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bler 发表于 2009-12-15 08:09

遏制房价猛涨国务院打出组合拳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
  这是继9日国务院出台"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政策后,又一次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具体政策。
  会议认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提振信心、活跃市场、促进住房消费和投资,实现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速度加快,380多万户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升,一些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为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会议要求,按照稳定完善政策、增加有效供给、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相关制度的原则,继续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重点是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四项措施
  1 中低价位 中小套型
  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适当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房用地供应,提高土地供应和使用效率。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
  2 支持自住 抑制投资
  要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切实防范各类住房按揭贷款风险。
  3 加强监管 完善制度
  要加强市场监管。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完善土地招拍挂和商品房预售等制度。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
  4 保障安居 帮困难户
  要继续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深度解读
  "遏制"提法或暗示紧缩
  "有保"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有压"
  针对国务院此次出台的4项措施,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中央政府年内首度对国内房价走势做正面表态,"遏制"的提法也暗示着未来楼市政策有望进入新一轮的紧缩周期,"有保"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有压"。
  在市场最为关注的房地产信贷政策方面,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切实防范各类住房按揭贷款风险。
  CBN(中国商务网)此前曾报道,今年国内前三季度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同比大幅减少45%,这将给国务院的政策执行增加难度。
  即时连线
  新政策不会立竿见影
  我省专家认为,关键在于政策的执行力度
  "相对来说,现在的房地产确实是有些过热了。"陕西房地产研究会会长王圣学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整个经济发展状况仍然是在复苏,而就自己掌握的情况来看,房地产却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最为火热的2007年。
  王圣学认为,从此项政策来看,应该说政府已经意识到房地产过热的状况。但是,对于房地产发展而言,毕竟是涉及面相当广泛的产业,因此政策调整的应该是让房地产"稳下来"而不是简单的"冷下来"。由此,王圣学认为,政府此次的相关措施或许不会立竿见影,而是着眼于房地产长远的健康发展。"此次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国家出台了多项措施,但是具体到政策效果,政策的执行力度才是关键。"王圣学如是说。 本报记者 韩博强
  现状堪忧
  "涨声"蔓延到二线城市
  西安、武汉等地房价纷纷创历史最高
  高房价的压力开始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向武汉、合肥、长沙、济南、西安等二线城市蔓延。有资料显示,这些城市房价也开始显现出快速上涨的势头。
  11月份最后一周,武汉中心城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达到7405.41元/平方米,比武汉新房房价历史最峰值高出204.90元。合肥、长沙、西安、济南等城市的房价走势同样如此,近期成交纷纷达到或超越历史最高价。
  对于房价的不断上涨,二线城市的购房者大多将之归结为房地产商的故意捂盘造成的。其实除此之外,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暴涨产生的"挤出效应"向二线城市扩散也是重要因素。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不少在一线城市无力买房的潜在购房者担心房价上涨形势继续蔓延,开始有了在家乡所在的二线城市购房的打算。另外,职业炒房者将目标转向二线城市也是房价上涨的幕后推手之一。
  明年预测
  二套房贷不会有大变动
  因为其影响有限,起主要作用的是宏观政策
  中央明确发出抑制投机性购房信号,营业税征免优惠终止成为首发政策铁拳,而下一组合拳将是什么?政策走向引发业界诸多猜想。而作为即将到期的二套房贷优惠政策,会否全面收紧,成为下一个关注热点。
  早在今年6月22日,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的通知》,要求收紧二套房贷。北京、杭州等地随后开始对相关政策收紧。
  申银万国最新发布的报告分析称,二套房贷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动,因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仍把房地产作为拉动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手段,还强调了对改善性购房需求的支持,这实质上就是承认了二套房的合理性,因为从操作层面上来说,根本无法清楚界定改善性购房需求和投资性购房需求,因此,未来二套房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动。
  也有地产评论者认为,即使营业税、二套房贷款优惠政策终止,对于抑制投机、稳定房价的影响作用仍有限。从根本上讲,影响今后房价的依旧是保持稳定性与持续性的宏观政策,只要货币向市场投放的数量继续增加,就会继续推动市场上商品价格的上涨。
  我省行动
  三年解决26万户困难家庭住房
  完成今年廉租房任务的,省财政"以奖代补"奖励
  为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省上近日多部门联合发文推进全省保障性住房工作。
  昨日,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从今年起到2011年,我省将通过进一步健全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相结合的廉租住房制度,加快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完善租赁补贴制度和实施城市危旧房(筒子楼)改造等方式,基本解决全省26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其中新增城市危旧房、筒子楼改造9.7万套),新增租赁补贴4万户。
  对完成2009年度廉租住房保障目标任务的市、县政府,省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给予一次性奖励补助。按各市、县廉租住房目标任务户数的20%,每1套(50平方米)1万元的奖励标准,预拨奖励资金。本报记者 刘兢
  5年时间完成棚户区改造
  有条件的地方争取3年完成
  昨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指出,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地加大了对建筑质量差、设施简陋、居住密度高的棚户区的改造力度,大批居民住进新居,群众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和国有工矿及林区、垦区仍有近1000万户家庭居住在棚户区。
  会议最后决定,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城市和国有工矿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有条件的地方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
  1.中央财政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给予适当支持,省和市、县人民政府应切实加大资金投入。
  2.鼓励采取共建的方式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
  3.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贷款。
  4.免征相关改造项目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优先安排土地供应。
  5.继续按现有政策推进国有林区、垦区和中央下放地方煤矿的棚户区改造。
  会议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结合当地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西安先行
  棚改已3年后年6万人回迁
  18处项目中只剩下3个处于扫尾
  昨日,西安市城改办棚户区改造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早在2007年,西安市委、市政府就全面启动了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工作,确定了改造工作五年规划(2007―2011年),在5年内基本完成二环路内18个棚户区的改造工作。
  2009年7月24日,西安市首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基地――东窑坊安置小区建成回迁。标志着西安市棚户区改造工作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截至今年7月,西安市政府确定的18处棚户区的拆迁工作中只剩下3个项目处于扫尾阶段。关于这18处棚户区约6万户、20万人何时能回迁,西安市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办公室棚户区工作处处长高亚军说,原先政府的计划目标为在2011年底回迁率达到60%以上。根据目前的改造进度,力争在2011年底让6万回迁户入住新房。
  目前,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已从城市建设管理的"难点"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变为了城市建设发展的"热点"和城市新形象的"亮点",成为西安市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民晚报

