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vyvy 发表于 2007-1-19 17:24

一篇关于调节心态的文章

刚从网上看到~~有所感触~~~因原文太长~~从中结下一段~~拿来合大家共同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要学习和谐生活的艺术,首先要找出不和谐的原因,而这原因总是内在的,因此你必须向内省视来探查真相。禅修可以帮助你探讨自己的身心,人对自己的身心是如此的执着,因而造成紧张及痛苦。人必须在经验层次上先体证到自己身心的本质,此后才可能有超越心物的经验。所以这是个实现真理、领悟自我的修行方法,是在探讨所谓的「我」的实相。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体现「神」的修行方法,因为「神」就是真理,就是爱,就是纯净。

直接体悟实相最重要。要能够「认识自我」,从一开始的浮面、明显、粗重的实相,到比较微细的实相,乃至于心物最微细的实相。经历过这一切之后,就能进一步去体验超越心物的究竟实相。

呼吸是踏上这个旅程的良好起点。如果藉诸自造的想象,像是持名或观想,只会导向更多的想象、更多的虚幻;这无助于让人探索发现较微细的自身实相。要穿透洞察到较微细的实相,就必须从实相入手,从像呼吸这样明显粗重的实相开始。进而言之,如果使用持名或观想,那么这修行方法就落入宗派之别,因为持名或观想都会被界定局限在某个地区文化或某个宗教,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可能会无法接受。世间苦是众人皆有之病,因此要克服这个通病,就不能落于宗派之别,而应放诸四海皆准。觉知呼吸就满足了这个要求,每人皆有呼吸,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观察呼吸这件事。修行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得完全摒除宗派之见才行。

呼吸是探讨自身实相的一个工具。在实际的经验层次上,你对自己的身体所知甚少,你只知道身体的外在表面、可以有意识地控制的一些器官及机能。你对不受你控制的体内器官一无所知,对构成你全身的细胞组织一无所知,这些都无时不在变动。身体各部位一直产生无数的生化及电磁反应,但你对它们一无所知。

在这条修行路上,你必须察知你所有未知的层面,而呼吸将是一大助力。呼吸是已知到未知之间的桥梁,因为呼吸这项身体机能,兼具意识及无意识、刻意及自然运作的模式。你们一开始用有意识的刻意呼吸,接着进展到觉知自然正常的呼吸,然后再进一步,觉知更加微细的自身实相。每一步都是实相,每一天你都将更进一步穿透,发现身心更微细的实相。

今天只要求你们观察呼吸的生理功能,但在此同时,你们也都在观心察意,因为呼吸的本质和人的心理状态紧密相连。只要心中生起任何不净、任何染污,呼吸就变得不正常,变得比较急促、比较沉重。当不净之念过去,呼吸又变得轻柔。也就因此呼吸不仅可以帮助探讨身体的实相,也可以探讨心的实相。

你们今天开始经验到的一个心的实相,是它总是从一个所缘(对象)游移到另一个所缘的习气。它不想停留在呼吸上,或是专注在任一所缘之上,总是不停地流转。

心在游移流转时,都到哪去了呢?你们从修习中可以得知,心不是跑到过去,就是跑到未来。这是心的习气,它不想停留在当下此刻。事实上,人要活在当下才对,过去的都已经过去,未来的也都要等到它成为现在,否则非你所能及。在有助于你面对当下此刻时,忆念过去及设想未来有其必要;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习气,心一直想要丢下当前实相,逃往不可得的过去或未来,因此这颗不定的心总是焦躁不安、苦不堪言。你们在此所学的修行方法,叫做生活的艺术,而人生只能活在当下此刻。因此,第一步是要学如何活在现在这一刻,把心放在当前的实相,也就是从鼻孔吸入或呼出的气息。虽然粗浅,但这是当下此刻的实相。当心念流失时,就微笑着、不慌不忙地接受这个事实:心念因为旧习气而流失了。你一旦知道自己心念流失,自然而然会再转回来觉知呼吸。

