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天使
发表于 2008-3-1 12:07
原帖由 李李高 于 2008-3-1 11:36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不是交流,是灌水
灌点纯净水,
灌了也白搭。
灌点矿泉水,
灌了亦无用。
:*22*: :*29*: :*29*:
古_风
发表于 2008-3-1 12:07
原帖由 hubbtt 于 2008-3-1 08:56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来不太妙啊
A股连续无量,即使跌也不会暴跌,震荡而已
ST天胶
发表于 2008-3-1 12:24
原帖由 xinitoto 于 2008-3-1 08:12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各水王都注意咯!有同志投诉实战交流贴水太多,影响实际交流质量!和想看到的东西要翻N页才能看到!所以请大家以后在实战贴少点灌!要灌也在水区那边灌!谢谢大家支持!:)
:*19*: 孙哥辛苦了
TASDN
发表于 2008-3-1 12:30
大家辛苦了
天下无油
发表于 2008-3-1 12:37
:*29*: :*29*: :*29*: :*29*: :*29*:
大猫cat
发表于 2008-3-1 12:40
:*29*: 还需努力啊,革命尚未成功
vocom
发表于 2008-3-1 13:29
:*22*: :*22*:
pcdz
发表于 2008-3-1 13:32
原帖由 古_风 于 2008-3-1 12:03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美股暴跌:*29*:
下周比较悬!
pcdz
发表于 2008-3-1 13:43
星期一抛了!
smicsmic
发表于 2008-3-1 13:45
:*27*: 以后不来灌水了。。。
支持老少帅哥。。。
pcdz
发表于 2008-3-1 13:46
原帖由 vocom 于 2008-3-1 13:29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2*: :*22*:
象红旗不倒那样就好了!
奥菲罗克
发表于 2008-3-1 14:11
强烈赞一个!
奥菲罗克
发表于 2008-3-1 14:16
顺势而为!
自由的天使
发表于 2008-3-1 14:19
灌点纯净水,
灌了也白搭。
灌点矿泉水,
灌了亦无用。
闲居无事可评论,一柱清香自得闻。
:*29*: :*29*: :*29*:
lzy5678
发表于 2008-3-1 14:26
天啊.快创记录了,:*22*: :*22*: :*22*: 继续灌
jetshee
发表于 2008-3-1 14:32
看来 不加一块砖不行了 :*22*:
自由的天使
发表于 2008-3-1 14:39
行看流水坐着云,再加一桶。:*29*: :*29*:
自由的天使
发表于 2008-3-1 14:49
春季行情犹豫向上
作者:谢百三
外国经济学家十分恐惧次贷危机
现在看来,美、英、日及中国香港经济学家都远比中国国内学者更恐惧美国次贷危机;美联储伯南克认为美国经济近期将缓慢增长。他暗示,美联储还应采取必要措施,避免经济下滑。这就意味着美国利率还将下降。
此外,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继续下滑,更糟糕的是,美国约有40-50万个家庭因为无力偿还次贷而陷于“负资产”的窘迫状态。美国人历来是不存款的,而是靠贷款预支为生的。房地产涨了,把涨的30%再抵押借钱来花。这下子尝到了这种寅吃卯粮,只管近期,不顾长远的苦头了。
前几年出过一本《富爸爸穷爸爸》的书,大力鼓吹美国人的这种生活方式(实际上是恶习),现在还有何话可说?
