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mhmhmh
发表于 2007-5-19 17:59
最后一页怎么总是看不到?
点金指
发表于 2007-5-19 18:04
再来拜读TONY兄的帖子,很受启发!!!:*19*:
mhmhmhmh
发表于 2007-5-19 18:06
tony兄,您的代码简洁清晰,呵呵,看来您不但是技术分析高手,编程上也是一位高手啊,再次感谢
还费什么劲,汤尼版主画得就不错,大不了把图截下来重画就行了,哈哈
lgj5000
发表于 2007-5-19 18:21
原帖由 mhmhmhmh 于 2007-5-19 18:06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费什么劲,汤尼版主画得就不错,大不了把图截下来重画就行了,哈哈
:*19*:
tonywood
发表于 2007-5-19 21:42
冷静对待加息,善待(守好)手中民族性筹码,不给QFII机会,最大限度分享经济改革成果!为更大程度上规避整体经济风险,变藏富于国为既藏富于国更藏富于民!
转载:
华东师大李志林(忠言)博士:
上周末和本周初,证监会相继对投资者和基金下发了加强风险教育的通知,并加强对上市公司违规的查处力度,很有必要。但我认为,市场还有两个参与方即QFII和经济学家也应接受教育。
1、将国内外股市市盈率作异类比较,误导市场。QFII和某些经济学家动辄讲中国股市平均市盈率四五十倍,大大高于国外成熟股市16-18倍市盈率水准,故称“泡沫严重”。这本身就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中国的平均市盈率是据1400只股票统计,而美国和香港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是按30只和36只样本股统计,二者根本没有可比性,这种言论大行其道,有故意误导并扰乱中国股市之嫌。
2、估值比较时只比市盈率,不比利率。中国2.79%年利率对应的35.8倍市盈率,而美国、香港6%年利率对应的市盈率是16.7倍。也就是说,中国股市35.8倍加权平均市盈率即使与美国、香港16.7倍的成份股市盈率比,也是估值相等,不存在比他们高的问题。
3、对中国股市平均市盈率信口开河,随意描黑。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和沪深交易所提交给证监会和国务院的评估报告,5月8日4000点时,按06年报,剔除亏损股,市场平均市盈率仅36倍。这应是最权威的官方数据。然而QFII和经济学家们却自说自话,各唱各调,或说四五十倍,或说五六十倍,弄得人心惶惶,这是对市场极不负责的态度
4、用06年报表来规范广大投资者对07、08年动态市盈率将降低的理性预期。既然4000点的静态市盈率是36倍。根据人民币升值、经济强劲增长和2007年首季业绩增长87.4%来推算,2007年的动态市盈率仅25-28倍,沪深300指数仅20倍左右。市场的中长线投资者正是这样理性预期的,然而QFII、经济学们却无视成长性估值,表明其投资理念的落后。
5、无视股改、重组、注资、整体上市使上市公司获得超越性发展这一中国国情。股改将大小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大股东由净资产考核改为按市值考核、MBO激励机制的形成,促使上市公司的业绩由原先被隐藏、转移、占用、侵吞、掏空,转为真实地摊在阳光下。重组使绩差公司脱胎换骨,变成绩优。
大股东还将集团的优质资产以低价注入上市公司,实现整体上市。这些都是国家政策导向给予使上市公司实现巨大的外延式成长性。对此,QFII和经济学家们指责为“垃圾升天”,未免浅薄。
6、乱扣“全民炒股”的帽子。其实,2005年有关部门有一个统计,当时7000万账户中,存在大量的认购新股的“拖拉机账户”、“做庄借用的农民账户”,有股票的仅2500万,其中有10万元以上市值的仅1500万。据此,当时7000万账户至少应打对折,加上此后新增的2300万账户,也不超过6000万户。以每人各有一沪深账户计,目前,中国股民仅3000万左右,占13亿人口的2.3%,与美国股民达50%相差甚远,“全民炒股”实危言耸听。
7、对一二级市场估值采取双重标准。尽管管理层批准一级市场新股发行价市盈率出奇地高,接近甚至超过了市场平均市盈率,如工行、中行35倍,人寿100倍,平保、兴业75倍、中信银行58倍,交行35倍,但QFII和经济学家们从来不予以批评,唯独批评二级市场36倍市盈率是泡沫。这种双重价值评判标准,岂不如同“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强盗逻辑?
