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ithz 发表于 2007-3-15 11:02

原帖由 chenyoung 于 2007-3-15 10:45 发表
http://bbs.macd.cn/viewthread.php?tid=785509&extra=page%3D1&page=319
vvvv

lgithz 发表于 2007-3-15 11:35

中午收盘还摆上100多万股的买盘显示自己的实力:*27*:

govyvy 发表于 2007-3-15 12:12

冒个头~~

lgithz 发表于 2007-3-15 12:16

原帖由 govyvy 于 2007-3-15 12:12 发表
冒个头~~

今天来得好晚:)

govyvy 发表于 2007-3-15 12:17

嗯~上午很忙~~

昭阳飞燕 发表于 2007-3-15 13:14

顺利完成5%...............

lgithz 发表于 2007-3-16 11:12

原帖由 昭阳飞燕 于 2007-3-15 13:14 发表
顺利完成5%...............

轻松啊:*22*:

lgithz 发表于 2007-3-17 20:31

转贴偶比较佩服的一个人观点(帖子较长).
我们再来看看筹码堆积统计:
  
从998点以来,市场筹码堆积主要形成两大块
  
  1. 1450-1750点范围内,这是主要堆积,中心峰值1650-1700点
  2. 2500-3000点范围内,这是第二大堆积。
  
  *2500-3000点范围内的堆积主要是“近2个月”快速形成的。
  
展示了2006年5月8日到目前的堆积情况,可以看出两大堆积之间的空洞很明显
  如果按照历史经验,未来在两大堆积的中间部位形成新堆积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从2006年8月7日以来的堆积,可以看到从去年8月7日启动的这波行情,主要堆积全部在高位。而且形成速度很快,即进入2007年以来的这2个多月。
  
  ------------------------------------------------------------
  以上三张图是分三个时间层次来展示堆积的位置变化,不多做解释,我想大家基本能读的懂。
  
  再看看分段行情的宏观量价统计:
  ----------------------------------------------
  
  2005年12月6日---2006年5月16日 * 上升段
  
  累计成交 1.58万亿
  运行 102个交易日
  日均成交额 155亿
  
  同期指数上涨 604点
  涨幅 49.5%
  
  2006年5月16日---2006年8月7日 * 盘整段
  
  累计成交 1.58万亿
  运行 60个交易日
  日均成交额 264亿
  
  指数高低差 245点
  涨幅 -7%
  振幅 16%
  
  -----------------------------------------
  对比这两段走市,可以发现,盘整段和上升段的总成交金额大致相等。盘整段的日均成交额是264亿是上升段日均成交额155亿的1.7倍。上升102交易日,盘整60交易日,盘整时间短,因此日均量放大,以充分消化上升段的获利盘。2006年5月16日到8月7日,完全可以理解为一种对上升段获利盘的消化和新老资金充分换手。
  
  ★在2006年6月--8月初,市场心态偏于谨慎,都在防备见顶,尤其在7月5日--8月7日这一个月里中期大顶之声不绝于耳,预期未来会跌回1300甚至以下的呼声很高。坚定看多者大多会被人耻笑。
  -----------------------------------------
  
  2006年8月7日---2006年12月29日 * 上升段
  
  累计成交 2.91万亿,
  运行 100个交易日,
  日均成交额 291亿
  同期指数上涨 1157点,
  涨幅 70.4%
  平均每点放量 25.15亿元
  
  2007年以来,1月4日---3月14日 * 盘整段
  (尚未结束,还在延续)
  
  累计成交 3.78万亿
  运行 45个交易日
  日均成交额 840亿
  震荡高低差 508点
  区间统计涨幅 8.63%
  区间振幅 20%
  平均每点放量 74.41亿元
  
  ---------------------------------------
  以上对比很明显,用了日均291亿的资金就推动上涨了1157点,而用了日均840亿只能维持震荡盘整。盘整段和上升段的日均量之比,已经达到2.88倍。超过上一次盘整的比例。截止目前3月14日,震荡盘整还在延续。这个比例还会继续加大。如此悬殊的比例,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了消化获利盘用的了这么大能量吗?
  