你很容易就会发现,心念老是在过去或未来中流转。这些念头是什么类型呢?今天你们都已发现,念头有时毫无条理的生起,没有头绪可言。这样的心理行为,一般被视为癫狂的征兆,现在你们已发现,你们也一样疯狂,迷失在无明、虚幻及错觉之中,这叫作痴(moha)。即使是有条理的念头,也都具有乐或苦的所缘,如果是乐的话,人就产生喜爱的反应,进一步形成贪爱执着,也就是贪(raga);如果是苦的话,人就产生排斥的反应,进一步形成瞋恨厌恶,也就是瞋(dosa)。心一直充满了贪、瞋、痴,其它的染污不净都是从这三根本烦恼而起,每一种染污不净都会使我们痛苦。

这个修行方法的目的,是净化心,逐渐消除内在的负面情绪,从痛苦中解脱。这是深入人心潜意识的一项手术,目的在找出并根除深藏其中的复杂情结。这修行方法的第一步就已经开始在净化心,因为观呼吸时,你们不仅集中心念,同时也在净化心。也许今天一整天,你的心只有片刻是完全专注在呼吸上,但这少许的片刻在改变心的习气上是非常有用的。在这片刻中,你觉知到当下的实相,气息吸进或呼出鼻孔,没有任何虚妄。你不会贪求更多的呼吸,或是对你的呼吸生起瞋恨,你只是观察,不对它起反应。这时的心脱离了三根本烦恼,它是纯净无染的,而这意识层面片刻的纯净无染,对无意识所积存的不净杂染有着强大的冲击。这些正面和负面力量的交会,产生爆炸性的作用,深藏在潜意识中的不净,浮现到意识层面,以各种身心不适的方式呈现出来。

当一个人面临这种情形,可能会变得焦躁,而使困难倍增。但是要了解的是,表面上的逆缘事实上是助缘,这是静坐有效的一个征兆。深入无意识的手术已经展开,脓疮开始流出来。这过程虽然让人不适,但却是消除脓肿、去除不净染污的唯一办法。只要持续正确修行,这些困难都会逐渐消失,明天会比较顺利,后天又更顺利。一点一滴的,这些问题都会过去,只要你如法修行。

没人能替你修行,你得自己来。你必须自己去探究内在的实相,你必须自求解脱。

govyvy 发表于 2007-1-19 17:27

其中这段很有感触~~~单拿出来了




心在游移流转时,都到哪去了呢?你们从修习中可以得知,心不是跑到过去,就是跑到未来。这是心的习气,它不想停留在当下此刻。事实上,人要活在当下才对,过去的都已经过去,未来的也都要等到它成为现在,否则非你所能及。在有助于你面对当下此刻时,忆念过去及设想未来有其必要;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习气,心一直想要丢下当前实相,逃往不可得的过去或未来,因此这颗不定的心总是焦躁不安、苦不堪言。你们在此所学的修行方法,叫做生活的艺术,而人生只能活在当下此刻。因此,第一步是要学如何活在现在这一刻,把心放在当前的实相,也就是从鼻孔吸入或呼出的气息。虽然粗浅,但这是当下此刻的实相。当心念流失时,就微笑着、不慌不忙地接受这个事实:心念因为旧习气而流失了。你一旦知道自己心念流失,自然而然会再转回来觉知呼吸。

你很容易就会发现,心念老是在过去或未来中流转。这些念头是什么类型呢?今天你们都已发现,念头有时毫无条理的生起,没有头绪可言。这样的心理行为,一般被视为癫狂的征兆,现在你们已发现,你们也一样疯狂,迷失在无明、虚幻及错觉之中,这叫作痴(moha)。即使是有条理的念头,也都具有乐或苦的所缘,如果是乐的话,人就产生喜爱的反应,进一步形成贪爱执着,也就是贪(raga);如果是苦的话,人就产生排斥的反应,进一步形成瞋恨厌恶,也就是瞋(dosa)。心一直充满了贪、瞋、痴,其它的染污不净都是从这三根本烦恼而起,每一种染污不净都会使我们痛苦。

