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盘面感觉很不好,建议减仓观望!
今天盘面感觉很不好,建议减仓观望!消息面:
作为本月出台的最后一个重要经济数据,4月投资增速的抬头也许是本月加息的“最后一根稻草”。根据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594亿元,同比增长25.5%。与一季度的25.3%相比,投资增速继续呈现攀升之势。为期两天的非洲开发银行集团第42届年会今天在上海闭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非行集团年会闭幕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保证经济平稳增长,不排除使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货币政策工具。中国将采取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基于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人民币汇价。
技术面:银行板块的下跌首当其冲;权重股将成为做空的主要动力。
详见:http://bbs.macd.cn/thread-1141006-1-1.html
重要结论:减仓,最好空仓吧! 都是天意一切随缘:) :) :)
周线又见九连阳:极限再度临近!!??
别怪周小川没跟大家打招呼!
原帖由 牛犊子 于 2007-5-18 11:53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今天盘面感觉很不好,建议减仓观望!
消息面:
作为本月出台的最后一个重要经济数据,4月投资增速的抬头也许是本月加息的“最后一根稻草”。根据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 ...
先知先觉很厉害!!!
比央行双手出拳更可怕的是"其他工具"
央行双手出拳意在显示“降温”决心,加息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比较显著,但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并不算大。我猜想更可怕的是下一步几大部委可能会打出"其他工具"即“组合拳”,甚至使用行政手段来实现对经济的调控。因为周小川昨天曾表示,为了使得宏观经济持续稳定,中国不排除继续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甚至"其他工具"。这"其他工具"更可怕。 其他工具:*27*: :*27*: :*27*: :*27*:
:*31*: :*31*: :*31*: vv 先知先觉:*19*: :*19*: 看来要不幸言中了 一、 对央行出台组合拳之后续政策的基本判断
周末央行大动作,利空双响炮尚留余响,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讲,当务之急是后市中线趋势和形势如何看?
从管理层的调控决心和思路看,如果今后一段时间内股市就此不再狂涨,即使不出现大的调整,哪怕是维持一个区间的震荡或整理,个人认为1-2个月内,政府面向股市的大的政策性调控至少将暂时性地就此“打住”!
但是,如果市场不听“打召呼”,个人认为,以温家宝同志在国际性会议上斩金切铁的发言“中国政府一定有能力处理好金融问题的”的态度和决定,100%地在1-2个月内还有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出台!直到市场趋于理性为止!
二、对资本市场的基本判断
首先,应该讲,中央政府、各级管理层都明白, 中国的崛起需要一个蓬勃发展、生机盎然的资本市场!否则的话,中央政府就不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让股市在近两年出现比较大的起色!不管是什么调控措施,其最基本的出发点应该是让资本市场让股市更好地、更健康、更稳定的可持续成长,而不可能是为了让股市再陷“深渊”、再入“熊市”!
其次,就事论事,本次央行出台的调控政策,从出发点来讲,主要是针对近期短期之内市场上涨过快、过热,短期投机气氛过度而来的!因为,这样的上涨、过热是明显的不可持续的,如果采取另一种可持续、慢牛的、进二退一的走势,管理层将更加放心、满意!从调控的要求看,其根本目的还是是为了市场的长远、持续、健康的成长!
再次,本次出台的两项政策就政策本身内容来讲,对股民、对股市的影响并不是太大!因为,很明显,在财富效应下,0.27%的加息不可能让有心投资股市的居民重新将钱存入银行!同时,在尚存在超过2.5%的超额准备金率的情况下,0.5%的准备金率的上调短期内也不可能对市场和银行的流动性产生过大的影响!但是,这两项政策的同时出台,更多的是表达管理层的一种坚决的看法、态度和决心,传递是一种信号,对市场的心理预期的影响是主要的,对企业盈利等微观层面的影响是次要。
最后,调控不可能也不会以具体的点位为目标!但点位肯定成为了制订政策的一个参照物!如果市场就此开始更多地转向理性投资,不再过于疯狂,也许4000点附近暂时不会有更激烈的调控措施了!
三、 造成当前市场局面的原因
个人认为,以下原因造成了当前市场的畸形发展局面:
1、市场制度不完整,不能做空,只能做多!大家只有一起做多才能赚钱啊!加之市场供求关系失衡,这种情况做空的、理性投资者是费力不讨好的一方!
2、违背经济规律,打破了资产市场合理配置资源和优胜劣汰的机制,造成了市场投资标准的混乱。
从发改委、证监会、国资委到地方政府,特别是后者,鼓吹由“政府(实际上是纳税人)买单的资产重组、整体上市、注资、借壳等行为,从而直接培育了市场热衷于投机的温床和土壤。在这种情况,不炒做白不炒作,不炒做的反而变成了“傻瓜”!例如,在一个普遍不讲诚信的大环境下,讲诚信的人一定是受伤害最严重的人!如此政策环境,劣币驱促良币也就见怪不怪了!
