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4*0.2=?
6124*0.1=?
:*22*: :*22*:
325=1558*0.2086
998=2245*0.4445
港股
150=1775*0.0845
美股
41=386*0.1062
[ 本帖最后由 zgz3528 于 2008-8-31 18:43 编辑 ] 向各位高手学习! 哇,这里越来越热闹了 原帖由 zgz3528 于 2008-8-31 18:22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2*: :*22*:
总之,暴涨之后是暴跌,暴跌之后不一定暴涨!!!
:*19*: 铁球抛得很高,肯定要垂直落下。再想抛起来,阻力太大了。
回复 #3847 大灰狼504 的帖子
大灰狼似乎对古代哲学有所领悟呀?:*22*: 谢谢老和讯!谢谢! 暴涨之后是暴跌,暴跌之后不一定暴涨:*19*: :*19*: 假设不成立
都是讨论美利坚 一个全村学习最好的学生的成绩
中国也能第一么
看看基础教育看看一些务实东西 别血汗工厂的工作久了自己骗自己久了
就以为自己真的牛了!!!
就像房地产,你靠这个称霸全球看看
这只是个原始森林而已,奉行丛林法则 忘说了, 路上都是bmw 没什么
啥时候,十亿总中流 再来讨论崛起 全流通已经点中了中国股市的死穴,18年的畸形发展已经走到了尽头,崩盘仍将继续进行,任何企图阻止的措施和行为都为时已晚,只能是螳臂当车,烂铜当做黄金卖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低迷的股市依旧存在套利机会,“有心”的大资金正脱离二级市场,转战大宗交易。
进入8月以来,两市每日成交金额维持在300亿~500亿元的“地量”水平。与二级市场的冷清相反,大宗交易平台却日见活跃,8月20日更创下1天成交11笔的记录。其中,8月20日起的三个交易日内,大小非在大宗交易平台上减持股票总金额达到3.39亿元。
大宗交易市场的别有一番天地正被一些“有心人”看在眼里。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券商、私募正充分利用大宗交易平台,做起了套利交易:先以低于二级市场收盘价的成本从大小非手中买入筹码,第二天再在二级市场抛出获利。“利用两个市场的价差做T+1套利交易,打了政策一个擦边球。”上海一位基金经理如此评说。
5000万以下的T+1套利
陈逸(化名)是上海一家大型创新类券商自营部员工,专门负责大小非大宗交易业务。
“大宗交易价格是当日收盘价的9.2~9.3折,即比二级市场价格低7%~8%。”陈逸回忆。当时,公司抱着试探买入建仓的心态,将成交规模控制在市值5000万元左右,却无意中成就了他们的套利生意。
6月,陈逸与“小非”谈成两单生意,市值规模分别为2000万元和3000万元。不巧的是,买入时点刚好碰上下跌,公司赶忙抛出了这两只股票。“幸好规模比较小,很快就卖出去了,不过获利还有5%。”有了这次“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操作后,陈逸他们开始有意识寻求大宗交易与二级市场间的套利机会。
据了解,做这类套利“倒手”交易在当日以低于收盘价的价格买入,第二天马上卖出,以T+1操作来确保获利。但如果买入的筹码恰巧是机构持有的品种,甚至会进行“T+0”的交易。“在收盘前先在二级市场将股票卖出,等收盘后再在大宗交易平台买入。这样即便持有股票不卖,也稳赚了5%的价差收益。”陈逸说。
如今,陈逸买入股票的价格折价程度比6月时有所缩小,从折价8%缩小至折价6%,原因是“二级市场的绝对价格跌了很多”。但即便估值很便宜,他们买入筹码,仍然不打算做长期投资,而是纯粹做“倒手”套利。“宏观环境有太多不确定性,买入持有还是会亏钱。”陈说,公司的经营目标有了改变,从追求相对收益变为尽量不亏钱。
而经过几个月的“倒手”买卖,陈逸也积累了不少交易心得。“做‘倒手’买卖,最好将成交市值控制在5000万元以下。”陈逸解释,自6月以来,市场承接盘很弱,如果一次拿的筹码太多,卖单一扔出去,就会将获利空间“砸没了”。
为了拿到的筹码能顺利“出手”,流动性好的股票成为他们的首选。在这个基础上,陈说,“卖股票时最好将手里的筹码全部出掉,以免剩余筹码被砸得半死。”而为了确保卖出利润,陈认为,买家最好是自己单独买下卖家的筹码,因为“持股太分散,很容易造成买方争相抛售,将价格打得很低。”
大小非“理财”
陈逸他们巧妙利用价差套利,并非市场的一个特例。在弱势环境下,包括私募、券商在内的机构,都盘算着大小非的蛋糕。