这个修行方法的目的,是净化心,逐渐消除内在的负面情绪,从痛苦中解脱。这是深入人心潜意识的一项手术,目的在找出并根除深藏其中的复杂情结。这修行方法的第一步就已经开始在净化心,因为观呼吸时,你们不仅集中心念,同时也在净化心。也许今天一整天,你的心只有片刻是完全专注在呼吸上,但这少许的片刻在改变心的习气上是非常有用的。在这片刻中,你觉知到当下的实相,气息吸进或呼出鼻孔,没有任何虚妄。你不会贪求更多的呼吸,或是对你的呼吸生起瞋恨,你只是观察,不对它起反应。这时的心脱离了三根本烦恼,它是纯净无染的,而这意识层面片刻的纯净无染,对无意识所积存的不净杂染有着强大的冲击。这些正面和负面力量的交会,产生爆炸性的作用,深藏在潜意识中的不净,浮现到意识层面,以各种身心不适的方式呈现出来。

当一个人面临这种情形,可能会变得焦躁,而使困难倍增。但是要了解的是,表面上的逆缘事实上是助缘,这是静坐有效的一个征兆。深入无意识的手术已经展开,脓疮开始流出来。这过程虽然让人不适,但却是消除脓肿、去除不净染污的唯一办法。只要持续正确修行,这些困难都会逐渐消失,明天会比较顺利,后天又更顺利。一点一滴的,这些问题都会过去,只要你如法修行。

没人能替你修行,你得自己来。你必须自己去探究内在的实相,你必须自求解脱。

govyvy 发表于 2007-1-19 17:45

关于痛苦的一些摘录~~~



痛苦是有的,烦恼是有的,但悲哭啼泣无法帮人脱离苦海。我们要怎样解脱痛苦呢?我们如何才能面对接受呢?

治病的医生,得要知道病人生的是什么病,病因又是什么。只要有原因,就有解脱之道,就是去除这原因。只要除去病因,病就自然痊愈。因此要从根除病因着手。

首先我们得接受苦的事实。苦无所不在,这是普世皆然的事实。但当我们开始不起盲目反应地观察,这就成为圣谛,因为任何这样依道而行的人,都将成为高贵贤圣的人。

govyvy 发表于 2007-1-19 17:46

继续~~



我们开始学着不起习性反应地观察,客观地观察你所体验的痛,彷佛是别人在痛一样。就像科学家在实验室中观察实验那样去检视。若是失败的话,就再试一次,这样再接再励,你会发现你逐渐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了。

众生都在捱苦受难。人生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哭,出生即是一大苦难。凡是生者都会遭遇生病及年老的折磨,但不论一个人过得再怎么苦,没有人想死,因为死也是一大苦难。

人的一生中还会遭遇不如意,以及与所喜爱的人或物分离。不想要的事情会发生,想要的事情却求不得,让人苦不堪言。

只是在理智层面上了解这个事实,并不会让人解脱。这只能让人想到要向内省视,去探求实相及寻求离苦之道。这就是悉达多?乔答摩开悟成佛之道:他开始观察自身的实相,就像科学家一样,从粗重明显的实相,进而到比较微细的实相,终至最微细的实相。他发现人只要有贪爱,不论是想保持愉悦的感受或想排拒不愉悦的感受,而这贪爱无法满足,人就开始受苦。而继续前进深入到最微细的阶段,以全然专注静定的心去观察,他清楚地发现执着于五蕴就是苦。理智上我们也许知道色身并非「我」或「我的」,而只是一个非关个人的、不受控制的无常变化的现象;但实际上我们仍觉得身体(色)是属于我的,并对之生起极大的执着。同样的,我们也对识、想、受、行这四蕴生起执着,即使它们有着不断变化的本质,仍执之以为「我」或「我的」。为了随俗方便,我们必须使用「我」及「我的」这些字眼,但当一个人对五蕴(色、识、想、受、行)生起执着,就是自找苦受。只要有所执着,就必然有痛苦,执着愈深,痛苦也愈大。

