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发表于 2008-1-25 09:47
偶建议大家去看看2005年前,两只保险股在A股市场的收益,是亏损的。
而近两年的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A股市场的暴利。
那是否可以让人去猜想,保险股的业绩和资本市场的波动息息相关。
再去看看,平保去年抄底收购的比利时富通集团的股票,因为受次级债影响,富通集团的保险业务部门形成重大亏损,平保收购时的价格是19欧元,前段时间这只股已经跌到16欧元,浮动盈利已经达几亿欧元,但现在谁敢说次级债的问题已经到头了?就如同当初次级债刚出来时,很多人还不相信会演变成美国的金融危机一样。
偶觉得要买,也要把这些问题都考虑一遍。
海外市场的混业经营远比国内要普遍,保险公司参股银行,证券公司,提供理财服务,都有可能因为次级债而受牵连,引起连锁反应。
所以当偶们看到金融企业的高速成长时,一定要想到高收益下伴随着高风险。
[ 本帖最后由 February 于 2008-1-26 22:14 编辑 ]
air86
发表于 2008-1-25 09:51
古往今来,国内国外, 保险业和传销的名声都差不多臭. :*22*:
sxwanghao
发表于 2008-1-25 10:03
利率是影响寿险公司业绩的关键指标!
古_风
发表于 2008-1-25 10:08
原帖由 February 于 2008-1-25 09:47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偶建议大家去看看2005年前,两只保险股在投资市场的收益,是亏损的。
而近两年的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A股市场的暴利。
那是否可以让人去猜想,保险股的业绩和资本市场的波动息息相关。
再去看看,平保去年抄 ...
真应该跟你学学,稳打稳扎投资型
candoit
发表于 2008-1-25 10:14
你还是不要当牛股推荐版主了
calvinyang
发表于 2008-1-25 10:15
平安现在还不是底,等待中;毕竟它和H股价还差太多。
爱睡的考拉
发表于 2008-1-25 10:16
原帖由 February 于 2008-1-25 09:47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偶建议大家去看看2005年前,两只保险股在投资市场的收益,是亏损的。
而近两年的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A股市场的暴利。
那是否可以让人去猜想,保险股的业绩和资本市场的波动息息相关。
再去看看,平保去年抄 ...
有关的,但不是指保险业绩,是其他投资收益占太多比重了~
何必炒股
发表于 2008-1-25 10:25
原帖由 回到未来 于 2008-1-24 23:09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持有很久了,中间做过几次差价。但长线仓位没有动过。
这一星期,对于中国平安601318和2318来说是极其黑暗的。股价表现上,连续阴跌后加速暴跌。
众所周知的原因令他成为了基金经理们的泄愤对象。
...
高手的想法:*19*::*19*::*19*:
何必炒股
发表于 2008-1-25 10:27
原帖由 February 于 2008-1-25 09:47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偶建议大家去看看2005年前,两只保险股在投资市场的收益,是亏损的。
而近两年的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A股市场的暴利。
那是否可以让人去猜想,保险股的业绩和资本市场的波动息息相关。
再去看看,平保去年抄 ...
有理,不把它当投资,可投机
bob0214
发表于 2008-1-25 10:28
:*19*:
黄巾贼
发表于 2008-1-25 10:36
原帖由 itami 于 2008-1-25 08:21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原本一直认为平安是个很好的公司,可是他这次的作为实在令人心寒,两个字送他“无耻”
说他“无耻”的应该是他的客户,而不是他的投资人(股东),这点要搞清楚了。
我虽还没有成为他的股东,但是,这样的“无耻”才让我等有机会成为他的股东:*29*:
chrisdiego
发表于 2008-1-25 10:36
:*25*:
惯例
发表于 2008-1-25 11:16
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股~
brinks
发表于 2008-1-25 11:39
平安增发是2个目的:
1.外方大股东汇丰目前陷入次贷危机,希望通过增发平安注入资金挽救自己的业务,所以它不会反对可能还是主要的推动力量,平安增发后的投资项目肯定是这个方向。
2.国内股东相当于用国内的a股高估价格换取h股相同的权益,而且在投资的项目上说不上一点话,当然选择逃避。从目前国内相当多的海外投资项目的情况来看,国内投资者的担忧是明智的,正如楼主所说,不但是道德风险,还有智商上的风险,我个人不认为平安的管理层有超越花旗汇丰大通的水平,拿钱去只是给人玩,当然明知道是给人玩还去因为玩的不是自己的钱。
先例很不好,大家通过这件事看到上市公司的融资无底黑洞,所以必须要否
yubufeng
发表于 2008-1-25 11:40
:*19*:
按步就班
发表于 2008-1-25 11:54
学习一下,长点见识
盗梦侦探
发表于 2008-1-25 12:00
中邮基金的经理无论基本面还是技术面都是顶尖高手,这种股票就应该玩快进快出。(打击LZ一下,不好意思):*29*: :*22*: :*22*:
shxhdfss
发表于 2008-1-25 12:00
aiai_guozi
发表于 2008-1-25 12:04
看来这次平安真实得罪人了,不过也没有必要攻击人.
toofine
发表于 2008-1-25 12:05
有人仍,有人捡,轮回而已。:*22*: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