美国经济的走弱,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数量会有影响,但“吃穿住行”等中国廉价商品,反而会成为他们的首选。
美联储再降息的话,给周小川继续出难题,中国还敢加息吗?中国的准备金率还会上升,但加息的话,风险太大了。
急跌物极必反
中国一年一度的人大、政协会议近在眼前。3月3日、5日,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先后开幕,以往两年总是围绕着它们走行情。股市涨得太高,一到两代会就跌;股市跌得太低,又是在此前必往上涨。
中国股市的大盘(主要是大盘蓝筹股),明显地跌得太急、跌得太深了。近两个月来,跌得面目全非(其实只要拉动权重极大的中国石油,就可以稳住大盘了)。
此外,港股招商银行跌到24港元后,两天内又涨到28港元,而a股招行仅31-32元,空方就失去了往下打压的勇气。中铝h股从12港元涨到16港元,a股中铝起码不至于在32-33元一带太恐惧了。
这次参加两代会的金融界代表是历届中最多的之一,反映了金融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高,他们的声音可以让人大、国务院知道,对资本市场肯定是好的。如强烈要求下降印花税,此事成功可能性较大。因为中国的印花税率确实是世界各国中最重的之一了。当时为了打压勃勃向上的股市,急急地在一夜之间出台大幅提高印花税,结果人们一年交的印花税2005亿元,甚至超过了人们领到的红利1800亿元。世界上有这样的股市吗?这不成了吴敬琏教授所说的赌场吗?股市的交易成本太高太高了。
股市的中长期行情看供求
中国股市的中长期趋势究竟看什么?2006-2007年我们坚定看好股市大牛,但现在对大盘蓝筹股的走势(也即大势)确实感到扑朔迷离
++++++++++++++++++++++++++++++
灌点纯净水,
灌了也白搭。
灌点矿泉水,
灌了亦无用。
:*29*: :*29*: :*29*:
自由的天使
发表于 2008-3-1 14:53
成思危:创业板时机恰当 (转)
十年,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十年,也足以磨一剑。
中国的风险投资业(以下简称VC),从1998年"中国也有风险投资?"这样的疑问中走过了10年,如今已经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VC大国。根据科技部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境内有360家VC投资机构,拥有超过660亿元的投资规模。
这还仅仅式一个开始,也不会是一个顿号。
随着相关的政策的放开,创业板的推出,资本市场多层次的建设,以及中国经济的利好发展势头,可以预见的将来是,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下一个十年,将是风险投资的"黄金十年",依然有挑战,也依然会有磨躏,也会有起落,但三味真火之后,炼出的才是真金。
为此,站在这个继往开来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将陆续推出"风投十年"系列报道,记录、见证、反思和展望中国风投业的原生态。
1998年,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向政协提交的《关于加快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被列为当年"两会"的"一号提案"。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第一副主席张榕明评价:这个提案把VC投资从原来的星星之火催生成为如今的一项事业,而时任民建中央主席的成思危也被业界称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时间走过10年,最初成思危提出的VC在中国发展要采取三步走的战略。"按照目前来看,当初预计10年完成这个大三步走的战略,目前也能基本实现了。"2月29日下午,在回顾当年的"一号提案"时,欣慰地对本报记者表示。在探索和尝试了近10年后,中国的创业板终于有望在今年内推出。
一直以来,成思危都评价自己是一个"审慎的乐观主义者",整体上是乐观的,但是行动上则要非常谨慎。"VC投资目前在中国的急剧发展、PE(PrivateEquity,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推出、创业板的设立、股指期货的开始,既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成思危指出,比如中国VC投资现在的主流思想是"摘快熟的桃子",而不愿意"把鸡蛋孵成小鸡"。
创业板时机恰当
《21世纪》:1998年您代表民建中央提交的《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被认为将风险投资的理念撒遍了神州大地。现在回想,您是否有预想到当年的这份提案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毕竟站在当时的时间点上,风险投资实际上在中国已经发展了15年。促使这份提案发挥这么大作用的内外部因素是什么?
成思危:有些事情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去做,就会事倍功半。1998年的提案之所以会有那么大的反响,从目前来看也得到了很多的认可,很大程度上是和条件成熟有关。
其实,自1985年起中国就有VC投资的实践,但在1998年以前一直发展缓慢。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条件不成熟。直至1997年,国内还有许多人甚至认为VC投资是教唆人非法融资,而从实际操作层面,大部分人也是把VC投资当作常规投资手段的一种,是对回报率有要求的。
1998年前后,内外环境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内部而言,当时国内科技界和大学里有大量科技成果需要转化,全国一年有3万多项科技成果,却仅有20%转化成产品,建厂生产的不足5%。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在外部,美国新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海外VC机构也有一部分正在寻找进入中国做投资的机会。加之1997年,在当时科技部副部长邓楠的主持下,国内首次对国外创业投资发展问题做了一个系统性的研究,确切地给出了风险(创业)投资的概念,提出了我国风险投资体系的发展战略规划。
《21世纪》:每一项新理念的提出都不可能是顺风顺水的。当时社会上就没有对中国是否要发展VC投资有所质疑?