我们一生中一直在增长的有四种执着,也就是四取。首先是「欲取」,执着于欲望、执着于贪爱的习性。每当心中生起贪念,生理感受就会伴随而生。我们喜欢表层的这种感受,希望它长久不断,即使深层中已然掀起激动不安的风暴。这就像是在搔抓伤口,抓痒只会使伤口恶化,但我们却喜欢抓痒的感受。同样的,欲望一旦获得满足,伴随这个欲望的感受也就消失了,而我们又生起新的欲望,希望这感受能持续下去。我们变得对贪爱上瘾,而使烦恼痛苦倍增。

seaoceanagain 发表于 2007-1-19 17:47

太技术性了

govyvy 发表于 2007-1-19 17:47

接上文~~



另一种执着是「我语取」,执着于「我」,「我的」,却不知道这个「我」究竟是什么。我们不能容忍这个「我」受到批评,或是任何伤害。这种执着扩大到任何属于「我」的东西,也就是「我的」。如果所有「我的」都可以永久不变,「我」也可以长存不变地享有,那么这种执着就不会带来苦,但自然法则是这两者都不长久,迟早必然消失灭去。执着于无常的人事物,必然带来痛苦无疑。

同样的,我们有「见取」,执着于自己的见解及信念,无法接受任何的批评,甚至无法接受别人有不同的见解。我们不了解每个人都戴着有色眼镜,而每个人镜片的颜色都不一样。只有除去镜片,我们才能如实看到不受杂染的真相,但我们却对自己镜片的颜色执着不已,摆脱不了自己的成见及信念。

第四种执着是「戒禁取」,执着于宗教形式、仪轨及宗教习俗。我们不了解这些都只是外在的表相,其中并不包含实相本质。一个人若是知道了直接体验内在实相之道,但却继续执着于空洞的外在表相,这种执着就形成一种牵扯拉锯,带来痛苦。

生命中的所有苦难,只要进一步加以检视,就会发现都是从这四取中衍生而来的,这就是悉达多.乔答摩在探求真理时所发现的。他还更进一步向内检视,发现了苦的最深根源,了解了这整个现象如何运作,追索到苦的源头。

显而易见的是:老、病、死、身心之苦等生命的苦难,都是人生来就不可避免的后果。那么为什么出生?当然直接的原因是父母的交合,但以较宽广的角度来看,生是由于「有」的无止尽运作过程而来,而这牵涉到整个宇宙。即使在死亡之时,这个过程也并不停止:肉体继续在腐化解体,而意识则和另一个物质结构(色)产生连结,继续流动,形成(有)。为何会有这个「有」的过程?佛陀清楚觉知原因是人所产生的执着,执着让人产生强烈的习性反应,也就是savkhara(行),会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临终时,其中之一会在心中生起,并推动意识之流继续下去。

而这执着的原因又是什么?佛陀发现执着生起是由于喜欢或不喜欢的剎那反应。喜欢发展成很大的贪爱,不喜欢变成很大的瞋恨,瞋恨只是贪爱的对照,两者都转变成了执着。为何会有这些喜欢或不喜欢的剎那反应?只要反观自身,就会发现这是由身体感受而起。只要愉悦的感受生起,我们就觉得喜欢,想要将之留住及强化。每当不愉悦的感受生起,我们就觉得不喜欢,想要将之摆脱。那么何以有这些感受?显然它们是因为感觉器官和对象接触而来:眼睛见物,耳朵听声,鼻子闻香,舌头尝味,身体触物,心起了念头或是想象。只要有所接触,就必然生起感受,(乐受)愉悦的、(苦受)不愉悦的、或是(不苦不乐受)中性的感受。

而触的原因又是什么?不消说整个宇宙都充满了感官的对象,而只要六根—眼、耳、鼻、舌、身、心—在作用,就一定会和它们的对象(六境)接触。为何会有这些感官呢?显然它们是心物(名色)生命之流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在生命一开始就生起了。那么生命之流,也就是名色之流是因何而生?是因为意识的迁流,时时刻刻,生生世世。而为何会有意识的迁流?佛陀发现它是因为行(savkhara),心的习性反应而起。每个反应都推动着意识的迁流,这个迁流因为习性反应的推力而长流不断。那么为何会有反应发生?佛陀看出这是由无明而起。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如何地在起反应,因此也就不停地在造作业行(savkhara)。只要无明存在,苦就长存不去。