3、供应关系失衡,相对于人民群众觉醒的投资理财需求,可投资的渠道太少,房市的流动性不好,且处于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相对“高位”;债市发展太落后,其它什么市的容量也太小,国外投资又被管制导致无法流出去。在这种情况,只有国内股市还算比较通畅,但结果在资金洪流面前,各方面的估计和准备严重不足,导致了投资标的的严重供不应求!供不应求的东西,自然会出现溢价,如果应对不当的话,其溢价还会进一步地扩张。
四、一个事是而非的问题——泡沫论
所谓的泡沫问题,个人认为基本上是一个伪命题!
股市是虚拟经济,通过对企业利润的贴现虚拟了PE,通过给不同素质和潜力的企业不同的PB虚拟了高于或低于每股净资产的股价!
做为虚拟经济的代表,股市天生就是伴随泡沫生存的,没有泡沫的话,就不需要股市,只要有银行、能存款就行了,因为这个时候才是一块钱等于一块钱,而不是股市虚拟的一块钱可卖若干块钱。
股市涨跌均是正常的!而指数总是在基于正常估值的范围的上下一定的空间内波动,经济情况好一点、市场乐观一点、信心足一点、资金多一点,自然就要向上偏出一般情况下的正常估值区间多一些;如果盈利恶化、市场信心不足、供过于求,则股市就要偏熊一些,更多地会低于一般情况下的正常区间多一些。
所以,我们讲不正常的是背离宏观经济的走牛,同样超过宏观经济增长(预期)的过度上涨也是不正常的!
但是不正常不代表就不会发生,不正常只能代表这种情况不可能长时间地维持!在这种趋势没有转变之前,谁也不法准确地预计。
五、再探政策调控“利空大本营”
1、央行:
(1)继续加息27个基点,如果宏观经济继续过热(投资增长过快、CPI发烧不退),估计最快7-8月将再来一次;
(2)成立联汇公司,2000亿美金的投资额度,紧缩流动性。这一项是钉子钉钉板,铁定的事,与股市、CPI、投资无关!预计年底前将开始运作。
(3)以每次50个基点的速度提高银存款准备金率,年内还有2-3次的可能性居高,达到13%之后(即基本消化掉超额准备率),对银行和市场的压力就十分明显了!
2、财政部及税务总局:
(1)差异化印花税,比如持有证券达到1个月收千分之二,不到1个月收千分之三,超过3个月,只收千分之一;股市非理性上涨失控的话,存在推出的可能,如果推出的话,对券商的打击比较大。
(2)差异化资本利得税:对于这一项,短期内无条件实施无差异化的资本利得税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是,如果实施差异化资本利得税,则是存在一定可能性的,例如:持有低于1个月,收取单笔盈利的20%;持有1-3个月,收单单笔盈利的15%;超过3-6个月,只收单笔盈利的10%;持有超过6-12个月,只收盈利的5%;持有超过1年,免收。类似的政策已被部分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所提出、推崇,如果市场失控性上涨,差异化实施资本利得税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虽然可能性比较小)。如果一旦推出,对券商股的打击将致命性的!不过,这将是预期中的整个调控政策中超重量级的、最具有杀伤力的一招(与国有股大规模减持的影响差不多),不到万不得已,中央政府不可能使用。
(3)意外的利好——取消利息税
由于加息存在明显的双重影响!如果取消利息税的话,将是一个明显的利好,这意味着将从理论上降低进一步加息的频次和幅度!因为,如果取消利息税,则目前的一年期存款的实质上将是正收益(考虑CPI达到3%左右对利息的对冲,后同),而不像现在一样仍然维持负收益。
3、发改委:
(1)理顺能源价格,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这个政策势在必行,与股市、CPI、投资无关,关键是这是中央政策十一规划有关节能、降耗、环保工作的需要。
(2)差别电力定价:已经实施,关键在于落实情况!在这方面,中央检查组已派出!
(3)继续大幅下调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退税,并对重点调控对象继续加征出口关税。这也是势在必行,与股市、CPI、投资无关。
4、 证监会:
(1)加强市场监管,学习美国证券会,一切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出发点,重点打击市场操纵行为,重点打击内幕交易行业,加大违规处罚成本!必须第一时间冻结资产,一旦核实罚没资产,并处于重罚,追究刑事责任!
