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日期:2010-06-30 十大流通股东情况 股东总户数:9822 户均流通股:28317
──────────────┬─────┬─────┬────┬─────
股东名称 |持股数(万 |占流通股比|股东性质|增减情况(
| 股)| (%)| | 万股)
──────────────┼─────┼─────┼────┼─────
沈阳中兴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 9445.81| 33.96 A股|公司| 未变
CENTRAL PROSPERITY SHOPWELL | 7337.74| 26.38 A股|公司| 未变
CAPITAL LIMITED | | | |
中国工商银行-建信优化配置混| 763.44|2.74 A股|基金| 356.11
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 | | |
中国农业银行-大成创新成长混| 760.55|2.73 A股|基金| 241.34
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 | | | |
中国建设银行-交银施罗德蓝筹| 694.83|2.50 A股|基金|-107.33
股票证券投资基金 | | | |
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二组合 | 602.44|2.17 A股|社保基金| 未变
中国农业银行-鹏华动力增长混| 546.83|1.97 A股|基金|-178.52
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 | | |
交通银行-建信优势动力股票型| 342.23|1.23 A股|基金| 未变
证券投资基金 | | | |
中国工商银行-广发聚瑞股票型 | 318.00|1.14 A股|基金| 新进
证券投资基金 | | | |
中国工商银行-博时第三产业成| 269.98|0.97 A股|基金| 未变
长股票证券投资基金 | | | |
──────────────┴─────┴─────┴────┴─────
合计持有21081.85万流通A股,分别占总股本75.56%,流通A股75.80%
───────────────────────────────────── 谢谢回版的鼓励 #*d1*# #*d1*# 有信心了,#bb# 回版002029 七匹狼 创新高了 感谢回版的奖励,嘻嘻,总算又能看回斑的高级帖了!!#*22*# #*22*# "**二号"近期挂牌 三类央企有整合机遇
此前,上海本地股纷纷停牌宣布整合。现在来看,这只是央企大规模整合的先声。23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透露,国新资产管理公司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这家被誉为"**二号"公司的破茧而出,预示央企整合将提速。上海本地股因为整合飙升,是促成大盘近期反弹的一个因素之一,而"**二号"成立,涉及的央企更广,这为大盘继续反弹又提供了一个刺激因素。
年内25家央企将实现整合
一直备受市场关注的"**二号",终于进入挂牌倒计时阶段了。李荣融在23日举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透露,被市场誉为"**二号"的国新资产管理公司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近期将要公开亮相。李荣融再次明确了国新资产管理公司的使命,"成立国新公司,是为了稳妥推进央企兼并重组。"李荣融强调,央企要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行业和领域集中。
2007年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10年,中央企业将调整重组至80~100家,同时加快培育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截至目前,我国央企数量仍有约125家。也就是说在年内,至少有25家央企会被卷入重组整合的大潮中。
"**二号"成立后,将成为国资委的第三家国有资产经营平台,此前,国资委已有两家资产经营公司--中国诚通集团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三类行业最受关注
实际上,央企整合重组已持续进行了多年,按照计划,今年至少还要完成约25家央企整合的任务,而"**二号"的成立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保证该任务的完成。值得一提的是,就在6月份,国务院提出考虑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中央企业兼并重组,显示国家对于央企整合,一直在按部就班地推进。
分析人士指出,根据李荣融"央企要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的表态,军工行业无疑成为了央企整合中的焦点板块。银河证券认为,军工行业中如中国卫星(600118,收盘价17.86元)、航天电子(600879,收盘价10.56元)等公司业绩优良、持续发展能力强,而新华光(600184,收盘价19.23元)、哈飞股份(600038,收盘价23.59元)等公司目前虽然经营业绩一般,但大股东实力较强,具有较强的资产注入预期。同时,业内普遍认为中航工业集团在未来两年内资本运作加快是必然趋势,目前集团对洪都航空(600316,收盘价38.25元)、贵航股份(600523,收盘价18元)等公司的资本运作正在进行中。
此外,工信部已明确今年解决过剩产能、重点推进兼并重组汽车、钢铁、有色、船舶和建材5个行业。兴业证券就建议关注水泥、钢铁、化工等行业,因为这些行业落后产能较多,产业集中度低,有整合的必要性。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与控股央企主业差异大的央企直属上市公司,也具有较大的重组机遇,如天地科技(600582,收盘价14.44元)属于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业,但其控股股东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则是一个研究机构。(成都商报)
中信证券:央企重组引领千帆竞渡 重点关注6股
标志性政策出台或将引发央企整合潮:1、预计工信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出台跨行业的兼并重组指导意见,从更高层面支持一批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2、预计国资委将加大力度促使央企数目在2010 年底减少到100 家,即今年央企至少减少25 家;3、国家有望成立"国新资产管理公司",其主要职责是加快央企整合和调整国资产业布局。政策不断推出将有可能点燃A 股市场对企业重组板块的热情,我们判断与之相伴的投资机会可能成为市场下一阶段的热点。
是不是真正存在着投资机会:从已完成重组整合的69 家央企的案例中看出:重组当年最高收益率跑赢市场的股票中分类别看,"产业链整合"大类有57%的股票最高收益率跑赢市场,"强强联合"大类有67%跑赢市场;而且,重组当年收益率跑赢市场的股票数据结果与最高收益率数据的结果类似。因此,我们认为在未来的央企整合大潮中,"产业链整合"重组和"强强联合"重组将存在较好的投资机会。
最优选股路径"并购分类+行业属性":为何以上案例中上市公司股价走势明显强于大盘呢?通过对已经重组的央企历史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上述股票都同时具有两个共同特点:其一,属于央企"产业链"整合和"强强联合"的并购分类;其二,公司在行业内具有明显竞争优势,且所属行业为国家政策鼓励、加速发展的行业。因此,我们认为在未来的央企整合大潮中,"产业链整合"重组和"强强联合"的具有良好行业属性的相关上市公司将存在较好的投资机会。更进一步,从"并购类别+行业属性"角度选股将是一个最优的选股路径。央企加速整合地方国企的现象也值得投资者特别关注,这其中也隐藏着较多的投资机会,其中尤其关注湖南省和安徽省。
板块配置及推荐股票池:通过对历年央企重组整合的考察,我们认为同时满足"行业集中度、企业规模、利润率和政策强度"四个条件的央企近年重组整合概率大,在目前我们看好的各大板块中,按照这四个标准我们判断机械装备及兵器、航天航空、医药、电子及电讯等板块存在重组机会。短期内,钢铁行业集中度较低,重组可能性较大;我们建议以上板块投资者需重点关注。重点关注的股票池为:轴研科技、林海股份、南岭民爆、中航精机、华润三九、大唐电信。(中信证券)
安信证券:抄底央企重组股(名单)
央企整合重组已持续进行了多年,按计划,今年央企数量应整合为100家,而当前实际数还在125家左右,估计重组将加强,特别是近期国务院专门开会提出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的进程。上周,中国一汽轿车和一汽夏利也同时公告,一汽集团拟进行主业重组改制,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一汽集团的重组进程也意示着央企重组已加速。
目标一:科研院所类公司
从重组数量上看,今年的整合目标应该会转移至科研院所类公司,这类央企数量多,但缺乏一个产业集团支持。与此同时,科研院所类企业又是科技创新优势突出的领域,与目前培育新兴产业有着紧密关系。因此,央企科研院所类的整合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期。此前,长沙矿冶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沈阳化工研究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已分别并入中国五矿集团、中国建材集团、中国中化集团、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等。目前还没有进入相关产业集团的科研院所还有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等。
目标二:还没有有效产业整合的
还有另一类是,虽然已进入集团,但还没有有效产业整合的,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电信息产业集团、中国航天工业、中国航天科技等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或研究所,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航天机电600151(切入太阳源),中航工业的成飞集成002190(拟入主"中航锂电")。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振华科技000733(动力电池)、长城开发000021(智能电网)、中国软件600536(基础软件)等。这里谈一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CETC).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CETC)成立于2002年3月,由原信息产业部直属46家电子科研院所及26家全资或控股高科技企业为基础组建,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管。主要从事国家重要军民用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建设,重大装备、通信与电子设备、软件和关键元器件的研制生产,这是担负载人航天工程的核心央企之一。集团公司所属研究院所的研究领域覆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专业门类,具备从电子元器件、整机到系统工程的综合技术创新开发、系统集成实力,拥有1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级与9个部级质量检测机构。扎实的军工、航天技术基础,为民用产业化提供了充足的能量。目前遍布于全国各地近50家研究院所,产业涉及众多国家关键核心领域。
目前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总共有五家,分别是上海华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600850(32所)、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600990(38所)、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002268(30所)、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002368(15所)、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002415(52所)。从业务架构上,基本上分布于集团主要优势产业之中。此外,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重组合作的还有,如高淳陶瓷600562(14所)、天通股份600330(48所).
1、政府信息化领域。承建了数百项国家及省市电子政务和金融信息化系统工程。相关上市公司为太极股份002368.
2、公共安全领域。国家公共安全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主要支撑单位。自主研制的安防监控、危险品监测、保密通信等技术产品得到了规模应用。相关上市公司为海康威视002415、卫士通002268.
3、轨道交通领域。国家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国产化总体单位,先后承担了北京、上海和南京地铁综合信息系统的任务。
4、空中交通领域。我国军、民航空中交通管制技术总体单位,已经全面进入民航空管的核心应用领域。自主研制开发的"国产化空管系统软件"获得2006年国家信息产业重大科技发明奖。相关上市公司四创电子600990.
5、卫星应用领域。中欧伽利略卫星导航合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核心软件产品与服务领域。已成功开发了LINUX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系统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软件和公共支撑软件产品,其中Reworks实时操作系统获国家信息产业重大科技发明奖。主要产品包括中标普华Linux操作系统、中标普华Office产品、金仓数据库KingbaseES等。 相关上市公司华东电脑600850.
6、集成电路核心装备领域。成功地完成了国家"863"离子注入机重大专项攻关任务,该项目获得2006年国家信息产业重大科技发明奖。
7、能源电子领域。在"太阳能电源"和"半导体照明"领域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居于国内领先地位。主要产品包括蓝光外延片、红黄橙光外延、LED芯片、LED封装。14所洛普公司生产出国内最大室内LED显示屏、ZKX-TPB156系列太阳能多晶硅电池片。关联上市公司为天通股份600330(48所).
