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能战胜吗?博奕之道,博的什么?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名字就是“为什么无法长期战胜股票指数”。。。我想这是一个误区,包括博奕之道,其博奕是过程,非目的。
实战操作中我们提倡顺势而为,对大多数而言这是一种被动的安全策略,非一种主动的交易方法。实行这种策略时,要注意反方向的波动控制,即控制风险,扩大利润。
博奕之道,博奕整体多空双方的代表,而每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不同的,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或许都是相同的。博奕更适应于动变,有巧智段、有傻拙段,有分化、有合力、有协同、有谋反。
老子道德经曰:胜人者强,自知者明。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没有任何一个什么东西存在的可以让我们去“战胜”,所谓胜者,比较而言,相对而已。非其胜,乃其变。变无所变就为拙、为简,为一。故能得一者能得天下,自明明它。
所以,博奕之道,博的什么?变动应变,变的是量价形,对应的是眼耳思;若变无所变,看穿其变,则股动而心名动,此时其动,应变矣!此时价格波动,自然而化。
大自然者为律。花、草、树、鸟、虫、鱼皆是自然,非花是自然,自然乃孕育其花,故花非花,其花自然,如落雪清飘,片片归心。非凉意,其景凉~
一静,一动,动静分明。一博一奕,博奕应心。
通过其小见其大,通过自然了知人为,短、中、长都是如此。
所谓,自然、波动、周期、速度,即得 长 * 高 * 宽 ,时间 乘以 空间 乘以 心宽。
无弦琴音
2007.01.15 随笔
[ 本帖最后由 无弦琴音客 于 2007-1-15 20:44 编辑 ] 学习 读了三遍.... 博奕是过程,非目的 学习
有个想法 记得好像有一种说法 我比较认同
就是等待机会 等待大家犯错误的时候 胜的机会(概率)比较大 欢迎楼上诸位好友、老友和新友
随笔之作,见笑。。。
常交流,常进步! 你就是市场的一个缩影,你能战胜自己吗? 。。。。。似懂非懂。。。。。汗一个。。。。 我是汗匪,我怕谁` 以下摘选自《股市的艺术和财富》一书:
技术分析的时间循环
股市的多空分水岭就是年线,一旦指数向上突破年线,并且站稳年线,就是多头市场之开始;反之,一旦指数向下跌破年线,并且反抽站不上年线,就是空头市场的开始。除了年线之外,半年线也是一个重要指标,两者可相辅相用。如果半年线向上交叉年线,则多头趋势不易被扭转过来,但是在比较强势之涨势或跌势中,看半年线或年线则太慢了,此时就要看季线,只要季线不跌破,就可以中线继续持有股票。至于长线投资人不妨以年线为依据。 ~
技术分析的真正奥秘在于时间循环,了解时间循环就可以帮股市“算命”。最长周期的时间循环是千年的大循环,例如公元916年欧洲出现了战争及农作物欠收,1000年后的1916年欧洲出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及饥荒。公元2000年的网络股大涨,也是沾上千年循环之光,美国之网络股才得以大涨数百倍。1000年之大循环之上就是5000年的超级大循环,它用于是探讨文明的起伏,很少人用到。1000年循环之下就是100年和60年、30年等循环。100年是一个世纪,60年是一甲子,30年是一世,各有它的长线意义,不过有一个循环也很重要,这就是360年之循环,如果说西方文明从瓦特发明蒸气机算起,360年之后西方就要开始衰落了,不过30年以上的循环,一般投资人一生很难碰上两次。 吃饭去了,吃完饭在继续 打 ,不是复制,是打字,顺便在加深点印象。呵呵。。。 继续:
30年循环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循环,因为它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社会转型。一般而言,社会转型大约需要30年,例如日本在二次大战后其社会转形期就是1960-1990年,这也是日本股市长线大多头的年代。中国股市的社会转型即改革开放,从1980年开始,所以到2010年,将面临一个巨大的转折(注:我认为这里为 转变 更合适)。日本因为对于30年大循环缺乏经验,陷入了长期衰退,至今仍在泥沼中不得脱身。中国在2010年之后,如何面对30年的大循环,如何减缓长期衰退之折磨,实宜未雨绸缪,不过在2010年之前,中国股市的长线大多头无庸置疑,在未来7年有不少历史给予隐藏其中。 ~
原始材料价格的起伏有一个很重要的周期,即7年,根据《圣经》的记载,埃及土地曾经遭受了7年大丰收后,紧接着7年大饥荒。 这就表明了农作物的收成跟7年之循环有关,从美国小麦价格之月线图可以看出,它的峰谷之间相差49年刚好是7年之循环,下一个循环是2010年,过去7年,上海股市在1500点上下进行长线大振荡,为长线大多头之开始。从三峡水利、西电东输、南水北调、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青藏铁路等一连串建设来看,中国经济已蕴藏巨大潜能,准备开展长线大多头攻势,QFII只是加速它的发展而已。 ~
数浪只能作为虚拟之用不能作为操作的主要依据,《孙子并发》指出“多算胜,少算不胜,何况于无算乎?”要多算就要虚拟各种不同的状况,作为万全的准备。但是实际的操作却必须靠来自自然的灵感或直觉作为依据才比较可靠,纯粹以数浪决定操作策略,往往会自我误导和频于修正,终非最佳的操作策略。在技术分析领域中,意见最分歧的也是数浪,既然最分歧就不要作为主要依据,成交量是技术分析中比较不分歧的分析工具,也是比较可靠的工具,与其相信数浪,不如相信成交量背后的含义。 ~
领悟力就是从混乱中看出内在隐藏的新秩序。每个人从混乱中观察的结论都会不一样,有的见深,有的见浅。混乱本来就是市场的主要特征之一,混乱和秩序交互出现,在秩序的阶段大家的看法比较一致,在混乱的阶段,市场的看法相当分歧。这时候就只有靠领悟力来透视它内在的关键点,找出有效的着力点,如果失去宏观力,而钻入牛角尖,就很难找出关键点或第一因。 ~
压缩与调整表面看起来一样,但其实有很大的差别,一般人往往把这两者混为一谈。调整不见得会压缩,压缩不一定要调整。但是两者非常类似,这是因为大部分的压缩都在调整中进行。压缩会让筹码进行有效之沉淀,因此,筹码的变化可以从压缩中看出来,但无法从调整中看出来。大部分的调整浪都会使成交量萎缩,但成交量萎缩不见得使筹码沉淀,只是使短线筹码暂时安定而已。 ~
股市获利有两种主要方法:一是追求速度,一是追求幅度。追求速度要找出引爆点,追求幅度要有耐心,并且要有局面眼。其实这两者也会有交会点,换句话说,在某一个引爆点介入,不但速度最快,并且幅度最大。这就是主生段的主要特征。在股价压缩与膨胀之过程中,必有一个引爆点,引爆点的出现,加速度开始出现,直到筹码的重量出现才会使加速度减缓或掉头而下。大部分的引爆点皆有一些共同特征,找出这些共同特征,就能赚大钱。 ~
时间的循环系有很多种,费氏数列只是其中之一种,但也是最主要的一种。其它的时间数列有中国之节气,圆周分割、周年循环、鲁卡斯循环等,这寺中数列也是时常出现时间的转折点。所以对时间循环不能只执着于一种方法,宜参酌各种不同数列,辅之于其它关键性指标,才能把握真正的转折点。但如果市场的大循环发生重大变化时,例如开放国际化,那么以前所惯用的时间数列就不见得会继续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