Babbler 发表于 2009-12-15 08:09

国务院4天两次出手打击投机性购房 警告难令房价上涨刹车

  疯涨的房价遭到了国务院严厉的"警告"。昨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业内分析认为,国务院4天内第二次出手打击投机性购房,是希望改变市场过高的预期,保持房价的平稳,并不会急刹车,出台从紧的调控政策,房价也很难下降。
  增加供给是关键
  房价居高不下,与今年的有效供给少相关。2008年,开发商很少拿地,导致今年市场的房屋供应十分有限。在北京等城市,房屋有效供应量一度低于"警戒线","粥少僧多"是房价上涨的主要动力。
  会议提出,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适当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房用地供应,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
  "关键是要增加供给量来平抑高房价,而不是通过压缩需求来抑制房价。抑制需求会导致交易量变小,将对经济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在明天地产业务总监贾玉鹏看来,增加商品房的有效供应,首先需要加大整体土地的供应量。其次,要重新恢复并且严格执行70/90的政策,即70%为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这样中小户型的供应量将极大增加。
  收紧信贷税收政策打压投机
  会议明确提出,要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切实防范各类住房按揭贷款风险。
  郭田勇表示,目前还有许多二套房享受着优惠政策,会议再次强调对投资性住房的打压,可能导致各银行收紧对投资性购房的优惠政策。
  "针对投资投机性购房,不但不能享受优惠利率,国家可能还会提高二套房的利率。此外,可能会通过恢复二套房契税等一系列政策来进行控制。"北京师范大学不动产研究所副所长黄兴文表示。
  严防"囤地捂盘"
  房价今年5月达到高峰后,许多开发商捂盘惜售。而央视10月份曝光李泽楷囤地后,开发商囤地又曝光在公众眼中。
  会议提出,要加强市场监管。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完善土地招拍挂和商品房预售等制度。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
  贾玉鹏认为,目前"拿到房屋预售许可证3天内必须开盘"的规定被钻了空子,开发商有5栋楼,只要有1栋执行规定,其他的就可以延期开盘。关于"土地2年内不开发将无偿收回"的政策也被模糊掉了。
  "要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管,需要出台更为严格细致的细则,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开发商打擦边球。"贾玉鹏表示。
  保障性住房降低市场需求
  房价疯涨,民众对高房价颇有怨言,我国保障性住房不足凸显出来。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表示,国内去年保障性住房完成率低于预期76.4%。
  会议提出,继续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陈国强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需要由 "单纯市场化"转向市场与保障并行的"双轨制",即"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以实现对没有购房支付能力的低收入家庭实行廉租政策。
  "保障性住房是保证居者有其屋,是民生的体现。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可以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市场需求,保障市场的供需平衡。"贾玉鹏表示。(北京商报)