相关个股
太极股份002368:推进产业并购
控股股东为华北计算机研究所(15所),15所已在航天测控、军用共性软件、信息化武器装备以及国防预先研究和型号研究等四个专业领域有优势地位。1987年设立的太极公司,经过多年市场化运作并成功实现多轮产业转型,产权制度明晰,实施核心人才持股计划。目前为全面IT服务。公司目前正在执行的500万元以上的行业解决方案与服务类合同有95个,合同总金额为12.44亿元。在政府、公共事业、金融、能源等多个领域拥有强大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募集资金超募4.44亿元。据公司路演,公司正积极推进产业并购计划,并购重点为围绕数据库等基础软件以及重点行业上关键性可复制解决方案,集团资产中比较重要的数据库资源是金仓数据库(核心产品KingbaseES,唯一入选国家自主创新数据库产品)。目前总市值规模仅35亿股,与同类公司市值相差较大,拓展空间取决于公司的产业并购计划。
海康威视002415:安防产业龙头
控股股东为杭州计算机外部设备研究所(52所),52所重点发展数字音视频、数字存储记录、外设加固、税务电子化、智能监控等技术及各类电子产品、节能照明产品等,其中数字音视频技术目前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其板卡和设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高居国内第一,数字存储记录技术和外设加固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先后组建了海康集团、海康股份、海康威视等十多家控、参股公司。海康威视是国内视频监控行业的龙头企业,在视频监控系统核心设备-DVR和板卡领域,连续数年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是全球主流的DVR和板卡生产厂家之一。目前总市值规模已达336亿,作为行业龙头已开始影响整个行业的估值定位。
卫士通002268:信息安全龙头
控股股东为西南通信研究所(30所),30所重点承担信息安全和保密通信领域基础和应用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和重大系统工程项目的研究开发,始终保持了信息安全保密理论和应用技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组建三○集团,集团以30所为核心,以卫士通、三○盛安、雅迅网络等为主要成员单位。目前总市值规模只有26亿,未来投资弹性较大。
四创电子600990:不断拓展民品应用
控股股东为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38所),38所重点从事防空雷达,电子系统工程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主要拳头产品包括气象雷达,安全防范电子工程,微波通讯设备,卫星电视接收高频头,R型变压器,LED大屏幕显示系统,计算机网络及系统集成,ASIC芯片设计,医疗及金融电子设备等。公司的行业技术壁垒较高,多个型号雷达新产品已进入投产阶段。目前正不断拓展民品应用领域。目前总市值规模为44亿,如有进一步的资产注入,潜力将不小。
*ST高陶600562:关注重组方案进展
通过国有股权转让,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14所)已合计持股47.42%,成为公司控股股东。5月公司公告,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申请正在获得中国证监会受理,待审理通过。14所实力雄厚,拥有国内最大的微波暗室、雷达系统仿真与集成试验室、微电子组装技术中心、柔性加工制造中心等一流研发设施,产品覆盖了雷达、通讯、信息系统、天线微波、高功率设备、软件、信号处理、射频仿真、电子对抗、应用磁学、微电子、电子仪器仪表、交通电子、显示系统工程、工业自动化、特种元器件等数十个专业领域。重大重组方案一旦获通过,以目前总市值35亿,其未来潜力仍然不小。
华东电脑600850:期待产业整合
控股股东为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32所),32所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分布式计算技术、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和系统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发。下属有IT公司十数家,提供通用信息产品的生产销售及应用服务以及以软件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集成,并已在相关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相对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作为一家上市较早的公司,公司正从毛利率低的低端产品生产及代理向高端产品代理与集成转型,已形成高端产品分销于集成、智能建筑、软件开发三大业务领域。成立华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营高端服务器类产品,推出"唐舟"国产OFFICE软件。目前总市值规模26亿,投资弹性来自于可能的产业整合或资产注入。
天通股份600330:与48所结盟
合作方是中电科集团的长沙半导体工艺设备研究所(48所),48所为国家级微电子、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电力电子、磁性材料等专用设备研发、生产的专业机构。七十年代末开始承担离子注入机、电子束曝光机、聚焦离子束、等离子刻蚀等半导体设备的研制。目前48所持有公司1.99%股权。近期公司公告与48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包括硅片制造、组件制造的合作,并与48所的全资子公司红太阳光电科技公司签订相关项目的建设合同。但这种合作有较大不确定性。(安信证券)
央企背景A股悄然走强 四大线索掘金行业重组股
近期,一批具有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正在悄然走强。宝钢股份(600019)在2月中旬到3月中旬上涨近15%,北矿磁材(600980)2月份至今涨25%,中国嘉陵(600877)走势更加"犀利",从去年年底的一波调整后就持续走高,今年2月份至今涨幅已经超过三成。
央企重组集中在七大行业,航运、煤炭、汽车、钢铁、电子通讯、有色、建筑,这共7大行业35家央企整合可能性最大。粗略统计,这7个行业拥有的上市公司超过60个。
目前工信部已明确的今年解决过剩产能和重点推进兼并重组的行业有五个,分别是汽车、钢铁、有色、船舶和建材。另外,淘汰落后产能也将对龙头企业形成实质利好。因此,钢铁、有色和建材等行业旗下的主要上市公司也将在央企重合中明显受益。
军工板块最具想象空间
在国防资产证券化的趋势下,军工资产进入上市公司的速度正在加快,中航工业集团就提出2011年前实现子公司分别整体上市的经营目标,航天科技(000901)集团和兵器工业集团的资本运作也在稳步推进。
银河证券军工机械行业分析师鞠厚林认为,军工行(601398)业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目前业绩优良、持续发展能力强,同时又具有资产注入预期的公司,如中国卫星(600118)、航天电子(600879);二是目前经营业绩一般、市值不大、但大股东实力较强、资产注入预期较强的公司,如新华光(600184)、哈飞股份(600038)。
在资本运作方面,中航工业集团一直走在行业前沿。鞠厚林认为,虽然中航工业集团2011年完成子公司整体上市可能有难度,但其未来两年集团资本运作将加快是必然趋势。目前中航对洪都航空(600316)、贵航股份(600523)、ST昌河、ST宇航等公司的资本运作正在进行中。
主辅业剥离酒店业先受益
主辅业剥离率先从酒店业展开。市场人士预期在3月份,第一批分离酒店业资产的行业、企业名单或将出炉。虽有70%的央企都涉及宾馆酒店业,但只有港中旅集团、华侨城集团、中粮集团、中化集团、中国国旅(601888)集团和南光集团6家央企主业为酒店。
**证券分析师曾光认为,港中旅集团、华侨城集团、中粮集团、中化集团有可能成为未来3到5年央企非主业宾馆酒店资产分离重组的主要受益者,因此A股上市公司华侨城A和中国国旅(601888)存在一定的主题性投资机会。
地产央企整合搅动房产股
房地产无疑是涉及面最广和市场最为关心的行业。3月19日,受国资委提出"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影响,与16家从事房地产主业央企相关联的公司保利地产(600048)、华侨城A、万科(000002)A、ST中房表现抢眼。中信建投房地产分析师陈莹认为,国资委的表态是对本周主业非房地产央企频夺地王的回应。如国资委真正能加快实施央企房地产的整合,会对16家从事房地产主业的央企形成利好。
与民企和地方国企比较,央企有无可比拟的资金优势,而部分央企从房地产开发市场的退出使上述央企减少了竞争对手。其中受益的关联上市公司有:保利地产(600048)、华侨城A、招商地产(000024)、万科(000002)A、中粮地产(000031)、中国建筑、中国铁建(601186)、ST中房。但业内人士也表示,央企退出房地产效果如何还有待于时间去检验。
EVA考核下挖掘价值改善股
经济附加值(EVA),是剩余收益,也称之为经济利润,是以传统的会计报表为基础,确实地反映盈余的现金效果。要实现EVA价值最大化以及EVA的稳定增长,就要不断提高公司价值,提高公司的真正价值创造力。华泰证券(601688)分析师宋曦表示,按EVA的排序,优秀企业所在的行业相对分散,其中航天军工,石油石化,电力煤炭三大行业的比重下降,而地产、航运、机械、钢铁等行业的比重上升显著。
而那些每股EVA水平低的公司也不是没有投资机会。宋曦表示,采取EVA体系考核,就是倾向于将央企的不良资产进行处置,加快整合集团内部资产的步伐。因此非主业收入占比率较高,并能通过调整业务结构来显著提升EVA的央企上市公司,有更高的重组意愿和较强的价值改善空间。(齐鲁晚报)
盘点十大行业兼并重组龙头企业
■新快报记者陈永洲 陈昊旻
工信部起草的“支持行业兼并重组”政策已上报国务院——时隔一年,管理层再将重点行业兼并整合的号角吹响。从政策对行业整合深入化、具体化的思路出发,本报特筛选、分析了十大重点行业中具
有较强的重组主导性及整合意愿的龙头企业,当中包括正在进行资源整合的集团公司,也包括近两年来积极寻找并购重组途径的企业。
汽车行业
广汽集团欲进国内前四
作为去年《汽车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钦点”为实施区域性兼并重组“四小”车企,广汽集团近年来无论是整车销售上还是在整合扩张上都显得“咄咄逼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1月至5月间,广汽实现29.75万辆的整车销量,同比增长39.66%,在“四小”中次于北汽。而在产业整合方面,广汽的表现则更为积极。去年5月,广汽在管理层鼓励车企跨区域并购重组的背景下收购了湖南长丰汽车29%的股权,迈进A股资本市场;今年4月,广汽收购浙江吉奥汽车51%的股份,创国有车企收购民营汽车企业的先例。此外,广汽尚完成了与菲亚特的联姻。今年8月底,广汽H股更有望私有化骏威汽车登陆香港联交所。
在产业整合屡有斩获的广汽集团目标非常明晰:2010年汽车产量达到13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进入全国汽车行业前四名。可见,尽管广汽并非国内汽车企业的龙头老大,但其趁管理层鼓励行业重组的机会迅速“跑马圈地”的热情却格外高涨,操作策略也较“四大”车企更为灵活。值得注意的是,前五个月广汽的汽车销量尚不足30万辆,与其130万辆的“十一五”计划相差甚远。因此,除加强自身产销外,广汽在今年下半年加强产业并购重组以求新增产、销量的动力依然充沛。此前,福汽、华晨皆与广汽传出过重组“绯闻”。
资本市场上,广汽集团在A股市场只有广汽长丰一根独苗,考虑到其仅持股29%及近期其H股有望于香港上市,未来广汽会否通过对广汽长丰进行资产注入等方式实现“A+H”股融资方案也值得期待。
钢铁行业
鞍钢集团将成全国老大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钢铁业主要有5大钢铁集团,包括宝钢、武钢、鞍钢、河北钢铁和山东钢铁。由于去年管理层在《钢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提出“三年内钢铁业联合重组取得重大进展,形成若干个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国内排名前5位钢铁集团产能达到45%以上”,故整个钢铁行业的并购重组也将“以大为美”。而在今年行业重组兼并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鞍钢集团。
5月21日,国资委同意鞍钢集团与攀钢集团实行联合重组。而在5月初,本钢和北台钢铁集团联合重组基本落定。有消息称,今年8月之后,重组之后的两家将一起纳入鞍钢集团。若这一系列的重组能够顺利完成,则目前产能仅2500万吨的鞍钢将飞跃至产能超过5600万吨的大鞍钢集团,成为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大的钢铁集团。除此之外,今年初鞍钢尚与福建省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拟重组三钢闽光,以实现沿海扩张。
