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消息(0616)
中国一年来首次减持美债 4月份净抛44亿美元美国财政部昨日晚间发布月度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中国4月份减持44亿美元美国国债,这是我国一年多来首次减持美国国债。
可查资料显示,自2008年5月份至今,中国虽试图调整外汇储备投资策略,但鉴于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一直难以撼动,不得不持续增持美国国债。一年间,中国累计增持美国国债约为2600亿美元。
截至今年4月底,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为7635亿美元,仍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但与3月底的7679亿美元相比降低44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除英国外,持有美债规模紧随中国的日本、俄罗斯和石油输出国4月份也纷纷减持美国国债。同期,美国短期证券投资和其他政府票据的海外购买额度也下降445亿美元。
随着中国持有美债规模的扩大,有外媒称中国已经陷入"美元陷阱"。本月初,来自美国智库的一份报告指出,作为美国的最大债主,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和美国过分依赖中国资金,不利于全球市场的稳定。
同样是本月初,到访中国的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曾试图宽慰中国投资者,承诺在美投资的安全性,并计划逐步削减美国国内财政赤字。在刚刚结束的八国集团财长会议上,盖特纳也和俄罗斯财长作了一番"沟通"。
观察人士指出,目睹中俄等国减持美国国债,盖特纳四处出面宽慰,但其所言显然只能姑且听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昨日发表最新报告说,美国经济今年将下降2.5%,"坚实的复苏"要到2010年年中才会出现。
(沈雁飞 东方早报) 或为购IMF债券 中国一年来首减美国债
中国连续增持美国国债的动作终于停止。记者15日晚间从美国财政部网站获悉,截至今年4月底,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为7635亿美元,低于3月底的7679亿美元。这意味着,4月份我国减持了约44亿美元美国国债。
这是我国一年多来首次减持美国国债。美国财政部网站近一年的数据显示,自2008年5月份以来,中国一直在增持美国国债,一年间增持额在2600亿美元左右。
中国减持美国国债或许与购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行的新债券有关。
有关人士近期曾表示,我国积极考虑在安全、收益合理的范围内购买不超过500亿美元IMF发行的新债券。
据媒体报道,俄罗斯央行上周三也表示,计划抛售一部分的美国国债,并利用所得外汇收入来购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发行的债券。巴西官员同一天也宣称,因为购买IMF债券的缘故,该国计划卖出美国国债。
中国并不是4月份唯一减持美国国债的,包括日本、俄罗斯、巴西等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减持了一定的美国国债。在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5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英国增持了246亿美元美国国债。截至目前,中国仍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
(但有为 上证) IPO重启冲击比想像中大 股票型基金连续展开减持行动
据新华社电德圣基金研究中心6月15日报告显示,虽然上周(6月5日-6月12日)股指冲高越过2800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量基金继续减持行动,幅度较前周略有收窄。分析人士认为,IPO重启对投资者信心的冲击比想像中大,基金操作进入谨慎时期。
统计显示,各类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平均仓位延续前周下降趋势。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9.02%,较前周下降1.48个百分点;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69.36%,较前周大幅下降2.22个百分点;配置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59.89%,较前周下降2.1个百分点。由于测算期间沪深300指数上涨0.27%,扣除被动增仓后,偏股和配置两类基金主动减仓幅度均逾3个百分点。
就具体基金而言,大部分基金在高位继续选择减仓策略。统计显示,上周160只基金主动减仓幅度超过2%,其中华宝增长减仓幅度最高-8.23%;而增仓2%以上基金数量仅有49只,主动增仓超过5%的基金17只。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江赛春分析,上周大盘蓝筹板块出现分化,作为主力资金的基金仓位有较为一致的减仓行为,但基金在减仓时机的把握上略有差异,相当部分基金选择在大盘冲高后减仓,部分基金选择在后期调整下跌中减仓,再度说明目前IPO重启对投资者信心的冲击比想像中大。与此同时,基金仓位处于历史高位,市场高位震荡使得当前市场的投资风险加大,基金的操作也进入相对谨慎时期。(金融投资报)
税务总局:个人转让非上市公司股权须缴20%个税.
