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炒股的最高境界
林同学当年因为喜欢这句话,连同孔老夫子一起被批了。其实“克己复礼”是句大实话,不克己,就无法达到仁者的境界。
克己,最难在克贪、克欲。
你能做到以下的这些事情吗——
1、看到自己盈利20%卖出的股票,后面又涨了200%,淡然一笑了之;
2、看到一轮牛市下来,别人赚了400%自己只赚到40%,淡然一笑了之;
3、看到天山纺织天天无量涨停,淡然一笑了之;
4、看别人开豪车住豪宅,自己无房无车,淡然一笑了之;
5、看别人位高权重,自己辛苦刨食,淡然一笑了之;
6、看别人帖子回复500页,自己开的帖子回复5次,淡然一笑之……
如果连近在眼前的利益都无动于衷,还有什么是诱惑?又怎么会频繁追杀然后频繁割肉?
“无欲则刚”
“止盈越止越盈”
“有心栽花花不放,无心插柳柳成荫”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欲速而不达”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这些似曾相识的话,都指向同一个道理——克己复礼! #funk#
[ 本帖最后由 wlhlesley 于 2010-6-25 10:49 编辑 ] #funk#
[ 本帖最后由 wlhlesley 于 2010-6-25 10:49 编辑 ] 多数人炒股亏损,正因为股市是一个反人性的游戏。只有违背了常规的人性,达到超越自我的境界,于涨不喜,于跌不惊,才能稳观大势。 我做不到#loveliness# #*22*#
[ 本帖最后由 wlhlesley 于 2010-6-25 10:49 编辑 ] 原帖由 wlhlesley 于 2010-6-25 10:01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克己复礼,实不可取!
乃是统治者拿取老百姓的利益的道德理由!#*25*#
“复礼”有争议,“克己”提高个人修养的思想值得提倡。
春秋时期,孔子认为仁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实行的方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传统文化,就是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崇尚封建的部分要舍弃,讲解做人道理的部分要学习。#*22*# #*22*#
[ 本帖最后由 wlhlesley 于 2010-6-25 10:49 编辑 ] DD#*d1*# 维护周礼、崇尚君权
奴才心里,现在倒是被于丹那个垃圾炒剩饭炒的很欢#*29*# #*22*#
[ 本帖最后由 wlhlesley 于 2010-6-25 10:50 编辑 ] 嘿嘿,被北极以北童鞋BS鸟#funk# #*22*# #*d1*# #*d1*# #*d1*# 克己复礼,好久没有人提了#*19*# 作为市场设计者,一定要结合人性的基本特点来规划市场,否则,市场无法运转,管理者的目的也就难以实现!我就楼主的话题,从市场设计者的立场,通过对市场冲动性运动特征的描述,来说明多数人被套赔钱是客观规律,供大家参考。
交易性冲动来自人们对各自需求(卖出需求及买进需求)的迫切程度。当对需求产生冲动需要时,交易者则主动站在妥协的立场上进行交易。协价程序被省略了。即不经过协议价而冲动成交。当然,这种情形,并非市场交易常态,但它却时而在市场中发生。这就是“市场脉冲”产生的原因所在。“市场脉冲”多发生在“抢购”出现的情况下,在金融市场中,多发生在“抢买”的情形中。这属于冲动性妥协成交的市场交易特性。市场波形尖峰状就是冲动性妥协成交的平面几何图形。其成交速度特点快,价格——时间坐标图为一竖直直线,最终构成一个尖峰顶状。(∧、∨)