而从各钢铁集团的五年计划看,鞍钢集团积极推进行业重组的动力更充沛。据悉,鞍钢希望通过新建和收购两种方式,使集团在2015年的钢铁产能达到6000万吨,由于其目前产能极度有限,故其提高产能的思路,则为“投资新建与兼并重组并重”。相比之下,宝钢集团却在五年规划中将产能目标从8000万吨下调至6600万吨,表现出对行业的谨慎预期;目前产能已有4000万吨的武钢集团只规划了6000万吨的产能;河北钢铁则在规划中明确不再扩充产能。可见,在未来产能兼并扩张的道路上,鞍钢集团的主动性及“弹性”明显强于其他大型钢企。
从资本市场上看,目前与鞍钢集团有关的A股主要有鞍钢股份、本钢板材、*ST钒钛及三钢闽光。
装备制造
中航工业集团重组提速
尽管今年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军工领域,加快军民两用,但纵观整个行业的并购整合机会,仍将集中于国资委旗下军工央企。从并购方式来看,短期内各大军工集团合并整合的可能性并不大,将主要体现各集团资产的整体上市。由于目前军工业上市公司资产规模仅占各军工集团的总资产规模约15%,显示出军工企业力量过于分散,因此资产的重组整合势在必行。而当中拥有最多上市公司、资产整合最为明晰的,无疑是中航工业集团。
自2008年一航和二航合并成中航工业集团,军工行业由此开始了大重组的时代。此后,重组启动最早、力度和广度也最大的中航工业集团被分为六家子公司分别为运输机公司、发动机公司、直升机公司、通用飞机公司、机载系统公司及中航技公司,直接或间接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19家,另有3家H股上市公司。根据中航工业集团发展战略计划,到2011年,集团将实现子公司80%的主营业务和相关资产进入上市公司,基本实现子公司整体上市,力争用5年的时间实现中航工业集团整体上市。眼下中航工业集团各子公司的资产关系、同业竞争问题正处于理顺期,一旦相关工作规划完毕,即将主要的经营性资产逐一注入上市公司。据统计,2009年至今,中航工业集团旗下已有9家上市公司启动了资本整合,包括初步完成重组的中航重机,拟定向增发的*ST昌河、贵航股份、东安黑豹、中航三鑫、中航地产、洪都航空及西飞国际及抛出资产置换方案的ST宇航。此外,成发科技、中航精机、哈飞股份等中航工业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年内步入实质性重组的预期也逐步升温。
建材行业
中国建材强势整合水泥
中国建材集团是国内建材行业当仁不让的龙头。截至2009年,集团的营业额已经达到816亿元,利润达到38.8亿元,资产总额1133亿元。这样的规模在国内整体分散的建材业可谓数一数二。而从其发展经历来看,兼并重组一直是集团发展过程中极为核心的战略。
自2006年开始,中国建材便力推国内水泥行业整合,并通过资本运作和联合重组“双轮驱动”的模式,一跃而成为行业领军者。数据显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中国建材集团便并购了120余家水泥企业。包括2006年7月接盘徐州海螺水泥公司;2007年9月成立南方水泥公司以整合重组东南四省一市水泥产业;2007年10月与唐山市政府签署协议,拟与唐山市相关企业联合组建北方水泥公司,并力争3年内将其打造成为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北方地区水泥行业旗舰;2008年8月与浙江省国资委签订协议,整体受让浙江最大水泥厂——三狮集团的国有股权。
经过数年的兼并重组,目前,中国建材集团的水泥产能已经过亿吨,约占全国市场的10%。据了解,集团目标为2011年左右做到3亿吨产能。当中在南方地区以江浙为核心打造南方水泥公司,年产量1.5亿吨;在淮海地区打造中国联合水泥公司,年产量1亿吨;北方水泥则是整合东三省、内蒙古一带的水泥企业,打算做到年产5000万吨。最终目标似乎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20%至25%。
此外,在玻璃行业方面中国建材集团同样在不断加大产业整合力度。2007年通过无偿划转成为上市公司ST洛玻(原洛阳玻璃)大股东,此后又将安徽华光玻璃、河南中联玻璃纳入旗下。近年来,市场一直有传闻称其将利用ST洛玻这个上市平台对旗下玻璃产业进行重组,并打包上市。
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曾明确表示,同国内许多传统制造业一样,水泥、玻璃等传统建材产业已经发展到了全行业过剩的阶段,需要进行大规模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这正是中国建材集团的机遇。他透露,借助国家政策,中国建材集团将坚持资本运营和联合重组相结合的成长模式,继续大力推进水泥、玻璃的结构调整、联合重组和节能减排。
有色金属
五矿集团主导稀土资源
作为国内有色金属方面龙头,五矿集团整合国内有色资源具有独特优势。
以近来国家明确表态要进行严格控制的稀土资源为例,工信部和发改委已经选定几家国有骨干企业对具有战略意义的稀土资源进行整合,当中便有五矿集团在内。而原本,五矿集团便已控制了江西的稀土资源。
此外,五矿集团和湖南有色的重组也成为今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重磅新闻。今年5月份,五矿集团宣布为提升在金属矿产领域的竞争力,将与湖南有色合并,双方原本的财务监控系统及软件将会统一,采购及销售管道亦会统一,从而节省营运成本及扩大公司管道。而湖南有色旗下拥有近50万吨锌和近10万吨铅冶炼能力的株冶集团此后也将得到五矿集团原料上的支持。
据业内人士分析,这也许正是五矿集团为整合南方稀土资源而提前布下的一枚“棋子”。毕竟,湖南省郴州市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享有“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之美誉。当地已发现矿产110多种,主要有色金属探明储量达600多万吨。其中钨、铋储量在全国排名第一,锡、锌的储量分列全国第三、第四,萤石储量占全国伴生萤石储量的2/3,此外,离子型稀土资源也非常丰富。而五矿进入郴州,是以湖南有色控股为实施主体在当地进行投资。五矿将湖南有色控股打造成郴州有色金属资源整合的主导者,成为带动郴州有色金属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刚刚在南方拿下一块战略要地的五矿集团并没有停下自己的整合之路,其已经把眼光投向北方,据悉,资产规模较小,但本身却拥有北矿磁材和当升科技两家上市公司的的央企北京矿业研究总院目前正在国资委推动下准备进行重组,五矿集团正是众多竞争者之一。 (新快报)
工信部支持行业兼并重组政策已上报 最可能重组15家
消息人士6日透露,工信部起草的“支持行业兼并重组”政策已上报国务院,将主要从金融、财税、资源配给三方面支持大型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所涵盖的行业除了去年调整和振兴规划涉及的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造船、电子信息、石化、轻工、有色金属九大产业外,新增了建材产业。
消息人士表示,虽然文件涵盖十大产业,但各行业的具体政策描述并不相同。比如钢铁行业,政策明确了几家兼并重组主体企业,建材产业则没有对重组主体作出明确要求。
消息人士指出,现在大型企业尤其是央企的资产负债水平对其日后并购重组构成障碍。各行业协会建议在支持行业兼并重组政策中提出适当调减并购企业上缴国家利润的比例,但这一建议最终是否会成为政策变数很大。此外,有关部门此前表示计划上调央企上缴利润比例。最终的政策可能是在央企的考核中,对积极参与并购重组的企业区别对待。在资源配给方面,大型企业建议将资源优先配给优势企业。
财税分成已不是障碍
对于6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鼓励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产能过剩行业的新建项目被严格限制,地方企业进行区域产能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可能不大。地方企业的重组仍将以省内整合为主,跨区域重组的主角恐怕还是央企。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地区间可签订财税利益分成协议,实现企业兼并重组成果共享”,这被视为对企业跨区域重组最有利的政策。
早在2008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就制定了《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及预算管理暂行办法》。根据该办法,企业总分机构当期应纳税额中的25%将按一定比例在分机构各地间进行分配。此举被认为是解决了企业跨区域重组的根本性问题。
部分行业省内整合先行
对于市场化跨区域重组,业内人士认为,真正由地方企业操刀完成的跨区域重组案例相当有限,更多的跨地区重组个案是由央企为主体完成的。
而水泥行业似乎比较特别,不乏冀东水泥 (000401)收购*ST秦岭、金隅股份收编太行水泥 (600553)等地方企业重组案例。不少业内人士解释,之所以水泥行业能够完成跨区域市场化重组,最主要的原因有二。其一,被并购企业在所在辖区拥有不可替代性(如掌握当地石灰石资源),并购当地企业几乎是外地企业占有当地市场的唯一途径;其二,水泥市场的区域性作用明显,同一市场内的竞争者以及相邻市场同行间的兼并重组将直接体现出区域整合效果,而未在辖区内布局的企业,即便是拥有较强资金实力的央企,跨区域重组的意义也不明显。冀东水泥在并购*ST秦岭前早已在陕西布局,金隅的销售市场与太行水泥相邻是这两起并购案成立的重要原因。
相比之下,市场区域性不强,生产极度同质化的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的地方性企业,由于被卡了新建项目的脖子,走出去的积极性相对偏低。“企业现在想做的是产能区块的调整,但是限制新建项目的政策限制了这一点。”河北冶金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大勇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河北唐山的几家民企抱团成立的渤海钢铁集团已被河北省圈定为省内重组除河北钢铁 (000709)外的另一主体,而该集团上报的技改产能向沿海转移的项目因“限制新建产能”的政策而被搁置。
“地方优势企业在省外找不到产能转移的落脚点,最终的跨区域重组工作恐怕还是要由央企承担。”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人士认为。也许正因如此,6月中旬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体现了“省内整合先行”的思路。该意见明确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抓紧制定和上报本地区2010-2011年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方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
国资委将继续支持科研院所与产业集团重组
科研院所与产业集团重组将成为今年央企重组的一大看点。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日前在2010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国资委将继续支持科研院所、设计企业与产业集团的联合重组,在推动企业重组中有效配置中央企业科技资源,增强大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据统计,目前,央企当中还有包括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等在内的十家科研院,正在寻找产业集团进行重组,或者已经基本确定重组对象。近日,也有消息称,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一位高层透露,有十几家央企正在和该院谈重组事宜,其中包括中铝 (601600)和五矿。
科研院所的重组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可谓是一场大戏。因为一些科研院所虽然在国资委监管的央企中体量较小,但却拥有上市公司,其一举一动对所控股的上市公司影响都十分深远。以北京矿冶为例,该院旗下一共有两家上市公司,分别为北矿磁材 (600980)和当升科技 (300073)。即便科研院所没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兼并重组后,这些院所的资产也有望进入到产业集团的上市公司当中。
15家上市公司重组可能性最大
分析人士认为,央企重组将是今年下半年的重要投资主题。具体而言,投资者可以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央企重组投资机会:首先是“主辅分离”带来的重组机会。其次是解决产能过剩带来的兼并重组机会,如工信部曾明确的解决过剩产能和重点推进兼并重组的汽车、钢铁、有色、船舶和建材行业等行业;再次是提高资产证券化带来的投资机会。资产证券化比例较低的行业在整合加速过程中也将受益。如军工板块,资产证券化率不到20%;最后央企背景科研院所的归属权划分等也能带来投资机会。