Babbler 发表于 2009-12-15 08:10

四大措施遏制炒房热 需防范风险向金融系统扩散

  国务院周一召开常务会议,在强调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特别指出,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回想2005年"国八条"、2006年"国六条"时,"稳定房价"是主基调,此次提出"遏制"之说,可见中央决策层平抑房价的决心。
  "不管你再怎么追,赚钱的速度永远也追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蜗居》中的经典台词是人们对房价过快上涨的无奈现实调侃。
  仅仅在一年前,楼市成交几乎已经陷入"冰冻",龙头房企举步维艰,产业链条几近断裂。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更是为了实现保增长的目标,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提振信心、活跃市场、促进住房消费和投资,实现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销售持续回暖的带动下,房地产开发投资逐步回升。今年前11个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1271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22369亿元,同比增长15.7%,比1-10月提高1.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9.5个百分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1.5%。
  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对相关产业链条的拉动是非常明显的,如水泥、钢铁、建材、家电、家具、装修等行业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暖迅速走出了低谷。在房地产市场带动下,保增长的目标得以实现。
  然而,部分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引发的经济增长矛盾也日益突出。因此,国务院常务会议在提出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的同时,提出了四点有针对性的措施,包括涉及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防范各类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加强土地市场监控及继续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概括起来,就是从源头、资金和供求上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
  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需要多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监管是为了使房地产能够更健康平稳地发展。
  针对房价上涨过快,各部委已相继采取措施。如发改委上周就表示,将完善住房消费和调控政策,增加中低价位和限价商品房的供应,以抑制投机性购房。
  近期国土部对开发商以及一些地方政府的囤地问题整治力度则呈明显加强之势,这是从源头上解决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
  11月20日,国土部下发《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批而未用"土地核实工作的通知》,对"批而未用"土地展开核实,并要求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负责对核实结果进行重点督查,形成督查结果。
  不久前,国土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土地储备制度建设和运行情况调查的紧急通知》,调查内容包括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结构及来源于储备土地的情况等,调查目标直指囤地问题。而此前,国土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明确表示,国土资源部很快将出台后续政策打击开发商囤地行为,并对重大违法案件进行曝光。
  而最新的关于"农地入市遏止城郊别墅价格"的措施,也被认为是国土部遏止高房价的重要"新政"之一。
  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则是从资金层面对房价上涨过快进行遏制的另一重要手段。
  1-11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国内贷款8994亿元,增长40.2%;利用外资413亿元,下降31.4%;企业自筹资金15909亿元,增长18.3%;其他资金22854亿元,增长76.6%。在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13347亿元,增长66.5%;个人按揭贷款7009亿元,增长130.1%。
  房地产企业贷款增速远远超过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而个人按揭贷款更是达到了"天量"的规模。因此,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已刻不容缓。以个人按揭贷款为例,下一步要区分不同类型的按揭规模。如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需要继续给以优惠措施,而对于投资投机性购房除了在贷款方面更趋严格之外,还应在税收等方面进行相应地限制。
  最后,需要明确的是,尽管未来会有各种各样的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措施出台,但其本意都是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绝对不能理解为是在打压房地产市场。 (证券日报 阎岳)

Babbler 发表于 2009-12-15 08:10

二套房贷或收紧 一线城市房价将承压

  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会议要求,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并提出了四点措施。
  对此,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认为,国务院常务会议显示了中央对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担忧,因此,如何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将是明年的工作重点,有关具体细节将会相继出台,其中,二套房贷政策明年或收紧,一线城市房价调整的压力较大,而政策效果还需观察执行力度。
  二套房贷政策明年或收紧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四项措施中,第二项是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切实防范各类住房按揭贷款风险。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表示,与此前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提法不同的是,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要"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这意味着过去比较宽松的二套房贷政策明年或收紧。他认为,二套房贷政策是房地产调控政策中最重要、见效最快的手段,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的作用最明显。与过去相比,此次提法明显的"有保有压"、区别对待。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也认为,这条措施比较重要,此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只明确了支持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没提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这次属于补充性说明,而且此前只提到"抑制投机性购房",这次又加上"投资性购房",说明抑制的力度将加大。因此,除了刚刚提出的二手房营业税优惠政策由两年恢复到五年外,二套房贷政策明年必定还要紧缩。
  而国信证券房地产行业分析师方焱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目前还看不到将全面收紧房地产信贷的迹象,但为了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政府或许会限制外资在中国购房。国泰君安房地产行业分析师孙建平也表示,政府会否收紧房地产的信贷或者其他优惠政策,关键要看当前经济恢复的情况和房价上涨的情况。
  一线房价降的可能性大于涨
  为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四项措施中,第一项就是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方焱认为,当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房价上涨过快,已经透支了未来一年甚至两年的正常上涨水平,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压力。
  杨红旭则认为"增加普通住宅供应"的说法比较笼通,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实质上就是限价房的概念,估计未来住建部和国土部会出更细化的文件,否则无法落实。而公共租赁房则是明年的重头戏,应该会有文件出台。
  对明年房价的影响,杨红旭认为,明年房价大涨不可能,大跌也难,盘整是基调,一线城市房价下跌的可能性大于上涨。
  保障住房建设力度加大
  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的第四项措施是继续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陈国强认为,这表明中央将更关注低收入群体,特别是住房困难家庭,保障房建设的力度加大。杨红旭也认为,原计划是到2011年解决747万户,现在激增至1540万户,说明住房保障又要提速,其中主要是廉租房提速。
  此外,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的第三项措施是要加强市场监管。杨红旭认为,这项措施意在整治市场乱相,包括囤地、捂盘、假按揭、乱收定金、哄抬房价等。接下来,土地招拍挂制度可能做调整,上海预申请制度可能被全国推广,而商品房预售将被严格执行,可能会提高预售标准。 (证券时报)