  ★2006年2月5日以后,市场心态偏于乐观,垃圾股纷纷爆炒,人气鼎沸。春节后拿下3500的呼声虽然被2月27日的闷棍打没了,但人人还在积极的参与交易,尤其是小散户们,以寻找涨停板为每天功课。中国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春节之后的半个月以来,沪深新开A股账户达到123万户,超过2005年股市全年的新增开户数。谨慎会被人耻笑,看空者甚至遭到漫骂围攻。
  ---------------------------------------
  
  1. 对比两个上升段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一个显著的特征:“随着指数的不断上升,推动大盘上涨所需要的能量也更大”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2005年12月5日为起点的上升段,以及2006年8月7日为起点的上升段。后者日均成交额是291亿,是前者日均成交额155亿的大约1.875倍。两段上升基本都是持续了100个交易日左右,而后一段上升幅度大于前一段,这就使得后者上升角度大于前者。这也符合物理世界的势能概念,爬的越陡峭越高,所具有的势能就越大,所耗费的能量就越高。不妨推测一下,假如2500-3000点这个平台仍是个换手洗盘平台,那么从3000点继续上行,所耗费的日均量也应大于291亿,我们姑且用一个比之前缓和的角度,那么取两段的平均斜率也应该放大1.382-1.5倍。也就是400-450亿的日均量。
  
  2. 对比第一段上涨和之后的震荡盘整,可以发现,两者整体的成交额同样是1.58万亿,上涨和横盘的成交额基本相当,由此可认为是良性的换手。在2006年5月-8月初大盘指数是处于1500-1750的敏感范围内,历史上这里有大量套牢沉淀,而且还有之前上涨段所产生的获利盘。面临上下两个方向的抛盘,仍没有太大的超额放量,说明整体筹码锁定性好。那么对比两次盘整段之后问题就来了,这一次围绕2500-3000范围,存在超额放量,这说明筹码锁定性不好。
  
  2006年8月7日启动的上涨段,日均交易额291亿,日均上涨115点。进入2007年,每天840亿的日均成交,为什么只能维持一个宽幅震荡?日均量之间相差2.88倍,这不能简单用2:8现象和指数权重股来遮掩,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持续抛盘,筹码稳定性好的话,3000点早就该跳过去了。
  
  从以上对比分析来看,突破3100点并保持继续向上的趋势,需要有稳定的大量的资金供应,从前面的一系列统计数据里可以很清晰的理解随着指数的不断上涨,资金需求会越来越大。那么我们现在看一看,就目前有没有这样的资金来源。
  
  央行行长周小川3月13日指出:
  
  今年以来,为应对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央行已两次上调准备金率,并不断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但是,从刚刚统计数据来看,1、2月份合计新增信贷创历史同期新高,资金面充足的状况没有因存款准备金率的再度上调而改变,显然,直接冻结约1700亿元左右资金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市场资金流动性影响十分有限。随后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除了增加发行常规央票规模外,还增发了定向票据。从后续趋势看,在持续贸易顺差推动下,外汇占款投放的货币将继续多增,流动性调控压力将持续较大。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同时,存款准备金率将继续“常规性”的上调,可以说这也是其他调控政策见效的前提。如果短时间内还不能有效控制无序增长,不排除今后加息的可能性。
  
  很明显,这段讲话可以说是进入2007年以来,中央银行的一系列动作的总结。我们来盘点下 1月4日 2月25日 两次提高准备金率,也就是几乎每月加一次准备金率,按周行长的意思,准备金率要变成“常规性上调”那么周行长是否在暗示准备金率每月都要加,变成常规性上调,确实1月加了,2月也加了,3月还加吗?4月呢?春节后,2次发行常规票据,回笼了大约3900亿资金,本周发行了3年期定向票据1000亿元,那么春节后到现在短短2周多时间就回笼了近5000亿资金。
  
  QFII:
  -现在额度用完,假如再批额度,这些QFII拿到额度后,是否愿意在3000点甚至更高点位大规模进场,不好说,不确定;
  保险资金:-
  虽然说5%限制放宽到10%,增加了1000亿资金,但保险资金是风险厌恶形的,是否在3000点甚至更高区域,去为别人的宴会买单,不好说,不确定;
  社保基金:
  和保险资金的风格大体一致,都是只能赚不能亏的,对点位,价格,品种极为挑剔和敏感;
  基金:
  一个最难琢磨的群体,为了基金排名和生存,他们什么都敢干,但老基金基本不要指望了,绝大部分都达到法定舱位上限,他们买之前得先出,而新基金呢,2007年以来发行的数量少了点,对比每天近900亿的日成交额,那几个100亿的新发基金,总有点杯水车薪的感觉;
  中小散户:
  目前最亢奋的群体,尤其是新股民,他们是最踊跃的做多者。如果这一区域最坚决的做多者是新股民和中小散户,那可就麻烦了。这其中道理我想在股市混过2年的都应该懂。
  
