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hyhth
发表于 2009-2-10 21:16
:*22*:
顺其自然HZH
发表于 2009-2-10 22:05
原帖由 vIL6 于 2009-2-10 18:32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什么价格?从盘面上看,好像有人在收集。主观猜测,呵呵。
呵呵,教授,4.5买的。:*( :)
fgq200601
发表于 2009-2-10 22:17
原帖由 vIL6 于 2009-2-8 20:05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明白什么意思。
应该是指,120均线为牛熊分界线..
月影花舞
发表于 2009-2-10 23:01
原帖由 股海鱼 于 2009-2-9 17:32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明天大盘将再接再厉,这才叫反弹主升浪!!不到2300一线不会有明显的回落.大盘将逼死那些观望者,不逼疯空头誓不罢休.
但大盘一旦主升到位后的回落将不再是日线级的洗盘了,将产生周阴线.
周阴洗盘后大盘仍将上攻 ...
:*( b:b
月影花舞
发表于 2009-2-10 23:02
原帖由 vIL6 于 2009-2-10 10:33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能够理解这方面担忧,中国社会保障系统不完善,居民存钱防病防老。但是,医改以及保险制度改革推进,情况会转好起来。
:*P b:b
fgq200601
发表于 2009-2-10 23:17
今天大盘如鱼所说,
vIL6
发表于 2009-2-10 23:18
有必要学习一下周小川关于中国高储蓄的讲话,目前政府有意图降低国内储蓄率,将钱引导向消费。
=========================
三、中国能否有效地调整储蓄率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有西方学者曾建议中国人民币贬值,但也有一些学者主张为避免出现竞争性贬值,希望中国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没有采取人民币贬值的政策,这也付出了一定代价。此后,中国经济的恢复较慢。中国当局克服困难、坚持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努力,为阻止当时金融危机蔓延是有贡献的。
危机以后,随着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中国加大了企业和政府部门改革的力度。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效益改善,政府财政状况良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2年后,储蓄率开始显著上升.
中国政府降低储蓄率的意图是明确的,但采取怎样的措施仍需深入研究。2005年以来,中国已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作为基本的国家政策,这些政策的综合结果也必然要降低储蓄率。但对于哪些因素影响着储蓄率、这些因素的弹性如何、须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调整等问题,仍需要深入、系统地研究。
2002年以后,中国储蓄快速增长的主要特点是,居民储蓄平稳增长,企业储蓄上升明显。1998年前后,中国的储蓄率大约37.5%左右,到2007年,上升为49.9%。1997年企业部门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13%,到2007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2.5%。同期政府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仅上升了2个百分点。
从企业储蓄占GDP的比重看,在全球范围内已处于高水平。这一现象与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未能充分解决企业成本/利润扭曲问题有关。在计划经济时期,工人的住房、医疗、养老等成本都由企业和政府承担,工人的住房、医疗、养老等长期性支出不需从工资中支出,居民的储蓄动机并不强。那时的储蓄还被称之为“强制性储蓄”,即排队太长买不到东西。但到90年代以后,中国实施了养老、住房、医疗体制等改革,改变了原有的“铁饭碗”制度,企业不再直接负担工人的养老、住房等支出。但由于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未有效建立,这一方面迫使居民要更多地承担各类长期性支出,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显著增强;另一方面,劳工工资成本的真实化进程是渐进的,企业储蓄上升,也并未相应地承担社会保障体系的责任,事实上企业并未将成本扭曲形成的超高利润转移为工人的养老、医疗和保险等,这使企业储蓄显著上升。综合以上两方面因素看,居民和企业储蓄率同时上升。这也是有人建议中国将上市公司部分国有股权划拨给社保基金的重要原因。
中国虽然陆续推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但有些领域的改革尚不够到位。有经济学家认为,目前民营、私营企业已经市场化了,成本也已经真实化了。但政府机构体系没有纳入社会化管理,改革尚未取得重大突破;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改革虽取得较大进展,但由于成本因素不确定,货币化程度不够,也会影响储蓄率的调整。当前应当加快政府部门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化。
大象73
发表于 2009-2-10 23:33
向教授学习,果然很厉害。
大象73
发表于 2009-2-10 23:34
等待世界的第二波危机的发展
临风78
发表于 2009-2-10 23:36
v兄好,V兄的选股真是一流。
中信国安
泸洲老窖
*d:1* *d:1*
接下来的思路应该是什么?
qyylin
发表于 2009-2-11 02:12
每天来看下!*d:1*
zongguan0
发表于 2009-2-11 16:10
大盘的调整,令我方寸大乱,今天恐慌清仓600509。大家如何看。
vIL6
发表于 2009-2-11 20:42
原帖由 临风78 于 2009-2-10 23:36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v兄好,V兄的选股真是一流。
中信国安
泸洲老窖
*d:1* *d:1*
接下来的思路应该是什么?