江南证券分析师巫寒判断,从目前央企在各行业排名情况来看,电力、军工、煤炭、钢铁、电子信息、汽车、建筑等七大行业将成为央企重组购并的主要行业。而目前这7个行业拥有的上市公司超过60个。巫寒指出,在目前上市公司中存在重组可能性最大的公司有15家,分别是一汽轿车 (000800)、东风汽车 (600006)、东风科技 (600081)、一汽富维 (600742)、中钢吉炭 (000928)、漳泽电力 (000767)、中国玻纤 (600176)、许继电气 (000400)、长城信息 (000748)、ST波导、有研硅股 (600206)、南方汇通 (000920)、晋西车轴 (600495)、中国嘉陵 (600877)、哈飞股份 (600038)。 (中国经济网)
五大板块探寻中央企业兼并重组投资机会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企业兼并重组。会议明确,中央将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中央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兼并重组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推动企业重组的作用,落实税收优惠,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土地管理政策。央企整合已迫在眉睫,向来对重组题材颇感兴趣的股市也看到了走出泥潭的一丝曙光。
目前央企单位已经整合至126家,按照国资委的要求,今年余下时间的硬指标是至少要整合掉26家,整合动作将超过之前任何一年,无论从区域还是行业层面都正在加紧制定相关方案。
对于央企重组,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多次明确表示,国有经济应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到2010年,七大领域要拥有一批对行业发展有较强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重要骨干企业。
“预计上述领域央企集团将逐步掀起集团整合、上市公司资产注入的高潮。”渤海证券研究所分析师王智勇表示,特别是大股东控股权比例较低,如低于30%的值得重点关注;其次,旗下只有1家上市公司,唯一的上市公司成为资产整体上市平台的可能性较大;此外,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其中已经启动了部分公司的重组,那么其他上市公司的重组预期较为强烈。
江南证券分析师巫寒表示,从央企在各行业排名情况来看,电力、军工、煤炭、钢铁、电子信息、汽车、建筑等七大行业将成为央企重组购并的主要行业。而目前这7个行业拥有的上市公司超过60个。巫寒指出,在目前上市公司中存在重组可能性最大的公司有15家,分别是一汽轿车、东风汽车、东风科技、一汽富维、中钢吉炭、漳泽电力、中国玻纤、许继电气、长城信息、ST波导、有研硅股、南方汇通、晋西车轴、中国嘉陵、哈飞股份。
分析人士认为,央企重组将是今年下半年的重要投资主题。具体而言,投资者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央企重组投资机会:首先是“主辅分离”带来的重组机会。其次是解决产能过剩带来的兼并重组机会,如工信部曾明确的解决过剩产能和重点推进兼并重组的汽车、钢铁、有色、船舶和建材行业等行业;再次是提高资产证券化带来的投资机会。资产证券化比例较低的行业在整合加速过程中也将受益。如军工板块,资产证券化率不到20%;最后央企背景科研院所的归属权划分等也能带来投资机会。
军工板块:重组整合题材较明确
我国的国防工业处于成长和深刻变革时期,武器装备处于技术提升和自主创新的阶段。下半年,重组整合和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题材将继续受到关注。
**证券分析师马庆圆表示,下半年依然关注行业变革带来的重组整合。十大军工企业集团向产业化、专业化发展以及向多元化投资主体方向发展的趋势明确:中航工业集团的整合框架已经比较明确,按照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整合将会进一步深入,具有较明确重组预期的公司有航空动力、哈飞股份等;兵器工业和兵器装备集团的战略发展目标相对较明晰,进行较大范围整合的可能性较大;航天科技、航天科工集团以及电子科技集团受制于事业单位体制等因素,大规模整合尚需时日,需要关注小范围的重组机会。后续行业内上市公司股价的主要催化剂有:行业内上市公司重组等事件性因素如中航电子复牌、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新机试飞、航空展等,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等产业政策因素。
渤海证券研究所分析师王智勇向记者介绍,军工板块目前正在进行的资产注入公司10家,其中董事会预案2家,股东大会通过5家,证监会批复3家。而煤炭和有色等资源类板块的重组预案也比较多,如*ST黄海、*ST偏转、*ST四维、*ST威达等,但是重组的公司一般是转型到资源类行业,主要以地方国资企业集团控股或者私营企业为主。
水泥板块:兼并重组将有大动作
据了解,水泥业将是推进兼并重组的重点产业之一。此前,工信部已下达2010年水泥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9155万吨),要求进一步加快水泥业整合步伐。根据初拟方案,到2011年规模前10家水泥企业的产能要达到总产能的30%以上,这意味着未来水泥业兼并重组将有大动作。
水泥产业兼并重组方案圈定企业范围为前10强,兼并重组拟定的初步目标是到2011年前10家水泥企业的产能要达到总产能的30%以上。“这意味着未来水泥业兼并重组将有大动作,而且预示着大企业将获益。”接近水泥协会的一位权威专家说。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水泥产量在17亿吨左右,前10强占比约为21%。这意味着未来2年,水泥产业兼并重组将至少涉及1.5亿吨的产能,兼并重组必然会有大动作。
科研院所:有望成今年央企重组看点
在各种重组类型中,科研院所并入产业集团有望成为今年央企重组的看点。目前,央企当中还有包括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等在内的十家科研院,已经处于“待嫁”状态,或者正在积极寻找“婆家”。此类重组此前也并不少见,例如长沙矿冶研究院并入五矿集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进入中国建材集团,沈阳化工研究院并入中国中化集团等。
规模过小,是科研院类央企被并入产业集团的主要原因。华泰证券表示,科研院所及央企排名靠后单位被优先整合将成大概率事件。不管这些“小”央企将如何整合,其旗下的上市公司都存在巨大的市场机会。综合来看,科研院所层面建议关注有研硅股、北矿磁材、烽火通信;从排名靠后央企单位层面建议关注路桥建设、新兴铸管、彩虹股份。
钢铁板块:跨区域重组冲破阻力
作为兼并重组“重头戏”的钢铁行业,有关指导意见的出台已是箭在弦上。据悉,相关意见将对钢企并购之后的财税、劳务关系等难点问题进行规范。
2009年以来,钢铁产业并购的步伐不断加快,如:首钢集团重组水钢、贵阳特钢、长治钢铁,宝钢重组宁波钢铁,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团等也加大了对行业的整合力度。今年2月5日举行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0年理事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透露,工信部制定的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将下发。工信部将加快钢铁行业重组,钢铁产业要“鼓励发展3至5家大钢企。”
虽然兼并重组的步伐没有停歇,但一些地方政府还为钢企跨区域重组设置障碍。此次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消除企业兼并重组的制度障碍。清理废止各种不利于企业兼并重组和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坚决取消地方自行出台的限制外地企业对本地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的规定。地区间可签订财税利益分成协议,实现企业兼并重组成果共享。分析人士认为,上述论述非常具有针对性,可以预见,今后钢铁企业在跨区域重组方面的阻力将大为减轻。
有色板块:整合开启“巨头”时代
我国煤炭行业的整合重组全面铺开已成定局。相关专家指出,煤炭资源对我国至关重要,改变能源发展战略,整合重组形成一批行业巨头,“有利于避免被外资'绑架’,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作为能源行业的领军力量,国企“强者愈强”的态势也日益明显。国家发改委向各产煤省份发出的《关于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就明确要求,“2010年底,新组建1-2个以优势煤矿企业为主体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继山西煤改显著增强五大国企实力后,今年出台的“河南版”煤炭行业整合方案,被认为是山西煤炭整合的延续。到今年年底力争建成3个年产5000万吨的特大型煤炭企业,成为河南煤炭资源整合的目标之一。继组建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后,义煤、郑煤等大型集团的兼并重组剩下的问题只是“谁吃掉谁”而已。另有消息称,山东省规划将兖矿集团、新矿集团等7家煤企合并为一家年产量超过1亿吨的行业巨头。这一整合如果成功,将会出现一家仅次于神华、中煤的全国第三大煤炭集团。
重组“七月流火” 22股借机飙升
进入7月以来,重组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有50只A股相继发布重组相关公告,按最新收盘价测算,其A股总市值合计为4391.65亿元,约占当前全部A股总市值的2%。尽管7月27日大盘终结七连阳,但重组概念股依旧不甘寂寞,在当日涨停的8只A股中,重组概念股就占据4席。同时,在A股市场的追捧下,以上50只股票中,7月以来有22只股票的涨幅超过15%,明显超越同期上涨7.38%的沪综指。
重组股频繁冲击涨停榜
因筹划重大事项,端午节后航天长峰持续处于停牌状态。7月26日,航天长峰发布公告称,拟向控股股东定向增发购买长峰科技工业集团公司。此重组消息一出,该股的股价犹如脱缰的野马,在7月26日即封于涨停。随着大盘终结七连阳,许多市场热点快速消退,但7月27日航天长峰的逆市涨停依然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并将人们的目光再度引向重组概念。
同时,7月20日停牌的华联综超和7月21日停牌的三普药业,也均在7月27日揭开了重组的面纱。华联综超公告称,拟向控股股东华联集团、公司股东洋浦万利通和海南亿雄商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定向发行1.81亿股A股。三普药业则称,7月23日经证监会审核,公司定向增发购买资产暨重大资产重组的申请获得有条件通过。受重组消息的影响,当日华联综超和三普药业的股价无一例外地以涨停报收。
与以上几只个股相比,7月27日国际实业的涨停或许有些意外。不过,分析人士指出,国际实业7月以来累计涨幅高达33.86%,其股价有如此好的表现,也与重组概念密不可分,国际实业自2009年底开始筹划资产重组事宜,目前处于审核阶段,尽管其重组依旧有点扑朔迷离,但这份朦胧的美似乎更加撩动投资者的心扉。
22只股票涨幅超过15%
随着近期停牌重组的股票增多,投资者对重组题材的追捧的热情也再度重燃。统计显示,7月以来共有50只股票发布了重组相关公告,按最新的收盘价测算,这50只股票的A股总市值合计为4391.65亿元,约占当前全部A股总市值的2%。剔除长期处于停牌状态的股票,正常交易的36只股票中,7月以来有22只股票的涨幅超过15%,明显超越同期上涨7.38%的沪综指。
在重组股中,近期市场不乏明星股,成飞集成就是一例。自7月6日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后,成飞集成的股价便一发冲天,在本月19个交易日中出现5次涨停,7月以来的累计涨幅达到惊人的80.59%,大有傲视A股市场的态势。
同时,中卫国脉的走势则颇具戏剧性。7月2日中卫国脉发布公告称,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未获证监会批准,随之在7月9日表示将继续推进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并在7月24日发布补充和完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的公告。审核未获批准的尴尬,似乎没有打消中卫国脉重组的决心,此后一连串密集的公告,显示了中卫国脉重组的决心,并点燃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热情,经历5度涨停后,中卫国脉7月以来的累计涨幅也达到56.24%。
此外,7月22日披露了重组的鼎盛天工,也成为重组概念的受益者,该股此后连续3个交易日封于涨停,促使近4日的累计涨幅也高达40.34%。