已经在做,但还远远不够,离市场现状差距太大,但在这方面,不要寄予过高的期望,这是由国内政经制度及大陆系法律体系决定的。
(2)尽快但稳妥地推出股指股货和融资融券业务,不求完美,但求稳妥!
这一项应该很快了,不出意外的话,三季度内很可能推出!因为,如果市场缺少了这一块,必然会形成一个是畸形发展的市场!因为,大家都只有做多才能赚钱啊!缺少了做空机制,就如同一个人只有一条脚一样,只能“单脚“跳”着走路,不能用双脚平稳地走路!
5、国资委
(1)加大优质筹码的供应,满足人民群众的价值投资需求:红筹、蓝筹加快回归!
(2)适当供应低估值的优质国有股,制订一个明确的不大不小的、适合市场需求的“存量国有股流通”计划(对于大盘发行是增加流通比例,这一条比较容易,马上可能做到;对于有锁定期的股改国有股权,则要从长计议,可能通过出台减持管理办法和可减持比例、制度等在短时间内间接影响市场,长时间内实致性影响市场),用于充实社保基金,明确时间表,明确总量,分期分步实施!
6、党中央和国务院:
当舵手!不会直接出手!不可能出现类似历史上的××社论的情况了! 这是由追求和谐的胡温体制决定的。
总体上看,政府和管理层的职能就是保证一个良好市场秩序和交易环境,一个健康的市场!一套完善的制度!
六、几点其它看法及建议
1、政策调控需要的是“精确打击”
当前的市场,需要调控的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操纵股价和市场的违规行为、二是对优质筹码供不应求的供求失衡局面、三是过度投机的市场狂热气氛。
也因此,股市不需要地毯式的轰炸和打击!
这就要求管理层必须注意的是,调控需要艺术,需要采取“定点清除”行动!
加强投资者教育无可厚非,理所当然,风险教育、风险警示、风险提示等还要进一步加强!进入股市,自买自负!同时,也要创造一个理性投资的舆论环境!
2、即然允许、并提倡重组,就不应该看不惯炒作经常借重组、注资概念的低价股、垃圾股。
在股市中尽可能让自已的钱多增值,在这个问题上投资者存在趋利性是正常的,也是人性之本,如果能搭上“乌鸡变凤凰”的快车,当然是实现资产最快增值的一条捷径!
事实上,正是由于市场内幕消息盛行、内部操纵和控制严重、市场监管严重的滞后、违规成本远远小于违规收益,才造成了当前市场过于浮躁的投资氛围!在这一点上管理层包括证监会、交易所难咎其职,同样,在中国这样一个主要依赖“人治“的国家和社会里,恐怕证监会在不少的时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少参与市场违规行业的人的“来头”根本就不是小小的证监会所以“扳动”的!所以讲,在这一点上,最好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3、人民群众求富的思想和意识是正确的,应当推动,而不是扼杀!
储蓄搬家是好事,管理层、政府不能当21世纪的“叶公”,在这个问题上,叶公好龙是不行的。
利用好当前的大好形势,合理引导、疏导广大群众合理理财的行为,迅速做大、做强中国的资本市场,将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打好坚实的金融基础!而不是、也不应该采取相反地动作,将其视之为洪水,一味地采取堵的笨办法进行打击和扼制!
4、 社会财富必须要有“汇洪口”
控制基金发行就是最蠢不过的措施之一了!
原因是人民群众的投资理财激情已经被激发了,全社会的财富效应已经极大地被扩散!如果这个时候控制基金发行,在没有更多、更好的投资渠道的情况下,实际上就是逼人民群众做散户,这反过来又大大地提高了市场的散户化倾向,造成市场的投机气氛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讲,控制基金发行是愚蠢的做法,这不是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庸医又是什么?
比如,春节前后,管理层控制基金发行,但群众受财富效应刺激要投资,结果只能是将居民逼向开A股户,成就了一批又一批散户大军,在市场初步散户化之后,再想放开基金发行时,就有点晚了!因为,“坏榜样”(散户的炒作收益)的力量同样也是无穷的,特别是这样的“坏榜样”还在某一段时间内远远超出“好榜样”(机构的投资收益)的表现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了!
要想市场投资趋于理性,就必须做大做强机构投资者,而不是促使市场的散户化!再一步,如果停止基金发行,同时暂停开市新开户,假设有这样的极端政策调控,那么人民群众的储蓄就不搬家了吗?不可能的!这样的话,说不定房市将更热、其它什么邮市、狗市、乱七八糟的市将陆续火热起来,没有泄洪口的人民群众储蓄必须找到一个泄洪口的,道理就这么简单,但管理层在众多的谋士和参谋的建议下,可能是乱了分寸,根本看不到问题的本质,正应了一句老话“梢公多了打烂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