投资A股上市公司不受此规约束为了堵塞税收管理中的漏洞,国家税务总局近日下发"关于加强股权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通知",明确个人转让非上市公司股权,应向税务机关申报,按"转让财产所得"缴纳20%个人所得税。
"通知是为了加强自然人股东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投资人投资A股上市公司的行为不受该通知的约束。"一位权威人士昨日对记者说。
据了解,目前,我国对个人转让非上市公司股权按"转让财产所得"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但是,大多数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对个人股权转让的税收政策还比较陌生,不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和扣缴义务的现象也很普遍。
对此,通知明确,股权转让交易各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但没有完成股权转让交易的,企业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股权变更登记时,应填写《个人股东变动情况报告表》,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完成股权转让交易以后,负有纳税义务或代扣代缴义务的转让方或受让方,应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持税务机关开具的股权转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或免税、不征税证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
通知要求各地税务机关要高度重视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对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可参照每股净资产或个人股东享有的股权比例所对应的净资产份额核定。
(李雁争 上证)
金砖四国首开峰会 美元临阵“逃过一劫”
当地时间16日,首次金砖四国(BRIC)峰会将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召开。本次历史性峰会的召开,恰好在4月初G20全球金融峰会与7月份八国集团峰会之间,因此也被赋予了太多的猜测和预期。不过,在较为敏感的美元资产安全和超主权货币的问题上,作为东道主的俄罗斯在会前反倒是一改之前的鹰派立场,称美元暂时还无可替代。俄主动为美元减压
俄政府一位高级官员周日称,俄罗斯、中国、印度和巴西四国领导人在16日的首次峰会上不打算讨论新的全球储备货币问题。该官员表示,本次会议"几乎不会"讨论新储备货币问题,相反会关心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更多地讨论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的途径。
外汇储备排名全球第三的俄罗斯曾呼吁降低对美元的依赖程度,并暗示未来人民币和卢布可成为储备货币。据高盛估计,金砖四国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例高达42%。
"现在谈论美元的替代品还太早。"库德林在上周末参加完八国集团财长会议后表示。而在此之前,俄罗斯刚刚在上周宣布,为了腾出资金购买IMF债券,今后可能要减持美国国债。而包括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内的高官此前都曾公开质疑美元作为全球头号储备货币的角色,巴西也有官员称要在本次峰会上讨论美元地位问题。
中国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博士认为,俄罗斯看似前后矛盾的表态,"一方面是打击美元的地位,但同时并不指望能迅速推翻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首次提出金砖四国概念的高盛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也认为,美元在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全球主要储备货币之一。昨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奥尼尔表示:"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可能有所削弱,但在相当长时间内其仍将是最重要的国际单一储备货币,美元汇率也将随着周期性因素上下波动。"
奥尼尔表示,即便金砖四国如预期的那样迅速崛起,美国仍将在全球头号经济强国之列。
凸显新兴经济体影响力
"金砖四国"概念最早于本世纪初由高盛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提出。此后,奥尼尔在《与"金砖四国"一起梦想》的研究报告中预测,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重新洗牌。
有关统计显示,金砖四国的经济总规模占全球GDP的比例约为15%。而据吉姆·奥尼尔最新预计,到2027年,金砖四国的GDP总和可达30.2万亿美元,赶超G7。这比他在2001年的初步预测提早了近10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贺双荣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指出,应对危机、反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无疑是"金砖四国"最急需进行合作的问题。"金砖四国"应为推动建立更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付出更多的努力。
