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698 回到未来 的帖子
:funk: :funk: · :*22*: :*22*: :*22*: :*22*: 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18*: :*18*:前天北京下雨,国贸机场大巴误机,只好倒到三元桥机场快线了。 原帖由 回到未来 于 2009-5-22 02:04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近期事件。
2009年实战看盘交流贴连续几天提出大盘脚步沉重,欲振乏力,变盘随时会发生,“5.21小时间窗临近,控制仓位”。
前天新手机丢失。嫌犯态度坚决。
前天牙疼感觉明显,昨天晚饭痛牙自己掉了。
5 ...
美女 :*22*: :*22*: :*22*: :*22*: :*22*: 最牛散户金盆洗手投靠基金 后市行情或不容乐观2009年05月24日 10:17证券市场红周刊
-胡东辉
号称今年以来最牛新基金的长盛同庆基金近日掀开神秘面纱,将持有人名单公之于众。这只募资规模高达132亿份的股票型基金,机构合计持有份额在六成以上,大大超过一般开放式基金。除了众多机构之外,在长盛同庆公布的10大持有人名单里,还出现了两个个人大户——严英和刘晖,其中,严英持有长盛同庆A、B合计2.7亿份,刘晖持有2亿份。这一点也颇引人注目,要知道,严英和刘晖以前是二级市场相当活跃的投资者,2007年两人曾联手跻身世纪中天(现名:中天城投)的10大流通股东,还先后上榜钢钒权证、鞍钢权证的持有人名单。这两个最牛散户如今把巨量资金投入基金,等于是在二级市场金盆洗手,其中透露出的信号应该引起普通投资者足够的重视。
最牛散户悄然退隐二级市场
在一般情况下,二级市场投资者与基金持有人之间有着比较明确的界限,二级市场投资者通常不会去买基金(不包括在二级市场交易的封闭式基金),而基金持有人一般也不会直接到二级市场去买股票,交叉投资的现象非常罕见。原因很简单,二级市场投资者大多喜好高风险高收益,对低风险低收益的基金没什么兴趣;而基金持有人承受风险的能力大多较弱,因此追求获利不大但比较稳定的收益。
严英和刘晖作为个人投资者中的大户,敢于巨资介入世纪中天成为前10大股东,甚至敢于投入巨资买卖权证,这说明他们都是明显的风险偏好者,具有很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如今他们携巨资投靠长盛同庆基金,那就意味着他们已经退出了股票二级市场,至少是携绝大部分资金撤离了二级市场,俨然一幅风险厌恶的模样。风险偏好和风险厌恶这两类角色的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是有可能的,比如在大牛市时,无论买进什么股票都大赚,这个时候基金持有人有可能不满足于基金的低收益,转而直接投身二级市场;或者在大熊市时,二级市场投资者为了寻求资金的避风港转而买进基金躲避风险。
因此,这两位最牛散户突然转换风险偏好,值得深思。根据长盛同庆基金的招募时间推算,严英和刘晖退出二级市场时,大盘指数位置应该在2500点左右,这个时候已经有900只股票的反弹幅度超过了100%,有83只股票股价创出历史新高。这两个最牛散户在此时选择离开自己游刃有余的二级市场,转而投靠基金,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显示出他们退出二级市场的决心。
投靠股票型基金源于看不清后市
说到退出二级市场,人们一定会对2008年年初有中国“私募教父”之称的赵丹阳毅然决然地清盘离场记忆犹新。当时A股市场还余热未消,春节长假后的一波行情甚至还相当火爆,因此赵丹阳的清盘离场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此嗤之以鼻、不以为然,但最终的结果说明赵丹阳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现在,严英和刘晖这两个最牛散户也毅然决然地选择在A股市场冲破2500点的时候退出,而二级市场这个时候同样也还相当热,不但冲破了2600点,并且还向2700点发起冲击。那么这两个最牛散户的行为是否与赵丹阳异曲同工呢?