在上交所的大宗交易意向申报信息中,买卖氛围极为活跃。例如,自8月19日至8月22日四个交易日,227.1万股的江南医药(600713.SH)都在待售状态。“这是深圳一家房地产公司要求代售的股权”,托管这笔股权的江南证券深圳春风路营业部人士说。
除了卖出股票的部分信息外,申报信息中更多的是买入大小非筹码的信息。记者以私募身份一一电话咨询发现,私募和券商营业部占了两大主力位置。
北京一家私募机构余先生发出的买入信息是银行股,价格是收盘价折价10%。“银行股估值便宜,流动性好。买入银行股套利,心里会比较踏实。”他说。
无独有偶,深圳一家营业部的大户张先生也将目标投向银行股。张先生自称是潮汕人,深圳有好几位老乡手里都有一笔钱,想联合做一做大小非“生意”。“大家都想做一把倒手买卖。”张认为这是一笔看得见的赚钱机会,赢钱的概率比直接炒短线要大。
由于大小非股票都托管在券商营业部,各家券商也积极为有意买卖的客户牵线搭桥。
“为了交易量,营业部为大小非争得‘头破血流’。”南方一家老牌稳健券商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告诉记者,自5月起,该公司各家营业部将大小非客户的资料和需求汇总到公司总部的资产管理部,并由资产管理部针对客户的需求设计减持方案。但真正接洽后,他发现操作比较难,“公司没钱帮大小非接盘”。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另外一家创新型券商的资产管理部也紧盯这块蛋糕,打算设计一只为大小非接盘的理财产品。
“解决大小非的手段是疏,而不是堵。”上述券商资产管理部人士称,公司营业部有好多客户都要求帮忙找资金套现,这就意味着里面有市场。“产品的设计思路是一部分投资债券,为客户提供保本;另一部分资金则专门做大小非股权的套利交易,为浮动收益部分。”
“小非”想以更高的价格套现,而私募、券商则希望以更低的成本保证套利空间。在大宗交易平台上,机构之间的博弈色彩依然浓厚。据了解,作为卖家的大小非,能接受的价格底线是二级市场收盘价的95%,而券商及私募等买家的价格上限则是收盘价的94%。
基金旁观
据了解,大宗交易平台原本是为了大笔交易存在,市场最初都认为基金会成为大小非的主要买家,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好的权重大盘股,其他基金公司也看好,价格并不便宜。而对于一些流动性差一点的小盘股,我们不敢要。”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研究总监表示,与私募和券商不同,基金对套利交易没有兴趣。“‘倒手’交易要求成交金额不能太大,这对资金规模比较大的基金来说,套利收益对净值的贡献非常有限。”
资金都具有逐利性。当资金逐渐流向大宗交易市场时,是否意味着利用大宗交易和二级市场的价差套利,就一定能赚钱?
从此前两个市场成交差价对比来看,利用两个市场套利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投资之道。数据显示,8月20日,山西焦化(600740.SH)以5.81元/股在大宗交易平台成交200万股,成交金额1162万元。而8月21日,这只股票的最低价也达到6.80元/股。这意味着接盘方可以轻松地在二级市场出手,每股获利空间至少也有1元,回报率超过10%。
采访中,多位买方表示套利不仅要控制规模和成本价,更要看市场环境。若碰上大盘几天连续下跌,他们一般不会接单,以免“套”住自己。
人气调查 不操作是最好的操作
亮丽的中报业绩并没有带给股市更多的信心,调查显示,半数以上投资者认为,半年报显示的上市公司业绩仍在半山腰,随着经济下滑,公司业绩还会继续下滑。因此3成以上投资者计划逐渐减仓,另有近半投资者计划观望后再做决定,只有不到2成投资者有加仓打算。4成投资者认为,目前管理层应该放宽投资资金渠道,建立多层次机构投资者以改善市场趋势;3成投资者希望今后新股发行全流通,以免产生新的大小非问题;另有不到3成投资者希望监管层严厉打击虚假信息披露并加强上市公司审核。 :*( 最新观点 大小非和机构这帮王八犊子 占位。。。 各位:晚安了。 关注老和讯 好快,快4000楼了.
留个脚印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留个脚印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22*: vv :*22*: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仔细消化,谢谢:*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