Babbler 发表于 2009-12-15 08:11

顾云昌:明年房价不会下降 政策调整或成间接推手

  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定调,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二手房转让营业税的调整,以及其它一些官方的表态,都引起了楼市相关话题的热议:明年楼市政策会不会有"变数"?房价是否会下降?对此,中新网近日专访了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解读。
  谈房价
  明年房价不可能下降抑房价关键是增加供应量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5.7%,涨幅比上月高1.8个百分点,创2007年10月以来的新高。明年的房价会怎么走呢?顾云昌对中新网表示,房价没有下降的压力,只有上涨的压力。
  顾云昌表示,首先,目前的楼市需求太旺,整个市场供不应求,房价不可能下降。其次,开发商没有降价的压力。楼市销售快速回暖,开发商资金已经回收,"不差钱"的开发商没有必要像2008年那样降价销售。
  在近期各种明确政策取向的会议上,"增加供应"被反复提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9日表示,我国将完善住房消费和调控政策,增加中低价位和限价商品房的供应,抑制投机性购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继续支持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需求。
  对此,顾云昌表示,房价是有供求关系的,要抑制房价关键是增加供应量,特别是普通商品房的供应量,同时抑制投机性购房,对供求两方进行平衡。
  谈营业税
  政策调整将抑制投机购房但可能间接推高房价
  12月9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二手房转让营业税优惠政策终止,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业内与媒体纷纷热议,称此举将遏制投机性购房行为和需求。
  对此,顾云昌分析指出,优惠政策的调整将导致二手房市场交易量下降,包括投机性交易。对于市场来说,需求减少,投机性的需求也减少,供求关系将有一定的平衡,有利于降低房价。
  不过,顾云昌担忧,在目前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增加的税费很可能会转嫁到购房者身上,无形之中间接推高了房价。
  另外,买房者为了赶优惠"末班车",出现"恐慌性购房",市场交易火爆,将会进一步地推高了房价。
  谈政策
  房地产市场政策根据市场发展态势来确定
  最新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另外,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其他住房消费政策继续实施。这说明,明年楼市发展的大方向已经定调,但这其中有没有"变数"呢?
  顾云昌表示,明年楼市政策会不会调整,现在还不好预测。但国家政策有其针对性与灵活性,房地产市场政策也会根据市场发展态势来确定,比如,会考虑近期楼市销售情况如何等,但总的方向是促进增长与消费。(证券日报)

Babbler 发表于 2009-12-15 08:12

地产类公司指标龙虎榜(20091214)