现在要对二级市场的演变趋势做出准确的研判,确实很困难,尽管一路跌跌撞撞,但大盘还是顽强地闯关夺隘,给人的感觉是行情方兴未艾。与此同时,国际股市也是涨势如虹,那些曾经接受政府救助的金融机构似乎已经缓过劲来了,纷纷要“去国有化”,指望通过再融资来偿还政府救助资金以赎回“自由身”。因此,有不少人认为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经济已经触底回升。但两个最牛散户的所作所为告诉人们,情况或许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乐观。
但他们对行情的判断也并不绝对。按道理,如果他们认为二级市场进入熊市,那么股票型基金也会发生重大亏损,真要规避风险,那应该买债券型基金才对,或者干脆现金为王。最牛散户巨资买入股票型基金,说明二位对后市的演变趋势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既怕大盘走熊蒙受损失,又不甘心大盘继续上扬踏空行情,因此退一步投靠了股票型基金。这么做的好处是,如果大盘不幸走熊,那么基金净值的损失幅度一般会小于大盘的下跌幅度,这样就可以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如果大盘仍继续上涨,那么也不会完全踏空后续行情而分到一杯羹。
两个最牛散户退身二级市场转投基金,说明投资者不仅对后市的判断出现了重大分歧,而且已经付诸行动了。个中深意,耐人寻味。 大盘7个月累计涨幅六成 千点反弹散户为何难赚钱2009年05月23日 15:20中国新闻网【大 中 小】 【打印】 已有评论0条本周二是“5·19”行情10周年,尽管这一天沪深股市并没有复制10年前的大幅上涨行情,但上证指数还是创出了2688点的今年新高,距去年1664点的最低点,上涨了1000点,累计涨幅超过60%。
可是,这轮7个月的千点反弹行情中,广大散户似乎没有取得很好的收益,一个调查显示,七成散户没有跑赢大盘。相反,一些被认为是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如封闭式基金,收益率却超越了大盘。看起来,投资并不是冒风险越大收益越大,究竟应该如何投资,是一个需要不断总结的永久话题。
七成散户跑输大盘
除去2006年至2007年这个大牛市的特殊情况,回顾沪深股市18年的历史,一波涨幅超过60%的行情,绝对算是一个大行情了。因此,这波千点反弹力度真的不低,而且,不仅指数涨幅不小,个股的反弹力度其实更大。记者统计了一下从去年11月1日至今年5月19日的个股涨跌幅,发现涨幅翻倍的股票超过1000只,无论从什么角度看,这轮千点反弹、千只股票涨幅翻倍的行情,都可以算一波牛市行情。
可是,大多数散户似乎没有取得与这波行情相称的收益。一个最新的网络调查显示,多达七成的投资者表示,收益落后于大盘涨幅。四成投资者表示有收益,但仅获小利,资产升幅在0-60%之间;仅有一成投资者表示获利丰厚,资产升幅超过100%。令人意外的是,在这波千点反弹行情中,竟然有三成投资者表示出现亏损,其中两成投资者表示略有亏损,一成投资者甚至表示亏了很多。
这个调查结果和市场常说的投资者“一赚二亏七平”现象很接近,令人有些沮丧。为什么这么好的行情,投资者的收益依然不尽如人意?归结起来,仍然是这样几种情况导致散户收益不高:
首先是底部不敢买股票,去年10月底上证指数跌至1664点的时候,市场一片低迷,大多数人都不看好后市,散户自然不敢买股票,仓位轻是导致收益低的重要原因。更有甚者,部分股民在底部割肉,这个损失自然更大,也难以弥补。其次,盲目猜顶,过早离场。部分散户总认为市场还要下跌,上涨初期就认为反弹顶部到了,过早卖出了股票,没想到这轮行情在犹豫中一直前进,没有出现大的回调,当然难以获得很好的收益。
这一切都说明投资股票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要在1600只股票中找出几只大黑马,犹如大海捞针,谈何容易。而且,股票上下震荡,看看差价很多,但其中的风险更是难以把握,弄得不好就变成低抛高吸。
封基涨幅超过大盘
股票被认为是高风险的投资产品,很多人认为高风险高收益,其实,这话未必正确,投资高风险的产品不见得就能获得高收益,而低风险产品不见得收益低。
比如,封闭式基金被认为是典型的低风险投资产品,5月至今基金指数的涨幅超过了上证指数与深证成指。统计这波千点反弹行情的总涨幅,封闭式基金表现不亚于大盘,从去年11月1日至今年5月19日,上证指数涨幅为54.83%,基金指数涨幅却是61.88%;统计这段时间目前27只封基的平均涨幅,达到了62%,超越了大盘;涨幅最大的基金通乾和基金汉盛,总涨幅超过90%。
把时间再拉长一点,更可以发现封闭式基金的优越性。从2005年底这波行情的启动算起,封基的表现远远好于股票,将上证基金指数与上证指数进行比较,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基金指数2005年收盘为840.19点,上证指数收盘为1161.06点;2006年基金指数年涨幅148.82%,而上证指数这一年的涨幅为130.43%,基金指数涨幅大;2007年基金指数年涨幅为142.56%,同样超过上证指数96.66%的年涨幅。与上证指数最高点出现在2007年不同,基金指数的最高点出现在2008年,从2005年底的840.19点到2008年1月的最高点——5525.57点,基金指数累计最大涨幅为557.65%,而上证指数从2005年底的1161.06点,到2007年最高点6124.04点,最大涨幅为427.45%。在2006年至2007年的大牛市里,基金指数涨幅超过了上证指数。