停牌重组前赴后继
A股市场的重组行为时有发生,但相比较而言,7月以来的重组行为显得分外密集,大有前赴后继的气势。
例如,上海本地商业贸易股的友谊股份和百联股份均于7月19日停牌,原因是实质控制人百联集团有限公司正筹划与公司相关的重大重组事宜。同时,赛马实业7月20日和21日分别大涨5.77%和8.44%,由于股价出现异动,该股于7月22日起停牌并表示拟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与之类似的还有*ST宝硕,该股7月27日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称,正在筹划相关的重大资产重组。而早在停牌前,7月23日该股曾突然放量涨停,似乎有部分投资者对重组已然先知先觉。
分析人士指出,在7月27日停牌的股票中,有18只股票涉及重组事项,如此密集的重组行为,或继续激励二级市场对于重组概念的追捧。(中国证券报)
重组股:下半年行情的重头戏
□广州万隆
从下半年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重组的政策压力和外围大环境日益明确,同时加之历年来下半年重组高发,因此投资者宜重视下半年的重组机会。
近期有媒体报道,证监会或将对暂停上市的ST(特别处理)类上市公司恢复上市资格进行严审,退市后重新上市甚至有可能采用等同于A股IPO的标准。这实际上显示,以后ST公司一旦被特别处理后,其重新上市的难度可能大大增加,这也倒逼上市公司的保壳重组行为。
这一信息虽然没有被权威人士作证,但近期对上市公司重组的规范趋势趋势越来越明确。因此随着政策的规范程度加大,重组的迫切性和实质性重组必然增多。
在壳资源稀缺的当前现实条件下,任何规范性的政策实质上都是加速上市公司重组行为发展,及同时大大强化重组含金量的实际性效果。
另外在目前的特殊环境下,推动上市公司频繁重组的外部环境也更加明显。由于传统产能的内部调整及战略新兴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点,行业间的相互调整和行业内部的调整成为一个相互影响推动并加剧上市公司整合的重大趋势。
对于微观主体上市公司而言,一方面是主营业务逐步升级甚至跟换,其中必然有不少重组的机会。另一方面是传统行业内部的产能整合,产能间相互整合最终会导致上市公司的重组次数增加。
而目前的传统产业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从本质上都属于产能的淘汰和置换,而这也是经济模式转型的大趋势使然,因此其对微观主体的行为影响不可不重视。
最后,我们提到下半年历来是重组行为高发带,这也是历年来的行情特征所佐证的。
其一,很多ST类公司都存在生死结,至少要通过适当财务重组来保壳。但是随着重组规范程度越来越高,财务重组的难度实际上越来越大,倒逼上市公司更多通过实质性重组来保壳。而下半年历来都是其加速推进以通过年关的关键时期。
其二,除外围的转型大环境外,今年下半年管理层将继续加大推动国资整合力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央企整合的时间大限所致,加之地方国资整合的政策力度加大,因此国资层面重组的力度也必然会推动上市公司的重组行为高发。
最后,从市场反应来看,年底投资者本身也普遍关注上市公司重组行为。
把脉央企整合投资机会 荐6股
□东方证券宏观策略组
7月23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表示,国资委将以组建国新资产管理公司为契机,加快央企重组和调整步伐,在年内把央企调整到100家以内。目前央企集团128家,按照国资委的计划,到2010年中央企业将减少至80-100家,而过去五年每年减少的央企集团只有十几家。这样2010年是央企整合的关键年,整合力度较之前将大幅提升。
为配合央企整合目标的顺利完成,银监会、国资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一方面,审批权力的下放将大大提升央企整合的效率。2010年2月24日国资委下发的《关于中央企业国有产权协议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中央企业资产重组符合条件的,由中央企业直接负责批准或依法决定,同时抄报国务院和国资委。另一方面,即将成立的**2号将成为整合加速的标志性事件,而专业的资产运营公司对于央企整合的进程将起到极为正面的推动作用。
投资者不妨重点关注央企跨集团资产整合以及支柱行业相关央企集团的整合。首先,跨集团资产整合涉及股权划拨和资产整合两个阶段,在此过程中资本市场对于相关上市公司会进行重新定位,估值也会产生一个溢价的过程。其次,从整合的空间看,集团外资产运作对应的集团大多属于支柱型行业,此类行业中相关上市公司和集团对应的资产规模差别较大,整合空间比较大。最后,从时间节点的把握上,跨集团央企整合在股权划拨后的一段时间大多会有实质性的资本运作,而股权划拨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时间节点。
建议从四个纬度把握央企整合的投资机会。第一,七大行业中军工行业的后续资产整合。央企在七大行业中需要保持绝对的控制力,包括石油石化、电力、航运、电信等行业的整合已经基本完成,军工行业的整合势在必行;第二,确定性的资产整合平台,即被明确定位为集团资产整合平台且部分集团还承诺整合时间节点的上市公司;第三,推动央企产业布局的重要资产整合平台,即集团将上市公司作为其主营业务未来的整合方向,而集团相关资产规模和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差别大;第四,央地合作产生的投资机会,即地方国资委通过股权无偿划拨以及转让的方式将相关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给央企集团,进而成为央企未来资产整合的重要平台。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重点推荐:哈飞股份、中国重工、中航重机、葛洲坝、航天机电、天山股份。(新闻晨报)
**二号挂牌在即 5类央企或上“被重组”名单
“目前只知道大约25家央企被重组,但是具体名单还需进一步协商,另外**二号何时挂牌也只能等公告。”7月27日,一位接近国资委的权威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7月23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会上表示,以组建国新资产管理公司(即“**二号”)为契机,今年要把央企调整到100家以内。
对于下半年“被重组”的25家央企名单,业界流传有多种版本,但是国资委一直“守口如瓶”。李荣融在上述会上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央企今年内重组到100家以内,不仅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也是国务院对国资委的考核任务。”
**二号先挂牌再打包央企
李荣融认为,央企由2003年的196家减至目前的125家,重组速度应该不算慢,“但是,从当前形势和国务院的要求来看,我认为还是慢了。”
下半年要重组25家央企,国资委的任务非常艰巨,在这一背景下,注册成立国新资产管理公司是为了加快重组步伐。“国资委下半年要以此为契机,加快央企重组步伐。”李荣融指出,为了在今年内完成排名靠后的央企重组,国资委筹备的国新资产管理公司即将进入挂牌程序。
“国新资产管理公司注册的规格很高,不久将对外公布,这是一个很好的起步。国务院对此非常重视,国新公司挂牌后将快速推动央企资源优化配置。”李荣融说。
此前业界传闻,一旦国新资产管理公司正式挂牌,将集中纳入大约25家排名靠后的央企,这些央企的资产将被整体打包。对于这一传闻,国资委并未正面否认。
“被纳入重组的央企也不要有其他想法,因为重组的目的是为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央企资源配置。”李荣融进一步解释说,按照国资委规划,未来将培养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所以今年完成100家的目标以后未来几年还将继续调整,还将有几十家央企被合并重组。
“‘**二号’的成立,旨在接纳国资委下属资产规模较小、资质较弱的中央企业资产。”国资委有关人士透露。另据记者了解,下半年国资委的工作重点将放在着力资源整合、提高运行质量上来,综合考虑了多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另一方面,央企正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二季度以来,部分行业出现市场需求放缓的态势,企业订单出现下降,另外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据国资委发布的消息,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央企成本压力加大,1~6月,中央企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5.7%,毛利率为17.6%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基于各种经营压力,国资委决定今年下半年加大央企重组,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向优势主业集中。”国资委一位相关司局负责人在会议现场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李荣融表示,国资委为组建国新公司做了大量工作,“实际上我们做了大量前期工作,所以未来一定要将国新公司做好,不管装入国新的公司是哪些,国新公司的目的都是创造市场价值。”
业界人士认为,一旦**二号挂牌,将在国资委系统内扮演核心的出资人角色,其资产重组能力远远超过国资委下属的另外2家资产管理公司(国开投和诚通)。同时,不排除国开投与诚通这两家资产管理公司目前所托管的央企资产,未来将集中纳入新成立的**二号,从而使**二号发挥更大的资产管理功能。
纳入重组的“25户央企名单”
李荣融在会上表示,“下半年工作重点是,着力资源整合、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
在谈到重组思路时,李荣融强调,“国新公司主要职责是加快央企整合和调整国资产业布局,将纳入一些规模较小、微利、效益差,应退出市场的央企。”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国资委首先需要确定25家被重组的央企名单,其中不排除一部分企业能找到“婆家”,从而不纳入**二号。对于未能及时找到对接企业的央企,将被整体纳入**二号进行托管。
据与会的一位央企负责人解释,央企重组的基本思路是“以产业整合为基础,合并同类项”,这一思路早几年前国资委便确定了,并被125家央企广泛接受。具体整合思路主要分成四种:央企之间强强联合;一般央企并入优秀央企,即以强并弱;科研院所并入产业集团;非主业资产向其他中央企业集中。
今年以来有4组8家企业实施了合并重组,如国药集团与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合并、中国农垦集团并入中国农业发展集团等。基于此,央企总数由去年底的129家调整到125家。但是,这离央企缩减到100家以内的目标还很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多方采访获悉,尽管国资委尚未公布25家即将重组的央企名单,但是市场对于下半年的重组路径做出了多个版本的预测。
在目前125家央企“全家福”中,考核排名靠后的25家央企分为五大类型:第一类是科研院所与咨询顾问公司,科研院所包括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咨询顾问公司包括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
第二类为商贸流通性企业,如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中商企业集团公司、中国华星集团公司、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等。
第三类为主业边缘化的央企,如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彩虹集团公司、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华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等。
第四类为产业链的相关配套性企业,如铁路方面的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航空方面的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纺织行业的中国中纺集团公司、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恒天集团公司等。
第五类为经营业绩困难的央企,如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等。