  技术上,应该关注下60日均线的得失
  60日均线,正以每天13点速度上行,3月15日,60日线位置2728,16日在2740,越靠越近;尤其最近几天大盘原地踏步,而60日线高速逼近,如果指数不能迅速向上,迅速远离60日均线,是很危险的,需要高度关注。2001年6-7月,2004年3-4月,2006年7月,60日均线与K线的技术关系可以做一个参照比较。
  
  说到这里,未来如何演绎?会有那些变数,指数还会继续上涨吗?
  我们先看个历史故事---三国诸葛孔明与司马懿的对决中,孔明一方总是寻机出战,而司马懿隐而不发。孔明用女人衣服羞辱他结果他穿上之后,还问来使,“你家丞相每天忙吗?” 来使回答说:“忙啊,事无巨细都亲历亲为”“哦,是啊,那你家丞相这么忙,饮食一定吃的好吧?”来使回答说:“吃的不多,喝点稀饭米汤”司马打发来使后,哈哈大笑,而左右惊讶,问之,司马说:“诸葛如此操劳,饮食清汤寡水而又劳神耗力,定不能长久” 后来诸葛亮久攻不下,用计又不成,劳累过度又急火攻心。一命呜呼在五丈原。
  
  说这个的目的,就是想说一个道理,很多人翘首期盼的3000-3300这里,就好象那条“魏水”。多空争斗,多方就象诸葛亮,急于进攻,甚至不惜代价;而空方就象司马懿,就在河那边坚守不出,隐忍不发;结果多方诸葛亮使尽浑身解数也无法攻破魏水,自身能量损耗过大,用力过度而衰竭,相反空方以逸待劳,保存实力。诸葛亮说白了就是因为急于进攻,内耗导致衰竭,活活累死的,当然还有魏延这种隐藏在军中的叛变力量,诸葛孔明岂能不败。
  
  多方如此耗费体力,透支能量,也许还可以维持指数继续震荡盘升,但这种用巨量资金堆积的小幅上涨和指数新高,能持续多久,能长久否?
  
  近期垃圾股都涨疯了,市场平均PE超过40倍,这些垃圾股会不会突然遭遇滑铁卢,谁也不清楚;未来2:8现象会不会再次显现?2:8的翘翘板,会不会重新从8倒向2?也说不准,需要密切关注。看来如果指数本身能够继续上涨,只有指望那20%的蓝筹股重新启动了,可就目前看起来它们似乎还都病泱泱的,调整换手充分了吗?不好说,还需观察。
  
  从中长期来看,大牛市还在延续,不过调整也象牛毛一样多,事物总是螺旋式发展,锁一爬二也是稳健的做法。对未来发展的变数,大家该提高警惕,不出问题最好,大家都欢天喜地。但提醒大家还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预防计划,以防止意外,只有充分估计风险,才能保证我们的收益持续增长,正所谓“截断风险让利润奔跑”。在操作中不狂热不悲观,保持冷静和客观的角度去看市场的风云变换,才能把握先手。

lgithz 发表于 2007-3-17 20:32

图在这~

lgithz 发表于 2007-3-17 20:33

还有一个~

chenyoung 发表于 2007-3-17 21:16

好文摘,谢谢拉!

一Q哥 发表于 2007-3-17 21:28

有所悟,果然明白人,常来指点.

lgithz 发表于 2007-3-20 16:21

19~20两天进行了股票调整,075全部换成386.

[ 本帖最后由 lgithz 于 2007-3-20 16:26 编辑 ]

lgithz 发表于 2007-3-20 16:22

操作要《四明》
目的明确
原则明确
方法明确
纪律明确

lgithz 发表于 2007-3-20 16:26

短线投机
力求出手就脱离成本
持股不超过三天
动作果断迅速

如果中线看多
那么就设立一个技术分析的底线基准
允许合理的震荡
不能心随着股价波动
手中有股的话要根据其性质与大势节奏做持仓持币的事前计划与策略

长线
粗放式管理
不看分时不看盘口

目前我采取的方法是第二种,不能心随着股价波动,难啊!难就难在不动心......

上山下山 发表于 2007-3-22 10:37

:) 还有一只股316请楼主注意一下

lgithz 发表于 2007-3-24 11:42

从周线来看,大盘应该还可看高一线~

lgithz 发表于 2007-3-24 11:45

周四、周五在60386上做了个短差,周四5日线出,周五接近10日线接回,降了一点成本:)

昭阳飞燕 发表于 2007-3-24 14:13

呵呵,这票换的不错.vv

昭阳飞燕 发表于 2007-3-24 14:14

呵呵,这票换的不错.
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感悟(兼谈对尺图老师千人千浪战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