@名称代码收盘价日涨跌周涨跌月涨跌季涨跌流通股本每股收益财务时期市盈率万科A00000211.7900.00%-4.07%-0.17%-1.34%939209万0.230元20090625.7倍世纪星源0000056.160-0.96%-4.50%25.71%30.79%91374万-0.002元2009060.0倍深振业A00000612.690-1.32%-3.86%2.01%8.93%49202万0.214元20090629.7倍深物业A00001111.290-2.34%-5.05%-2.90%31.00%13973万0.178元20090631.6倍沙河股份00001417.740-2.04%-6.73%6.23%10.88%20170万0.157元20090656.6倍招商地产00002430.610-1.77%-10.23%5.73%8.93%64643万0.283元20090654.0倍深深房A0000297.450-1.06%-4.12%-10.24%33.75%89165万0.008元200906487.8倍中粮地产00003112.8500.31%-4.81%-7.82%0.63%181371万-0.002元2009060.0倍深鸿基0000407.460-2.36%-5.57%0.81%18.98%43574万-0.056元2009060.0倍深长城00004224.710-1.98%-4.34%10.51%17.16%23932万0.596元20090620.7倍中航地产00004317.7300.34%-2.04%7.07%-5.49%13869万0.052元200906171.2倍泛海建设00004616.8603.50%-0.94%9.98%10.34%44451万0.055元200906153.2倍深国商0000569.480-3.07%-4.72%0.74%20.76%11889万0.050元20090695.0倍金融街00040213.640-0.58%-5.87%2.40%7.32%239697万0.304元20090622.4倍绿景地产00050210.890-1.71%-4.47%0.65%10.33%13449万0.153元20090635.5倍*ST珠江0005057.690-2.53%-5.30%12.43%25.04%23991万0.199元20090619.3倍银基发展0005115.770-1.70%-5.72%5.29%23.82%115480万0.034元20090686.0倍渝开发00051415.860-1.80%-6.10%5.59%10.06%22654万0.099元20090680.2倍旭飞投资00052614.560-1.15%-2.61%8.17%1.32%8018万-0.026元2009060.0倍广宇发展0005370.0000.00%0.00%1.59%7.68%51271万-0.030元2009060.0倍中天城投00054021.0802.73%-1.50%14.44%22.99%30092万0.222元20090647.5倍光华控股00054614.120-1.47%-4.85%-8.96%11.36%14623万0.088元20090679.9倍莱茵置业0005588.880-0.22%-4.31%5.71%17.77%12445万0.060元20090673.6倍海德股份0005678.850-1.23%-4.43%-4.63%7.53%11656万0.038元200906115.9倍粤宏远A0005735.490-1.96%-5.67%9.36%18.32%53519万0.012元200906229.7倍中福实业0005927.2500.97%-8.11%27.19%29.70%14770万0.029元200906125.9倍阳光股份00060812.180-1.54%-3.79%8.27%9.53%37965万0.465元20090613.1倍亿城股份0006167.960-1.85%-1.12%4.87%24.76%79464万0.103元20090638.8倍名流置业0006679.950-2.93%-2.93%11.80%14.90%134715万0.050元20090699.0倍阳光城00067127.400-3.18%-4.20%-1.33%22.93%9436万0.018元200906771.5倍天伦置业00071110.950-1.35%-3.18%0.83%6.10%7869万-0.004元2009060.0倍锦龙股份00071220.2601.20%2.58%12.93%13.57%19097万0.199元20090650.9倍中国武夷0007979.050-1.74%-3.72%13.98%28.19%33427万0.076元20090659.9倍金宇车城0008038.490-0.24%-1.96%6.39%12.45%9026万0.008元200906531.8倍渤海物流0008898.620-1.71%1.65%17.44%34.48%33851万-0.021元2009060.0倍津滨发展0008976.2400.65%-3.85%-2.50%20.70%161700万0.005元200906582.7倍大港股份0020778.110-2.41%-3.45%2.01%13.90%10679万0.018元200906221.0倍广宇集团00213311.100-1.60%-5.21%0.54%11.00%25017万0.179元20090631.1倍荣盛发展00214622.600-3.21%4.53%6.00%21.31%15603万0.278元20090640.7倍合肥城建00220822.280-1.50%-1.33%9.97%38.73%6104万0.121元20090692.3倍滨江集团00224415.850-0.25%-6.10%-5.09%4.62%29341万0.020元200906390.0倍世联地产00228558.900-3.28%-8.71%2.86%37.91%3200万0.499元20090659.0倍南国置业00230521.450-3.98%-3.77%3.67%0.00%3840万0.150元20090671.6倍中国国贸60000712.630-1.41%-4.97%5.87%26.43%100728万0.162元20090638.9倍保利地产60004824.580-0.57%-5.75%-5.93%-6.58%318804万0.397元20090631.0倍浙江广厦6000529.930-2.74%5.75%10.33%6.77%42232万-0.020元2009060.0倍南京高科60006426.3702.89%-1.01%9.42%15.15%34414万0.478元20090627.6倍海泰发展6000828.4501.20%-4.20%1.08%3.94%60316万0.073元20090657.7倍国金证券60010924.4400.00%-3.02%2.13%8.53%26765万0.203元20090660.3倍浙江东日6001139.450-2.07%-1.97%5.82%22.09%14750万0.093元20090650.7倍东湖高新60013311.7901.81%-1.26%33.67%66.53%17827万0.119元20090649.3倍中体产业6001588.9502.05%0.00%-1.65%10.90%60003万0.029元200906155.7倍大龙地产60015918.870-1.46%-5.41%-2.78%16.63%41500万0.296元20090631.9倍创兴置业60019313.5500.15%-2.24%12.35%17.72%21814万-0.030元2009060.0倍长春经开6002158.660-2.70%1.76%11.74%20.45%27945万0.075元20090658.1倍华业地产6002409.210-1.07%-3.96%-0.75%21.66%47105万0.072元20090664.1倍万通地产60024611.390-0.35%-4.85%-0.44%0.44%70200万0.073元20090678.5倍成城股份6002476.890-2.13%-4.04%0.15%30.99%33644万0.023元200906149.4倍广汇股份60025622.660-0.96%-3.41%2.63%21.57%55320万0.254元20090644.6倍北京城建60026619.250-3.02%-6.91%-9.16%-0.26%72100万0.250元20090638.5倍*ST昌鱼6002756.890-2.41%-4.31%-5.62%40.04%50883万-0.027元2009060.0倍天房发展6003226.8700.15%-2.83%-4.98%14.50%104081万0.037元20090692.6倍华发股份60032522.3502.05%-2.44%11.47%15.33%81704万0.350元20090632.0倍首开股份60037623.8901.19%-4.67%-3.71%3.96%18015万0.279元20090642.9倍ST贤成6003817.870-1.25%-4.95%-5.75%0.64%30638万0.163元20090624.2倍金地集团60038315.5400.13%-6.27%-1.52%0.97%218160万0.116元20090667.1倍东华实业60039312.980-1.52%17.04%46.01%64.10%28917万0.129元20090650.5倍华丽家族60050315.150-0.39%-4.30%2.23%12.64%10566万0.155元20090649.0倍栖霞建设6005337.410-0.94%-4.14%4.37%10.93%105000万0.077元20090648.0倍ST兴业6006039.720-4.99%4.18%19.56%42.11%19464万0.039元200906125.3倍金丰投资60060611.130-1.94%-6.08%0.36%8.27%27720万0.189元20090629.4倍鼎立股份6006148.4700.36%-3.31%2.67%12.19%33015万0.080元20090653.0倍丰华股份60061510.680-0.84%-3.26%2.89%21.23%15307万0.045元200906117.9倍嘉宝集团60062214.9704.18%-4.65%3.74%30.40%45246万0.297元20090625.2倍海鸟发展60063414.1700.00%0.00%-0.21%10.88%8720万-0.038元2009060.0倍新黄浦60063815.1901.20%-5.53%1.20%13.61%56116万0.187元20090640.6倍浦东金桥60063914.440-1.30%-1.50%-3.41%6.33%59695万0.145元20090649.9倍万业企业60064110.580-1.49%-5.20%5.17%9.87%80615万0.188元20090628.1倍爱建股份60064312.500-0.32%-5.80%0.40%4.78%72288万0.048元200906129.6倍外高桥60064817.270-1.60%-3.79%-8.28%3.91%12729万0.118元20090673.2倍陆家嘴60066327.190-0.48%-3.82%-5.92%6.79%135808万0.516元20090626.4倍天地源6006657.400-0.54%-3.90%1.79%15.25%72010万0.079元20090646.6倍中华企业60067515.970-1.18%-5.50%-10.83%-3.97%74891万0.216元20090637.0倍珠江实业60068414.6702.30%1.95%20.84%29.82%18703万0.076元20090696.6倍多伦股份6006967.0902.75%2.16%5.19%2.60%34056万0.017元200906203.9倍上海新梅6007329.500-1.66%-4.33%-2.86%4.28%24799万0.109元20090643.7倍苏州高新6007369.540-3.64%-8.00%25.53%34.18%85795万0.067元20090671.1倍上实发展60074816.2700.43%-5.08%-7.50%2.65%87094万0.093元20090687.0倍运盛实业6007676.250-0.79%-3.55%-4.73%5.22%19095万-0.041元2009060.0倍京能置业6007918.3200.00%-4.15%7.35%25.68%24733万-0.033元2009060.0倍世茂股份60082318.540-1.17%2.83%1.15%13.60%47835万0.029元200906317.8倍同济科技6008469.9103.23%-3.03%5.20%13.39%27808万0.056元20090688.6倍*ST中房6008908.8100.92%-3.08%1.50%32.28%32814万-0.008元2009060.0倍张江高科60089513.850-1.98%-3.28%-6.67%-6.67%154868万0.194元20090635.8倍北辰实业6015886.4100.31%-3.90%1.58%6.83%266000万0.148元20090621.7倍@平均值--13.693-0.78%-3.23%4.13%15.63%63679万0.124元200906.0000101.1倍@名称代码收盘价日涨跌周涨跌月涨跌季涨跌流通股本每股收益财务时期市盈率