在这20多家靠后的央企中,11家科研院所与咨询公司并入相关产业集团成为下半年央企重组的一大看点。有数据显示,这些科研院所、咨询公司的总资产量、利润总额等指标在国资委监管的央企总规模中所占比重仅为1%左右。这一类型的重组此前不少见,如长沙矿冶研究院并入五矿集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进入中国建材集团,沈阳化工研究院并入中国中化集团等。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在中央企业科技会议上采访了彩虹集团一位与会人士,当问到该企业是否面临被重组时,该人士表示,“目前而言,国资委的考核非常严格,彩虹集团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央企中排名靠后。”
同时该人士认为,从央企监管角度分析,由于彩虹集团所处的彩管产业不属于国家战略性产业,应该加快改制重组推向市场化。
延伸阅读
推动民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国资委牵头制订具体方案,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电力建设、石油天然气、电信、国防科技工业等投资建设领域,以及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在国务院的上述文件指导下,国资委即将成立的**二号将承担具体央企的产权改制、资产托管、挂牌转让等功能,并加速引导央企向民间资本推出产权转让项目。
在产权转让金额方面,国资委披露的信息表明,今年上半年,央企通过产权交易所转让国有产权共363宗,交易金额140.3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1%和57.3%。但是,这一产权改革速度比较慢,涉及资金比例也比较少。
“**二号挂牌后,将更大规模地向产权交易所推出标的转让项目。这意味着国资委未来在国企改制时,及时退出部分国有产权,引进民间资本参与联合重组。”据一位接近国资委的权威人士透露。
据介绍,民间资本参与央企重组还有另外多方面的机会。比如,央企主辅分离将给民间资本带来新的重组机会。今年初国资委要求非酒店业央企剥离酒店业务,3月份要求非房地产主业央企退出房地产领域。另一方面,解决产能过剩也将给民资带来重组国有企业的机会。
至于未来**二号的重组方式是采取股权划拨还是托管,上述权威人士表示,“估计各种形式都有,但是核心原则是按照市场化模式重组。”据记者了解,被重组进入**二号的企业,可以先采取托管经营,再与外部的同类企业重组,或出售给其他战略投资者。
“包括民资在内的其他外部投资者,未来几年可直接参与被淘汰央企的股权投资,从这一点而言,**二号的市场化模式得到了体现。但是,目前这只是在理论上被认可,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一位外资投行董事总经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他认为,一旦**二号按照预期规划进行市场运作,其对央企的股权重组能力将进一步强化,且重组方式更加市场化。不排除未来几年,**二号将发展成资产规模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的大型资产管理公司。(每日经济新闻)
最具平台价值的央企重组股
中钢天源(002057.SZ)
重组逻辑:实际控制人旗下拥有大量未上市资产。大股东中钢集团在澳大利亚、南非等地成功建设了铁矿、铬矿资源基地,且均未资本化。中钢天源成为中钢集团旗下矿资产整合平台的预期强烈。
价值分析:天相投顾分析师表示:“2010年中钢集团提出力争IPO如期完成,此事件将使公司央企整合预期增强,带来主题投资机会。”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天源并没有永磁电机项目。公司方面表示,他们的强势目前是矿山成套设备。
金瑞科技(600390.SH)
重组逻辑:大股东与实际控制人旗下均有未上市锰矿资源,金瑞科技有望成为锰矿资源整合平台。
价值分析:“我们有去公司调研过,公司本身也不确定是以注资还是其他方式来重组,但重组的可能性很大,只是时间点不确定,我们认为公司有望成为五矿集团旗下锰矿资产整合的平台,且不排除大股东会陆续将旗下优质资产继续注入上市公司的可能。”日信证券分析师汪华春表示。
*ST中钨(000657.SZ)
重组逻辑:*ST中钨的大股东为湖南有色集团,而五矿集团持有湖南有色金属集团40%的股份。据了解,湖南有色集团的钨、铋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锑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冶炼并不出色,而*ST中钨没有矿产资源,强项恰是冶炼。
价值分析:*ST中钨有望整合母公司旗下钨矿产业。
南方汇通(000920.SZ)
重组逻辑:南方汇通早在2008年就与股东南车集团和贵州省物资集团签订了重组框架协议,使物资集团成为南方汇通的控股股东,协议中提到“物资集团拟通过一定方式向南方汇通注入部分优良业务和资产”,但至今仍未实现。
价值分析:国元证券分析师包社认为:“南方汇通的盈利能力太差,而南方机车大部分资产已经上市,因此资产注入可能性不太大,就是注入也规模不大,另一可能性是私有化或把它卖掉,不过,这两年私有化的上市公司并不太多。”
东风科技(600081.SH)
重组逻辑:作为东风集团以及东风有限零部件事业部下唯一的零部件上市公司,成为未来成立的零部件公司的资本运作平台和融资平台的可能性非常大。尽管具体整合时间和方案都存在不确定性,但是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值得较大期待,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认为。
价值分析:东风科技在集团下属公司中盈利相对较差,收入只占集团总收入1.5%,重组利于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冠豪高新(600476.SH)
重组逻辑:中物投在去年已承诺,争取在12个月或更短时间内,完成将冠龙纸业注入公司的各项工作,以彻底解决现存关联交易问题,前提是冠龙纸业形成持续盈利能力。
价值分析:冠龙纸业资产注入与否,与公司2010年的盈利情况有很大关系。某分析师认为中物投注资冠豪高新已经没有悬念,只是时间点还不确定。天相投顾分析师表示,“若能成功注入冠龙纸业地产,冠豪高新将实现造纸行业一体化”。
有研硅股(600206.SH)
重组逻辑:有研硅股的大股东是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业内分析人士分析认为,在接下来的央企重组中,科研院所将成为调整重点。
兴业证券报告也表示,要关注科研院所并入产业集团这一央企整合思路,从股价表现来看,建议关注前期涨幅较低的有研硅股。
价值分析:有研硅股是LED上游,随着半导体行业复苏,该股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上海贝岭(600171.SH)
重组逻辑:上海贝岭是目前CEC集成电路资产中唯一一家上市的公司,且CEC旗下尚有未上市资产。
价值分析:天相投资分析师认为:由于上海华虹与上海贝岭业务重合度较高,同业竞争问题迟早要解决,重组的可能性比较大,上海华虹是RFID的龙头,提供世博会的门票,上海华虹注入上海贝岭有一定的重组价值。
但上海贝岭技术较差,长期看盈利能力难以得到改善,生产线落后老化等问题也将会日益突出。
北矿磁材(600980.SH)
重组逻辑:天相投资分析师认为:“公司这几年股价上涨一般都是靠重组预期,从公开信息来看,说2010年是重组的最后期限,预期应该是越来越大了,公司未来的发展主要看大股东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的态度,公司本身的业务已经难有发展,如果北矿愿意出让股权,进行股权重组,公司本身壳的质量还是很高,具有较高的重组价值。”
价值分析:北矿磁材若能完成重组,将形成从研发到生产一体化产业体系,盈利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同时,需特别关注的是,五矿集团总裁最近表示,正与北京总院研究重组事宜,拟将北院划入五矿旗下。
ST黄海(600579.SH)
重组逻辑:ST黄海控股股东为中车集团,实际控制人为中国化工集团,其旗下有风神股份、ST黄海两家轮胎类上市公司,还有其他没有上市的轮胎企业,企业产业雷同存在同业竞争,但目前为止,未有明确的资产整合方案。
业内人士预计风神股份将作为中国化工集团旗下轮胎资产的整合平台,公司可能作为壳资源,注入其他资产。
价值分析:整合将是脱胎换骨式的改革,未来公司将在两大预期下形成一定机会。
河池化工(000953.SZ)
重组逻辑:柳化和河池化工在业务上存在同业竞争,业内人士分析河池有色集团可能会整体上市。
价值分析:注入的优质资产将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长城信息(000748.SZ)
重组逻辑:长城软件与为长城信息的参股企业,但在业务运营方面缺乏必要的协同效应,对公司财务贡献有限,产业链整合意义重大。
重组价值:公司方面表示,重组能更好地集中资源发展主业消除同业竞争,促进集团内部产业整合。
新华光(600184.SH)
重组逻辑:公司原拟购买西光集团拥有的防务标的及持有的天达光伏6.44%股权。如果交易完成,西光集团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西光集团有望成为兵器集团光电类资产进行持续资产整合和资本运作的平台。
北方创业(600967.SH)
重组逻辑:北方创业作为兵器工业集团下属的主要融资平台,其重组的可能性颇受瞩目,而中信建投证券分析认为,大股东一机集团后续还将有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重组价值:公司受铁路大投资、资产置换和定向增发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北方创业收入稳定增长不成问题。
韶能股份(000601.SZ)
重组逻辑:韶能股份拥有便利得水利资源,借壳韶能中广核也能获得发展核电资源。韶能让壳条件是,中广核将在韶关核电项目**入数百亿元资金。
重组价值:若重组成功上市公司获得风电水电等优良资产,改善主业经营,发展核电。
中国嘉陵(600877.SH)
重组逻辑:兵装集团有做大做强的要求,兵装集团旗下摩托车产业上市公司中有的会保留作为摩托车发展的平台,有的可能会转型进入新的领域,中国嘉陵最有可能成为整合平台。
重组价值:解决同业竞争,提高产品竞争力。
林海股份(600099.SH)
重组逻辑:实际控制人为国机集团,旗下共有5家上市公司,而目前集团还有3/4的资产未注入上市公司,鼎盛天工、林海股份和常林股份3家公司又都以机械为主业,重组将势在必行。
重组价值:公司目前经营情况较为糟糕,而实际控制人旗下三家公司存在同业竞争问题,未来一旦优质资产注入林海股份,公司的基本面将大大改观。
内蒙华电(600863.SH)
重组逻辑:重组逻辑:内蒙华电作为大股东的唯一上市融资平台,以及“煤电联营”的需要,大股东未来择机注入优质电力和煤炭资产的可能性较大。大股东北方联合电力在内蒙华电股改时承诺支持其收购资产。
重组价值:收购优质资产将显著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理财周报)
A股市场再刮资产重组风 重组股掘金攻略
6月30日,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据悉,工信部"支持行业兼并重组"政策已上报国务院,将主要从金融、财税、资源配给三方面支持大型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所涵盖的行业除了去年振兴规划涉及的九大产业外,新增建材产业。国资委亦明确提出,央企要调整和重组至80家-100家,其中30家-50家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要求央企至少在规模上做到行业前三名,达不到要求的将进行强制重组。在政策推动下,大多数央企介入的行业集中度都会大幅提升,所以央企整合会给旗下相关上市公司带来很多重组或者资产注入机会。
以"乌鸡变凤凰"神话著称的重组概念,一直是A股市场中经久不息的炒作题材。进入7月以来,风云再起,在上海本地股的带领之下,重组股不断上演着或是一飞冲天,或是连绵大涨的好戏。与此同时,"十一五"规划已明确提出,2010年是央企整合关键的一年,也是大限之年。这就意味着,今年下半年,重组行情有望贯穿始终,成为最重要的投资主题。
那么,后市还将有哪些重组概念等待挖掘,哪些板块聚集着重组机会,今天,本报特邀业内研究分析人士为投资者进行全面追踪。
领军者――上海本地股
对于上海本地股来说,整合重组概念由来已久,并多次在A股市场上"兴风作浪"。7月以来,随着上海国资整合的加速,一轮新的如火如荼的炒作行情疯狂涌来。
事实上,上海本地股的整合一直未曾停歇,早前率先完成了光明食品集团的整合重组。而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国资委又先后完成了上海医药、上海建工、锦江股份等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工作。7月16日,百联集团旗下的百联股份和友谊股份两家上市公司双双停牌,标志着上海市国资委下属商业资产整合大幕已拉开。
记得今年5月,上海市国资委主任杨国雄曾在上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工作会议上对加快推进上海资本证券化提出了"四个支持",有业内分析人士将其定义为这一波上海国资的重组路径――即整体上市、合并同类项、跨集团重组、推进IPO.
