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小感慨
刚看到一个朋友发的,现在想想不知道是真是假,因为我的QQ并没有收到这个提示.
其实这个信息不是很准确的,简单来说股改成功与否,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点位就能说明白的,即使不破2245,股改实际上也已经失败了.因为很多股票恐怕连998都跌破了,这个上证指数实际上只有一个心理的作用,实际作用很小.
股改失败的原因就是对价太低,便宜了大小非,估计很多朋友可能都忘了,当初深发展0对价股改,简直就是强盗行为,后来新桥无耻的使用了10送1,并带10:0.5认股权证算是敷衍了事,结果居然通过,由此可见当时参与投票的大股东小股东是多么的愚蠢和幼稚,新桥投资用这么低的成本就获得了流通权,这也不能怪人家新桥,只能说国内机构也好,投资者也好,都太短视了,只看见眼前的那么一点利益,根本不会考虑长远的影响,不过发展低对价可能也跟人家是外资有关系,引进外资总是有优惠的,可是国内的机构实在太没出息了,为什么不能否决它的议案呢?我不是深发展的股东,我也没持有过深发展的股票,可是我真的感到非常的痛心,当初我就很反感新桥,本身入股的成本就很低,新桥是外资不假,或许新桥真的带来了管理上的先进经验之类,但是也不至于给新桥这么大的特权!
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的成本之低,导致如今大小非疯狂的减持,忘了是哪个资本市场也进行过类似的全流通改革,但是当时人家的对价是多少?是10送15!这样一来上市公司为获得流通权付出了较高的成本,不仅不会减持,好公司甚至还会增持,因为股本和控制权的问题,所以我们的股改从低对价开始,就注定有这样的结果.
很感慨,从股改开始到现在,见过太多的不合理,欺骗甚至欺诈,但是没办法,大环境是这样的,现在很多股民炒股亏了钱就骂ZF,其实这同样是非常幼稚的行为,如果大家都有一定的远见的话,那么我想上市公司也不会这么容易就以低对价获得了流通权,另外很明显的,国内的机构包括基金也是短视的,但是股改的时候散户全面被套,市场应该还是以散户为主的,所以很遗憾的,是散户们自己放弃了为自己争取权利的机会,再加上机构炒做的欲望过于强烈,直接导致股改快速完成,所以实际上ZF或许在监管上有一定的责任,但是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出在市场的参与者身上,也就是998点参与股改的股民和机构,他们才是导致股改失败的始作俑者.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对价不合理,那么在开股东大会的时候完全可以投否决票,停牌就停牌,可是很多人还是怕损失自己的短期利益,可是这些当初选择了实现自己短期利益的人,不知道是否有幸逃过了本轮大调整?
所以这是很讽刺的,虽然我们的资本市场历史很短,但是对于人的生命来说也不短了,可是为什么短视的人还是这么多?为什么???
股改失败,我并不感到意外,但是,这个消息却让我想起了一些往事,股改时的情况又浮现在眼前,我很心痛. 我很心痛.
很心痛. 有日子没见了 :funk: :funk: :funk: :funk: 不是短视是满足个人利益
经济人带来整个经济环境的不经济:*22*: 谁也不想同意这么低的对价,关键当时国资委的定价就是十送三,你不同意也得同意呀。 我很心痛.
非常以及极其很心痛. 短视???你有能力推翻zf的决定么?:*29*: :*29*: :*29*: 中国特色...:*25*: 楼主只看到了新老划断前老的一方面,其实更大的问题是股改后发行的IPO,连可怜的10送3都没有,很快也要全流通了!
新股不改恶性圈钱的本质,这个市场根本没救。 :funk: :*27*: :*27*: 没人能阻挡gua mindang收刮得步划 :*27*: :*27*: :*31*: :*31*: 新股过一段时间就全流通
这个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对,全世界只要发新股,肯定都会有大小非的,港股许多小非都是开市就能流通的,控股股东也最多一年就能全流通了,关键不在于这里
关键是新股,我们的一级市场定的价格,二级市场的暴炒,才是人为的导致了大小非的减持冲动,每支新股的价格如果只是净资产的二倍,你看它们减持不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