仲康 发表于 2009-12-15 15:46

国务院要求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中广网北京12月1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18时40分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视频:国务院要求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媒体来源:东方卫视转央视《新闻联播》 ,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  会议认为,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升,一些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为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会议要求,按照稳定完善政策、增加有效供给、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相关制度的原则,继续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重点是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一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适当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房用地供应,提高土地供应和使用效率。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二是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切实防范各类住房按揭贷款风险。三要加强市场监管。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完善土地招拍挂和商品房预售等制度。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四要继续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会议决定,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城市和国有工矿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有条件的地方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中央财政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给予适当支持,省和市、县人民政府应切实加大资金投入。鼓励采取共建的方式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贷款。免征相关改造项目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优先安排土地供应。继续按现有政策推进国有林区、垦区和中央下放地方煤矿的棚户区改造。

Babbler 发表于 2009-12-16 08:58

(新华视点)"国四条"释放清晰信号 楼市"高烧"当有效遏制

  优惠政策的"末班车效应"引发了年底成交量爆发式增长。
  12月14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就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出增加供给、抑制投机、加强监管、推进保障房建设等四大举措。会议同时明确表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分析人士指出,对于当前深陷"高烧"的楼市来说,"国四条"释放了清晰信号,这一剂"退烧药"有望为楼市清热去火,但能否"药到病除"还需观察。