■掘金策略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认为,整合重组将是上海本地股未来的投资主线之一,同时,也是下半年A股市场的一大投资热点。投资者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挖掘投资机会。
1、具有集团资产整合可能的个股。多家上市公司拥有同一大股东,且有主营业务趋同,它们具有合并同类项的可能。如今已完成整合的有锦江集团旗下的锦江股份和锦江投资;上药集团旗下的上海医药和上实医药;光明食品集团的光明乳业、金枫酒业、上海梅林、海博股份。正在整合进行中的有百联集团旗下的百联股份和友谊股份等。
预计后市存在的机会有华谊集团旗下的氯碱化工、三爱富、双钱股份;百联集团旗下的上海物贸;第一医药;电气集团的上海机电、自仪股份、上柴股份;上海仪电集团的飞乐音响、飞乐股份、上海金陵、广电电子、广电信息等。
2、具有集团资产注入预期的个股,如上海地产集团旗下的中华企业和金丰投资。此前,业内普遍认为,上海地产集团可能将金丰投资"卖壳",将资产转入中华企业,虽然7月16日两公司均对此予以了澄清。不过,昨日,金丰投资发布了重大事项进展公告,称目前涉及上海国资整合的事项尚在筹划中,可见,重组并非空穴来风。
此外,存在注入资产预期的还有上实集团的上实发展;久事公司的强生控股;城建集团的隧道股份;交运集团的交运股份;建工集团的上海建工;华虹集团的上海贝岭;兰生集团的兰生股份;建材集团的棱光实业等。
3、区国资委旗下个股:这类个股不容忽视,如金山区的金山开发;闸北区的西藏城投、ST二纺;黄浦区的老凤祥、新世界;崇明区的亚通股份;卢湾区的益民商业;静安区的上海九百;浦东新区的上工申贝、浦东建设、张江高科等。
整合先锋――钢铁板块
继《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出台,鼓励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也箭在弦上,"重组"毫无疑问成为钢铁行业年度关键词。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燕海7月20日在上半年工业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表示,通过相关政策的实施,将通过联合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手段,进一步大幅度减少钢铁企业家数,将目前大约800家钢企缩减至200家。这是在管理层近期不断释放推动钢铁业重组信号后又一次明确表态。同时,记者获悉,《加快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指导意见》现已上报,有望在今年适时出台。受此消息刺激,钢铁板块近两日明显走强。前日,广钢股份和方大特钢等均强势涨停。
钢铁业整合重组对于A股市场来说并不陌生,2007年初就曾盛传钢铁企业"大鱼吃小鱼"的消息。当时,宝钢、包钢、邯钢、马钢等连带权证纷纷走出一轮让人难忘又艳羡的行情。此后,攀钢整合、鞍本整合、宝钢重组广钢等消息相继传出或正式实施。
■掘金策略
钢铁行业受宏观紧缩政策影响,年初至今累积跌幅高达34%,长期盘踞跌幅榜冠军位置。 业内人士预计,从8月开始,宏观政策的松动或将改变钢铁板块"泰山压顶"的境况,同时在整合重组预期之下,钢铁板块有望逐渐回暖。
平安证券分析师认为,注重相对收益和擅长波段操作的投资者可以开始关注钢铁板块。如具有"被重组"概念的韶钢松山、重庆钢铁、广钢股份、本钢板材、柳钢股份等;此外,还可关注资源型钢铁股凌钢股份、西宁特钢、金岭矿业、酒钢宏兴;非典型的新兴铸管、齐星铁塔等。
需要提醒的是,目前来看,钢铁股上涨还具有一定风险。除了楼市调控没有放松外,另一个钢铁产品消费大户汽车业的增长也正在放缓,这些都将打压市场对钢铁的需求,后市钢价仍有下跌可能。
重组骄子――航天军工
近年来,航天军工行业的资产整合和整体上市,正逐渐进入由点到面的全面铺开阶段,业内预计将在今年进入新的高潮。与军工集团庞大的资产规模相比,目前军工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规模较小,且很多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欠佳。按照各大军工集团的资产整合思路,上市公司将是未来军工资产及民品业务发展的理想平台。
航空动力"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宜"的公告间接证实了这一点。
■掘金策略
据了解,十大军工集团整合预期较为明朗的是中航工业集团、兵器工业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中航工业集团未来的整合方案目标是到2011年实现子公司80%的主营业务和相关资产进入上市公司,2013年前后实现中航工业集团整体上市。兵器工业集团重组计划在未来3年多的时间内,将目前110多家成员单位重组为30多个专业化子集团,光电领域的整合,是关注的重点。航天科技集团在卫星领域和电子领域有整合的机会。
重组奇葩――不良资产置换
重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意味着转变、变身,甚至是乌鸡变凤凰、丑小鸭变白天鹅的蜕变。今年下半年以来,上市公司重组的消息纷至沓来,尤其进入7月,随着市场目光的聚集,资金对概念的追捧,重组预期股争相亮相于涨幅榜上。
据本报记者统计,本月以来,两市涨幅榜前20只个股中有七成是重组概念股,如成飞集成上涨70.84%、中卫国脉上涨61.55%、金山开发上涨54.50%、航天机电上涨53.08%。此外,上海新梅、江特电机等涨幅也超过了40%。
■掘金策略
A股一直以来都有"弱势炒重组股"的现象,如今的A股持续震荡更是推升了市场对重组股的关注度。根据近期消息披露及分析人士寻找,目前正在进行重组或声明有重组预期的上市公司除上述提到的个股外,还有海通集团、天山纺织、深物业A、鼎盛天工、赛马实业等。具体来看,海通集团、航天机电、成飞集成、江特电机等均是用不良资产置换光伏类新能源资产;天山纺织则置换矿业资产;鼎盛天工彻底转行,变身汽车贸易公司。
此外,一些ST公司也有挖掘机会,不过,相对正股重组,ST类股票的收益可能最大,但其风险也最大。日前,传证监会将严格审查借壳重组,因此,分析师们认为,目前投资ST股票来博重组并不是很好的投资方式。(北京商报) 工信部起草的“支持行业兼并重组”政策已上报国务院——时隔一年,管理层再将重点行业兼并整合的号角吹响。从政策对行业整合深入化、具体化的思路出发,本报特筛选、分析了十大重点行业中具
有较强的重组主导性及整合意愿的龙头企业,当中包括正在进行资源整合的集团公司,也包括近两年来积极寻找并购重组途径的企业。
汽车行业
广汽集团欲进国内前四
作为去年《汽车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钦点”为实施区域性兼并重组“四小”车企,广汽集团近年来无论是整车销售上还是在整合扩张上都显得“咄咄逼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1月至5月间,广汽实现29.75万辆的整车销量,同比增长39.66%,在“四小”中次于北汽。而在产业整合方面,广汽的表现则更为积极。去年5月,广汽在管理层鼓励车企跨区域并购重组的背景下收购了湖南长丰汽车29%的股权,迈进A股资本市场;今年4月,广汽收购浙江吉奥汽车51%的股份,创国有车企收购民营汽车企业的先例。此外,广汽尚完成了与菲亚特的联姻。今年8月底,广汽H股更有望私有化骏威汽车登陆香港联交所。
在产业整合屡有斩获的广汽集团目标非常明晰:2010年汽车产量达到13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进入全国汽车行业前四名。可见,尽管广汽并非国内汽车企业的龙头老大,但其趁管理层鼓励行业重组的机会迅速“跑马圈地”的热情却格外高涨,操作策略也较“四大”车企更为灵活。值得注意的是,前五个月广汽的汽车销量尚不足30万辆,与其130万辆的“十一五”计划相差甚远。因此,除加强自身产销外,广汽在今年下半年加强产业并购重组以求新增产、销量的动力依然充沛。此前,福汽、华晨皆与广汽传出过重组“绯闻”。
资本市场上,广汽集团在A股市场只有广汽长丰一根独苗,考虑到其仅持股29%及近期其H股有望于香港上市,未来广汽会否通过对广汽长丰进行资产注入等方式实现“A+H”股融资方案也值得期待。
钢铁行业
鞍钢集团将成全国老大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钢铁业主要有5大钢铁集团,包括宝钢、武钢、鞍钢、河北钢铁和山东钢铁。由于去年管理层在《钢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提出“三年内钢铁业联合重组取得重大进展,形成若干个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国内排名前5位钢铁集团产能达到45%以上”,故整个钢铁行业的并购重组也将“以大为美”。而在今年行业重组兼并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鞍钢集团。
5月21日,国资委同意鞍钢集团与攀钢集团实行联合重组。而在5月初,本钢和北台钢铁集团联合重组基本落定。有消息称,今年8月之后,重组之后的两家将一起纳入鞍钢集团。若这一系列的重组能够顺利完成,则目前产能仅2500万吨的鞍钢将飞跃至产能超过5600万吨的大鞍钢集团,成为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大的钢铁集团。除此之外,今年初鞍钢尚与福建省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拟重组三钢闽光,以实现沿海扩张。