成思危:事实上,当时社会上对此有很大的争论,分歧主要体现在VC投资的特点和重点两方面。
现在很多人都明白了,VC投资是有风险的,是长期的,是组合式的、专业化的投资。但在当时很多人甚至连VC投资的风险与回报是对称的这一点都不赞成;更有人不能接受VC投资3-7年的投资回报周期;也无法理解VC投资作为权益类投资,追求的不是短期效益而是长期效益这一点;更不能理解VC投资需要用自己专业知识帮助创新型企业达到成功。
其次则是对投资重点也有异议。VC投资的重点应该是在投资科技创新型企业上,这是中国创造自己的创新能力、创建创新型国家所必需的。在美国也一样,他们的VC投资主要还是集中在IT、医药健康以及绿色技术的投资上。
《21世纪》:当年您提出中国风险投资发展三步走的战略。当时为什么提出这样的战略呢?从目前看,您当初的设想是否如期变成了现实?
成思危:1998年我就提出中国VC发展要走分三步走,第一步建立风险投资公司,为海内外投资者评估并推荐风险投资项目,并受投资者的委托对项目进行管理;第二步成立风险投资基金;第三步则是建立包括创业板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为VC投资提供出路。
当初设想,用3到5年走完第二步,用5到10年走完第三步。之前我有过一个说法,认为当初的预期过于乐观了,谁也没有预想到美国的互联网泡沫会破灭,因此带动全球的VC投资都走入了严冬。尽管这对中国的影响不是那么大,但从2001年到2005年,VC投资在中国也相应地进入了调整期。但目前看来,这个预期也能如期实现了。
当时提出这样一个大三步走的战略,是因为我认为,中国的VC发展应该循序渐进,当时也有很多人不理解。1999年很多人都呼吁要开创业板,我就不同意,那个时候开创业板,风险太大了。那等于是把VC应该承担的风险转嫁给广大的投资者。因此我在当时曾经给国务院写过一个报告,提出二板市场的设立也应该循序渐进,走小三步:先设立一个供高科技企业上市的板块,主体遵循主板的上市条件,然后逐步扩大范围,在此基础上再成立独立的创业板。
VC要孵小鸡而不是摘桃子
《21世纪》: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为下一个阶段促进VC在中国的健康发展,在完善已有的政策、法规基础上,您认为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成思危:VC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推动其发展需要完善和改善多方面的环境。
此前,包括《证券法》、《公司法》、《企业所得税法》等法律的修改都极大程度上推动了这个行业的发展。民建中央和我一直在努力的一个目标就是要推动专门的《风险投资促进法》的制定,现在对VC投资的优惠还分散在各个法律中,如果能整合起来势必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其次要创造好的文化氛围。为什么在美国的硅谷、128公路会成为美国创新的中心呢?很大程度上就是那里有好的文化氛围。VC投资在这些地方成功很平常,失败也很普遍,人们也认为这种成功或者失败对于VC投资而言也是正常事。但在中国很多人还不能容忍VC投资失败,这是个需要扭转的思想。比如在集中了中国80%以上VC投资的北京、深圳、上海,是否能提倡这样一种文化?
还有需要建立一个支撑体系。民建中央除了在参政议政的层面呼吁推动VC在中国的发展外,这些年一直都在举办风险投资论坛,作为中国VC宣传和沟通的平台,同时还成立了风险投资研究院,出版风险投资年鉴以及风险投资杂志,并且联合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了风险投资的硕士、博士点。目前我认为没有做踏实的,就是这个行业还缺一个全国性的行业协会。
我一直都说中国VC领域的首要问题是人才问题。中国是否能改变环境,吸引有魄力、真正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员到国内开展相关业务,这仍是个问题。
《21世纪》:站在2008年的时间点上,对中国VC投资的发展,尽管中国的VC投资发展速度非常快,是否也存在让您担忧的地方?
成思危:VC投资是一个组合型的投资创新工具,在中国发展的时间还很短,自然也就意味着肯定存在问题。
首先,尽管中国的VC投资已经是第二位了,但从具体的数据可以看出,其中外资VC投资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中资VC的增长。2001年,外资在中国整体VC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大概是在15%左右,而到今天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了30%。在活跃的VC机构中,外资所占的比重恐怕更高。我一直呼吁要发展本地的VC投资力量。
其次,很多VC机构的人说,树上的桃子,要摘那些快熟的桃子而不是青的桃子。但这是从金融、从回报的层面上说的。从私募股权投资的本质意义上来说,VC的作用就是要找到鸡蛋把它们孵成小鸡,而PE的功用则是把小鸡孵化成大鸡。如果大家都不去孵化小鸡,又哪里来的大鸡?