从"稳定"到"遏制":楼市"高烧"催生强烈信号

  进入12月份,高层针对房价调控连连。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表示,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使用的措辞意味深长。2005年"国八条"、2006年"国六条"时,用的是"稳定房价",此次用的是"遏制",分量远重于"稳定"。这较此前释放出来的信号更为强烈。
  此前,中国部分地区的楼市已经持续"高烧",创出了历年来的新高。12月14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联合发布1-11月份北京市房地产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北京市四环以内期房均价在4月份突破2万元/平米,五六环之间期房均价突破1万元/平米。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3月至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售价环比涨幅逐月扩大,全国楼市一片普涨。
  房价飞涨,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重要指标开始出现失衡。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今年1-10月,北京地区房屋租售比达到1:434,上海地区达1:418,深圳、杭州均突破1:360,远高于国际通行标准,显示当前的房地产市场风险累积日益加大。
  中国社科院发布《住房绿皮书》指出,京、沪、杭等二十多个城市商品住宅价格出现泡沫,北京地区房价中泡沫成分约占五分之一。
  与高房价现象伴生的,是投资投机性购房泛滥,相关数据显示,楼市中这类购房需求竟超过购房总需求的一半,"囤地"、"捂盘"……开发商的一些违规行为,加剧了老百姓的购房恐慌。
  "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种种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到了必须出手调控的地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李迅雷指出,高企的房价已成为人们的心病,也为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埋下隐患。一旦房价出现较大波动,有可能迫使银行紧缩信贷,削弱经济活力,阻碍经济复苏。

"组合拳"出手:剑指楼市最突出矛盾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国务院明确推出四大组合举措,重点是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专家指出,这套"组合拳"剑指当前房市存在的几个最突出矛盾,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特别是在用地上要适当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相关数据显示,当前京沪深等一线城市商品住宅普遍供不应求,增加供给将有利于缓解供求关系紧张,稳定房价上涨。
  --"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说:"据了解,当前房价上涨快的地区,投机成分比较多,营业税政策的调整,能够对炒房起到挤出效应,缓和供求关系,有助于平抑房价。"
  --"加强市场监管"。当前,部分房地产市场开发商通过违规放号、要求购房者交纳诚意金等方式哄抬房价、制造恐慌气氛,严重扰乱楼市正常交易秩序。此次"国四条"也提出,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市场检测,完善土地招拍挂和商品房预售制度。政府严惩这些违规行为,显然要给百姓一个稳定的市场预期。
  --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此前,一些地方的保障房建设缓慢,审核把关不严……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这有利于发挥保障性住房对商品房市场的平衡作用。
  而对于老百姓的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国四条"则再次明确表示"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消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廖英敏表示:"老百姓一直担心这个政策有变,政府明确表态,等于给了因自住和改善性需求而购房的老百姓吃了'定心丸'。"

能否"药到病除"还需观察

  记者采访的多位房地产专家和经济学者表示,要从根本上遏制疯涨的房价,还需配套相关措施,以此确保实现楼市调控目标。
  李迅雷等专家指出,由于楼市波动涉及到金融安全和宏观经济运行,政府在调控时往往面临两难。"目前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遏制高房价,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关政策执行是否到位也影响到调控的效果。从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来看,年初国务院就提出大力建设保障房,但全国人大调研组10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保障房建设资金到位率不足25%,保障性住房建设落实情况堪忧。明年的保障房建设落实力度能否加强?人们拭目以待。
  对如何有效遏制房地产投机,专家认为,可考虑采取收紧二套房贷,征收大户型、高档房物业税等,确保真正有自住与改善性住房需求者的利益,稳定这些购房者的消费预期。
  廖英敏指出,银行能否执行好"差别化信贷政策"对于抑制投机性购房是一大关键。"这项政策伸缩性很大,要很好地区分改善性购房需求和投资投机性需求,才能达到抑制投机、鼓励自住的目的。"(韩冰 杜宇 叶锋 新华网)

送人听闻 发表于 2009-12-17 08:43

央行:4季度近7成居民认为房价难以接受

  2009年第4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综述

  2009年11月中下旬,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了城镇储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一、居民收入感受指数继续好转

  4季度,城镇居民当期收入感受指数为51.7%,较2009年2季度的谷底(45.9%)累计提高5.8个百分点。对于下季收入,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为57.8%,较上季提高3.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季度实现增长。

  二、居民就业状况继续改善

  4季度,居民就业感受指数为36.0%,比上季提高3.3个百分点,自年初以来持续好转,其中11.1%的居民认为就业形势较好,较上季提高2.0个百分点。居民就业预期指数为52.9%,比上季上升2.0个百分点,其中16.3%的居民认为下季就业形势将比本季更好,较上季提高2.2个百分点。

  三、居民对物价满意程度连续下滑

  4季度,城镇居民当前物价满意指数为28.2%,较上季下降1.3个百分点,连续第三个季度下滑。其中,46.8%的居民认为目前物价“高,难以接受”,比上季增加1.6个百分点;认为物价“可以接受”的居民占比为50.0%,比上季下降1.2个百分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为73.4%,比上季提高6.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持续走高。

  四、居民投资意愿不断攀升

  4季度,城镇居民在安排支出时有42.0%选择“更多地储蓄”,有42.1%选择“更多投资”,有15.9%选择“更多消费”。居民选择“更多投资”的比例今年以来连续攀升,较年初累计提高13.0个百分点,恢复至2008年1季度水平。从居民投资方式看,房地产、基金和理财产品、股票分列前三位。