再看下跌幅度,上证指数2008年报收1820.81点,年跌幅为65.39%,以最高点6124.04点和最低点1664.93点比较,最大跌幅为72.81%。而基金指数2008年跌幅为50.45%,小于上证指数的跌幅,最大跌幅为59.92%,跌幅同样小于上证指数。
涨幅大、跌幅小,经过这样一个轮回,基金指数的总体表现就超越了上证指数。我们仍然以2005年收盘指数作为比较基准,到今年5月19日,基金指数报收3693.37点,上证指数报收2676.68点,基金指数总涨幅为340%,而上证指数总涨幅只有130%,基金指数的涨幅远远超过上证指数。就是说,如果在2005年底花10000元买股票,到现在资产变成23000元,同样10000元买封闭式基金,现在资产变成44000元。如果和最高点相比,上证指数目前位置依然下跌了56%,而基金指数仅下跌33%,同样是高位套牢,买封闭式基金目前的损失,也远小于买股票。
投资首先控制风险
大多数投资者眼睛只盯着股票,其实,无论是上海证券交易所还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名称均不是股票交易所,所谓证券交易所,包括了股票、债券、基金、权证等品种,而股票之外的投资品种,不见得收益就比股票小。
封闭式基金的低风险主要体现在折价率上,去年市场低迷的时候,不少封基打七折出售,相当于1664点的股票价格再打七折,其风险低于股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不少人反而对低风险产品不屑一顾,原因是封基日涨幅小,做差价不刺激,然而,追求刺激的过程不等于能获得理想的结果,投资最重要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不见得冒的风险越大,收益越高,事实上经常相反。看看股票黑马很多,差价很多,真正做到高抛低吸不容易,不少人就是想做差价没做成,反而逃掉了一匹大黑马。而且,从概率说,操作的次数越多,失误也容易增多。
几周前,巴菲特说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投资并不只是一个关于智商的游戏,如果你的智商超过了150,那么你可以把其中的30卖给别人,因为你并不需要过高的智商,过高的智商在某些时候会对你造成伤害。”其实,投资最重要的是确定性,特别是把风险确定了,甚至将风险降为零,那么,剩下的自然就是收益,这就是低风险产品反而能获得高收益的原因。
我们再看一个典型例子——可转换债券,去年一段时间内大部分可转换债券价格跌至100元左右,其风险几乎为零,而今年这些转债的收益并不亚于股票,大部分转债都能获得30%的收益,从最低价算起,恒源转债的涨幅几乎翻倍,南山转债、五洲转债、大荒转债、金鹰转债、海马转债、柳工转债涨幅都超过50%,再次说明低风险产品收益并不低。
投资市场经常出现这样现象:一心追求高收益,想着一夜暴富,甘愿冒巨大风险,结果往往没有获得高收益,甚至出现高亏损;而不想冒险,甘愿拿低收益,结果却往往获得高收益。所以,投资首先要控制风险,只有不亏、少亏,才能谈得上赚钱,才能赚大钱。 (记者 连建明)
(来源:新民晚报 ) 十分佩服回版对大势的判断,闲来学习了回版两年来发表的大作,依稀感觉到回版还是个易学高人-----文中多次提到节气月令的时间关键点,还有数日将入午月,不知道回版对午月的市场有什么高见? 原帖由 firetorch 于 2009-5-27 01:04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十分佩服回版对大势的判断,闲来学习了回版两年来发表的大作,依稀感觉到回版还是个易学高人-----文中多次提到节气月令的时间关键点,还有数日将入午月,不知道回版对午月的市场有什么高见?
不敢。
易学博大精深,我不敢研究,因为我知道以我粗浅头脑,恐难以参透啊。
对于这一点,家父总说我是朽木:*27*:
不过,以我粗浅认识,觉得万事相通,世界万物的规律,总还是如去往罗马之路,殊途同归。
[ 本帖最后由 回到未来 于 2009-5-27 01:50 编辑 ] 原帖由 回到未来 于 2009-5-27 01:49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敢。
易学博大精深,我不敢研究,因为我知道以我粗浅头脑,恐难以参透啊。
对于这一点,家父总说我是朽木:*27*:
不过,以我粗浅认识,觉得万事相通,世界万物的规律,总还是如去往罗马之路,殊途同归。
回版是大悟之人,:*27*: 必历尽沧桑方有此言,殊途同归这话真够彻底...... 都说 大盘、 小盘各不同了
行情 如何把握呢
回复 #217 回到未来 的帖子
持续关注 顶贴要坚决 UPb:b 不多言语等回版语录 万事相通,世界万物的规律,总还是如去往罗马之路,殊途同归。*d:1* b:b :) 比尔盖茨有一句格言:一个人鼓掌的速度会影响他赚钱的速度。
乍一听,鼓掌跟赚钱有什么关系?
这其实是讲得沟通的问题。
一个人的掌声跟他的胸怀有关系,跟他的状态有关系,跟他的态度有关系,这些跟他的财富未来都有关系。
一个心胸狭隘的人讲不出来大格局的话,一个没有使命感的人讲不出来有责任的话。
知识很容易就学来,尤其今天互联网时代。很多知识不需要去储备,只需要检索就行了。
但是人的能力是练出来的。
但人的境界,人的境界,人的胸怀,人的格局,是修出来的。。。 永远不要做情绪和气氛的污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