8、夸大“泡沫”,企图利用政策“寻租”。中国证券业协会和沪深交易所的估值评估报告的结论是:“目前股市有结构性泡沫,但不存在整体性泡沫”。因而证监会只发了《加强投资者教育的通知》,仅提示风险,却只字未提“泡沫”。令人奇怪的是,以往一贯主张金融自由化和经济自由化、反对政府用政策干预股市的著名国际投行组建的QFII最近却一反常态,称中国股市“泡沫十分严重”、“即将崩盘”,呼吁管理层尽快用严厉政策和行政手段打压股市,并希望股市跌20-30%。这不能不让人想到,QFII正面临踏空和境外投资者因不满他们的操作而大量赎回的风险,遂寄希望于管理层重走“政策市”老路,将股市打下来,让他们再抄一次底,获取“政策性红利”,一切都是围绕一个“利”字的。可见,QFII和经济学家有必要加强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切不要老是拿中国股市还将跌20%来吓人造势,更不要把中国的广大投资者当阿斗。
tonywood
发表于 2007-5-19 23:15
管它加息提高准备金
除非发生V型反转
否则
大盘不具备牛市顶部技术条件
趋势没变就坚决做多
:*25*: :*25*: :*25*:
[ 本帖最后由 tonywood 于 2007-5-19 23:26 编辑 ]
87776
发表于 2007-5-19 23:29
坚决支持木头的观点.不让洋鬼子得逞!:*25*:
lgj5000
发表于 2007-5-19 23:34
是的,趋势没变,继续持股
Domore
发表于 2007-5-20 00:04
原帖由 tonywood 于 2007-5-18 21:28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或者这样
央行官员们真是“波浪高手”:*29*: :*22*:
认同TONY这幅美图。每到关键时点总能发现这样的变化,令人称奇之余,也感到高层确有高人暗中策划。
tonywood
发表于 2007-5-20 00:06
原帖由 tonywood 于 2007-5-19 23:15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管它加息提高准备金
除非发生V型反转
否则
大盘不具备牛市顶部技术条件
趋势没变就坚决做多
:*25*: :*25*: :*25*:
V型反转通常只有在时空共振、趋势临界的时候所发生的经济环境、重大政策改变
才可能导致技术面与基本面时空共振从而发生变盘转势;
但是包括人民币升值、经济在平稳高速发展;股改、重组、注资、整体上市使上市公司获得超越性发展、
国家大力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基本政策等等基本面因素都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而为防止经济过热的加息措施、治理流动性泛滥的资金收缩等基本面事件导致发生短期的调整,
其目的仅仅是使趋势能够得到更长时间的健康运行。
中山小个
发表于 2007-5-20 00:09
tony能否帮忙画画600606的浪型图?
lgj5000
发表于 2007-5-20 00:16
其实5。18的利空是针对整个宏观经济的,而不是专门针对股市的。如果管理层是看着股市不顺眼想专门调控一下的话,可以采取不影响除股市之外的其它各个方面的策略,如:清查违规资金、调高印花税、国有股减持、推出股指期货、加速扩容、征收资本利得税、发表人民日报社论等等,到现在为止,明显是比较专门对股市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利空消息是设立外汇投资管理公司。
facailiou
发表于 2007-5-20 00:17
V型反转还不至于吧
lgj5000
发表于 2007-5-20 00:21
600606我在5。14上午18。95出了,没想到立马开跌,真是幸运
tonywood
发表于 2007-5-20 00:21
原帖由 中山小个 于 2007-5-20 00:09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tony能否帮忙画画600606的浪型图?
tonywood
发表于 2007-5-20 01:00
399106走得非常流畅
wxy68
发表于 2007-5-20 02:29
TONY帮忙画个600598的波浪图,谢谢!
jjx123
发表于 2007-5-20 10:12
这次央行打出了组合拳,调控力度之大被业内冠之“罕见”其出台日期也正是在技术上见顶的同时,因此极有可能产生共桭,其共振的结果不外乎就是下跌,因此下周一开盘若不妙应果断先出,哪怕卖错了再买回也不迟,怕的是下去了就上不来!前几次跌下去还能被拉起,怕的这次是“狼真的来了”!
winningnick
发表于 2007-5-20 10:24
原帖由 jjx123 于 2007-5-20 10:12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次央行打出了组合拳,调控力度之大被业内冠之“罕见”其出台日期也正是在技术上见顶的同时,因此极有可能产生共桭,其共振的结果不外乎就是下跌,因此下周一开盘若不妙应果断先出,哪怕卖错了再买回也不迟,怕 ...
那些QFII的人要的就是你这样自认'聪明'的人:*29*:
mmmmm2005
发表于 2007-5-20 11:14
:*25*: 绝不让洋鬼子得逞! :*25*: 观点不一致是最好的就怕观点出现共振 那就坏了 祝大家周末愉快