 2010-9-27 10:34

1727,看时8.2,我还挂在8.13等,不知如何追,犹豫间上了

瑞趣 发表于 2010-9-27 10:55

原帖由 benny168 于 2010-9-27 09:56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新赛股份短线会有比较大的涨幅,瑞版可适当关注
#*)*# 你已经练成火眼,我还是凡眼啊。
你是怎么看出它的潜力的,并且敢于跌中低吸?

阿铃 发表于 2010-9-27 11:19

#bb# #bb# #*)*#

老梦 发表于 2010-9-27 12:43

dj7 发表于 2010-9-27 13:52

#*d1*#

瑞趣 发表于 2010-9-27 15:18

原帖由 老梦 于 2010-9-27 12:43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好,#*)*# #bb# #*19*#
老梦兄好#*19*# #*)*# #*)*#
你在自由王国徜徉,我还在自然王国跋涉

forexcom22 发表于 2010-9-27 15:20

好漂亮的图图!!

瑞趣 发表于 2010-9-27 15:27

7天内4%止盈,-4%止损
上天啊,试验了那么多,开始起步,给我来一些小小的成功

arthur512 发表于 2010-9-27 15:40

希望瑞版成功。不要再天天追涨拿不住票票了。

瑞趣 发表于 2010-9-27 17:35

今日做的为近期琢磨的上涨中的回落到位手法?
09、10模拟7天4%成功率70%多一点
此类仍需视大盘好的情形,也需要等待最多7天

今日看罡风兄的学老雕,他学得蛮好,又颇有些感慨
老雕陪我玩了数月,我却没学好,惭愧
我的追停模型盘后看甚好,但盘中当日追也可能回落失败,
如何把追停模型和老雕的一些手法结合起来
。。。。。。。

孤独的散步者 发表于 2010-9-27 19:30

#mad# ,唉,看到你就像是看到我以前的样子,一样的频繁操作频繁换股,一样的一次拿N多个,一样的每天追涨杀跌,炒股亏损最大的原因就是这几个,竟然样样都有,典型的牛市不赚钱,熊市亏大钱的做法,还好,我现在在慢慢的改掉这些坏习惯。
       而你还是处于误入迷路而不自知,两个多月过去了,大好行情不赚反亏就已经说明你的做法有问题了,现在都不赚钱,当行情走完的时候你能赚吗?盛宴过后你吃没吃到要买单时倒少不了你,祝你好运!也祝我好运!#*22*# #*19*#

瑞趣 发表于 2010-9-27 20:19

ZT

主力拉升方式详解
一、压单对敲:

    主力经过试盘后,觉得盘面较轻,浮动筹码较少,可在卖一、卖二或者卖三上压上大笔卖单,然后,再分批快速买进。诱导多头主动性买盘出现,刺激市场人气,促进股价上涨。当股价轻松上扬到另一个台阶时,再次压单对敲买进。所不同的是,第二次压单数量应高于第一次压单数。当再次分批买进时,在分时线上就会呈现出价涨量增的良好局面。第三次也是如此,压单的数量应一次比一次更大,从而促进成交量一波比一波放大,股价也一浪比一浪升高。当日股价完成操作计划之时,主力可适时抛出一批筹码,打压住升势。当股价向下回落时可分批小单买进,控制股价走势,引导和掌握股价。当然在股价拉到当日操作既定目标时,也可在卖三或更上方挂出较大的卖单,压制股价,在买三或更低一点价位挂上较大的买单,利用夹板的方式控制股价,促进股价在该区域内充分换手。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波压单对敲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没有跟风盘的话,主力应适时停止无谓的对敲,以免形成自拉自唱的局面。

二、直接对敲:

    直接对敲拉升和压单对敲拉升比较起来,更为隐蔽和安全。因为在压单对敲的过程中,跟风盘蜂拥而至,很容易造成筹码分流,丧失廉价筹码。而直接对敲拉升则回避了此类风险。主力在卖一、卖二或者卖三上挂单后,一般挂单量适中,主力迅速地一笔买走,股价也随之走高,成交量的放大和股价的涨升同步进行,这样就避免筹码被其他机构或投资者买走的可能性。如此反复,股价迅速推高。

    压单对敲拉升往往是先放量后涨价,而且股价分时线向上的涨势较为缓慢。而直接对敲拉升是成交量的放大和股价的涨升同步进行,而在分时线上的涨势速度明显要比压单对敲的拉升速度快的多,这是两者之间的显著区别。

三、梳式对敲拉升:

    这种拉升方式,往往是主力实力较弱时采用的一种。比如,手头资金紧张,或者可用来对敲的筹码较少,而大盘人气较好,个股浮码较小,在如此成熟的时机下,主力为完成操作计划而采取的拉升方法。

    由于主力前期手中握有一定筹码,或者说筹码的锁定性比较好,主力也是采取直接对敲拉高式。可是由于主力手头资金紧张,如果频繁采用直接对敲拉高的方法,一旦股价做高,资金用完,弹尽粮绝时,就再也没有资金护盘了,可是拉升时机又很好,那该怎么办呢?主力只好利用有限的资金,每隔一分钟或几分钟进行一次直接对敲拉高,成交量也逐步放大,股价稳步盘升,所不同的是成交量看起来每笔间隔都留有空隙,好像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梳子。经过这样运作,既拉高了股价,又不耽误良好的战机,还能护盘,第二天又可以运用前一天卖出的股票的资金进行周转,也算识时务的明智之举。
页: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查看完整版本: ^^静静地,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