比如,去年有很多VC机构都在搞连锁型的经济酒店,因为看中了奥运会的机会。从回报上来说,这肯定是一个好的商业机会,我的意思也不是说不能搞,但这和推动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VC投资应该服从国家目标,支持创新型的企业进行创业。尽管每家私募股权机构都有自己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后端肯定都会放一点,但仍要将注意力放在前期的高风险项目上。
++++++++++++++++++++++++++++++
灌点纯净水,
灌了也白搭。
灌点矿泉水,
灌了亦无用。
自由的天使
发表于 2008-3-1 14:55
李志林:清醒认识“硬着陆”后的股市新格局 (转)
如果说中国房地产市场因为总体供不应求、变现性差和考虑到按揭贷款的安全性,有关方面主要靠政策让其"软着陆"的话,中国股市则因供严重大于求(大小非解禁、再融资、从紧货币政策)、流通性好、受周边股市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大,经4个半月的调整,已于近期实现了"硬着陆"。
从政策取向看,2月份两次跌破4200点后,有关方面在停批基金5个月后相继开放了6家基金,新批准一家基金公司,先后批准9家和8家基金公司的专户理财资格,显示出在4000点上方维护股市稳定的意图。
从调整幅度看,从10月16日的6124点至2月26日的4123点,4个多月跌幅高达33%。从1月14日的5522点至2月26日的4123点,1个半月跌幅高达25.4%,按照牛市中级调整的极限是25%-30%的标准,显然已跌过头了。
从市场估值看,(按2007年预期报表),平均市盈率已由去年10月的69.56倍(按2006年报表)降到32倍左右;第一权重股中石油从48.62-21.80元,跌幅高达55.2%;大盘蓝筹股的平均市盈率已降到29倍;23家上市公司跌破了增发价;兴业银行和招商银行32.8亿股和26亿股的大小非解禁没有出现大抛盘,股价不跌反涨……表明市场各方对现阶段股市估值合理的认同。
从技术层面看,2月26日4123点时,RSI相对强弱指标出现底背离,成交萎缩,人气低迷,指数远离多条均线,双底态势明显。
但是,"硬着陆"也意味着大盘遭到了"硬伤",紧接着不是立马腾飞,而是需要"疗伤"。这是因为导致"硬着陆"的三大因素即通胀压力和从紧货币政策、供大于求(大小非解禁、再融资、资金不足)并没改变,投资者必须清醒地认识"硬着陆"后的股市新格局。
首先,牛市主升浪已因2006年大涨130%和2007年大涨96.6%而成为过去,2008年股市虽然牛市性质未变,但不存在仅靠指数上涨就可赚钱的系统性机会,而只有阶段性、波段性、结构性和局部性机会。
其次,研判大盘时需将指数和个股切割开来看。指数涨跌不等同于大盘好坏,仅以指数来论市,经常会找不到北。看对了指数下跌而做空成功,照样会踏空大牛股;而看准了指数上涨做多,也会选错个股。在指数比元旦前下跌了1138点的情况下,对中小市值股进行主题投资,照样能在逆势中盈利。
再次,2007年过分冲动上涨的大盘蓝筹股将继续落寞、"还债"。目前蓝筹股平均市盈率仍有30倍左右,AH股价差仍然很大,再加上紧缩的货币政策,排队抢购基金的局面不复存在,基金连续3个月大量减持蓝筹股,抱团取暖已打散。3月份仍有3700亿大小非解禁,因此,当务之急是让上证50成份股的估值降到银行年收益4.14%的倒数--24倍市盈率。因为当它们估值升高,大小非解禁和再融资的冲动便会使市场难以招架,目前大盘股回归价值是合理的,它们上半年只有急跌后的反弹机会而绝无反转的希望。
最后,2008年,尤其是春升行情的主要机会在高成长的中小盘股中。在笔者看来,在高扩容压力下和创业板即将推出的2008年股市,高增长、高送转、高预期的中小盘高科技、创新类、创投类概念股乃是避风港和聚宝盆,其在一二月份的逆势上涨已证明了这一点,在随后的春升行情中更将大显身手。基金从大盘股中撤出的资金正在不断地往中小市值股转移,完全有能力在此板块中演绎精彩的春季牛市行情。
++++++++++++++++++++++++++++++
灌点纯净水,
灌了也白搭。
灌点矿泉水,
灌了亦无用。
:*22*: :*22*: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