专家指出,本轮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凸显了发达经济体的诸多弊端,也彰显了将不断壮大的发展中经济体更多纳入全球金融和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如,包括一些西方权威人士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发展中国家在IMF等国际组织的发言权应该得到极大提升,使其能够更好参与到国际金融秩序的构建中,有助于稳定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防止类似的危机再度上演。
分析人士认为,中方一直以积极的建设性姿态参与此次峰会,并希望本次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包括扩大四国战略共识,增强战略互信;就应对金融危机积极协调立场,共同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规划四国今后对话与合作方向,推动四国合作沿着健康稳定的发展道路不断向前发展。
梅新育认为,就中方而言,参加这次会议主要有两大目的:首先是加强与另外三国的国际经济政策和政治协调,从而实现反危机政策效力最大化;第二,通过与另外三国的合作,提高本国在国际经济规则制定过程中的发言权,抵制西方垄断规则制定权的企图。"由于另外三国在中国的经贸伙伴中排名较为靠后,所以第二点更重要。"梅新育说。
(朱周良 上证)
重庆"两江新区"有望年内获批
重庆市市长王鸿举在日前举行的重庆国企开放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比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打造的重庆"两江新区"目前正由国家有关部门加紧论证,有望年内获国务院批准。据悉,在规划方案中,重庆对"两江新区"的战略定位是,立足重庆市、服务大西南、依托长江经济带、面向国内外,形成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内陆国际贸易大通道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 (证券日报)
近期出台的外汇管理政策
5月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允许中资银行开立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同时,简化了开户审核手续,放宽了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与境外之间往来的限制。5月1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通知,将部分资本项目外汇业务的审批权限从总局下放至分局。这些业务包括资本金账户异地开户、境内机构对外提供担保、个人财产对外转移以及证券项下部分市场退出类等十项。根据该通知,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申请不涉及调整经营范围的《证券业务外汇经营许可证》的更换、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终止外汇业务,由所在地分局负责审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设立的开放式中国基金,其每月净申购或净赎回金额超过等值5000万美元的,由托管人所在地分局负责审批。
5月1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境内机构可以使用自有外汇资金、国内外汇贷款、人民币购汇或实物、无形资产及经核准的其他外汇资产来源进行境外直接投资。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利润也可留存境外用于其境外直接投资。将对境内机构境外投资资金汇出的管理由以往的核准制调整为登记制。
6月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放松对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的限制。符合条件的各类所有制企业均可对外放款,但境外放款额度不得超过放款人所有者权益的30%。
(卢铮 中国证券报) 上市公司有限售条件流通股将上市
代码 简称 可上市数量 可上市日期
600179 黑化股份 11307577股 6月23日
600293 三峡新材 15000000股 6月19日
000511 银基发展 123741175股 6月17日
000800 一汽轿车 647237767股 6月17日
000501 鄂武商A 74365511股 6月17日
000555 ST太光 10834291股 6月19日
(汤亦 深圳商报) 数据显示,今日深沪两市合计净流入资金14.31亿元,其中机构资金净流入29.25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出14.94亿元。
行业方面,深沪两市77个行业**有36个行业录得资金净流入,超过半数行业被净卖出。
银行板块成为今日资金流入的主力,中国平安宣布收购深发展迎来市场积极响应,银行股全线受到追捧。该板块净流入金额高达28.45亿元。酒类个股继续受到资金青睐,饮料制造板块净流入4亿元。证券期货、保险业等其他金融股也分别流入3.12亿元、2.72亿元。食品制造板块净流入2.92亿元。
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打击资源股普遍受挫,煤炭采选板块净流出9.99亿元,超过其他行业。黑色金属加工、有色采选、有色金属加工板块流出金额都在3.5亿元以上。化学原料制品板块流出2.95亿元。
个股方面,银行股霸气尽显,招商银行、深发展A、浦发银行为净流入前三甲,其中招商银行流入金额达7.2亿元。多数银行股出现在今天净流入前15名之列。此外,中国平安、五粮液、中信证券流入金额都超过2亿元。
紫金矿业净流出1.64亿元,超过其他个股。煤炭股整体表现最差,中国神华、西山煤电、平煤股份、大同煤业、国阳新能齐居净流出排名榜前列。(zhuan) 辛苦。b:b 我国还是美最大债权国。:mad: 。 :*18*: :*18*: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