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前1元钱功能
34年前1元钱功能物价涨了,不少网友都在感叹"钱不值钱"了,怀念那些每一分、每一角都"金贵"的日子。昨天,天一论坛网友"禁言再注册"就用非常怀念的语气晒出了34年前一元钱的功能。
1、可付半学期一至三年级书费;
2、可买20只肉包(或50只淡包、35根油条、去阿毛饭店吃8次大众汤、熟猪头肉二斤);
3、上医院挂号50次;
4、可买大米8斤或肉一斤半,又或者大头菜50斤左右;
5、草纸伍刀;
6、装有线广播1只;
7、可付30平方米房租10~15天;
8、豆浆50碗;
9、牛皮筋200条;
10、盐8斤或菜油1斤4两(或棉毛油2斤、糠油2.5斤);
10、香烟的话,大红鹰8包或上游3包、五一3包半;
11、看电影可看8~10场,儿童可看18场。 大家都表达下意见吧 货币的作用并不单单是用来衡量物品的价值,就好比1元钱在若干年前能买的东西现在却远远买不到一样
1元钱能看10场电影,是因为每个月你的收入只有30元,现在收入是3000元,所以10场电影应该变成了100元,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对不对?
也许你说100块看不了10场电影,但小地方还是可以的,在城市里算上各种打折和优惠,100元也能看个3,4场
再举个例子,我记得15年前一罐健力宝是2元,10年前一罐可乐也是2元,但现在还是2元甚至更低,怎么去衡量2元的价值呢?
我认为10年前2元的可乐是暴利,只不过经历了这些年,利润不断压缩,慢慢的在接近其真实的价值。
也许你会说那些糖水加上铝罐子也不值2元,但不能忽视其品牌价值和营销,物流等等的成本,已经差不多了。 有些是消费品 有些事关民生 不一样不一样 #*29*# #*29*#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啊。。。
好多事情都不要钱的啊。。。
没有可比性
我就记得那时候的一个奇观,全国大串联
做火车去北京不要钱的啊。。。
你说这个怎么比啊。。 当年工资才30元,就可以养活一家5口人! 1976年,唐山大地震. 13.5分钱一斤米,凭粮簿定量购买. N年前486电脑记得是上万RMB现在486电脑 上百
老百姓的必需品高涨超过股市涨幅 过去了一切都已成为回亿,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多赚点钱.
回复 #1 mopdog 的帖子
老哥 当年你讲那1元钱去买’毛主席去安源‘ 那你现在 是何身价?#*22*# #*22*# #*22*# #*29*# 过去了 回3楼,
34年前,30元/月的工资是普遍的。现在3000元/月的工资普通性有那么高吗?
另外100元电影也就3-4场了。当然享受的程度是不一样。
上涨超过100倍的东西有很多,不过,有些东西,几十年了没涨,甚至跌。比如有些电器、自行车等等。但总归是少数。
很多人把科技进步和生活质量改善混为一谈,其实是有区别的。 不要往回看。容易变老… 现在还是1元钱可以买一大堆东西的话,百姓是用不起电脑,也没闲钱炒股,什么生活质量就别提了,因为货币流通性很差,你即使有钱也买不到东西。。。 只是数字变大了100倍,质量可能只提高了3,5倍而已。。。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被数字欺骗。
特别是近8年,我只感觉到数字增长,而生活质量在下降。。。 80后没经历过苦日,很想回到从前。那时东西是便宜,工资也低,工人的工资只有十来块。为什么想看电影,因为家里没电视,现在电影院都没人看。没收音机、没空调,更不会有冰箱。那时我出生,没奶喝,把粮票偷偷拿去卖,换些钱想去买点营养品,于是我奶奶被派出所抓了, 我舅舅被抓去跪鹅卵石,我营养不良,发育不全,长大后身高只有1.57米,瘦瘦的。
那时工资虽少,可还不一定用得完,想多吃点什么也不行,票用完了。没电器,省电,砍柴烧饭,省煤气费,衣服到河边洗,吃水到上游挑,水费也省了,大家都租房子,5口人一间也就够了,谁也不想买房子,买房的钱也省了。 老子用2000元炒股,赚的钱一半都被券商和国家搜刮走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