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不排除通过人民币贬值来推动出口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周一在巴西出席国际结算银行会议期间表示,不排除透过人民币贬值,来推动出口,保持经济增长。周小川在出席国际结算银行会议期间,接受媒体记者访问时,被问及中国是否会让人民币贬值来刺激出口。
周小川表示,人行不会排除任何可能性,但一直到现阶段,中国的国际收支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因此一切仍言之尚早。
周小川强调,金融市场的动荡情况,对投资和消费信心造成负面影响,中国将会密切监测国际收支情况,他表示,虽然部份新兴国家出现了资金外流的情况,但中国并没有面对同样的问题。
而对于未来的利率走向,周小川表示,人行自九月中以来已经三次减息,现阶段会着重于透过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货币政策将会是稍缓,暗示短期内可能不会再有减息措施 周小川:可能晚些时候才会考虑进一步减息
央行行长周小川周一在圣保罗国际清算银行会议的间隙表示,中国目前的重点是通过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可能会在晚些时候下调基准利率。
当被问及央行进一步降息的前景时,周小川指出,中国央行已在过去几周内采取重大举措,放宽货币政策。他还称,中国央行已经在过去几周内三次下调利率,因此可能会在晚些时候才会考虑进一步减息。
他认为中国当前将主要着力于财政刺激方案,此外还将兴建一些由财政资金及商业银行和私人部门提供融资的部分项目。
而为防范可能出现的流动性危机,央行最近在货币市场上的动作频频。据了解,央行正在同业拆借市场推出一项为银行注入短期流动性的创新型工具,以备银行出现流动性紧张问题时,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紧急的资金支持。业内人士分析,此举主要是针对外资银行在中国可能面临的流动性危机。
上述创新型工具与央行此前提供的抵押借款、回购、票据再贴现等形式很像,主要目的也是为提供流动性。而日前央行已制订了一项应急方案,该方案至少包括4-5项紧急措施。
据财经网报道,央行货币政策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央行两周前曾开过一次会议,对提供短期流动性的工具进行了创新,包括推出期限拍卖工具(TAF)。"所有中国境内的银行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如果出现短期流动性不足,都可以通过这种短期债务工具,从央行获取短期流动性。
TAF源于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的一项创新,即允许金融机构用自己持有的多种资产作抵押,以利率竞标的方式向美联储融资,缓解短期流动性危机。
据了解,目前外资银行对上述借款工具更有需求意愿。
自雷曼兄弟轰然倒闭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同业拆借市场上拆得的资金大幅减少。数据显示,9月初,在华外资银行每日的同业净买入在100亿元左右,到了9月下旬,净买入猛降为30亿元左右。
长期从事资金业务的银行业人士介绍说,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恐慌;谁都不知道未来哪一家外资银行会成为下一个雷曼兄弟。 (东方早报) 已查,文章为断章取义
人民币贬值刺激出口是个好主意
"不排除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巴西召开的国际清算银行会议上的一番表态,打破了一直以来业内形成的关于人民币升值的"思维定式"。这一表态,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判断。自200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成为市场的普遍预期。2005年7月,央行实施汇改并将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从8.27重估为8.11之后,市场的这一普遍预期更加强化,认为这只是拉开了长期升值的帷幕。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了19.25%,今年以来则升值了7.41%。人民币汇率这种稳步升值的特征也使"人民币升值"的思维定式再次得到强化。
但是,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特别是对于瞬息变化的金融市场,就像美国华尔街大投行的破产也就是几天的时间。而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转变也要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金融体系状况以及企业的承受力来决定。
这也符合中国一直坚持的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三项原则,即"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这三项原则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5年6月的亚欧财长会议上提出来的。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汇制改革之路开端,这三项原则就一直引领着中国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
主动性,就是根据中国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决定汇率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汇率改革要充分考虑对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和就业的影响,考虑金融体系状况和金融监管水平,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对外贸易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对周边国家、地区以及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
可控性,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要在宏观管理上能够控制得住。既要推进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的波动。
渐进性,就是有步骤地推进改革,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要,而且要考虑长远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
当前,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经济陷入低迷,中国出口压力进一步加大。由于外部需求大幅降低,由此带来出口回落、企业破产、失业压力等一系列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构成挑战。因此,"不排除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帮助推动出口,以及维持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的可能性。" 周小川的表态也符合当前经济的现状。
业内也有观点认为,与其用出口退税的措施来补贴出口企业,还不如让人民币汇率贬值。出口退税不仅给政府造成财政负担,也可能让中国出口的产品在国外遭遇反倾销抵制。而且,获得退税补贴的企业也十分有限。与此相比,人民币贬值无疑是成本最小、惠及面最广的补贴出口部门的手段。
由此可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健全面向市场、更加具有弹性的汇率制度,不仅有利于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也有利于周边国家以及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中金公司表示人民币明年可能贬值2%
10月份M2 增速低于预期,M1 增速降至10 年最低;投资意愿萎靡和存款定期化加剧,致使M1 与M2 的增速剪刀差进一步拉大;贷款额度放开之后,贷款增长低于预期,反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和企业贷款需求萎缩。
经济加速下滑推动货币增速继续回落:M2 增速从9 月份的15.3%继续放缓至15.0%,低于市场预期的15.2%,连续5 个月下行,创下05 年5 月以来新低,这符合我们此前的判断:经济下行时,货币流通速度放缓,限制了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
贷款增速依然稳健,但未来面临放缓压力:10 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1819 亿元,增速比上月微升0.1 个百分点至14.6%,考虑到10 月份已解除贷款额度控制,这一增长略低于市场预期。尽管政府鼓励银行贷款,但商业银行在经济下行周期也将控制风险,"有保有压",我们预计未来贷款增速面临放缓压力。过去历次中国经济下行周期中尽管降息贷款仍大幅放缓就印证了这一点。
存款定期化加剧,银行贷存比继续下降:10 月份居民存款增加3155 亿元,增速今年以来呈一路攀升态势,且存款定期化趋势愈演愈烈,定期存款占银行总存款的比重已从年初的52%上升至目前的57%,显示投资意愿萎缩以及降息预期加大使得资金加速转为定期存款。这导致10 月份M1(主要为活期存款构成)增速下降至8.9%,为10 年以来最低点;M2 与M1 增速"剪刀差"达到06 年5 月以来最高,对资本市场流动性带来负面影响;此外,银行贷存比加速下降。
货币政策力度将加大:政府上周日首度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新基调(1998 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印证了我们此前的判断,即本次货币政策的反应将更猛烈和迅速,预计09 年底前基准利率还将被下调216 个基点,且每次幅度可能高于27 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将被下调350-550 个基点;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升值将放缓至2-3%,对美元的汇率则取决于美元自身走势,明年可能出现2%的贬值。 (上海证券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