苦集的根源,最根本的原因,是无明。从无明开始了炼结的「十二缘起」,让人生出如山的苦。如果无明可以根除,苦难也随之而尽。

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怎样才能打破十二缘起的炼结?生命之流、名色之流早已经开始,自杀也无济于事;这只会更造新苦。我们也无法去除感官的存在,因为这是自我毁灭。只要感官存在,就一定会和六境接触,而只要有所触,身上就一定会生起感受。

我们可以在感受这个环节上,打破缘起的连锁反应。过去每个感受都造成喜欢或不喜欢的反应,进而发展成很大的贪爱或瞋恨,很大的痛苦。但现在,你们学着只是以平等心观察,不对感受起反应,了解到:「这也是无常,会改变的。」如此一来从感受生起的是智慧,是对无常(anicca)的了知。我们停止了苦的轮回,开始逆转缘起,趋向解脱。
我们不造作新业(savkhara)的任一时刻,旧业就会浮现到心的表层,伴随而起的是身上的感受。如果我们保持平等心,它就会消失,另一个旧的业行又起而代之。我们继续对身体感受保持平等心,旧业也继续生起又灭去,一个接着一个。如果我们因为无明而对感受起反应,那就是在造作业行,倍增痛苦。但如果我们培养出智慧,不对感受起反应,那么业行就会陆续根除,痛苦也根除了。

这是一条出离痛苦的大道。随着修行,你们会发现你们不再缠缚新结,旧的缠结也自然松解。慢慢地你们会进展到一个阶段,所有造成新生及新苦的业行尽皆根除,这个阶段就是完全的解脱,完全的证悟。

要开始修行,并不需要先相信前世及来生。在修行内观时,当下此刻才是最重要的。现在这一生中,我们一直造作业行,一直在使自己痛苦。此时此地我们就得打破这个习性,开始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只要你如法修行,总有一天你可以根除所有的旧业,并且不再造作任何新业,而自所有痛苦中解脱。

要达到这个目标,你们得靠自己用功。所以在剩下的五天里要努力用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享受解脱的快乐。

愿你们都能享有真正的快乐。

govyvy 发表于 2007-1-19 17:49

当一个人经由真知洞见而体会到这层道理,
他就脱离超越了痛苦;
这是一条净化的道路。

「行」(savkhara)在此不仅指心理反应,也包括了这些反应的后果。每个心理反应都是一粒种子,会带来结果;而我们一生所经历的,都是自己行为反应的结果,也就是自己在过去及现在行为反应(savkhara)的结果。因此,意思是「凡是生起的,因缘和合而成的,都将灭去,都将分解消散」。仅在情感上接受这层道理,或因为信仰,或是知性的接受,都不能净化心。必须透过亲身体验自身内生起灭去的过程,在实际上接受才行。从观察自己身体的感受,直接体验无常,这了解才是真智慧,自己的智慧。由于这个智慧,你才能脱离痛苦。纵使病痛依旧,但你不再受苦,因你已能静观而怡然接受。

我们过去的习惯性心理是推拒痛苦的感受,并寻求愉快的感受。只要还身陷苦乐的推拒寻求中,心必然仍是焦躁不安,而自身的痛苦也就增加。但只要学会客观地观察感受,心的净化就开始了,使痛苦倍增的盲目反应旧习性就会慢慢减弱及破解了。我们必须学习如何只是观察。

这并不意味着修习内观,便成为植物一般,被动地接受外界危害。不是的,而是要学习如何主动地行动而非被动地起习性反应。以前都只是习性反应,而习性反应都是负面的。现在你正学习如何正确地生活,过真正主动而行的健康生活。任何困难发生,学会观察感受的人不会陷入盲目反应。他会稍等一会儿,对感受保持觉知及平等心,然后才作出决定并采取行动。这样的行动必然是正面的,因为心是平静稳定的;这样的行动是创造性的,于人于己均有益。

随着我们学习观察自己内在的身心现象,渐渐地,我们就会脱离无明,因而脱离习性反应。习性反应是基于无明。没有学习过观察己身实相的人,不知道内在深处究竟发生什么事,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地以贪爱或瞋恨在反应,产生紧张而使他自己痛苦。