而从各钢铁集团的五年计划看,鞍钢集团积极推进行业重组的动力更充沛。据悉,鞍钢希望通过新建和收购两种方式,使集团在2015年的钢铁产能达到6000万吨,由于其目前产能极度有限,故其提高产能的思路,则为“投资新建与兼并重组并重”。相比之下,宝钢集团却在五年规划中将产能目标从8000万吨下调至6600万吨,表现出对行业的谨慎预期;目前产能已有4000万吨的武钢集团只规划了6000万吨的产能;河北钢铁则在规划中明确不再扩充产能。可见,在未来产能兼并扩张的道路上,鞍钢集团的主动性及“弹性”明显强于其他大型钢企。
从资本市场上看,目前与鞍钢集团有关的A股主要有鞍钢股份、本钢板材、*ST钒钛及三钢闽光。
装备制造
中航工业集团重组提速
尽管今年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军工领域,加快军民两用,但纵观整个行业的并购整合机会,仍将集中于国资委旗下军工央企。从并购方式来看,短期内各大军工集团合并整合的可能性并不大,将主要体现各集团资产的整体上市。由于目前军工业上市公司资产规模仅占各军工集团的总资产规模约15%,显示出军工企业力量过于分散,因此资产的重组整合势在必行。而当中拥有最多上市公司、资产整合最为明晰的,无疑是中航工业集团。
自2008年一航和二航合并成中航工业集团,军工行业由此开始了大重组的时代。此后,重组启动最早、力度和广度也最大的中航工业集团被分为六家子公司分别为运输机公司、发动机公司、直升机公司、通用飞机公司、机载系统公司及中航技公司,直接或间接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19家,另有3家H股上市公司。根据中航工业集团发展战略计划,到2011年,集团将实现子公司80%的主营业务和相关资产进入上市公司,基本实现子公司整体上市,力争用5年的时间实现中航工业集团整体上市。眼下中航工业集团各子公司的资产关系、同业竞争问题正处于理顺期,一旦相关工作规划完毕,即将主要的经营性资产逐一注入上市公司。据统计,2009年至今,中航工业集团旗下已有9家上市公司启动了资本整合,包括初步完成重组的中航重机,拟定向增发的*ST昌河、贵航股份、东安黑豹、中航三鑫、中航地产、洪都航空及西飞国际及抛出资产置换方案的ST宇航。此外,成发科技、中航精机、哈飞股份等中航工业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年内步入实质性重组的预期也逐步升温。
建材行业
中国建材强势整合水泥
中国建材集团是国内建材行业当仁不让的龙头。截至2009年,集团的营业额已经达到816亿元,利润达到38.8亿元,资产总额1133亿元。这样的规模在国内整体分散的建材业可谓数一数二。而从其发展经历来看,兼并重组一直是集团发展过程中极为核心的战略。
自2006年开始,中国建材便力推国内水泥行业整合,并通过资本运作和联合重组“双轮驱动”的模式,一跃而成为行业领军者。数据显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中国建材集团便并购了120余家水泥企业。包括2006年7月接盘徐州海螺水泥公司;2007年9月成立南方水泥公司以整合重组东南四省一市水泥产业;2007年10月与唐山市政府签署协议,拟与唐山市相关企业联合组建北方水泥公司,并力争3年内将其打造成为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北方地区水泥行业旗舰;2008年8月与浙江省国资委签订协议,整体受让浙江最大水泥厂——三狮集团的国有股权。
经过数年的兼并重组,目前,中国建材集团的水泥产能已经过亿吨,约占全国市场的10%。据了解,集团目标为2011年左右做到3亿吨产能。当中在南方地区以江浙为核心打造南方水泥公司,年产量1.5亿吨;在淮海地区打造中国联合水泥公司,年产量1亿吨;北方水泥则是整合东三省、内蒙古一带的水泥企业,打算做到年产5000万吨。最终目标似乎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20%至25%。
此外,在玻璃行业方面中国建材集团同样在不断加大产业整合力度。2007年通过无偿划转成为上市公司ST洛玻(原洛阳玻璃)大股东,此后又将安徽华光玻璃、河南中联玻璃纳入旗下。近年来,市场一直有传闻称其将利用ST洛玻这个上市平台对旗下玻璃产业进行重组,并打包上市。
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曾明确表示,同国内许多传统制造业一样,水泥、玻璃等传统建材产业已经发展到了全行业过剩的阶段,需要进行大规模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这正是中国建材集团的机遇。他透露,借助国家政策,中国建材集团将坚持资本运营和联合重组相结合的成长模式,继续大力推进水泥、玻璃的结构调整、联合重组和节能减排。
有色金属
五矿集团主导稀土资源
作为国内有色金属方面龙头,五矿集团整合国内有色资源具有独特优势。
以近来国家明确表态要进行严格控制的稀土资源为例,工信部和发改委已经选定几家国有骨干企业对具有战略意义的稀土资源进行整合,当中便有五矿集团在内。而原本,五矿集团便已控制了江西的稀土资源。
此外,五矿集团和湖南有色的重组也成为今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重磅新闻。今年5月份,五矿集团宣布为提升在金属矿产领域的竞争力,将与湖南有色合并,双方原本的财务监控系统及软件将会统一,采购及销售管道亦会统一,从而节省营运成本及扩大公司管道。而湖南有色旗下拥有近50万吨锌和近10万吨铅冶炼能力的株冶集团此后也将得到五矿集团原料上的支持。
据业内人士分析,这也许正是五矿集团为整合南方稀土资源而提前布下的一枚“棋子”。毕竟,湖南省郴州市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享有“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之美誉。当地已发现矿产110多种,主要有色金属探明储量达600多万吨。其中钨、铋储量在全国排名第一,锡、锌的储量分列全国第三、第四,萤石储量占全国伴生萤石储量的2/3,此外,离子型稀土资源也非常丰富。而五矿进入郴州,是以湖南有色控股为实施主体在当地进行投资。五矿将湖南有色控股打造成郴州有色金属资源整合的主导者,成为带动郴州有色金属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刚刚在南方拿下一块战略要地的五矿集团并没有停下自己的整合之路,其已经把眼光投向北方,据悉,资产规模较小,但本身却拥有北矿磁材和当升科技两家上市公司的的央企北京矿业研究总院目前正在国资委推动下准备进行重组,五矿集团正是众多竞争者之一。 回版,一共跟你买过3次股票,都赚的不错,很纳闷,怎么差距那么大呢
上周航天那只票,单位有事早上没买,下午涨停。。郁闷啊
央企重组这些票,你看好哪只啊,能推个吗 原帖由 sunbaosheng 于 2010-8-6 22:55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版002029 七匹狼 创新高了
7月3日下午,怀柔某山上,郎哥家小院里,我跟牛哥郎哥和H总喝茶聊天。
几轮牛熊下来,几位老朋友都活得越来越滋润了#*22*#
H总的发展最快,最猛,998点来怀柔的时候,他还只是一家私募的操盘总监,掌管几个亿的资金,如今,他那家私募已经壮大成xx亿规模的机构了,而且还在另外8家私募兼着投资顾问。
3号那个下午,我跟H总聊了很多关于七匹狼的话题,估计他回北京后,就配了一些,估计也只是试探性的。
他的大部队都在他的看家股厦工里呢。 昨晚,在团结湖某酒楼,跟两位朋友喝酒聊天,
L总一直在筹划他的私募基金,但进展一直不是很顺利。
另一位朋友就是我提到过几次的在6000点全线清仓看空股市,去年年底再次看空股市,认为3年内股市看不到3400点的那位高手。
很久没见,他看到我后的第一句话就是:踏空了吧?
我知道他这只是个玩笑。
其实据我了解,2319开始的这轮快速反弹,很多资金量大一些的民间机构都踏空了至少200点,包括L总。
当然,以他们的能力,迅速后起直追是不成问题的。
对大盘的后市,和共谋合作与发展,哥仨进行了交流和探讨,那位高手还是坚持认定中国股市3年内过不去3478。
我的观点是,半年左右时间,如果还是不能刷新3478,未必是坏事,如果半年内拿下3500点,倒可能危险。 980潜伏了一段时间了,不知道央企重组,但是业绩这么差的国资背景有问题。。。。 麦哥现在还适合建仓吗
回复 #2729 回到未来 的帖子
谈了点什么?#*31*#好奇问问 ,不方便勿说 #*d1*# #*d1*# #mad# 我没有金币,回版 原帖由 月魔ZZZ 于 2010-8-8 21:46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麦哥现在还适合建仓吗
显然已经不适合了。
现在才建仓,持股心态肯定不好,涨的好的不敢买,跌得快的更不敢买,买不上不下的,很可能一个震荡就能被吓出来,纯粹给券商打工了。
现在行情只适合在下面低位建了仓的,由于有成本优势,可以放开手脚踩热点的轮动节奏。还要稳准狠。 由于有成本优势,可以放开手脚踩热点的轮动节奏。还要稳准狠。#*d1*# #*d1*#
现在应该是分批出了吧#*22*# 像回版学习。#*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