  五、居民对房价上涨预期继续增强

  4季度,有近七成(67.2%)的城镇居民认为当前房价“高,难以接受”,这一比例较上季提高2.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季度提升;有31.0%的居民认为当前房价可以接受,较上季下降1.6个百分点。对下季房价,45.9%的居民预期将上升,较上季提高4.7个百分点,较1季度累计提高29.9个百分点。

  六、购车消费成为居民消费增长的最大亮点

  4季度,有38.0%的居民认为本季消费支出较上季增加,比上季上升2.7个百分点,连续3个季度平稳增长。对于下季消费支出,39.3%的居民预期增加,比上季提升7.9个百分点。其中,预期未来三个月购车的比例升至13.9%,连续5个季度提升,累计提高4.5个百分点,达到1999年开展监测以来的最高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zhang0016 发表于 2009-12-19 20:54

韩正:将采取果断措施遏制上海房价过快上涨

         新民晚报12月19日讯 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昨天下午会见了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率领的苏州市党政考察团一行,代表市委、市政府感谢苏州长期以来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世博会筹办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韩正说,当前上海正在谋划“十二五”发展规划,着力拟定经济运行质量、民生、环境三大指标体系,引导全社会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同时,上海将采取果断措施遏制地价、房价的过快上涨,加快旧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

      韩正说,上海与苏州地区相邻。按照中央关于长三角地区发展部署,上海将进一步深化推进与长三角各城市之间的合作。希望大家通过这次考察,对上海的工作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蒋宏坤说,苏州将在规划、交通、产业等领域进一步接轨上海,全力做好各项工作,支持和帮助上海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

zhang0016 发表于 2009-12-20 11:55

新拆迁条例拟禁野蛮强拆 开发商不得参与

       中国新闻网12月20日讯 新拆迁条例拟有四大变化,拟明确“征收、拆迁主体为政府,而非开发商”。昨日,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透露,虽然修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阻力很大,但他认为“民心不可违,民意不可阻挡”。

       此前,姜明安教授曾参与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并参加了日前国务院法制办组织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专家研讨座谈会。

      昨日,姜明安做客某网站访谈时透露,《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即将取代《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他透露,对于野蛮拆迁,国家将通过立法严格禁止。政府必须严格执行法律,对野蛮拆迁行为需加以制止。
拟规定“政府为拆迁主体”

- 四变化

       姜明安认为,新条例相对于旧条例有了质的变化,他们关注的大部分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其中最重要的有四个方面:

1.区分“公共”与“非公共”利益

   新条例对因公共利益的征收、拆迁与非因公共利益的房地产开发、拆迁进行了区分。后者不适用强制拆迁,而由建设单位与房屋所有权人按照自愿、公平的原则订立拆迁补偿协议。

新条例对“公共利益”进行了列举规定,不属列举规定的“公共利益”范畴的项目建设,其遇到的拆迁问题均遵循民事协商与合同途径解决。

2.拟规定“先征收补偿后拆迁”

      新条例对因公共利益的拆迁,确立了先征收、补偿,后拆迁的原则。这也就是说,不先解决征收、补偿问题,就不得拆迁。

3.拟规定“政府为拆迁主体”

       新条例明确规定:征收、拆迁主体是政府,而不是开发商。这也就是说,旧条例授权拆迁人,即开发商,拆除被拆迁人房屋的事今后是不允许的。

4.“断水电气暴力强拆”拟被禁

       新条例将严禁野蛮拆迁。明确规定:建设单位或受委托实施拆迁的单位,不得采取断水、断热、断气、断电等方式,或者以暴力、胁迫及其他非法手段实施拆迁。

       “所有问题应交公众讨论”

- 五建议

      12月16日上午,国务院法制办在北京金台饭店召开了备受关注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草案)专家研讨座谈会。

      当日,北京大学法学院姜明安教授参与了座谈。昨日,姜明安教授透露了自己在座谈会上的发言。

      姜明安表示,所有这些问题,都应交由公众讨论,倾听公众的意见。

【五大建议】

       其一,是否强制拆迁应一律由人民法院裁定。只有经过法院裁定,政府才能组织实施。

      其二,被征收、拆迁人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除非特殊紧急需要,拆迁是否应停止实施?以免造成“官司打赢了,房子却早已被拆了”的局面。


      其三,征收拆迁时对违章建筑的认定是否应受时效限制?行政机关对当事人建筑违章早就知晓,但多年不处理,不作为,一到征收拆迁时,就说人家是“违章建筑”,不予补偿,这是与诚信原则相违背的。行政处罚是两年时效:两年内未发现、未处理,就不能再处理了。

      其四,危旧房改造是否都属于“公共利益”?如果“危房”改造尚可纳入“公共利益”,“旧房”改造纳入则似乎没有道理。有人愿意住“旧房”,政府为什么一定要强制他拆了盖新房呢。

       其五,征收补偿各地标准不能统一,但是否应有一个基本原则呢?例如,对住房的补偿,如何评估;对营业房的补偿,是否应考虑其上一年度的盈利情况。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郭少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遏制房价猛涨国务院打出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