困难在于心远比身更是无常。心理运作过程太快,除非受过训练,否则是没办法追踪的。不知真相的人,总误以为自己是对外界的景象、声音、味道等产生反应。显然是这样的,但学习观察自己的人会发现,在更微细的层次上,真相是不同的。整个外在世界,对个人而言,只有当他体验到时才存在;也就是说,在某个感觉对象与感官接触之后,才算存在。一旦产生接触,必定会有一种振动、一种感受。辨别作用(想),根据个人过去的经验和习性的制约,亦即过去的业行(savkhara),判定这个感受是好是坏。根据这个有色的评估,感受变成愉悦的或令人不快的,而人又因而产生反应,或喜好或不悦,或贪爱或瞋恨。在外在对象与习性反应之间,有一个被遗忘的环节,便是感受。因为整个过程发生得太快了,使人不觉:等到习性反应浮现到意识表层,它已被重复加强了几亿万次,强烈到轻易地击败控制了心。

悉达多.乔达摩就是发现了贪爱与瞋恨的根源,并且在它们生起处,感受的层次上予以根除,而得到证悟,然后他将自己的体验教导别人。他不是唯一教导解脱贪瞋情结的人,在他之前,印度就有人这样教导。佛陀也不是唯一教导道德戒律或培养主宰自心的人。同样地,在佛陀之前,理性上的、感性上的、与信仰层次上的智能也已存在。他教导的独特点不在上述这些,而在确认出身体的感受是贪瞋开始的关键,而且必须由此关键下手才能根除。除非从身体的感受着手,否则就只能在心的表层努力,而内心深处的习性反应仍然继续不断。藉由学习觉知自身的感受,并对感受保持平等心,在习性反应产生之处停止它,这样你才能脱离苦恼。

这不是要你在信仰上接受的教条,也不是要你在理性上接受的哲学。你必须探究自己来发现真理。只有当你亲身体验到时,才接受那是真的。听闻真理固然重要,但那必须导向实际修行。佛陀的所有教导,都必须经由个人实际的修行和体验,才能让他从痛苦中解脱。

佛陀解释说,整个身体是由次原子粒子(kalapa、「四大」及其属性)组合而成。在外在世界及人体内,可明显看出某些东西是坚固的─地元素;某些是流质的─水元素;某些是气体状的─风元素;而所有东西都有温度,也就是─火元素。但是,往自己体内探察实相的人会在更微细的层次上了解四大元素。从重到轻的所有重量,是地大的范围。火大是温度的范围,由极冷至极热。风大与动有关,由几乎静止的状态至最大运动。水大有关于东西的聚合力、凝结力。微粒产生时,通常会偏重某种或某些元素,其它元素则不彰显,而感受则随这些微粒的主要元素性质而呈现。假如偏重火元素的微粒产生,则有冷或热的感受,其它类元素也同此理。身体上的所有感受就是这样产生的。假如陷入无明中,就会评判分别,对感受生起习性反应,制造更多痛苦。但是如果智慧生起就能了解,只不过是偏重某些元素的次原子粒子生起,而这都是无自性的,都是不断变化的现象,生起又灭去。有了这样的了解,在面对任何感受时都不致失去心的平衡。

当我们继续观察自己时,将清楚次原子粒子为何生起:它们是由个人给与生命之流(心物之流)的输入而产生。物之流需要物质的输入,分为两类:食物与生活于其中的空气。心之流需要心理的输入,这也有两类:现在或是过去的「行」(savkhara)。假如现在给与愤怒的输入,心马上就影响物质,而偏重火元素的次原子粒子开始生起,令人有热的感受。如果输入是恐惧,产生的微粒将偏重于风元素,而会有颤抖的感受,以此类推。第二类心的输入是过去的业行。每一个「行」都是一粒种子,迟早都会结果。不管我们播种(产生「行」)时体验到的是什么感受,当那个「行」的结果浮现到心的表面时,也会生起同样的感受。

当某种感受出现时,不应去判定是这四种原因的那一种。无论任何感受出现,都应该只是接受。要努力的只是观察而不产生新的「行」。如果你能做到不给心输入新的习性反应,过去的习性反应会自动结果,显现为感受。如实观察,它就会消失灭去。再度地,因为不起习性反应,另一个旧「行」会结果。就这样,保持觉知与平等心,旧的「行」自动地生起并灭去,一个接着一个:你就能脱离苦恼。