市场冲动运动,绝大多数情况比较短促,而且常会引发反向冲动运动。异常的妥协会引发反向妥协及时发生,因为人们往往会反省交易过程中的得与失。艰难的交易让人安心,而轻松的交易反而让人有风险的感觉。一次成交,既是某种需求的满足,同时也是一次利益的互换,事后权衡得失是自然而然之举。马上进行补救工作的情形并非鲜见。所以,反向冲动交易时而发生,而且常常是紧接着发生的。
冲动性运动特征是市场最能吸引人交易的魅力所在,也是市场投机活动盛行的原因所在。在某些情况下,冲动性运动,正是市场投机者的投机操作所导致的市场异常交易。
市场投机的技巧之一是让交易者产生“最急需求”而发生“冲动妥协成交”。
市场投机是采用“租换”的交易方式的市场交易活动,是通过反复租换,而不交换为己所有的,纯为交易而交易的活动。市场投机活动无疑活跃了市场的交易气氛,带动更多的冲动性妥协成交现象的发生,使市场更具魅力。
适时夹杂一些投机活动对市场是有利的。尽管在道义上(克己复礼的“礼”)是不妥的,但市场的运转与维护又离不开市场投机。
在市场设计中,必然要为市场投机安排位置与配置其中的“份量”。而且是市场设计中比较重要的《投机设计》部分。
市场波动的根源是人们追逐市场机会的冲动性妥协成交所引起的。
市场机会引发冲动性成交,而冲动性成交强化和扩大了市场机会。这来自于人性中的自我强化机理,最终使市场运动具有自激强化的冲动性特性。
再对交易者情绪化特性作些简述,来证明楼主所理解和倡导的“克己”,正是市场存在的基础——鼓励为名利“冲动”!
市场交易体现了交易者的愿望,以及情绪。人们为满足愿望和抒发情绪而交易的。从心理的角度认知和解剖市场机理的话,我们可以认为交易是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人们的购买和出售行为一个重要或者是根本的动机来自情绪所引发与执行。也就是说,想法是思维的产物,行动是情绪的产物。我们的行动都是在某种情绪的指挥下进行的。没有情绪的指引,人们不会展现行为。所为忍者不动,即忍住了情绪,就不会发生行为了。交易是一种行为,当然它来自人的情绪的左右。所以,交易是具有情绪化特性的人类行为。这样,市场就会把交易的情绪表达出来,则以波动的形式展现出市场交易者的情绪变化。市场运动就成为了人性情绪化的运动。
经济学家们采用“偏好”一词去表述“情绪”二字,有意把简单化为神奇、深奥,把问题复杂化,其不是些好东西。对于他们故弄玄虚,以作高深的作法,无须一顾。一
情绪化行为无规则可循。它具有实时性发作的特点。因此,市场会象一个“病人”一样,时冷时热,时好时坏,捉摸不定,要预测其未来表现是不可能的。因此,任何市场预测都是瞎猜性质的。没有市场先知先觉者,人们只能对某些概率计算出一种未来。但概率毕竟是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有概率就表示有不确定性)。
市场设计中要考虑如何激发人的情绪以及如何消除人的情绪的自激强化带来的不利状况。
情绪化导致市场成交的随意性和波动特性,因而市场运动被称为“随机漫步”。
总之,市场靠冲动成交,市场靠冲动而活跃和繁荣。所谓市场管理或市场操纵的真正本质是引发人类天生的冲动性,把某一需求进行强化,变成人们的迫切需求,即“最急需要”。为实现和满足最急需求,人一定会“冲动”并行动起来的。
市场监管层操纵的艺术、管理的技巧都围绕着一个“激”字做文章——激出冲动来。
有兴趣者,请参考我的其它贴文:
16楼:http://bbs.macd.cn/thread-1808543-1-19.html 及一连串的链接贴。
“利只可曲折求”是原“直觉者的声音”,因被封,而被迫换马甲。近期“利只可曲折求”编辑权利又遭禁止,而且,写的许多关于股市内在机制分析的贴文,也很难通过审査。版主禁“编辑权利”缘因,方便的话,请明说,给个提示,我会很欣慰。 #*26*# #*26*# 看到自己盈利20%卖出的股票,后面又涨了200%,淡然一笑了之;
这个真的有点难。#*1#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