目前思路没有大的变化,持股为主。
vIL6
发表于 2009-2-11 20:43
原帖由 zongguan0 于 2009-2-11 16:10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盘的调整,令我方寸大乱,今天恐慌清仓600509。大家如何看。
大盘还是强势。
qyylin2007
发表于 2009-2-11 20:45
呵呵,教授发言,心安稳些:loveliness:
vIL6
发表于 2009-2-11 20:57
各位,由于目前美国国会贸易保护主义已经开始露出苗头,加上民众消费/储蓄习惯在经受危机后有改变的趋势,中国如何提阵国内消费是下一步的主要看点。下面是各地政府一个小招术。
==============================
本报北京讯 (记者柳建云)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在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成都、杭州等城市前段时间发放消费券拉动消费,是在特殊的条件下采取的特殊办法,是一种比较可行的选择。昨日,记者从成都有关部门了解到成都消费券发放的有关情况。2008年12月22日,成都率先在全国向低保对象等37.91万人每人发放100元消费券。消费券转化为真实消费的比率接近100%。在拿出1亿元给杭州市民发放消费券之后,记者昨日从杭州市有关方面获悉,截至目前,各网点回收消费券已经超过5000万元。另外,杭州市有关方面正在研究,计划推出旅游券、教育券、培训券等消费券,而从杭州市领导的工资、福利中切出10%以“消费券”的形式发放等方案也正在研究之中。
杭州1亿元消费券回收过半成都、杭州等地发消费券拉内需获得商务部肯定 广州暂时没有相关计划
成都
37.91万人每人发100元
据成都民政局副局长陈翔军向记者介绍,消费券发放对象为2008年12月1日至20日前登记在册的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乡重点优抚对象等37.91万人每人发放100元消费券。发放标准为每人价值100元的消费券。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成都率先出招促消费。
据他介绍,发放消费券所需资金约3791万元。发放消费券所需资金由市、县两级价格调节基金共同承担。
成都市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对商务部首次点名肯定成都、杭州两地的消费券举措感到欣慰。
南京 东莞
近日,南京市政府表示,将向市民发放2000万元的乡村旅游消费券。近日广东东莞市政府也给全市户籍人口中的12.2万名低收入百姓,每个人发一个1000元的红包。
杭州
本报上海讯 (记者周裕妩、吴红林) 杭州并不是国内第一个发放消费券的城市,但把发放的对象范围锁定在老人和孩子身上,杭州是第一个。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认为,定下这样的发放对象,是希望把纳税人的钱用在刀刃上,把一分钱花出两分钱来,甚至更多。
杭州市财政局综合处处长寿学军告诉本报记者,此次发放消费券约有8.5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惠;如果加上余杭、萧山等地,约有20多万新杭州人家庭因此受惠。
寿学军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各网点回收的消费券超过了5000万元,在财政部门已经兑换了2500万元。与去年同期(春节期间)相比,杭产家电企业销售增长均在50%以上,部分杭产家电甚至卖断货,有企业原本计划6月份才投入使用的生产线现在提前启用。而在大卖场,消费券的放大率约为2倍,超市约为1.3倍。
在近期的消费券专题会议上,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说,消费券还要继续推广。如特殊群体享受的政府补贴今后既可以选择现金,也可以选择消费券。另外,财政对工业企业补贴的资金,也将切出10%,以消费券的形式发放,总额将超过1亿元。
据了解,在3月初至6月底,杭州市有关方面将通过广场促销和邮政直邮投递等方式,向上海、江苏等地市民发放总金额达4000万元的杭州旅游券。外地散客可在大杭州范围内指定的旅游景区、游船公司、餐馆、茶楼、足浴等场所消费时抵价使用。
寿学军告诉记者,计划推出的消费券还包括有教育券和培训券等,但具体怎么操作,目前尚在研究之中。
同时,有消息称,杭州市正考虑从市领导的工资、福利中切出10%,以“消费券”的形式发放,同时,如果在市领导范围内成功推广后,这种做法还可能推广到杭州所有的公务员中,比例为5%至10%。
vIL6
发表于 2009-2-11 20:59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如果大盘开始调整,可以考虑低吸可选消费类股票。
嘘。0
发表于 2009-2-11 21:11
:) :)
leonids_yu
发表于 2009-2-11 21:18
原帖由 vIL6 于 2009-2-11 20:59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如果大盘开始调整,可以考虑低吸可选消费类股票。
*d:1* *d:1*
xrday
发表于 2009-2-11 21:24
不好意思前几天的哪个:“牛>120>熊” 让教授提问题了:)120是指120日均线
实际意思正如前面哪个朋友和教授说的哪样是技术分析中的牛,熊分界岭......
写出来的目的地实际是看到前面教授在说股票趋势理论的问题,就在想是不是用这个公式可以在技术上说明这个问题。下面是我自己的牛熊股市操作思路,写出来想请教,讨论,再丰富一下:
一、牛市(牛>120均线):(重在捂股,长线挂有)
1、选高价绩优(阶段1)
2、选低价垃圾(阶段2)
3、回调后的绩优(阶段3)
二、熊市(120均线>熊):(清仓)
持币观望
三、约等于120(经深度下跌后起稳在120均线附近震荡)
小盘股(波段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