产生新习性反应的旧习性必须要去除,但也只能慢慢来,靠不断的努力,一次又一次的练习。

当然,在过程中会有阻碍:有五种大敌(五盖)会试着打败你,使你不得进步。首二大敌是贪爱和瞋恨。修行内观的目的就是要去除这两种基本的心理不净,但即使在静坐修行时它们也可能出现,如果它们蟠据了心,净化的过程就停了。你可能会贪求微细的感受,甚至贪求涅盘(nibbana);这都一样是贪。贪爱是燃烧的火,不管燃料是什么,它都让你与解脱背道而驰。同样地,你可能对体验到的痛苦生出瞋恨,这又是脱离正轨,不得解脱。

另一个敌人是懒惰、昏沈。你虽整晚熟睡,但是当你坐下来禅修,却就昏沈欲睡。这种昏睡是心理的不净所造成,修行内观会将不净去除,因此它阻扰你禅修。你必须奋战,以防被敌人战胜。稍微加重呼吸,不然站起来,洒些冷水在眼上,或是走一走,然后再回来静坐。

或许,你也会感到强烈的焦躁不安,这是内心的不净以另一种方式阻止你修行内观。整天,你东奔西跑忙着许多事务,就是无法禅修。最后,你发觉时光浪费了,开始哭泣后悔。但是,在法的道路上,哭泣是没有用的。假如你犯了错,就应在你信任的长者面前承认错误,并且小心绝不再犯。

最后一个大敌是怀疑,不管是对于老师、或是修行方法、或是对自己修行的能力。盲目的接受并无益处,但是无止尽的无理猜疑也是无益。只要你仍陷在怀疑中,你就无法在修行之道上前进一步。假如有任何事情不明白,尽管去找指导老师,与他讨论,正确地了解。假如你是依照要求地修行,一定会有成果的。

这修行方法有效,不是因为什么魔术或奇迹,而是因为符合自然的法则。任何人只要开始依照自然的法则修行,必定会脱离痛苦;这是可能实现的最伟大的奇迹。

许多人已体验了这修行方法的益处,不只是亲承佛陀教导的人,还有后世,直到现代的许多人。假如正确地修行,努力保持觉知与平等心,过去所沉积的染污不净必会浮现到心的表面,并且消失灭去。只要修行,正法当下就带来绝佳成果。所以,要以全然的信心与彻底的了解来用功。好好把握这机会以脱离所有的痛苦,享受真正的平和安详

govyvy 发表于 2007-1-19 17:53

因为就看带到这里~~后边还有许多~~~以后在做整理~~~

amandazone 发表于 2007-1-19 18:11

谢谢

chenyoung 发表于 2007-1-19 18:21

:*9*:

govyvy 发表于 2007-1-19 22:29

郁闷啊~~~~没人顶~

萧十一帅 发表于 2007-1-19 22:43

偶顶了

我酷我酷 发表于 2007-1-19 23:12

原帖由 govyvy 于 2007-1-19 22:29 发表
郁闷啊~~~~没人顶~
没人能替你修行,你得自己来。你必须自己去探究内在的实相,你必须自求解脱。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顶.....................

[ 本帖最后由 我酷我酷 于 2007-1-19 23:21 编辑 ]

骑牛回家 发表于 2007-1-20 00:29

没人能替你修行,你得自己来。你必须自己去探究内在的实相,你必须自求解脱。

炒股新手 发表于 2007-1-20 10:24

看不懂。。。。

gmlmm 发表于 2007-1-20 14:57

好文章

山河秀 发表于 2007-1-20 21:59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按步就班 发表于 2007-1-20 22:29

谢谢,有点纯粹,努力学习吧

richwood 发表于 2007-1-20 23:40

慢慢看,先顶了.

chl666 发表于 2007-1-21 08:02

心一直充满了贪、瞋、痴,其它的染污不净都是从这三根本烦恼而起,每一种染污不净都会使我们痛苦。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一篇关于调节心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